專利名稱:膨脹閥用感溫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膨脹閥用感溫筒,其為了控制膨脹閥的制冷劑通過流量而安裝在諸如 蒸發器的配管上,檢測蒸發器出口的制冷劑溫度,并根據檢測到的溫度來控制膨脹閥的流背景技術以往,制冷系統一般利用制冷劑配管將冷凝器、蒸發器、壓縮機連接而成,溫度膨脹 閥配置在冷凝器與蒸發器之間。溫度膨脹閥同時具有對供給蒸發器的制冷劑減壓、使蒸 發器內的制冷劑容易蒸發的功能;對流入蒸發器內的制冷劑流量進行控制的功能。在溫度 膨脹閥中,利用基于蒸發器出口的過熱蒸發溫度與蒸發溫度的差值的過熱度信號來進行反 饋控制,從而控制閥開度。將該信號變換為閥開度的機構是執行元件部,蒸發壓力和偏置 彈簧的力作用在構成執行元件部的隔膜的下部,而與蒸發器出口的蒸發溫度處于熱平衡的 感溫筒的內部氣體的壓力作用于隔膜的上部。圖4是表示用于對制冷循環中的溫度膨脹闊進行控制的感溫筒的概要的說明圖。如圖4 所示,用來檢測蒸發器出口的過熱蒸發溫度的所謂感溫筒31與蒸發器的配管接觸安裝。感 溫筒31通過毛細管32與溫度膨脹閥30的執行元件部連接。執行元件部是具有隔膜的周知的 結構,來自感溫筒31的氣體壓力經由毛細管32向執行元件部的上部壓力室供給。另外,隔 膜的下部壓力室與溫度膨脹閥30的闊室連通,因而壓力室內的壓力隨感溫筒31內的制冷劑 的溫度變化而變化,而隔膜隨壓力室內的壓力變化而動作,使溫度膨脹閥30的閥開度發生 變化來控制流量。制冷系統中,振蕩+ 是應該回避的現象。振蕩是起因于蒸發器的結構或制冷劑回路的配管、溫度膨脹閥的使用形態、與熱負載的平衡等導致制冷劑向蒸發器的供 給量反復出現過剩和不足的現象。 一旦發生該現象,會產生制冷循環整體的能力下降、液 體向壓縮機返回等的負擔增加這樣的不良影響。作為抑制這樣的振蕩現象的一個方法,可以例舉一種將作為傳熱延遲部件的Mi^(廿一7;W、', 7卜)充填、封入在構成溫度膨脹閥的執行元件的感溫筒內部、當過熱度上升時減緩開閥速度的方法。作為鎮熱件,使用的是具有一定熱容量的傳熱特性差的絕熱 材料,例如由燒結鋁硅(7 > S于 -> 'J力)構成的陶瓷燒結體。另外,在專利文獻l中 揭示了一種溫度膨脹閥,其利用毛細管將內部配置有由二氧化硅 氧化鋁(* y力 7 A $于)構成的陶瓷燒結材的感溫筒與執行元件部連接。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平1一179871號公報現有的將陶瓷燒結體配置在內部的感溫筒例如以貼附在蒸發器的配管上的狀態進行 安裝,但當陶瓷燒結體在與感溫筒的容器接觸的狀態下被收容時,基于感溫筒相對配管的 安裝姿勢,熱量有可能容易從配管經由感溫筒容器傳遞到陶瓷燒結體,從而過度加快對于 溫度的反應速度而產生振蕩。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通過減緩膨脹閥的溫度反應速度來 防止振蕩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膨脹閥用感溫筒,其特征在于,以在傳熱延遲部件的全 周與筒狀部件內表面之間留有間隙的形態來固定傳熱延遲部件。在本發明的膨脹閥用感溫筒中,傳熱延遲部件以與筒狀部件不直接接觸的形態固定, 因而與傳熱延遲部件以與筒狀部件直接接觸的形態固定的情況相比,可減緩熱量從筒狀部 件向傳熱延遲部件的傳遞。從而能抑制振蕩的發生。另外,在膨脹閥的流量控制中,能得到穩定的時間常數。而且,傳熱延遲部件在其全 周都不與筒狀部件的內表面接觸,因此在將感溫筒與對方配管安裝時,不必在特定了感溫 筒的安裝面后安裝在對方配管上,因而不需要特定安裝面用的特別的結構,也不需要在安 裝作業中注意特定的安裝面來進行作業,可簡化安裝作業。
圖l是本發明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一實施形態的縱剖視圖。圖2是將圖1所示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縱剖視圖。 圖3是圖2的A—A截面,是將圖l所示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橫剖視圖。圖4是表示現有的制冷循環中的溫度膨脹閥控制用的感溫筒的概要的說明圖。(符號說明) 1感溫筒 3陶瓷燒結材 5開口部 7管 10底部 11內底面 13端部 15外周面 20本體部
2筒狀部件 4固定用彈簧 6密封部件
12內周面 14周緣部
21腳部
22、 23a、 23b折彎部24頂端部 25間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l是本發明的膨 脹閥用感溫筒的一實施形態的縱剖視圖,圖2是將圖1所示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主要部分放 大表示的縱剖視圖,圖3是圖2的A—A截面,是將圖l所示的膨脹閥用感溫筒的主要部分放 大表示的橫剖視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感溫筒l包括 一端部有底的筒狀部件2;收容在筒狀部件2內部 的由燒結鋁硅構成的作為傳熱延遲部件(時間常數部件)的陶瓷燒結材3;將陶瓷燒結材3 固定在筒狀部件2內的固定用彈簧4、 4。
筒狀部件2的另一端部成為開口部5,密封部件6通過釬焊以氣密封狀態固定在開口部5 上。毛細管32貫通密封部件6并同樣釬焊固定在密封部件6上,感溫筒l的內部與以往的結 構相同,通過毛細管32與膨脹閥的執行元件部連接。在密封部件6上還連接有封入制冷劑 用的管7。在感溫筒l內封入有壓力隨溫度而發生變化的氣體,利用感溫筒l的溫度變化使 內壓發生變化,由此控制膨脹閥的閥開度。
固定用彈簧4、 4從兩側夾持陶瓷燒結材3,以此形態將它們插入感溫筒l內。即,各固 定用彈簧4由板狀彈簧制成,具有中央的成為彈簧本體的基部20和從基部20的周圍延伸的 四個腳部21。各腳部21具有在從本體部20延伸的根部和中間部位處折彎的折彎部22、 23a、 23b。在將陶瓷燒結材3插入感溫筒1內部之前,先將固定用彈簧4以分別覆蓋陶瓷燒結材3的 兩端13、 13的形態安裝在該端部上。此時,固定用彈簧4的各腳部21越過陶瓷燒結材3的端 部周緣部14向陶瓷燒結材3的外周面15延伸。gp,固定用彈簧4在折彎部22、 23a之間的位置 與陶瓷燒結材3的端部13的周緣部14接觸。另外,各腳部21的頂端部24與陶瓷燒結材3的外 周面15接觸。
在固定用彈簧4安裝在陶瓷燒結材3上的狀態下,將陶瓷燒結材3插入筒狀部件2內。在 插入了陶瓷燒結材3的狀態下,成為插入頂端側的固定用彈簧4與筒狀部件2的底部10的內 底面ll抵接的碰接狀態,在此狀態下陶瓷燒結材3在筒狀部件2內的位置得到定位。
在陶瓷燒結材3被插入、固定的狀態下,各固定用彈簧4的各腳部21呈其折彎部23b被 筒狀部件2的內周面12彈性推壓的狀態,從而與內周面12彈力卡合。通過該彈力,陶瓷燒 結材3在各腳部21的與端部周緣部14抵接的中間部和頂端部24的彈力作用下得到保持固 定,從而防止陶瓷燒結材3在筒狀部件2內隨意移動。另外,由于陶瓷燒結材3處于被固定 用彈簧4彈性支撐的狀態,因而沖擊和振動不易傳到陶瓷燒結材3,在將感溫筒l從制造現 場搬送至裝入制冷循環內的組裝現場時陶瓷燒結材3不易破損,即使是裝入冷凍車輛這樣 的在容易產生沖擊和振動的環境中使用的設備內,陶瓷燒結材3也不易發生破損。固定用 彈簧4的各腳部21的頂端部24位于折彎部23b的徑向內側,陶瓷燒結材3在與筒狀部件2的內 表面12之間形成有間隙25的狀態下固定在筒狀部件2內。
具有以上構成的感溫筒1由于存在間隙25,因而陶瓷燒結材3與筒狀部件2不會直接接 觸。因此,在已將感溫筒l安裝在蒸發器的配管上時,從配管向筒狀部件2傳遞的熱量因間 隙25而延遲向陶瓷燒結材3的傳熱。
這樣,陶瓷燒結材3的溫度上升與感溫筒1的筒狀部件2的溫度上升相比較慢,封入感 溫筒l內的氣體的溫度反應速度也變慢。由此,由于感溫筒l內的溫度緩慢變化,故能減慢 膨脹閥對于溫度上升的反應速度,防止振蕩。
另外,在陶瓷燒結材3周圍的各個方向都與筒狀部件2之間存在間隙25,因而將感溫筒 l安裝在蒸發器的配管上時,無論以哪個方向進行安裝,陶瓷燒結材3與配管之間都介有間 隙25。因此,可在不必注意感溫筒l的方向的情況下將感溫筒l安裝在蒸發器的配管上,可 提髙安裝作業性。
本發明的感溫筒的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固定用彈簧4的形狀、結構以圖示的例子進行 了說明,但只要是能穩定進行保持使得在陶瓷燒結材3的周圍的任何方向都與筒狀部件2之 間形成有間隙25的固定用彈簧即可,不局限于圖示的形狀。例如,固定用彈簧4考慮到固定的穩定性,最好至少具有三個腳部21。另外,也并不一定要做成角狀的折彎部22、 23a、 23b,也可做成使筒狀部件2的內周面12與陶瓷燒結材3的外周面15以彈力卡合的彎曲部。
權利要求
1. 一種膨脹閥用感溫筒,具有筒狀部件和收容在所述筒狀部件內部的傳熱延遲部件,并根據所述傳熱延遲部件的溫度來輸出氣體壓力,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傳熱延遲部件的全周與所述筒狀部件內表面之間留有間隙的形態來固定所述傳熱延遲部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脹閥用感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延遲部件通過配設在其 兩端的固定用彈簧來相對所述筒狀部件固定。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膨脹閥用感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用彈簧是具有板狀基部 和從該基部的周邊延伸的多個腳部的彈簧,所述腳部與所述筒狀部件的內表面及傳熱延遲 部件的外表面彈性卡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膨脹閥用感溫筒能通過減緩膨脹閥的溫度反應速度來防止振蕩。在感溫筒(1)中,作為傳熱延遲部件(3)的陶瓷燒結材利用設在兩端部(13,13)的固定用彈簧(4,4)以與筒狀部件(2)不直接接觸的形態固定。與陶瓷燒結材和筒狀部件直接接觸的情況相比,可減緩熱量從筒狀部件(2)向陶瓷燒結材的傳遞。而且,由于陶瓷燒結材利用固定用彈簧(4,4)以從筒狀部件(2)浮起的狀態固定,因此無論周圍的哪個部位都不與筒狀部件(2)直接接觸,在將感溫筒(1)朝對方配管上安裝時,無論安裝成感溫筒(1)的哪個外表面接觸,溫度都不會從對方配管直接通過筒狀部件傳遞,可減緩膨脹閥對于溫度上升的反應速度。
文檔編號F16K31/64GK101545561SQ200910130539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8日
發明者南部晶紀, 奧津欣也, 森田真文 申請人:株式會社不二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