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體用減壓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體用減壓閥,該氣體用減壓閥的閥機構在中央部 開設有與低壓通道和低壓室連通的閥孔,并且該閥機構具有能夠落座于 閥座上的閥芯,所述閥座面向與高壓通道連通的閥室,所述閥機構的所 述閥芯與壓動部件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被收納在主體內,所述壓動部件 在所述低壓通道以及所述低壓室的壓力下動作。
背景技術:
所述氣體用減壓閥,例如在專利文獻l中己被公知。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80907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氣體用減壓閥中,主體是由單一 部件構成的,需要用具有供減壓前的高壓氣體流通的部位所需的強度的 材料來形成整個主體,因此在減壓后壓力較低的氣體所流通的部位,主 體具有不必要的強度,仍存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降 低成本的氣體用減壓閥。
此外,為了使主體的溫度不隨著減壓作用而過度下降,在上述專利 文獻1所公開的氣體用減壓閥中,利用在主體側面設置的凹部和以堵塞 該凹部的方式安裝在主體上的蓋板形成熱水通道,并將發動機冷卻水引 導至熱水通道,然而,為了確保通道容積會導致主體大型化,而且由于 需要蓋板因此部件個數也增多了 。
此外,本發明也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 種能夠避免主體大型化和部件個數增多并且能夠防止主體的溫度降低的 氣體用減壓閥。
發明內容
為了達成上述第一目的,本發明中的氣體用減壓閥的閾機構在中央 部開設有與低壓通道和低壓室連通的閥孔,并且所述閥機構具有能夠落 座于閥座上的閥芯,所述閥座面對與高壓通道連通的閥室,所述閥機構 的所述閥芯與壓動部件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被收納在主體內,所述壓動 部件在所述低壓通道以及所述低壓室的壓力下動作,該氣體用減壓閥的 第一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由多個強度不同的主體部件接合而構成,所述 高壓通道全部形成于所述多個主體部件中的高強度的主體部件內,所述 低壓通道和所述低壓室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多個主體部件中的低強 度的主體部件內。
此外,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高強度 的第一主體部件中形成有同軸地收納所述閥機構的插入孔,所述高強度 的第一主體部件和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以在彼此之間形成有作為所述 低壓室的減壓室并且沿所述閥芯的軸線方向重疊的方式接合起來而構成 所述主體,橫截面為圓形的嵌合凸部與所述插入孔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 置于第一主體部件上,并且該嵌合凸部與第二主體部件氣密地嵌合。
此外,在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三特征在于, 在構成所述主體并相互接合起來的所述多個主體部件的接合面的至少一 側設有槽,該槽用于在處于相互接合狀態下的所述主體部件之間形成供 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加熱單元的收納室。
為了達成上述第二目的,本發明中的氣體用減壓閥的閥機構在中央 部開設有與低壓通道和低壓室連通的閥孔,并且所述閥機構具有能夠落 座于閥座上的闊芯,所述閥座面對與高壓通道連通的閥室,所述閥機構 的所述閥芯與壓動部件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被收納在主體內,所述壓動 部件在所述低壓通道以及所述低壓室的壓力下動作,該氣體用減壓閥的 第四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主體的多個主體部件中,所述主體部件分別 形成所述高壓通道、所述低壓通道和所述低壓室的至少一部分且相互接 合起來,在所述主體部件的接合面的至少一側設有槽,該槽用于在處于 相互接合狀態下的所述主體部件之間形成供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加熱單元的收納室。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橫截面 為圓形的嵌合凸部與所述閥芯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 上,該嵌合凸部與第二主體部件氣密地嵌合,所述第二主體部件與所述 第一主體部件相互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件與所述第一主體部件 之間形成所述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所述收納室。
此外,在所述第三 第五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六特征在于, 沿所述閥芯的軸線方向觀察,所述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所述收納室形成為 圍繞所述閥芯和所述閥座的圓弧狀。
此外,在所述第三 第六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七特征在于, 所述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所述收納室在沿著所述閥芯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 于與所述閥座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第三 第七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八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槽的主體部件通過模具成形,所述槽在模具成形所述主體部 件時同時形成。
此外,在所述第三 第八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九特征在于, 被引導到所述加熱介質通道中的加熱介質為發動機冷卻水。
此外,在所述第三 第九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十特征在于, 所述加熱單元為電加熱器。
另外,實施例中的膜片115對應于本發明的壓動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 第三特征,利用強度不同的多個主體部件構成 主體,使得低壓通道和低壓室的至少一部分由低強度的主體部件形成,因 此能夠避免主體整體由超過必需強度的高強度材料形成,能夠降低成本。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特征,由于是將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與
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接合起來而構成主體,因此將高強度材料構成的
部分恰好配置在高壓氣體所作用的部分上,使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在
主體整體中所占比例增大,從而能夠進一步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與同
軸地收納閥機構的插入孔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上的嵌 合凸部與第二主體部件氣密地嵌合,因此能夠容易地得到第一主體部件和第二主體部件的同心性。
進而,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特征,在相互接合起來的主體部件的接合 面之間形成有供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加熱單元的收納 室,因此能夠避免由于形成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室而導致主體整體大 型化,并且無需使用其他部件來形成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室,不僅避 免了部件個數增加,還能夠防止主體溫度降低。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特征,由于在主體部件的接合面之間形成有供加 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加熱單元的收納室,因此能夠避免 由于形成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室而導致主體整體大型化,并且無需使 用其他部件來形成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室,不僅避免了部件個數增加, 還能夠防止主體溫度降低。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五特征,由于與閥芯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置 于第一主體部件上的嵌合凸部與第二主體部件氣密地嵌合,因此能夠容 易地獲得第一主體部件和第二主體部件的同心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特征,由于將加熱介質通道或者收納室圍繞閥芯 和閥座進行配置,因此在伴隨閥機構的動作進行減壓作用時能夠有效地 對溫度容易降低的閥座和閥芯周圍進行加熱,而且由于加熱介質通道或 者收納室形成為圓弧狀,因此能夠大致均勻地對閥座和閥芯周圍進行加 熱。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特征,在伴隨閥機構的動作進行減壓作用時能夠 更為有效地對溫度容易降低的閥座和閥芯周圍進行加熱。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特征,無需用于形成槽的機械加工,能夠實現成 本降低。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特征,能夠有效地利用發動機冷卻水加熱主體。 進而,根據本發明的第十特征,能夠通過電加熱器任意地對主體進 行加熱。
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氣體用減壓閥的整體立體圖。(第一實施例)圖2是氣體用減壓閥的縱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3是在將第一主體部件、電磁切斷閥的一部分、閥機構、按壓部 件、背面螺旋彈簧以及調節部件分解開的狀態下從與圖2相同的方向觀 察到的縱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4是圖1的箭頭4方向的仰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5是沿圖4的5-5線的放大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6是將電磁切斷閥的一部分放大來表示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7是在將第二主體部件、溢流閥(relief valve)和出口側連接管分解 開的狀態下從與圖2相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縱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8是沿圖7的8-8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9是沿圖8的9-9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10是表示第一主體部件和第二主體部件的組裝前的狀態的縱剖 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11是表示將膜片和膜片蓋組裝到主體上之前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第一實施例)
圖12是第二實施例的氣體用減壓閥的與圖2對應的剖視圖。(第二 實施例)
圖13是圖12的箭頭13方向的視圖。(第二實施例) 標號說明
16、 16':主體;18、 18'、 19、 19':主體部件;18a:嵌合凸部;20: 閥機構;25:插入孔;27、 28、 30、 64:高壓通道;58:閥座;59:閥 芯;66:閥室;68:閥孔;83:作為低壓室的減壓室;84:作為低壓室 的背壓室;85:作為低壓通道的小徑連通道;86:作為低壓通道的出口 通道;94:作為低壓通道的閥孔;109:加熱介質通道;110、 133、 134: 槽;115:作為壓動部件的膜片;116:作為低壓室的壓力作用室;119: 作為低壓通道的連通道;131:作為加熱單元的電加熱器;132:收納室。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1 圖11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首先,在圖1中,該氣體用減壓閥用于將作為燃料氣體的壓縮天然 氣減壓并供給到發動機(未圖示),該氣體用減壓閥的外殼15由以下部 件構成由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互接合而構成的主體 16;以及與該主體16接合的膜片蓋17,在所述主體16中,收納有閥機
構20 (參照圖2),并且配設有電磁切斷閥21和溢流閥22。
在圖2中,主體16由強度互不相同的的多個主體部件(在本實施例 中為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18和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上下重疊并 利用多根(例如四根)螺栓23、 23…相互接合起來而構成,第一主體部 件18例如由鋁合金制的拉制材料切削成形,或者是在鋁合金鍛造成形后 進行清角切削而形成,第二主體部件19例如由鋁合金鑄造成形后進行清 角切削而形成。
在圖3中,在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中央部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入 孔25 ,該插入孔25的上端形成有朝向半徑方向內側伸出的內向凸緣24, 該插入孔25從所述內向凸緣24側開始依次由小徑孔25a、直徑比該小徑 孔25a大的中徑孔25b、直徑比該中徑孔25b稍大的螺紋孔25c、以及直 徑比該螺紋孔25c還大的大徑孔25d同軸地連續構成,大徑孔25d的下 端在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下端面朝下方敞開。
一并參照圖4和圖5,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下部設有用于導入減壓前 的壓縮天然氣的入口側連接孔26,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中設有第一高壓 通道27,其與所述入口側連接孔26同軸地相連;第二高壓通道28,其 沿與入口側連接孔26和第一高壓通道27的軸線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并且其一端與第一高壓通道27內端相連;閥安裝孔29,其具有與第二高 壓通道28的軸線斜向交叉的軸線,并開口于第一主體部件18側面,并 且第二高壓通道28的另一端開口于該閥安裝孔29的內端部;和第三高 壓通道30,其同軸地連接在所述閥安裝孔29的內端。
所述電磁切斷閥21包括線圈組裝體34,其通過用合成樹脂制的包覆部33包覆合成樹脂制的繞線管31以及巻繞在該繞線管31上的線圈 32而構成;非磁性材料制的引導筒35,其一端側插入到線圈組裝體34 內,其另一端側固定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上;固定鐵心36,其以堵塞所述 引導筒35的一端的方式固定在引導筒35上;柱塞37,其與固定鐵心36 對置,并且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合到引導筒35內;復位彈簧38,其設于 固定鐵心36和柱塞37之間;磁性金屬制的電磁殼體39,其以覆蓋線圈 組裝體34的方式緊固于固定鐵心36上;磁性支撐框40,其以將線圈組 裝體34夾持在其與電磁殼體39之間的方式螺合到主體16上;閥部件41 , 其在固定鐵心36相反側被保持在柱塞37上。
一并參照圖6,所述閥安裝孔29由如下部件構成小徑部29a,第 二高壓通道28的另一端開口于其側面,并且其內端中央部與第三髙壓通 道30同軸相連;大徑部29b,其直徑比小徑部29a大,并與小徑部29a 的外端同軸相連;和環狀的階梯部29c,其以面向外側的方式形成于小徑 部29a和大徑部29b之間。引導筒35的一端側插入于繞線管31中,在 引導筒35的另一端側以朝向半徑方向外側伸出的方式一體地設置有凸緣 部35a,該凸緣部35a的外周面與大徑部29b的內表面接近并相互對置, 以在所述凸緣部35a和階梯部29c之間夾設環狀的密封部件42的方式將 引導筒35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大徑部29b中。
磁性支撐框40通過被擰入大徑部29b中從而組裝到第一主體部件 18上。并且,通過將密封部件42和凸緣部35a夾在階梯部29c和磁性支 撐框40之間,從而引導筒35也被固定到第一主體部件18上。
螺紋軸部36a —體地連續設置在固定鐵心36上,該螺紋軸部36a貫 穿了形成為有底圓筒狀的電磁殼體39的閉塞端中央部。在該螺紋軸部36a 的從電磁殼體39中突出來的突出部上螺合有蓋形螺母43,并且在該蓋形 螺母43和電磁殼體39之間夾設有墊片44,通過擰緊該蓋形螺母43從而 將電磁殼體39的閉塞端中央部緊固在固定鐵心36上。
引導筒35的另一端側以插入到大徑部2%中的插入狀態被固定在第 一主體部件18上,通過將柱塞37滑動自如地嵌合到引導筒35中,從而 在設于第一主體部件18上的閥安裝孔29中的小徑部29a的內端部與引導筒35以及柱塞37的另一端之間形成主閥室45,第二高壓通道28與該 主閥室45連通。此外,閥座46設于第一主體部件18上,該閥座46圍 繞第三高壓通道30的位于小徑部29a內端部中央的開口端。
閥部件41由一端側的先導閥部41a和另一端側的主閥部41b經由在 兩閥部41a、 41b之間成階梯差的連接筒部41c一體地連接設置而成,所 述先導閥部41a形成為圓盤狀,并且在其一端面上具有越朝向柱塞37側 直徑越小的錐面47,所述主閥部41b形成為圓盤狀并且與閥座46對置, 先導閥部41a的直徑設定為比主閥部41b的直徑小。在該閥部件41的中 心部同軸地設有第一通道48和第二通道49,所述第一通道48始終與第 三高壓通道30連通,所述第二通道49與第一通道48連通并開口于先導 閥部41a的一端面中央部,并且第二通道49形成為比第一通道48的直 徑小。
在柱塞37的面對主閥室45的端部上設有供先導閥部41a插入的凹 部50,先導閥部41a寬松地插入到凹部50中,并由固定在柱塞37另一 端的C字形擋圈51阻止其從凹部50中脫離,并且在先導閥部41a和柱 塞37之間形成有與主閥室45連通的先導閥室52。此外,在所述凹部50 的封閉端中央部埋設有橡膠密封件53,在使先導閥部41的一端面中央部 落座時,該橡膠密封件53堵塞所述第二通道49的朝向先導閥室52的開 口。并且,所述擋圈51固定在柱塞37的如下位置處在該位置處,能 夠使先導閥部41a在凹部50的封閉端和止動圈51之間進行其與柱塞37 之間的軸向相對移動。
此外,在主閥部41b的與小徑部29a的封閉端對置的表面上,埋設 有落座于閥座46上的環狀的橡膠密封件54,該橡膠密封件54用于將主 閥室45和第三高壓通道30之間切斷。
在這樣的電磁切斷閥21中,通過切斷向線圈32供給電力,從而柱 塞37在復位彈簧38的彈力作用下向離開固定鐵心36的方向移動,主閥 部41b的橡膠密封件54落座于閥座46上,使得主閥室45和第三高壓通 道30之間被切斷,并且先導閥部41a落座于橡膠密封件53上,使得先 導閥室52與第三高壓通道30之間也被切斷,從而停止向第三高壓通道30側供給高壓的壓縮天然氣。
另一方面,向線圈32供給電力時,首先柱塞37向固定鐵心36側移 動,使得先導閥芯41a離開橡膠密封件53,從而經由第一通道48與第三 高壓通道30連通的第二通道49與先導閥室52連通起來。由此,壓縮天 然氣從主閥室45經由先導閥室52、第二通道49和第一通道48緩緩流到 第三高壓通道30中,由主閥室45和第三高壓通道30對主閥部41b作用 的壓力差由此減小。進而,在線圈32所產生的電磁力超過了作用在主閥 部41b上的壓力差時,柱塞37進一步向固定鐵心36側移動,主閥部41b 的橡膠密封件54離開閥座46,從而壓縮天然氣從主閥室45流向第三高 壓通道30。
閥機構20由膜片115驅動,該閥機構20包括閥殼57,其插入并 固定在所述插入孔25中;和閥芯59,其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被支撐在閥殼 57中,且能夠落座于在所述閥殼57中設置的閥座58上,并且該閥芯59 與所述膜片115連接。
在圖3中,閥殼57形成為圓筒狀,并且在其軸向兩端具有 一端側 的小徑部57a,其位于第一主體部件18的內向凸緣24側;和另一端側的 大徑部57b,其比所述小徑部57a的直徑大,在小徑部57a和大徑部57b 之間的中間部沿闊殼57外周形成有環狀凹部60,并且在閥殼57外周以 包圍該環狀凹部60的方式裝配有過濾網61。
并且,閥殼57插入到插入孔25的小徑孔25a中,使得裝配于小徑 部57a —端的環狀密封部件62與所述內向凸緣24彈性接觸,在大徑部 57b外周上裝配有與小徑孔25a的內周彈性接觸的環狀密封部件63。而 且,在閥殼57插入到所述小徑孔25a的插入狀態下,如圖2所示,在小 徑孔25a的內周和閥殼57之間形成環狀的第四高壓通道64,第三高壓通 道30以與第四高壓通道64連通的方式開口于小徑孔25a的內周面上。
另外,閥芯59同軸且能夠沿軸向移動自如地貫穿閥殼57的另一端 部,在該閥芯59外周裝配有環狀的密封部件65,該密封部件65與閥殼 57的另一端部內周彈性地滑動接觸。而且,在閥殼57內以包圍閥芯59 的方式形成有閥室66,在閥殼57上設有多個連通孔67…,所述多個連通孔67…使第四高壓通道64經由所述過濾網61與所述閥室66連通。
在所述閥殼57的一端部設有與閥芯59同軸的閥孔68,該閥孔68
開設于錐狀的閥座58的中央部,該閥座58以面對所述閥室66的方式形
成于閥殼57的前端側內表面上,在閥芯59的一端部形成有能夠落座于
所述閥座58上的環狀的密封部59a。
在所述閥芯59的一端同軸且一體地連續設置有軸69的基端,該軸
69寬松地貫穿閥孔68和內向凸緣24的中央部,并且形成為直徑比閥孔
68的內徑小,在該軸69的前端形成有擴徑卡合部69a。
在所述插入孔25的螺紋孔25c中螺合有環狀的按壓部件70,所述按
壓部件70與所述閥殼57的另一端抵接,并且在所述按壓部件70和所述
內向凸緣24之間夾持該閥殼57,在該按壓部件70上與該閥芯59同軸地
設置有比該閥芯59的直徑大的螺紋孔71,以插入所述閥芯59的另一端
部。而且,在按壓部件70的與所述闊殼57相反側的端面上設有有底的
卡合孔76,所述卡合孔76與為了跟所述螺紋孔25c螺合而對所述按壓部
件70進行旋轉操作用的工具(未圖示)以能夠卡合和脫離的方式進行卡 合。
所述插入孔25的開口端由調節部件72氣密地封閉。該調節部件72 一體地具有大徑部72a,其嵌合于所述插入孔25中的大徑孔25d中, 并且在大徑部72a外周裝配有環狀的密封部件75,該密封部件75與所述 大徑孔25d的內表面彈性接觸;小徑部72b,其同軸且一體地連續設置于 所述大徑部72a的一端,且形成得比所述大徑部72a的直徑小,并且在 該小徑部72b外周刻有與所述按壓部件70的螺紋孔71螺合的陽螺紋73; 工具卡合部72c,其同軸地突出設置于所述大徑部72a的另一端,并且形 成為六邊形,能夠與未圖示的工具卡合。而且,在將陽螺紋73螺合到按 壓部件70的螺紋孔71中的狀態下將工具卡合到工具卡合部72c上并進 行旋轉操作,由此,所述調節部件72能夠沿與閥機構20的閥芯59同軸 的軸線方向進退。
此外,在所述調節部件72的小徑部72b和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芯 59的另一端之間壓縮設置有背面螺旋彈簧74,通過對該調節部件72的旋轉操作來調節所述調節部件72沿軸向的進退位置,從而能夠調節所述
背面螺旋彈簧74的彈簧負荷。
一并參照圖7 圖9,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中設有分隔壁78,該分隔 壁78位于沿著配設在所述第一主體部件18中的闊機構20的軸線的中間 部,在比該分隔壁78更靠第一主體部件18側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上,從 分隔壁78側開始依次設有減壓室形成孔79以及比該減壓室形成孔79的 直徑更大的嵌合孔80,所述減壓室形成孔79和所述嵌合孔80與在第一 主體部件18中形成的插入孔25同軸且相互連通,在相對于分隔壁78處 于與第一主體部件18相反側的所述第二主體部件19上,與所述減壓室 形成孔79和所述嵌合孔80同軸地設置有壓力作用室形成孔81。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上一體地突出設置有與所述插入孔 25同軸且橫截面為圓形的嵌合凸部18a,該嵌合凸部18a與所述嵌合孔 80嵌合。而且,在嵌合凸部18a外周裝配有與嵌合孔80的內周彈性接觸 的環狀密封部件82,從而嵌合凸部18a與嵌合孔80氣密地嵌合。
在所述嵌合凸部18a嵌合于嵌合孔80中的狀態下,第一主體部件18 和第二主體部件19以在彼此之間夾設環狀密封部件90的方式利用所述 螺栓23…接合起來,該密封部件90以圍繞嵌合凸部18a的方式裝配在第 一主體部件18上,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互接合起來 的狀態下,在嵌合凸部18a的前端和分隔壁78之間形成有外周被所述減 壓室形成孔79所限定的作為第一低壓室的減壓室83,該減壓室83與所 述閥機構20的閥孔68連通。
然而,在開口端由調節部件72氣密地封閉住的所述插入孔25內, 形成有作為第二低壓室的背壓室84,該背壓室84面對所述閥機構20中 的閥芯20的另一端,通過使裝配于閥殼57外周的密封部件63與插入孔 25中的小徑孔25a的內表面彈性接觸,并且使裝配于閥芯59外周的密封 部件65與閥殼57的內周彈性接觸,從而使該背壓室84與環狀的第四高 壓通道64被氣密地隔絕開,該第四高壓通道64在所述小徑孔25a內形 成于閥殼57和第一主體部件18之間。并且,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中設有 連通所述減壓室83和所述背壓室84的作為第一低壓通道的小徑連通道85 (參照圖2),從而背壓室84與減壓室83連通起來。
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中,在減壓室形成孔79的半徑方向上沿軸線設 有作為第二低壓通道的出口通道86,該出口通道86的內端開口于減壓室 形成孔79的內表面。即,出口通道86與減壓室83連通,出口側連接孔 88與出口通道86同軸相連并設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在該出口側連接 孔88上通過壓入等方式氣密地連接有出口側連接管89,該出口側連接管 89用于將減壓后的壓縮天然氣導出。
所述溢流閥22隨著減壓室83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壓力以上而打開, 所述溢流閥22由如下部件構成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固定在第 二主體部件19上的引導體91:被引導體91引導的閥芯92;以及壓縮設 置在引導體91和閥芯92之間的彈簧93。
特別在圖7中,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中同軸地連續設置有作為第三 低壓通道的閥孔94,其軸線配置成與所述出口通道86同軸,并且該閥孔 94與所述減壓室83連通;和收納孔96,其內端形成有中央部面對所述 閥孔94的環狀閥座95,并且該收納孔96的直徑比所述閥孔94的直徑形 成得更大,收納孔96的外端向外部敞開。所述引導體91固定在第二主 體部件19上,并且在其與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有與外部連通的閥 室97,所述引導體91能夠沿所述收納孔96的軸線方向移動,被所述引 導體91所引導的所述閥芯92以能夠落座于閥座95上的方式被收納在所 述閥室97中,所述彈簧93被壓縮設置在所述閥芯92和所述引導體91 之間,并發揮使閥芯92落座在所述閥座95上的預定彈力。并且,所述 閥芯92和所述闊座95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實施例中為閥芯92)上設置 的密封部98為橡膠制成的。
并且,在將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時,是在使該引導 體91對位于引導體91自身與落座在閥座95上的所述閥芯92之間的所 述彈簧93進行壓縮的同時將該引導體91固定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的, 然而在所述引導體91上一體地設有引導筒部91a,該引導筒部91a直到 該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為止向所述收納孔96內嵌入預定 引導距離L的量。即,在所述引導筒部91a上距離其前端所述引導距離L的位置處,設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伸出的凸緣部91b,引導筒部91a向收 納孔96內嵌入直到該凸緣部91b抵接于第二主體部件19的外側面為止。 因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引導體91通過將其引導筒部91a向收納孔96 中壓入所述預定引導距離L的量而被固定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
此外,引導體91、閥芯92和彈簧93構成為能夠使閥芯92相對于 引導體91移動的引導體組裝體99,與閥芯92同軸相連的閥桿92a以能 夠滑動的方式嵌合于引導孔100中,該引導孔100同軸地設置于所述引 導體91中,在從該引導孔100中突出來的所述閥桿92a上卡合有壓板101, 該壓板101能夠從所述閥座95的相反側與所述引導體91抵接,從而通 過所述彈簧93的彈性作用力來限制閥芯92移動。
另外,引導體91的引導筒部91a嵌入(壓入)到收納孔96中的所 述引導距離L為沒有所述彈簧93的彈力經由所述閥芯92作用于所述閥 座95上的無負荷引導區間和有所述彈簧93的彈力經由所述閥芯92作用 于所述閥座95上的負荷引導區間之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引導距離L 被設定為比所述彈簧93從自由長度到發揮所述預定彈力為止的壓縮距離 更大的長度。g卩,在本實施例中,組裝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之前的引導 體組裝體99的彈簧93處于未被從自由狀態壓縮的狀態,在將所述引導 體組裝體99組裝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時,處于自由狀態的所述彈簧93 通過在所述閥芯92與閥座95抵接后使引導體91繼續向收納孔96內嵌 入(壓入)而被壓縮并發揮到預定彈力為止,所述引導距離L比所述彈 簧93發揮到預定彈力為止的壓縮距離設定得更長。另外,也可以按如下 方式設定所述引導距離L:在組裝好引導體組裝體99的狀態下,設定所 述壓板101卡合在所述閥桿92a上的卡合位置,以使所述彈簧93從自由 狀態被壓縮至發揮比所述預定彈力小的彈力為止的狀態,并且在所述閥 芯92與所述閥座95抵接后使所述引導體91進一步嵌入(壓入)到所述 收納孔96中,從而使所述彈簧93發揮預定彈力。
在第二主體部件19的所述分隔壁78的中央部設有與所述閥機構20 的閥芯59同軸的貫通孔104,供閥桿105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合的合成 樹脂制的引導部件106嵌入到所述貫通孔104中,所述閥桿105的一端與膜片115的中央部同軸連接,并且所述閥桿105的另一端與所述閥芯 59連接。
在該引導部件106的一端一體地設有與所述分隔壁78中的兩表面中 的一方抵接的凸緣部106a,在引導部件106的另一端一體地設置有卡合 部106b,該卡合部106b能夠以貫穿于貫通孔104內的方式彎曲,該卡合 部106b在從所述貫通孔104中突出來的狀態下與所述分隔壁78的另一 表面彈性卡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件106b在減壓室83側彈性 卡合在所述分隔壁78上。
在所述閥桿105的靠近所述閥機構20側的端部上設有卡合槽107, 該卡合槽107沿著與該閥桿105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并且開口于閥桿105 的側面,并且在所述閥桿105的靠近所述閥機構20側的端面和所述卡合 槽107之間的范圍內形成有切槽108,該切槽108被設置成在與所述卡合 槽107相同的方向上開口于闊桿105的側面。
并且,與所述閥機構20的閥芯59同軸且一體地相連的軸96以使其 擴徑卡合部96a卡合在所述卡合槽107中的方式貫穿插入于切槽108中, 由此將閥機構20的閥芯59的一端側連接到閥桿105上。
如圖10所示,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上裝配有電磁切斷閥21的一部分、 閥機構20、按壓部件70、調節部件72和背面螺旋彈簧74等,并且所述 閥桿105與閥機構20的閥芯59連接,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裝配有溢流 閥22、出口側連接管89和引導部件106等,在上述狀態下,通過使所述 閥桿105與所述引導部件106嵌合從而使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 件19相互接合起來,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接合的接 合狀態下,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有供作為加 熱介質的發動機冷卻水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109。
從沿闊機構20中的閥芯59的軸線方向觀察,該加熱介質通道109 形成為圍繞閥芯59和閥座58的圓弧形狀,并且該加熱介質通道109在 沿著所述閥芯59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于與所述閥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 該加熱介質通道109配置成在比夾設于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 19之間的環狀的密封部件90更靠內側的位置處圍繞第一主體部件18的嵌合凸部18a。
而且,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接合的接合面的至 少一方(在本實施例中為第二主體部件19的與第一主體部件18接合的 接合面)上,設有用于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 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的槽110。并且,第二主體部件19是通過模具成 形而成的,所述槽110在模具成形第二主體部件19時同時形成。
在圖8中,所述槽110的周向兩端配置于與出口側連接孔88對應的 位置處,并且所述槽110形成為同軸地圍繞嵌合孔80的圓弧形狀,在該 槽110的周向兩端部的與出口通道86和所述出口側連接孔88對應的位 置處形成有比槽110的深度要淺的淺槽部110a、 110b,以便不與出口通 道86和出口側連接孔88相干涉,在所述槽110的周向中間部的與溢流 閥22的閥孔94和收納孔96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比槽110的深度要淺的 淺槽部110c,以便不與閥孔94和收納孔96相干涉。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體部件18中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設有與所 述加熱介質通道109的周向一端連通的介質入口通道111和與所述加熱 介質通道109的周向另一端連通的介質出口通道113,導入管112 (與介 質入口通道111連通)和導出管114 (與介質出口通道113連通)與第一 主體部件18的下端連接并向下方延伸。
一并參照圖ll,所述膜片115的周緣部被夾在所述主體16中的第二 主體部件19和被安裝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的膜片蓋17之間,在第二主 體部件19和膜片115之間以面對膜片115的一個面的方式形成有作為第 三低壓室的壓力作用室116,該壓力作用室116的外周由第二主體部件 19的壓力作用室形成孔81所限定,在膜片115和膜片蓋17之間形成有 面對膜片115的另一個面的彈簧室117,收納于該彈簧室117中的螺旋彈 簧118被壓縮設置在膜片蓋17和膜片115之間。而且,在第二主體部件 19的分隔壁78中設有將壓力作用室116與減壓室83連通的連通道119, 在氣體通過時壓力作用室116的壓力低于減壓室83的壓力。
另外,在所述主體16中形成有供高壓氣體流通的第一 第四高壓 通道27、 28、 30、 64、作為第一 第四低壓通道的小徑連通道85、出口通道86、閥孔94和連通道119、以及作為第一 第三低壓室的減壓室83、 背壓室84和壓力作用室116,然而第一 第四高壓通道27、 28、 30、 64 均形成于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18內,小徑連通道85、出口通道86、 閥孔94、連通道119、減壓室83、背壓室84和壓力作用室116中的至少 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為出口通道86、閥孔94和連通道119)形成于低 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中,小徑連通道85形成于第一主體部件18中, 減壓室83形成于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壓力作用室 116形成于第二主體部件19和膜片115之間。
所述膜片蓋17通過薄壁金屬沖壓成形而形成,所述膜片蓋17 —體 具有有底圓筒部17a,該有底圓筒部17a的與膜片115相反側的端部作 為閉塞端;凸緣部17b,其從該有底圓筒部17a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 伸出;和圓筒部17c,其從該凸緣部17b的外周緣向主體16側延伸。
膜片115的周緣部被夾在所述膜片蓋17的凸緣部17b和第二主體部 件19之間,通過將膜片蓋17中的圓筒部17c的一部分向內側鉚接并與 第二主體部件19卡合,從而將膜片115的周緣部夾在膜片蓋17和第二 主體部件19之間,并且將膜片蓋17與第二主體部件19接合起來。
環狀的第一護圈120抵接在所述膜片115的面對壓力作用室116的 那個面的中央部,環狀的第二護圈121抵接在所述膜片115的面對彈簧 室117的那個面的中央部。
另一方面,在與閥機構20的閥芯59連接的闊桿105上同軸地設置 有環狀卡合部105a,其與所述第一護圈120的內周卡合;以及軸部105b, 其貫穿第一護圈120、膜片115和第二護圈121的中央部,在軸部105b 的外周上刻有陽螺紋123。而且,軸部105b貫穿第一護圈120、膜片115 和第二護圈121的中央部且在軸部105b與第一護圈120之間夾設有O型 密封圈122,在所述軸部105b的所述陽螺紋123上螺合有螺母125,并 且在該螺母125與第二護圈121之間夾設有墊片124。通過緊固螺母125, 從而將膜片115與閥機構20的閥芯59的一端同軸地聯動并連接起來。
所述螺旋彈簧118壓縮設置于膜片蓋17的有底圓筒部17a的封閉端 和第二護圈121之間。該螺旋彈簧118的彈簧載荷對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芯59向開閥方向作用,而壓縮設置在該閥芯59和調節部件72之間的 背面螺旋彈簧74的彈簧載荷對所述閥芯59向閉閥方向作用,通過調節 背面螺旋彈簧74的彈簧載荷,實際上也調節了所述螺旋彈簧118的彈簧 載荷。
此外,在膜片蓋17的有底圓筒部17a的封閉端,通過例如壓入、硬 釬焊的方式連接有與彈簧室117連通的負壓導入管126,該負壓導入管 126與發動機連接,將發動機的進氣負壓導入到所述彈簧室117中。
這樣的膜片115在壓力作用室116的壓力作用下克服螺旋彈簧118 的彈力向彈簧室117側彎曲時,閥機構20關閉,此外,當由于所述壓力 作用室116的壓力降低而使膜片115向壓力作用室116側彎曲時,閥機 構20打開,通過像這樣地重復進行閥機構20的開閉,從而將高壓的壓 縮天然氣減壓并從出口側連接管89中輸出。
接著,對該第一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膜片蓋17通過對薄壁金屬 進行沖壓成形而形成,并且一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17a,該有底圓筒部 17a的封閉端與壓縮設置于膜片蓋17和膜片115之間的螺旋彈簧118的 與所述膜片115相反側的端部抵接,閥芯59的一端與膜片115聯動地連 接,在主體16的相對于閥芯59位于與膜片115相反側的第一主體部件 18上螺合有調節部件72,該調節部件72能夠沿與閥芯59同軸的軸線方 向進退,在該調節部件72和閥芯59的另一端部之間夾設有背面螺旋彈 簧74,該背面線圈彈簧74的彈簧載荷能夠根據調節部件72沿軸向的進 退位置的變化而改變。
因此,使膜片蓋17通過薄壁金屬的沖壓成形而形成,從而能夠實現 成本和重量的降低,并且能夠實現小型化。而且,能夠使背面螺旋彈簧 74的彈簧載荷根據調節部件72的軸向進退位置變化而變化,在閥芯59 上作用有壓力作用室116和彈簧室117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背面螺旋彈 簧74的彈力所形成的朝向閉閥側的力、以及由壓縮設置于膜片蓋17和 膜片115之間的螺旋彈簧118的彈力產生的朝向開閥方向的力,通過調 節背面螺旋彈簧74的彈簧載荷,能夠得到與調節膜片蓋17和膜片115 之間的螺旋彈簧118的彈簧載荷同等的作用。并且,在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中,朝向與膜片蓋17相反側開 口的插入孔25以能夠供包括所述閥芯59在內的閥機構20插入的方式與 閥芯59同軸地設置,該插入孔25的開口端由調節部件72氣密地封閉, 因此能夠從與膜片115相反側將包括閥芯59在內的閥機構20插入到所 述插入孔25中,并且能夠螺合調節部件72進行組裝,從而提高了組裝 性,并且能夠利用調節部件72氣密地封閉插入孔25。
此外,在開口端由調節部件72氣密地封閉住的插入孔25內,以面 對閥芯59的另一端的方式形成有背壓室84,該背壓室84與在主體16的 第一主體部件18內形成的第一 第四高壓通道27、 28、 30、 64氣密地 隔絕開并與減壓室83連通,因此能夠以將減壓室83的壓力作用在閥芯 59的兩端的方式使閥芯59的動作更為平滑,而不會產生沿軸向驅動閥芯 59的壓力差,并且即使與背面螺旋彈簧74接觸的部件因摩擦而產生切屑, 也能夠盡量防止所述切屑咬入到閥芯59和閥座58之間。
此外,所述主體16由多個強度不同的主體部件(在本實施例中為第 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接合而構成,并且供高壓氣體流通的 第一 第四高壓通道27、 28、 30、 64全部形成于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 18內,而作為第一 第四低壓通道的小徑連通道85、出口通道86、閥孔 94和連通道119、以及作為第一 第三低壓室的減壓室83、背壓室84以 及壓力作用室116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為出口通道86、閥孔 94和連通道119)形成于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中,從而避免了使主 體16整體都由超過必需強度的高強度材料形成,能夠降低成本。而且, 將由高強度材料構成的部分恰好配置在高壓氣體所作用的部分,使低強 度的第二主體部件19在主體16整體中所占比例增大,從而能夠進一步 實現成本降低。
此外,閥機構20在中央部開設有閥孔68,該閥孔68與作為第一 第四低壓通道的小徑連通道85、出口通道86、閥孔94和連通道119、以 及作為第一 第三低壓室的減壓室83、背壓室84和壓力作用室116連通, 并且該閥機構20具有能夠落座于閥座58上的閥芯59,所述閥座58面對 與第一 第四高壓通道27、 28、 30、 64連通的閥室66,膜片115根據與出口通道86連通的減壓室83的壓力而動作,閥機構20的閥芯59與該 膜片115相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20被收納在所述主體16內,然而同 軸地收納閥機構20的插入孔25設于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18中,第一 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以在彼此之間形成減壓室83并且沿閥芯 59的軸線方向重疊的方式接合起來,與插入孔25同軸并一體地突出設置 于第一主體部件18上的橫截面為圓形的嵌合凸部18a與第二主體部件19 氣密地嵌合,因此能夠容易地獲得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 的同心性。
此外,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為第二主體部件19的與第一主體部件18接合的接合面) 上設有槽110,該槽110用于在處于相互接合的狀態下的第一主體部件 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供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109,因 此能夠避免因形成加熱介質通道109而使主體16整體大型化,并且無需 采用其他部件形成加熱介質通道,不僅避免了部件個數增加,而且能夠 防止主體16的溫度降低。
并且,形成有槽110的第二主體部件19是通過模具成形的,所述槽 110在模具成形第二主體部件19時同時形成,因此無需用于形成槽110 的機械加工,能夠實現成本降低。
此外,從沿閥芯59的軸線方向觀察,加熱介質通道109形成為圍繞 閥芯59和閥座58的圓弧形狀,因此在隨著閥機構20的動作進行減壓作 用時能夠有效地對溫度容易降低的閥座58和閥芯59周圍進行加熱,而 且由于加熱介質通道109為圓弧狀,因此能夠大致均勻地對閥座58和閥 芯59周圍進行加熱。
此外,加熱介質通道109在沿著閥芯59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于與閥 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在隨著閥機構20的動作進行減壓作用時能 夠有效地對溫度容易降低的閥座58和閥芯59周圍進行加熱。
進而,由于發動機冷卻水被引導至加熱介質通道109中,因此能夠 有效地利用發動機冷卻水加熱主體16。
此外,用于使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芯59和膜片115的中央部之間聯動地連接的閥桿105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貫穿分隔壁78,所述分隔壁78 配置于面對膜片115的一個面的壓力作用室116和與該壓力作用室116 連通的減壓室83之間,在所述分隔壁78中設有與所述閥芯59同軸的貫 通孔104,在由合成樹脂形成并嵌入到所述貫通孔104中的圓筒狀的引導 部件106的一端一體地設有與分隔壁78的兩個面中的一方抵接的凸緣部 106a,在引導部件106的另一端一體地設置有能夠以貫穿于貫通孔104 內的方式彎曲的卡合部106b,該卡合部106b以從貫通孔104中突出來的 狀態與分隔壁78的另一面彈性卡合,并且閥桿105貫穿引導部件106并 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合在該引導部件106中。
因此,閥桿105被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部件106所引導,能夠抑 制伴隨閥桿105的滑動而產生磨損粉末。并且,設于分隔壁78中的貫通 孔104是在鑄造第二主體部件19時成形的,因此雖然貫通孔104的表面 粗糙度較高,但是通過將引導部件106嵌入到貫通孔104中能夠提高閥 桿105的可滑動性,無需為了提高貫通孔104的平滑性而對分隔壁實施 二次加工,能夠實現成本降低。此外,將引導部件106向貫通孔104中 嵌入直到其一端的凸緣部106a與分隔壁78的一個面抵接為止,此時, 由于引導部件106的另一端的卡合部106b與分隔壁78的另一表面彈性 卡合,因此無需使用特殊工具就能夠將引導部件106容易地組裝到分隔 壁78上。
進而,在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上裝配有溢流閥22,該溢流閥 22由如下部件構成第二主體部件19,其設有收納孔96,在該收納孔 96的內端形成有環狀的閥座95,該閥座95的中央部面對與減壓室83連 通的閥孔94;固定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上的引導體91,在該引導體91和 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有與外部連通的閥室97;閥芯92,其以能夠 沿收納孔96的軸線方向移動的方式被引導體91引導,并且以能夠落座 于閥座95上的方式被收納在閥室97中;以及彈簧93,其被壓縮設置于 所述閥芯92和所述引導體91之間并發揮使所述閥芯92落座于閥座95 上的預定彈力,在將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時,在使該引 導體91對夾設于其與閥芯92之間的所述彈簧93進行壓縮的同時將該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在引導體91上一體地設有引導筒部 91a,該引導筒部91a直到該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為止向 所述收納孔96內嵌入預定引導距離L的量。并且,所述引導距離L為沒 有所述彈簧93的彈力經由所述閥芯92作用于所述閥座95上的無負荷引 導區間和有所述彈簧93的彈力經由所述閥芯92作用于所述閥座95上的 負荷引導區間之和。
因此,在向收納孔96中嵌入引導體91時,在閥芯92和閥座95之 間沒有負荷作用的狀態下利用引導體91對閥芯92進行調心,并且將引 導體91向收納孔96內嵌入無負荷引導區間的量,然后,在將引導體91 向收納孔96內進一步嵌入負荷引導區間的量的過程中,彈簧93的彈力 作用于閥座95上,從而在閥芯92和閥座95之間作用有負荷,在這種狀 態下,在閥座95和落座于該閥座95上的閥芯92之間不會發生位置偏移, 不會有在閥芯92和閥座95之間產生別緊的情況、或者在閥芯95和引導 體91之間產生刮蹭的情況發生。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將引導筒部91a向收納孔96中壓入的所述引 導距離L被設定為比所述彈簧93從自由長度到發揮所述預定彈力為止的 壓縮距離更大的長度,因此在引導體91的引導距離L中的彈簧93從自 由狀態到被壓縮之前的壓入距離為無負荷引導區間,能夠可靠地防止閥 座95和閥芯92之間別緊或者發生位置偏移。
并且,雖然閥芯92和閥座95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實施例中為閥芯 92)上的密封部98為橡膠制成的,但是由于閥芯92和閥座95之間不會 產生別緊的情況,因此密封部98不會因別緊而出現破損。
此外,通過將引導筒部91a向收納孔96中壓入所述引導距離L的量, 從而完成將所述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的固定作業,因此 能夠使引導體91固定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的固定結構簡單化,能夠使 組裝變得容易。
進而,通過由引導體91、閥芯92和彈簧93構成為能夠使閥芯92 相對于引導體91移動的引導體組裝體99,在通過將引導體91嵌入(壓 入)到收納孔96中而將引導體91組裝到第二主體部件19上時,能夠容易地使引導體91從開始進行引導到閥芯92落座于閥座95上為止的距離 形成為無負荷引導區間,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閥座95與閥芯92之間發 生別緊或位置偏移,能夠使溢流閥22的組裝更為容易。此外,與閥芯92 同軸相連的閥桿92a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合在與引導筒部91a同軸地設 置于所述引導體91中的引導孔100中,在從該引導孔100中突出來的所 述閥桿92a上卡合有能夠與引導體91抵接的壓板101,該壓板101通過 所述彈簧93的彈力來限制閥芯92移動,因此,僅通過將能夠與引導體 91抵接的壓板101與閥桿卡合這樣簡單的結構,就能夠構成引導體組裝 體99。
而且,主體16的構成溢流閥22 —部分的第二主體部件19構成了減 壓閥的一部分,因此能夠將溢流閥22緊湊地配設在減壓閥上。 (第二實施例)
圖12和圖13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首先,在圖12中,該氣體用減壓閥的外殼15'由主體16'和膜片蓋17 構成,所述主體16'通過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互接合而 構成,所述膜片蓋17與該主體16'接合,在所述主體16'中收納有閥機構 20,并且配設有電磁切斷閥21和溢流閥22。
主體16'由強度互不相同的的多個主體部件(本實施例中為高強度的 第一主體部件18'和低強度的第二主體部件19')上下重疊并利用四根螺 釘23、 23…相互接合起來而構成,第一主體部件18'例如通過鋁合金制的 拉制材料切削成形,或者是在鋁合金鍛造成形后進行清角切削而形成, 第二主體部件19'例如由鋁合金鑄造成形后進行清角切削而形成。
在構成所述主體16'并相互接合起來的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 部件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側(在本第二實施例中為第一主體部件18'和 第二主體部件19'的接合面的兩側)上設有槽133、 134,所述槽133、 134 用于在處于相互接合的狀態下的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 間形成用于收納作為加熱單元的電加熱器(鎧裝加熱器(Sheathed Heater)) 131的收納室132。而且,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 是通過模具成形的,所述槽133、 134在模具成形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時同時形成。
一并參照圖13,沿閥機構20的閥芯59的軸線方向觀察,由所述槽 133、 134構成的收納室132形成為圍繞閥芯59和閥座58的圓弧形狀, 并且該收納室132在沿著所述閥芯59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于與所述閥座 58大致相同的位置,與收納在所述收納室132中的電加熱器131的兩端 相連的連接端子135、 136從所述主體16'向側方延伸出來。
根據該第二實施例,通過電加熱器131能夠隨意地對主體16'進行加 熱,而且在隨著閥機構20的動作進行減壓作用時能夠有效地對溫度容易 降低的閥座58和闊芯59周圍進行加熱,而且由于收納室132形成為圓 弧狀,因此能夠大致均勻地對閥座58和閥芯59的周圍進行加熱。
進而,由于構成收納室132的槽133、 134是在模具成形第一主體部 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時同時形成的,因此無需用于形成槽133、 134 的機械加工,能夠實現成本降低。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并不艱于上述實 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各項權利要求所記載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設計 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氣體用減壓閥,該氣體用減壓閥的閥機構(20)在中央部開設有與低壓通道(85、86、94、119)和低壓室(83、84、116)連通的閥孔(68),并且所述閥機構(20)具有能夠落座于閥座(58)上的閥芯(59),所述閥座(58)面對與高壓通道(27、28、30、64)連通的閥室(66),所述閥機構(20)的所述閥芯(59)與壓動部件(115)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20)被收納在主體(16、16′)內,所述壓動部件(115)在所述低壓通道(85、86、94、119)以及所述低壓室(83、84、116)的壓力下動作,該氣體用減壓閥的特征在于,所述主體(16、16′)由多個強度不同的主體部件(18、19;18′、19′)接合而構成,所述高壓通道(27、28、30、64)全部形成于所述多個主體部件(18、19;18′、19′)中的高強度的主體部件(18、18′)內,所述低壓通道(85、86、94、119)和所述低壓室(83、84、11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多個主體部件(18、19;18′、19′)中的低強度的主體部件(19、19′)內。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 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18、 18')中形成有同軸地收納所述閥機構(20)的插入孔(25),所述高強度的第一主體部件(18、 18')和低強度 的第二主體部件(19、 19')以在彼此之間形成有作為所述低壓室的減壓 室(83)并且沿所述閥芯(59)的軸線方向重疊的方式接合起來而構成 所述主體U6、 16'),橫截面為圓形的嵌合凸部(18a)與所述插入孔(25) 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18、 18')上,并且該嵌合凸部(18a)與第二主體部件(19、 19')氣密地嵌合。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 在構成所述主體(16、 16')并相互接合起來的所述多個主體部件(18、19; 18'、 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側設有槽(110、 133、 134),該槽(110、 133、 134)用于在處于相互接合狀態下的所述主體部件(18、 19; 18'、19')之間形成供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109)或者收納加熱單元 (131)的收納室(132)。
4. 一種氣體用減壓閥,該氣體用減壓閥的閥機構(20)在中央部開 設有與低壓通道(85、 86、 94、 119)和低壓室(83、 84、 116)連通的 閥孔(68),并且所述閥機構(20)具有能夠落座于閥座(58)上的閥芯(59),該閥座(58)面對與高壓通道(27、 28、 30、 64)連通的閥室(66), 所述閥機構(20)的所述閥芯(59)與壓動部件(115)連接并且所述閥 機構(20)被收納在主體(16、 16')內,所述壓動部件(115)在所述低 壓通道(85、 86、 94、 119)以及所述低壓室(83、 84、 116)的壓力下 動作,該氣體用減壓閥的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主體(16、 16')的多個主體部件(18、 19; 18'、 19')中, 所述主體部件(18、 19; 18'、 19')分別形成有所述高壓通道(27、 28、 30、 64)、所述低壓通道(85、 86、 94、 119)以及所述低壓室(83、 84、 116)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相互接合起來,在所述主體部件(18、 19; 18'、 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側設有槽(110、 133、 134),該槽(110、 133、 134)用于在處于相互接合狀態下的所述主體部件(18、 19; 18'、 19') 之間形成供加熱介質流通的加熱介質通道(109)或者收納加熱單元(131) 的收納室(132)。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 橫截面為圓形的嵌合凸部(18a)與所述閥芯(59)同軸且一體地突出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18、 18')上,該嵌合凸部(18a)與第二主體部 件(19、 19')氣密地嵌合,所述第二主體部件(19、 19')與第一主體部 件(18、 18')接合,并且在第二主體部件(19、 19,)與第一主體部件(18、 18')之間形成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或者所述收納室(132)。
6. 根據權利要求3 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閥芯(59)的軸線方向觀察,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或者 所述收納室(132)形成為圍繞所述閥芯(59)和所述閥座(58)的圓弧狀。
7. 根據權利要求3 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或者所述收納室(132)在沿著所述閥芯 (59)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于與所述閥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
8. 根據權利要求3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槽(110、 133、 134)的主體部件(19; 18'、 19')通過 模具成形,所述槽(110、 133、 134)在模具成形所述主體部件(19; 18'、 19')時同時形成。
9. 根據權利要求3 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被引導到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中的加熱介質為發動機冷卻水。
10. 根據權利要求3 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用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單元(131)為電加熱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體用減壓閥,該氣體用減壓閥在中央部開設有與低壓通道和低壓室連通的閥孔,并且所述閥機構具有能夠落座于閥座上的閥芯,該閥座面對與高壓通道連通的閥室,所述閥機構的所述閥芯與壓動部件連接并且所述閥機構被收納在主體內,所述壓動部件在所述低壓通道以及所述低壓室的壓力下動作,主體(16)由多個強度不同的主體部件(18、19)接合而構成,高壓通道(30、64)全部形成于多個主體部件(18、19)中的高強度的主體部件(18)內,低壓通道(85、86、94、119)和低壓室(83、84、11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多個主體部件(18、19)中的低強度的主體部件(19)內。由此,能夠降低氣體用減壓閥的成本。
文檔編號F16K17/04GK101589255SQ20088000313
公開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5日
發明者中島要治, 千葉豊, 山本博曉, 齋藤芳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京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