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振器,特別是一種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它主要適用于車 輛座椅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車輛使用的同類減振器主要由管蓋總成、油封、封口片、油封彈簧、 導向器、活塞桿組件、貯油筒組件、工作缸、活塞組件、底閥組件和底座組成。
在活塞組件上設置有復原閥和流通閥;在底閥組件上設置有補償閥和壓縮閥;工 作缸內充滿減振器工作液,貯油筒組件的筒中存有大部份工作液,內部留有部分空間; 當減振器在拉伸時活塞上腔工作液流向下腔活塞上流通閥關閉復原閥節流產生復原 阻力;底閥上壓縮閥關閉,補償閥開啟將貯油筒里的工作液向工作缸下腔補償。
當減振器在壓縮時,活塞上復原閥關閉,活塞下腔工作液打開活塞上的流通閥向 上腔流動,底閥上補償閥關閉,工作缸下腔工作液通過壓縮閥節流流入貯油筒產生壓 縮阻力。
可見該普通減振器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即拉伸和壓縮工作液的流動方向不是單向 的,其阻力調節不方便,工作液補償不夠充分,易產生空程,減振性能不夠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 理的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它通過改變減振器調節節流閥的開口大小來實現減振器阻 力的調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包括管
蓋總成、油封、導向器、貯油筒組件、活塞桿組件、工作缸、活塞組件、底閾組件和 底座,活塞桿組件分別與活塞組件和導向器連接,底虔與貯油筒組件固定,底閥組件
安裝在底座與活塞組件之間,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調節旋鈕總成、調節閥總成、單 向導油管和氣囊;所述的調節閥總成和調節旋鈕總成相連接,它們位于底座內,且在
調節閥總成上開有節流孔;所述的單向導油管位于底座和導向器之間,并與調節閥總 成相通;所述的氣囊安裝在貯油筒組件中。本實用新型由此使得可以通過對調節旋鈕總成的調節來增大或減小阻尼力。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調節旋鈕總成包括調節旋鈕、調節旋鈕座、調節旋桿和調節旋 鈕彈簧片,其中調節旋鈕座、調節旋桿與調節旋鈕連接,調節旋鈕彈簧片安裝在調節 旋鈕與調節旋鈕座之間;所述的調節閥總成包括調節閥片、調節閥彈簧、彈簧片和調 節閥芯,其中調節閥彈簧位于調節閥片和調節閥芯之間,彈簧片固定在調節閥芯上, 所述節流孔開在調節閥芯的一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調節旋鈕總成上還安裝有調節旋鈕O形圈、固定墊片和調節旋 鈕總成O形圈,調節旋鈕O形圈和調節旋鈕總成O形圈均安裝在調節旋鈕座上,固 定墊片與調節旋鈕彈簧片緊靠;所述的調節閾總成上還安裝有調節閥O形圈,該調節 閥O形圈安裝在調節閥芯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具體表現在(1)總 成阻力調節方便,可適應不同的車型座椅;(2)使用中,調整阻力適應不同的人和不同 的環境;G)泡沫帶適應內部體積變化,工作缸內無空氣,避免了空程畸變,性能穩定; (4)獨特的單向導油結構方便實現拉伸壓縮雙向阻力調節;(5)工作液單向導流節 流減小工作過程中高頻畸變,性能穩定。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剖視圖。 圖2為圖1中壓縮時油的走向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復原時油的走向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調節閥總成和調節旋鈕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調節閥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調節旋鈕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一圖6,本實用新型主要由管蓋總成l、油封2、導向器3、貯油筒組件 4、活塞桿組件5、工作缸6、活塞組件8、底閥組件9、底座ll、調節旋鈕總成I、 調節閥總成II、單向導油管10和氣囊7組成。其中管蓋總成l、油封2、導向器3、 貯油筒組件4、活塞桿組件5、工作缸6、活塞組件8、底閥組件9和底座11的結構 與現有技術基本相同,活塞桿組件5分別與活塞組件8和導向器3連接,底座ll與 貯油筒組件4固定,底閥組件9安裝在底座11與活塞組件8之間,這些也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調節旋鈕總成I 、調節閥總成II、單向導油管10和氣囊7; 調節閥總成II和調節旋鈕總成I相連接,它們位于底座內,且在調節閥總成II上開有 節流孔181;單向導油管10位于底座11和導向器3之間,并與調節閥總成II相通;
氣囊7安裝在貯油筒組件4中。
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旋鈕總成I包括調節旋鈕20、調節旋鈕座21、調節旋桿22、 調節旋鈕彈簧片23和調節旋鈕0形圈24、固定墊片25和調節旋鈕總成0形圈26, 其中調節旋鈕座21、調節旋桿22與調節旋鈕20連接,調節旋鈕彈簧片23安裝在 調節旋鈕20與調節旋鈕座21之間,調節旋鈕0形圈24和調節旋鈕總成0形圈26 均安裝在調節旋鈕座21上,固定墊片25與調節旋鈕彈簧片23緊靠。
本實用新型的調節閥總成II包括調節閥片15、調節閥彈簧16、彈簧片17、調節 閥芯18和調節閥0形圈19,其中調節閥彈簧16位于調節閥片15和調節閥芯18 之間,彈簧片17固定在調節閥芯18上,所述節流孔181開在調節閥芯18的一端, 調節閥O形圈19安裝在調節閥芯18上。
使用時,通過對調節旋鈕總成II的調節來增大或減小阻尼力。旋緊時調節旋鈕 總成I壓緊調節閥總成II,使節流孔181減小,這樣就增大油壓,從而達到加大阻尼 力的目的。旋松時調節旋鈕總成I旋出,調節閥總成II回彈,使節流孔181增大, 這樣就減小了油壓,達到減小阻尼力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改變減振器調節閥芯18的開口大小來實現減振器 阻力的調控。在拉伸和壓縮工況下,減振器工作液即油均通過貯油筒組件4中的單向 導油管iO到調節閥總成H,調節閥18的位置^M其節流孔1S1的開度不一樣;本實 用新型就是通過控制調節閥芯18的位置來改變節流孔'181的開度達到調節阻力的目 的。調節閥芯18位置由氣體壓力來控制,不同的氣體壓力使調節閥芯18處于不同的 位置,使其節流孔181大小發生變化,達到調節阻力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采用可伸縮泡沫帶占滿貯油筒的除油以外的剩于空間,靠泡沫帶伸縮 來適應拉伸和壓縮工況下活塞桿進出工作缸造成工作腔工作液體積的變化,工作液補 償充分,不易產生空程,減振性能較好。
參見圖2,這是本實用新型壓縮時油的走向示意圖,其中的粗線及箭頭即為油的 走向。壓縮時,油從C位置經過導向器3,進入單向導油管IO,再到調節閥總成II,通過節流孔181達到A位置。
參見圖3,這是本實用新型復原時油的走向示意圖,其中的粗線及箭頭即為油的 走向。復原時,油從B位置經過導向器3,進入單向導油管IO,再到調節閥總成II, 通過節流孔181回到C位置。同時,油還從A位置經過貯油筒組件4和底閥組件9 之間的空隙回到C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包括管蓋總成、油封、導向器、貯油筒組件、活塞桿組件、工作缸、活塞組件、底閥組件和底座,活塞桿組件分別與活塞組件和導向器連接,底座與貯油筒組件固定,底閥組件安裝在底座與活塞組件之間,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調節旋鈕總成、調節閥總成、單向導油管和氣囊;所述的調節閥總成和調節旋鈕總成相連接,它們位于底座內,且在調節閥總成上開有節流孔;所述的單向導油管位于底座和導向器之間,并與調節閥總成相通;所述的氣囊安裝在貯油筒組件中。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旋鈕 總成包括調節旋鈕、調節旋鈕座、調節旋桿和調節旋鈕彈簧片,其中調節旋鈕座、調 節旋桿與調節旋鈕連接,調節旋鈕彈簧片安裝在調節旋鈕與調節旋鈕座之間;所述的 調節闊總成包括調節閾片、調節閥彈簧、彈簧片和調節閥芯,其中調節閥彈簧位于調 節閥片和調節閥芯之間,彈簧片固定在調節閥芯上,所述節流孔開在調節閥芯的一端。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旋鈕總成上還安裝有調節旋鈕o形圈、固定墊片和調節旋鈕總成o形周,調節旋鈕o形圈和調節旋鈕總成O形圈均安裝在調節旋鈕座上,固定墊片與調節旋鈕彈簧片緊靠;所^6的調節閥總成上還安裝有調節閥O形圈,該調節閥O形圈安裝在調節閥芯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控可調液壓減振器,它主要適用于車輛座椅中。本實用新型包括管蓋總成、油封、導向器、貯油筒組件、活塞桿組件、工作缸、活塞組件、底閥組件和底座,活塞桿組件分別與活塞組件和導向器連接,底座與貯油筒組件固定,底閥組件安裝在底座與活塞組件之間,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調節旋鈕總成、調節閥總成、單向導油管和氣囊;所述的調節閥總成和調節旋鈕總成相連接,它們位于底座內,且在調節閥總成上開有節流孔;所述的單向導油管位于底座和導向器之間,并與調節閥總成相通;所述的氣囊安裝在貯油筒組件中。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阻力調節方便,工作液補償充分,不易產生空程,減振性能好。
文檔編號F16F9/19GK201310594SQ20082016841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7日
發明者蔣可龍, 陳敬華 申請人:杭州福鼎交通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