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塑料管件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件接頭,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塑料類管件的注塑成 型的管件接頭。
背景技術:
隨著塑料管應用的普及,含銅鑲件管件或其它金屬鑲件管件一般作為塑 料管的管接頭,其應用也越來越多,現有的含銅鑲件管件接頭或其它金屬鑲 件管件接頭進行二次(或以上)注塑成型時,其產品材料成本高、制造成本 高,有些雖然可以一次成型,但物理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也無法滿足應用 的需要。并且,使用中這種金屬鑲件管件內鑲的金屬部分與外部塑料管件常 因密封不好在使用中導致流體泄漏,也因內鑲金屬部分與外部管件接觸不 牢,導致兩者相對松動、或金屬部分脫出,使管件接頭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塑料管件接頭,通過注塑成型的方式形 成外套管與內鑲管嵌套牢固、密封好的管接頭,且其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 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管件接頭,該管件接頭包括 外套管、內鑲管和密封圈,所述內鑲管為帶有螺紋的塑料管件,內鑲管 嵌入固定在外套管一端內,嵌入外套管的內鑲管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防轉突 起,內鑲管上設有止退槽,所述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設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過內鑲管外壁上的環形凹槽設置在緊密接觸的內鑲管外壁 與外套管內壁之間。
所述密封圈為軟性密封圏。 所述止退槽為至少一個。
所述內鑲管上的螺紋設置在內鑲管的管內壁上,或者設置在內鑲管凸出 部分的管外壁上。
所述外套管外面設有旋緊握持用的多個突起。 所述外套管的另 一端為用于連接塑料管的直管^^殳。
所述內鑲管嵌入外套管內的 一端管壁上設有多個防轉突起,多個防轉突 起均勻分布在內鑲管一端的管壁上。
所述每個防轉突起呈梯型結構。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 方式通過將內鑲管嵌入固定在外套管內,并在嵌入的內鑲管一端設置防轉突 起和止退槽,保證了管接頭在旋緊過程中,不會因旋緊力使內鑲管與外套管 發生相對轉動或內鑲管退出導致的管接頭失效,保證了管接頭的質量。并且 在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設置密封圈,很好避免了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可能出 現流體泄漏的情況。該管件接頭結構簡單、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方便的 生產制造,成本低,且堅固耐用。相比鑲金屬的管接頭節省了大量的貴金 屬,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鑲件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 一實施例的內鑲件的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管接頭的制備工藝流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陰式管接頭的各注塑部件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陽式管接頭的各注塑部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塑料管件接頭,它為注塑方式制成的全塑 料管接頭,其具體結構包括外套管、內鑲管和密封圈,所述的內鑲管和外 套管均為塑料管,內鑲管上帶有螺紋,以注塑方式內鑲管一端嵌入固定在外 套管一端內,嵌入外套管的內鑲管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防轉突起,在內鑲管 與外套管之間設置密封圈。該管件接頭結構簡單、節省金屬,成本低、制備 方式,且堅固耐用,不會泄漏。
為便于理解,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作 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塑料管件接頭,為全塑料材料的管接頭,可以用于塑 料管件的連接,如圖l-4所示,該塑料管件接頭具體包括
外套管l、內鑲管3和密封圏2,外套管1和內鑲管3均為注塑成型的塑料管 件,內鑲管3上設有連接用的螺紋4,內鑲管3 —端嵌入固定在外套管1一端 內,嵌入外套管1的內鑲管3—端上設有至少一個防轉突起32,防轉突起32可 以為梯型臺結構,也可以設置成其它形狀的突起結構,實際中,防轉突起32 設置在內鑲管3嵌入外套管1一端的管壁上, 一般均勻設置多個,防轉突起32 的主要作用是在內鑲管3嵌入固定在二次注塑成型的外套管1內后,在內鑲管3 與外套管l注塑成型時,外套管l的內壁上的形成與防轉突起對應的凸凹結 構,這樣內鑲管3與外套管1之間形成相互交錯咬合的狀態固定,在使用中旋 緊管件接頭時,保證了管件接頭的內鑲管3不會在旋緊力的作用下與外套管1 發生相對轉動,而導致的管件接頭損壞、失效;
在內鑲管3的外壁上還設有環形的止退槽5,可以設置一個止退槽,也可以設置多個止退槽,在注塑固定過程中,外套管l內壁上形成的環形凸起正好 嵌入到所述止退槽5內,這種結構可以防止固定成型后的管接頭的內鑲管3與 外套管l在縱向拉力的作用下,兩者發生相對移動,使管件接頭損壞,起到了
內鑲管3從外套管1內止退的作用。
在所述內鑲管3與外套管l之間還設置有防泄漏的密封圈2,密封圈2可以 是采用軟性材料制備的軟性密封圈,如橡膠圈、軟膠圈等,該密封圏2通過內 鑲管3外壁上的環形凹槽31設置在緊密接觸的內鑲管3外壁與外套管1內壁之 間,這種結構不但使密封圏2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也不會因注塑成型過程 中,因內鑲管3與外套管1接觸過緊,將密封圏2擠壞,導致成型后的管件接頭 密封失效。
實際中,上述的內鑲管3可以分為陰、陽兩種形式的管件接頭,類似螺栓 與螺母的形式,在內鑲管3的管內壁上設置螺紋4的為陰式管件接頭,見圖2; 在內鑲管3凸出部分的管外壁上設置螺紋4的為陽式管件接頭,見圖4。
在上述的管件接頭中,在外套管l外面常設有旋緊握持用的多個突起,以 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旋緊管接頭時方便的握持。
上述的外套管l與嵌入內鑲管一端對應的另一端為直管段,該直管段可用
于連接塑料管,如可用熱塑等方式與塑料管連接。
對上述管件接頭進行注塑制備時,可采用下述方法,如圖5所示,具體
為
將一次成型(預先成型)的材料用注塑或其它加工方法加工成設計圖紙 給出的內鑲管的規格,用預先設定好定位方法,將一次成型的內鑲管A設置密 封圈C后,置于二次注塑成型模具的適當位置,使其達到二次注塑成型的位置 效果,進行二次注塑成型,對二次注塑成型后的產品進行4全^r,包括^r測 外觀、滲漏及組裝試驗等。其中,第一次(預先成型的內鑲管)注塑成型的 材料應選擇熱固性材料,其熱融溫度高于二次注塑成型的外套管材料的熱融 溫度至少1 (TC以上,實際中可以選擇第一次注塑成型內鑲管材料的熱融溫度
6高于二次注塑成型外套管材料熱融溫度1Q ~ 70°C,最好選擇在二次加溫成型 時變形很小的材料,以免影響最終制得的管接頭產品的加工精度。
如圖6、 7所示,圖中示出的內鑲管A為一次注塑成型,外套管B為二次注 塑成型,密封圈C在內鑲管A—次注塑成型后設置在內鑲管A上,將設有密封圈 C的內鑲管A定位在二次注塑成型模具上,經二次注塑成型,在內鑲管A外面形 成外套管B,密封圈C則設置在最后形成的全塑料管接頭的內鑲管A與外套管B 之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通過注塑方式形成全塑料的管件接 頭的管件接頭,不但相比內鑲金屬的管接頭節省了貴金屬,降低了成本,而 且在內鑲管上設置防轉突起和止退槽,很好的保證了管接頭的內鑲管與外套 管之間的緊固性,增加了管接頭的壽命,通過設置的密封圈,也很好的解決 了傳統管接頭使用 一段時間后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流體泄漏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 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該管件接頭包括外套管(1)、內鑲管(3)和密封圈(2),所述內鑲管(3)為帶有螺紋(4)的塑料管件,內鑲管(3)嵌入固定在外套管(1)一端內,嵌入外套管(1)的內鑲管(3)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防轉突起(32),內鑲管(3)上設有止退槽(5),所述內鑲管(3)與外套管(1)之間設置密封圈(2)。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通過 內鑲管(3)外壁上的環形凹槽(31)設置在緊密接觸的內鑲管(3)外壁與 外套管(1)內壁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圏(2) 為軟性密封圈。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槽為至少一個。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鑲管 (3 )上的螺紋(4 )設置在內鑲管(3 )的管內壁上,或者設置在內鑲管 (3)凸出部分的管外壁上。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外面 設有旋緊握持用的多個突起。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另 一端為用于連接塑料管的直管段。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鑲管(3)嵌入 外套管(1)內的一端管壁上設有多個防轉突起,多個防轉突起均勻分布在內 鑲管一端的管壁上。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管件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防轉突起 呈梯型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塑料管件接頭,該管件接頭包括外套管、內鑲管和密封圈,所述內鑲管為帶有螺紋的塑料管件,內鑲管嵌入固定在外套管一端內,嵌入外套管的內鑲管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防轉突起,內鑲管上設有止退槽,所述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設置密封圈。該管件接頭結構簡單,制造方便,相比內鑲金屬的管接頭節省了貴金屬,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內鑲管上設置防轉突起和止退槽,很好的保證了管接頭的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的緊固性,增加了管接頭的壽命,通過設置的密封圈,也很好的解決了傳統管接頭使用一段時間后內鑲管與外套管之間流體泄漏的問題。
文檔編號F16L47/16GK201255287SQ2008201227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2日
發明者張朝文 申請人:張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