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單元、以及鞍乘型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鞍乘型車輛中輸出驅動力的發動機單元。
背景技術:
關于鞍乘型車輛(例如,自動二輪車)的發動機單元,存在具有帶式
無級變速器的類型。帶式無級變速器, 一般具有設置在驅動軸上的驅動 側帶輪(pulley);設置在從動軸上的從動側帶輪;和巻在驅動側帶輪和 從動側帶輪上、從驅動側帶輪向從動側帶輪傳遞驅動力的帶。
一直以來,在具有這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動機單元中,有一種驅動 軸的端部和從動軸的端部由收納無級變速器的殼體支撐的發動機單元(例 如專利文獻l)。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9669號7>才艮
但是,當為了消除驅動側帶輪與從動側帶輪之間的驅動力的傳遞損失 而將帶巻緊時,會由帶對驅動軸和從動軸施加使它們靠近的方向的力,驅 動軸和從動軸可能會稍稍撓曲。在上述現有的發動機單元中,為了防止這 樣的撓曲,必須提高對這些軸進行支撐的殼體整體的剛性,發動機單元的 生產性會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以 簡單的構造謀求驅動軸以及從動軸的支撐強度提高的發動機單元以及鞍乘 型車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發動機單元,具備驅動軸;與
所述驅動軸分離配置的從動軸;無級變速器,其具有設置在所述驅動軸上 的驅動側帶輪、設置在所述從動軸上的從動側帶輪、以及巻在所述驅動側 帶輪和所述從動側帶輪上的帶;和收納所述無級變速器的殼體。所述殼體, 具有對所述驅動軸的端部進行支撐的驅動軸支撐部,對所述從動軸的端 部進行支撐的從動軸支撐部,和架設在所述驅動軸支撐部和所述從動軸支 撐部之間的支柱部。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鞍乘型車輛,具備上述發 動機單元。
根據本發明,在對驅動軸和從動軸進行支撐的殼體上設有支柱部,所 以能夠以簡單的構造提高驅動軸和從動軸的支撐強度,防止這些軸的撓曲。 另外,鞍乘型車輛,是例如自動二輪車(包括小型摩托車)、四輪手推車、 小型雪上車等。
圖1是具備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動機單元的自動二輪車的 側視圖。
圖2是上述發動機單元以及車體框架的側視圖。 圖3是上述發動機單元的剖^f見圖。
圖4是上述發動機單元具有的無級變速器以及離合器的剖視圖。 圖5是上述變速器殼體的側視圖。 圖6是上述變速器殼體的俯視圖。
圖7是圖5所示vn- vn線的剖視圖。
圖8是上述變速器殼體具有的殼體本體的側視圖。
圖9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變速器殼體具有的支撐部件的剖視圖。
圖IO是圖9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變速器殼體的側視圖。 圖ll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殼體本體的側視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變速器殼體的側視圖。
圖13是圖12所示的xm-xm線處的剖視圖 符號說明
i自動二輪車
4 后輪
7 前叉
10 發動機單元
14蓋體
21d 曲軸的端部
24 連桿
27a從動軸的端部
30 無級變速器
33 可動滑輪
36 風扇
42固定滑輪
45彈簧支撐部件
2 車體框架
5 手柄
8 收納箱 11后臂
20 發動機
22 汽缸
25 曲軸銷 28 中間軸
31 驅動側帶輪
34 重錘滾子
39 帶
43 可動滑輪 46、 48軸套
3 前輪
6 轉向軸
9 座位 12 樞軸
21 曲軸(驅動軸)
23 活塞
27 從動軸 29輸出軸
32 固定滑輪
35 板
41 從動側帶輪 44彈簧 47鍵
50、 500 變速器殼體51、 510 殼體本體 51c 進氣口
51e、 51f 開口 52、 520、 520A 支撐部件 52b、 520b從動軸支撐部 52d 驅動軸支撐部的側面 52L 支柱部的側面 53a 、 56a夕卜圏 55、 59螺母 80 離合器 83 摩擦板 86 重錘滾子
51g、 58a 防脫部 52a、 520a 驅動軸支撐部 52c、 520c支柱部
52e從動軸支撐部的側面
53、 56 54、 57、 540、 570 58 環狀部件 81離合器內座圏 84 離合器片 85 91、 91A 蓋
軸承 環狀部件 60 曲軸箱
82離合器外座l 膜片彈簧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關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一邊參照附圖一邊進行說明。圖
1是具備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例子即發動機單元10的自動二輪車1的側視 圖。圖2 M動機單元10的側視圖,圖3是發動機單元10的剖視圖。另 外,在圖2中,與發動機單元10—起示出了車體框架2。
如圖1以及圖2所示,自動二輪車1具備發動機單元10和車體框架2。 如圖2所示,車體框架2包括轉向頭2a、主框架2b、座位導軌2c、撐 條(stay) 2d和托架2e。如圖1所示,轉向頭2a設置在車體框架2的前 端部,能夠旋轉地支撐與手柄5—起旋轉的轉向軸6。在轉向軸6的下端 部連接有前叉7,該前叉7的下端部支撐著前輪3。
如圖2所示,主框架2b的前端部連接于轉向頭2a。主框架2b,從其 前端部朝向車體后部向傾斜下方延伸,其后端部(下端部)2i位于后輪4 的前方。在主框架2b的中途連接有座位導軌2c的前端部2j。座位導軌2c, 從其前端部2j朝向車體后部向傾斜上方延伸。在座位導軌2c的上方,配 置有收納箱8和座位9,座位導軌2c支撐著它們(參照圖1)。在主框架 2b的后端部2i上連接有撐條2d的前端部,撐條2d從該前端部向傾斜上 方延伸,其上端部連接于座位導軌2c的中途(參照圖1)。
如圖2所示,托架2e是向下方延伸的板狀的部件,其上緣部接合于主 框架2b的后端部2i。托架2e,在其上部具有支撐樞軸12的支撐部2g (參 照圖2)。如圖1所示,在樞軸12上安裝有后臂(reararm) 11的前端部。 后臂11朝向后方(圖1中與F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其后端部支 撐著后輪4的車軸。后臂ll,以樞軸12為支點,與后輪4一起上下擺動, 相對于發動機單元10獨立擺動。
如圖2所示,托架2e,在其下端部的前側具有安裝有發動機單元10 的被安裝部2f。另外,在主框架2b的中途,接合有突出于下方的托架2L、 2m。發動機單元10具備的曲軸箱60的前側的上壁安裝于托架2L,曲軸 箱60的后側的上壁安裝于托架2m,曲軸箱60的下部安裝于托架2e的被 安裝部2f。由此,發動機單元10由車體框架2支撐。.
如圖2所示,發動機單元10配置在主框架2b的后部的下方、后輪4
的前方。發動機單元IO,如圖3所示,具備發動機20、無級變速器30、 離合器80、曲軸箱60、和收納無級變速器30的變速器殼體50。另外,發 動機單元IO,還具備對變速器殼體50內輸送外部氣體的進氣管道71、 和排出變速器殼體50內的空氣的排氣管道74 (參照圖2)。另外,如圖2 所示,發動機單元10,具備從側方覆蓋變速器殼體50的蓋體14。在圖3 中,省略了該蓋體14的記載。
如圖3所示,發動機20具備曲軸21、汽缸22和活塞23。汽缸22, 以稍微向上方傾斜的姿勢配置在曲軸箱60的前方(在圖3中Fr表示的方 向)。活塞23,通過從沒有圖示的進氣口輸送至汽缸22內的燃料和空氣 的混合氣進行燃燒,從而在汽缸22內進行往復運動。活塞23,通過連桿 24與設置在曲軸21上的曲軸銷25連接。活塞23的往復運動,借助曲軸 21而變換為旋轉運動,向驅動力的傳輸路徑的下游側輸出。
曲軸21,在曲軸箱60內以沿車輛寬度方向(在圖3中為W所示方向) 延伸的方式配置。曲軸21,具有右側軸部21a、左側軸部21b和一對曲軸 臂21c、 21c。曲軸臂21c、 21c,從右側軸部21a和左側軸部21b的基部沿 徑方向(相對于軸的中心線垂直的方向)延伸,能夠旋轉地支撐著曲軸銷 25。
左側軸部21b的基部,通過軸承69由曲軸箱60支撐。左側軸部21b, 從其基部向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在左側軸部21b上設有發電機(未 圖示)。
右側軸部21a的基部,通過軸承68由曲軸箱60支撐。右側軸部21a, 從其基部向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在右側軸部21a上設有無級變速器 30的驅動側帶輪31。右側軸部21a的端部21d,由變速器殼體50支撐。 關于變速器殼體50,將在下文中詳細說明,
發動機單元IO,在從曲軸21向后方分離的位置上,具有從動軸27和 配置在從動軸27的中心線上的輸出軸29。從動軸27以沿車輛寬度方向延 伸的方式配置。在從動軸27上,設有無級變速器30的從動側帶輪41和離 合器80。從動側帶輪41,位于驅動側帶輪31的后方,離合器80配置在從
動側帶輪41的車輛寬度方向內側。
從動軸27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右側)的端部27a,由變速器殼體50 支撐。關于變速器殼體50,將在下文中詳細說明。
在從動軸27的車輛寬度方向內側(左側)的端部27b,嵌合有軸承65 和相比該軸承65位于外側(端部側)的軸承63。軸承65的外圏由曲軸箱 60支撐,曲軸箱60通過軸承65支撐從動軸27的端部27b。在軸承63的 外圈上嵌合有輸出軸29,軸承63支撐輸出軸29。輸出軸29的中央部29a, 通過軸承62由曲軸箱60支撐。
在從動軸27的中央部27c,嵌合有軸承66。軸承66的外圈由固定于 曲軸箱60的分隔部件64支撐,曲軸箱60通過分隔部件64以及軸承66 支撐從動軸27的中央部。另外,分隔部件64位于離合器80和從動側帶輪 41之間,封閉曲軸箱60內的離合器室60a。在該離合器室60a內配置有離 合器80。
無級變速器30,是帶式的無級變速器,如上所述,具有驅動側帶輪31 和從動側帶輪41。另外,無級變速器30,具有巻在驅動側帶輪31和從動 側帶輪41上的、將轉矩從該驅動側帶輪31傳遞至從動側帶輪41的帶39。
圖4是無級變速器30以及離合器80的剖視圖。如上所述,驅動側帶 輪31,設置在曲軸21的右側軸部21a上。驅動側帶輪31,具有固定滑 輪(sheave )32、可動滑輪33和板35。固定滑輪32和板35的軸方向的運 動被限制,可動滑輪33被容許在固定滑輪32和板35之間向軸方向運動。 可動滑輪33與固定滑輪32在軸方向上相對,帶39的前側巻在它們上。
在可動滑輪33和板35之間,配置有通過離心力向徑方向移動的重錘 滾子(weight roller )34。當曲軸21旋轉時,重錘滾子34向徑方向的外側 移動,并且將可動滑輪33向固定滑輪32側按壓。接著,帶39被可動滑輪 33按壓、向前方移動,帶39的巻在驅動側帶輪31上的部分的徑變大,因 此減速比變小。
另外,在右側軸部21a上,嵌合有軸套37a、 37b、 37c。在右側軸部 21a的端部21d上,從軸套37a的外側起嵌合有后述的環狀部件54以及螺
母55,由此,軸套37a、 37b、 37c的軸方向的運動被限制,并且由軸套37a 和軸套37b夾持的固定滑輪32、以及由軸套37b和軸套37c夾持的板35 的軸方向的運動也被限制。
另外,驅動側帶輪31,具有用于將外部氣體導入變速器殼體50內的 風扇36。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風扇36以從固定滑輪32向車輛寬度方向 外側(圖4中為W所示的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通過使風扇36和固定 滑輪32—起旋轉,從進氣管道71導入外部氣體,變速器殼體50內的空氣 被輸送至從動側帶輪41側,從排氣管道74排出(參照圖2)。
從動側帶輪41被設置在從動軸27上,通過經帶39傳遞的轉矩而與從 動軸27—起旋轉。從動側帶輪41具有軸方向的運動被限制的固定滑輪 42、能夠向軸方向移動的可動滑輪43和對固定滑輪42的軸方向的運動進 行限制的軸套46。另外,在從動軸27上,軸套48、固定滑輪42以及軸套 46按該順序嵌合。它們被軸承66、后述的環狀部件57和螺母59夾持,軸 方向的運動被限制。軸套46以及固定滑輪42,通過花鍵結合于從動軸27, 它們一體地旋轉。
在軸套46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嵌合有與該軸套46 —起旋轉 的圓盤狀的彈簧支撐部件45。彈簧支撐部件45,包括內周部45a、從內 周部45a的緣向軸方向伸出的筒狀部45b和從筒狀部45的緣向徑方向擴展 的外周部45c。
可動滑輪43,具有向從動軸27的徑方向擴展的滑輪本體43a和嵌 合于軸套46的圓筒狀的軸襯部43b。在軸村部43b上,嵌有對可動滑輪 43向固定滑輪42側加載的彈簧44。該彈簧44通過彈簧支撐部件45的內 周部45a,支撐于固定滑輪42側。
在軸襯部43b上,形成有向軸方向延伸的導向槽43c、 43c。在導向槽 43c、 43c的內側,配置有前端部插入軸套46中的鍵(key) 47。由此,可 動滑輪43的旋轉經鍵47傳遞至軸套46,可動滑輪43由鍵47導向向軸方
向移動o
在可動滑輪43的滑輪本體43a和固定滑輪42上,巻桂有帶39的后側。
當在驅動側帶輪31中可動滑輪33將帶39向前方按壓時,在從動側帶輪 "中,可動滑輪43克服彈簧44的加栽力、向從固定滑輪42離開的方向 移動。由此,從動側帶輪41的巻掛有帶39的部分的徑變小,減速比增大。
離合器80,將從從動軸27傳遞的轉矩向驅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后 輪4側)傳遞或截斷該傳遞。在這里說明的例子中,離合器80,具有與 從動軸27—起旋轉的離合器外座圏82、和相對于從動軸27空轉的離合器 內座圈81。另外,離合器80是多片離合器,在離合器外座閨82的內側具 有以圍繞離合器內座圈81的方式配置的圓盤狀的多個摩擦板83和多個離 合器片84。另外,在從動軸27上設置有相對于該從動軸27空轉的齒輪26, 離合器內座圏81與該齒輪26 —起旋轉。
在摩擦板83的外周緣,形成有突出于徑方向的突起部83a。該突起部 83a,嵌合于形成在離合器外座圏82上的沿軸方向延伸的導向槽82c。由 此,摩擦板83變得能夠沿軸方向移動,并且與離合器外座圏82—起繞從 動軸27旋轉。離合器內座圏81的內周面與齒輪26嚙合。在離合器片84 的內周緣,形成有向徑方向的內側突出的突起部84a。該突起部84a,嵌合 于形成在離合器內座圏81的外周面且沿軸方向延伸的導向槽81b。由此, 離合器片84,變得能夠向軸方向移動,并且與離合器內座圏81—起旋轉。
多個摩擦板83與多個離合器片84交替配置,它們相互按壓聯動,從 而將轉矩從摩擦板83傳遞至離合器片84。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離合器 80是自動離合器,離合器80的連接或切斷根據從動軸27的旋轉速度自動 進行。具體而言,離合器80具有與離合器外座圏82 —起繞從動軸27 旋轉的重錘滾子86;和對摩擦板83向軸方向加載的膜片彈簧85。在重錘 滾子86和膜片彈簧85之間,配置有多個摩擦板83和多個離合器片84。 當離合器外座圈82旋轉時,重錘滾子86由于離心力而向徑方向移動,并 且將摩擦板83按壓至離合器片84上。由此,離合器80變為連接狀態。另 外,當從動軸27的旋轉速度下降時,重錘滾子86返回徑方向的內側(從 動軸27側),摩檫板83從離合器片84離開,離合器80變為切斷狀態。
曲軸21的旋轉,由無級變速器30而減速,被傳遞至從動軸27。在離 合器80處于連接狀態時,從動軸27的旋轉經離合器80傳遞至相對于從動 軸27能夠空轉的齒輪26。齒輪26,如圖3所示,與配置在從動軸27的前 方的中間軸28的齒輪28a嚙合。另外,在中間軸28上形成有齒輪28b, 該齒輪28b嚙合于在輸出軸29上形成的齒輪29b。由此,經中間軸28將 齒輪26的旋轉傳遞至輸出軸29。在輸出軸29上,設有巻掛有鏈條(沒有 圖示)的鏈輪29c。該鏈條也巻掛在與后輪4一起旋轉的鏈輪(沒有圖示) 上,輸出軸29的旋轉經鏈條傳遞至后輪4。
這里,詳細說明變速器殼體50。圖5是變速器殼體50的側視圖,圖6 是變速器殼體50的俯視圖。變速器殼體50,如圖4所示,具備:在內部收 納無級變速器30的殼體本體51;和安裝在殼體本體51上、支撐曲軸21 的端部21d和從動軸27的端部27a的支撐部件52。
殼體本體51,呈現向車輛寬度方向內側(車輛寬度方向的中心部側) 敞開的碗狀,殼體本體51的緣51h安裝在曲軸箱60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 的緣60b上。在殼體本體51的前部的內倒配置有驅動側帶輪31,在后部 的內側配置有從動側帶輪41。如圖4以及圖6所示,殼體本體51,在其前 部和后部,具有向車輛寬度方向外側鼓出的鼓出部51a、 51b。另外,殼體 本體51,具有取入外部氣體的進氣口 51c,和將變速器殼體50內的空氣排 出的#,氣口 51d。
如圖3以及圖5所示,進氣口 51c,以從鼓出部51a突出至前方的方 式形成。在進氣口 51c,連接有向傾斜上方延伸的進氣管道71,在進氣管 道71的前端安裝有空氣濾清器72 (參照圖2)。如圖2所示,在空氣濾清 器72的上部,安裝有突出至上方的前端管道73。借助設置在驅動側帶輪 31上的風扇36的旋轉,從前端管道73取入的外部氣體,在空氣濾清器72 中被凈化,之后通過進氣管道71,被輸送至變速器殼體50內。
如圖5所示,排氣口 51d,以從殼體本體51的后部向傾斜上方突出的 方式形成。如圖2所示,在排氣口 51d連接有排氣管道74。變速器殼體50 內的空氣,借助風扇36的旋轉而被排出,經排氣管道74在收納箱8的下 方排出。
如圖4所示,在鼓出部51a的壁上,形成有使曲軸21的端部21d在軸 方向露出的開口 51e。端部21d以及能夠旋轉地支撐該端部21d的軸承53, 相比開口 51e位于外側,由支撐部件52支撐。另外,在鼓出部51b的壁上, 形成有使從動軸27的端部27a在軸方向露出的開口 51f。端部27a以及能 夠旋轉地支撐該端部27d的軸承56,相比開口 51f位于外側,由支撐部件 52支撐。從動側帶輪41的彈簧支撐部件45位于鼓出部51b的內側。
圖7是圖5的Vn-W線剖視圖。如圖5以及圖7所示,支撐部件52是 沿車體前后方向長的部件,在其前部具有驅動軸支撐部52a,在其后部具
有從動軸支撐部52b。另外,支撐部件52具有架設在驅動軸支撐部52a和 從動軸支撐部52b之間、在它們之間撐開的支柱部52c。
支撐部件52,以封閉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e、 51f的方式,從車輛寬 度方向外側安裝于該殼體本體51。在該例子中,在支撐部件52上,如圖6 所示,安裝有從驅動軸支撐部52a和從動軸支撐部52b沿徑方向(與曲軸 21的中心線垂直的方向、以及與從動軸27的中心線垂直的方向)突出的 多個(這里為6個)安裝部52k。該安裝部52k,通過例如螺栓安裝在殼 體本體51的外壁上。
驅動軸支撐部52a,能夠旋轉地支撐著曲軸21的端部21d。如圖7所 示,在驅動軸支撐部52a的內側形成有圓形的凹部,軸承53嵌合于該凹部。 在軸承53的內圏的內側,配置有與該內圏一起旋轉的圓形狀的環狀部件 54。該環狀部件54,嵌合于曲軸21的端部21d,與該曲軸21—起旋轉。 由此,驅動軸支撐部52a,經軸承53和環狀部件54,支撐著曲軸21的端 部21d。
如圖4所示,驅動軸支撐部52a,安裝在殼體本體51的鼓出部51a的 外壁上,沿軸方向從設置在固定滑輪32上的風扇36離開。并且,在車輛 寬度方向上進氣口 51c位于風扇36和驅動軸支撐部52a之間。
在圖7所示的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e的緣,設置有防止軸承53向車 輛寬度方向內側脫落的防脫部51g。圖8是殼體本體51的側視圖。在這里 說明的例子中,如圖8以及圖7所示,防脫部51g從開口 51e的緣伸出至
內側(開口的中心側),在其與驅動軸支撐部52a之間夾持軸承53的外圏 53a。另外,在該例子中,通過使開口 51e的緣的一部分伸出至內側,而形 成防脫部51g。但是,也可以使開口 51e的內徑小于軸承53的外徑,將該 開口 51e的緣作為防脫部。
如圖7所示,在環狀部件54上,形成有沿曲軸21的軸方向凹陷的凹 部54a。在曲軸21的端部21d,從環狀部件54的外側嵌合有螺母55。該 螺母55,沿軸方向凈皮收納于環狀部件54的凹部54a內。由此,螺母55的 端面55a,與軸承53的端面53b位于同一個平面上。另外,在環狀部件54 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方向延伸的油槽54b,在該油槽54b中注入油,從 而潤滑環狀部件54的外周面與軸承53的內周面。
如圖5以及圖7所示,在驅動軸支撐部52a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外 壁上,形成有用于使曲軸21的端部21d和螺母55在軸方向露出的圓形開 口 52m。在該開口52m的緣,嵌合有同樣圓形的蓋91,以封閉開口52m。 該蓋91,能夠取下,通過將該蓋91取下,使曲軸21的端部21d和螺母55 露出。于是,例如在進行使活塞23位于上止點的作業時,能夠將用于保持 曲軸21的端部21d以及螺母55并使曲軸21旋轉的工具從開口 52m伸入 內部。另外,如圖7所示,在螺母55的外周面55b和圍繞該外周面55b 的環狀部件54的凹部54a的內周面之間,i殳有間隙。
從動軸支撐部52b,相對于驅動軸支撐部52a,位于帶39延伸的方向 (這里為后方)。從動軸支撐部52b,能夠旋轉地支撐從動軸27的端部27a。 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在從動軸支撐部52b的內側,與驅動軸支撐部52a 同樣地,形成有圓形的凹部,在該凹部中嵌合有軸承56。在該軸承56的 內圈的內側,配置有與該內圏一起旋轉的圓環狀的環狀部件57。該環狀部 件57嵌合于從動軸27的端部27a,與該從動軸27—起旋轉。由此,從動 軸支撐部52b,經軸承56和環狀部件57,支撐著從動軸27的端部27a。
在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f的緣,安裝有防止軸承56向車輛寬度方向 內側脫落的圓環狀的環狀部件58。在該例子中,環狀部件58的內徑R, 如圖8所示,相比軸承56的外徑較小(參照圖7)。環狀部件58,在其內
周具有防脫部58a,在該防脫部58a和從動軸支撐部52b之間夾持軸承56 的外圏56a。另外,環狀部件58,配置在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f的緣和從 動軸支撐部52b之間,例如通過螺栓安裝在該開口 51f的緣。
在環狀部件57上,與環狀部件54同樣地,形成有沿從動軸27的軸方 向凹陷的凹部57a。在從動軸27的端部27a上,從環狀部件57的外側嵌 合有螺母59。該螺母59在軸方向收納于環狀部件57的凹部57a中。由此, 螺母59的端面59a,與軸承56的端面56b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夕卜,如圖6 所示,驅動軸支撐部52a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側面52d與從動軸支撐部 52b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側面52e在同一個面。并且,在該例子中,支 柱部52c的側面52L也與側面52d和側面52e在同一個面。
如上所述,支撐部件52,具有架設于驅動軸支撐部52a和從動軸支撐 部52b的支柱部52c。如圖7所示,支柱部52c位于軸承53和軸承56之 間。另外,如圖5所示,支柱部52c具有上下一對的上側支柱部52f和下 側支柱部52g。上側支柱部52f和下側支柱部52g,以兩者的距離在它們的 中央部52h、 52i處最為接近的方式形成。中央部52h、 52"通過沿上下方 向延伸的加強部52j連接。
另外,支柱部52c,并不限于包括上下一對的上側支柱部52f和下側支 柱部52g的類型,也可以是例如在包括曲軸21的中心線和從動軸27的中 心線的平面上從驅動軸支撐部52a側延伸至從動軸支撐部52b側。
如上所述,帶39的前側巻掛于驅動側帶輪31,帶39的后側巻掛于從 動軸側帶輪41。因此,當為了降低傳遞損失而將帶39緊緊地巻到兩個帶 輪上時,可能會對曲軸21的右側軸部21a和從動軸27施加使它們撓曲的 力。在發動機單元10中,在驅動軸支撐部52a和從動軸支撐部52b之間形 成有支柱部52c。由此,增加曲軸21和從動軸27的支撐強度,能夠防止 這些軸的撓曲。
另外,變速器殼體50,具備具有驅動軸支撐部52a、從動軸支撐部 52b和支柱部52c的支撐部件52;和收納無級變速器30并且安裝支撐部件 52的殼體本體51。這樣,在發動機單元10中,支撐部件52與殼體本體51是分體的部件,所以例如通過將支撐部件52的材料設為剛性比殼體本 體51的材料高的材料,能夠進一步增大軸的支撐強度。另外,以將殼體本 體51安裝到曲軸箱60上后,將軸承53與軸承56嵌合于驅動軸支撐部52a 與從動軸支撐部52b的方式,將支撐部件52安裝到殼體本體51上,由此, 與例如將對軸的端部進行支撐的部分與殼體本體一體成型的情況相比,變 速器殼體的組裝作業變得容易。
另外,曲軸21的端部21d,沿軸方向從形成于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e 露出,由在軸方向上配置在開口 51e的外側的軸承53能夠旋轉地支撐。而 且,在開口 51e的周緣設有防脫部51g,在該防脫部51g與支撐部件52之 間夾持軸承53。另外,從動軸27的端部27a從形成于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f沿軸方向露出,由在軸方向上配置在開口 51f的外側的軸承56能夠旋 轉地支撐。而且,在開口 51f的周緣設有防脫部58a,在該防脫部58a和支 撐部件52之間夾持軸承56。由此,能夠防止軸承53、 56的脫落。
進而,在發動機單元10中,防脫部51 g以及防脫部58a夾著軸承53、 56的外圏。由此,由軸承53、 56支撐的曲軸21以及從動軸27的旋轉能 夠順暢。進而,防脫部51g,從殼體本體51的開口 51e的周緣朝向開口 51e 的內側伸出。由此,防脫部51g能夠與殼體本體51—體成形,能夠謀求發 動機單元10的生產性的提高。另外,具有防脫部58a的環狀部件58是安 裝于殼體本體51的部件,所以殼體本體51自身的成形變得容易。
另外,驅動軸支撐部52a,相對從動軸支撐部52b位于帶39延伸的方 向。因此,能夠增強曲軸21和從動軸27的支撐強度。
另外,驅動軸支撐部52a的側面52d、從動軸支撐部52b的側面52e 和支柱部52c的側面52L在同一個面。因此,與4吏側面52d與側面52e向 車輛寬度方向外側鼓出,從外側覆蓋螺母55、 59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車 輛寬度的增加。
另外,發動機單元10,具備軸承53,用于能夠旋轉地保持曲軸21 的端部21d;環狀部件54,配置在軸承53的內圏的內側、嵌合于端部21d; 和螺母55,相比環狀部件54從軸方向外側嵌合于端部21d。而且,在環狀
部件54上形成有向軸方向凹陷的凹部54a,螺母55嵌合于端部21d、收納 于環狀部件54的凹部54a中。另外,發動機單元IO,具備軸承56,用 于能夠旋轉地保持從動軸27的端部27a;環狀部件57,配置在該軸承56 的內圏的內側、嵌合于端部27a;和螺母59,相比環狀部件57從軸方向外 側嵌合于端部27a。并且,在環狀部件57上形成有向軸方向凹陷的凹部57a, 螺母59嵌合于端部27a,收納于環狀部件57的凹部57a中。由此,曲軸 21以及從動軸27能夠縮短與收納于環狀部件54、 57中的螺母55、 59相 當的量,能夠抑制車輛寬度的增加。
另外,在變速器殼體50上,形成有用于將外部氣體導入該殼體內的進 氣口 51c,在曲軸21上,設有與曲軸21 —起旋轉、將外部氣體從進氣口 51c導入的風扇36。驅動軸支撐部52a,沿曲軸21的軸方向與風扇36分 離配置,進氣口 51c沿軸方向位于風扇36和驅動軸支撐部52a之間。因此, 能夠利用外部氣體對無級變速器30進行冷卻。進氣口 51c位于風扇36與 驅動軸支撐部52a之間,不會由于驅動軸支撐部52a妨礙從進氣口 51c至 風扇36的空氣的流動,所以能夠謀求外部氣體的進氣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驅動軸支撐部52a上,形成有在驅動軸支撐部52a支撐曲軸 21的狀態下使曲軸21的端部21d露出的開口 52m。由此,在曲軸21由支 撐部件52支撐的狀態下,能夠使曲軸21旋轉,例如能夠相對于對開閉發 動機20的進氣口或排氣口的閥進行驅動的凸輪軸,調整曲軸21的旋轉角。
另夕卜,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明的發動機單元IO,能夠有各種各樣 的變形。例如,在以上的說明中,支柱部52c的側面52L、驅動軸支撐部 52a的側面52d和從動軸支撐部52b的側面52e成為同一個面。但是,還 可以使驅動軸支撐部52a的側面52d和從動軸支撐部52b的側面52e向車 輛寬度方向外側鼓出,由此從車輛寬度方向外側覆蓋曲軸21的端部21d 和從動軸27的端部27a。圖9是該實施例的支撐部件520的剖視圖,圖10 是變速器殼體500的側視圖。另外,在這些圖中,對與以上說明的部位相 同的部位附加相同的符號。
如圖9所示,支撐部件520具有驅動軸支撐部520a和從動軸支撐部
520b。在驅動軸支撐部520a的內側,配置有軸承53,在該軸承53的內圏 的內側配置有與曲軸21的端部21d—起旋轉的環狀部件540。另外,在端 部21d上從環狀部件540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嵌合有螺母55。驅動軸支 撐部520a的外壁的中心部520d,向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鼓出,螺母55位 于其內側。
另外,在從動軸支撐部520b的內側,配置有軸承56,在該軸承56的 內圏的內側配置有與從動軸27的端部27a —起旋轉的環狀部件570。另外, 在端部27a從環狀部件570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嵌合有螺母59。從動軸 支撐部520b的外壁的中心部520e向車輛寬度方向外側鼓出,螺母59位于 其內側。另外,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同樣,支柱部520c,位于軸承53和 軸承56之間。另夕卜,在該例子中,如圖10所示,支柱部520c,在包括曲 軸21的中心線Ol和從動軸27的中心線02的平面上,從驅動軸支撐部 520a延伸至從動軸支撐部520b。
另外,在以上說明的支撐部件52中,驅動軸支撐部52a的側面52d 和從動軸支撐部52b的側面52e位于同一個平面,但側面52d、 52e的位置 關系并不限定于此,任意一方相比另一方位于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都是可 以的。
另外,限制軸承53向殼體本體51的內側移動的防脫部,與圖8所示 的防脫部51g相比,可以遍及更大的角度范圍形成。圖ll是這樣的實施例 的殼體本體510的側視圖。在圖11中,對與殼體本體51相同的部位附加 相同的符號。在圖11所示的殼體本體510的開口 51e的緣,形成有向內側 伸出的防脫部51i。該防脫部51i,例如遍及相比180度更大的角度范圍e 形成。這樣一來,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夾持在防脫部51i和支撐部件52之 間的軸承53的松動。另夕卜,在圖11的例子中,也與圖8—樣,防脫部51i, 在開口51e的緣,形成于與進氣口 51c相反側的位置。
另外,為了4吏曲軸21的端部21d露出而形成于支撐部件52的開口 52m,可以由具有相比該開口 52m更大的外徑的蓋封閉。圖12是這樣的 形態的具有蓋91A的變速器殼體500A的側視圖,圖13是圖12所示的xm-xm線剖視圖。在這些圖中,對與以上說明的變速器殼體so相同的
部位附加相同的符號。變速器殼體500A具有支撐部件520A。在支撐部件 520A上形成有用于使曲軸21的端部21d露出的開口 52n。蓋91A具有 具有相比開口 52n更大的外徑的突緣部91a;和具有與開口 52n大概相同 的徑的嵌入部91b。在支撐部件52的外面,在與突緣部91a相對的部分形 成有環狀的槽,在該槽中嵌合有封閉突緣部91a和支撐部件52的外面的間 隙的環狀的密封部件92。在嵌入部91b的外周面91c上形成有螺紋。另一 方面,在開口 52n的內周面上也形成有螺紋。嵌入部91b,通過這些螺紋 嵌合于開口52n的內側,從而蓋91A相對于支撐部件52可裝可拆。另外, 在蓋91A的外面上形成有多邊形的孔91d。例如在進行將蓋91A安裝到支 撐部件52上的作業時,將用于使蓋91A旋轉的工具嵌入該孔91d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驅動軸;與所述驅動軸分離配置的從動軸;無級變速器,其具有設置在所述驅動軸上的驅動側帶輪、設置在所述從動軸上的從動側帶輪、以及卷在所述驅動側帶輪和所述從動側帶輪上的帶;和收納所述無級變速器的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對所述驅動軸的端部進行支撐的驅動軸支撐部,對所述從動軸的端部進行支撐的從動軸支撐部,和架設在所述驅動軸支撐部和所述從動軸支撐部之間的支柱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包括支撐部件,其具有所述驅動軸支撐部、所述從動軸支撐部和所述支柱 部j和殼體本體,其收納所述無級變速器、且安裝所述支撐部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軸或者所述從動軸的所述端部,從形成于所述殼體本體的開口沿軸方向露出,由在所述軸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開口的外側的軸承能夠旋 轉地支撐;在所述開口的周緣的至少 一部分上設置有防脫部,在該防脫部與所述 支撐部件之間夾持所述軸承。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脫部夾持所述軸承的外圏。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脫部從所述殼體本體的開口的周緣朝向該開口的內側伸出。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記栽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脫部安裝于所迷殼體本體。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軸支撐部,相對于所述從動軸支撐部位于所述帶延伸的方向。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記栽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軸支撐部、所述從動軸支撐部和所述支柱部,以它們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側面在同一個面上的方式形成。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具備 用于能夠旋轉地保持所述驅動軸或所述從動軸的所述端部的軸承, 配置于所述軸承的內圏的內側、嵌合于所述端部的環狀部件,和 從比所述環狀部件靠軸方向外側處嵌合于所述端部的螺母; 在所述環狀部件形成有沿所述軸方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螺母嵌合于所述端部、從而被收納于所述環狀部件的所述凹部。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殼體上形成有用于將外部氣體導入該殼體內的進氣口 ; 在所述驅動軸上,設有與該驅動軸一起旋轉、從所迷進氣口導入外部氣體的風扇;所述驅動軸支撐部沿所述驅動軸的軸方向與所述風扇分離配置; 所述進氣口 ,在所述軸方向上位于所述風扇和所述驅動軸支撐部之間。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軸是曲軸;在所述驅動軸支撐部上,形成有在該驅動軸支撐部支撐著所迷曲軸的 狀態下、使所述曲軸的端部露出的開口。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記栽的發動機單元,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封閉形成于所迷驅動軸支撐部的所述開口 、相對于所迷驅動軸支撐部可裝可拆的蓋。
13. —種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裝載有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動機單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單元以及鞍乘型車輛,該發動機單元能夠以簡單的構造謀求曲軸以及從動軸的支撐強度的提高。發動機單元的無級變速器具備設置在曲軸(21)上的驅動側帶輪(31)、設置在從動軸(27)上的從動側帶輪(41)、和卷在驅動側帶輪(31)和從動側帶輪(41)上的帶(39)。無級變速器被收納于變速器殼體內。變速器殼體,具有對曲軸(21)的端部(21d)進行支撐的驅動軸支撐部(52a)、對從動軸(27)的端部(27a)進行支撐的從動軸支撐部(52b)、和架設在驅動軸支撐部(52a)和從動軸支撐部(52b)之間的支柱部(52c)。
文檔編號F16H57/031GK101372253SQ20081021099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0日
發明者野木禎生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