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設置在車輛傳動系統(drive train)上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并不使用轉矩變換器(torque converter)作為設置在車輛傳 動系統中的變速器。
該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執行變速控制(變速(gear shift)的選擇和執行)的致動和通 過致動器(actuator)實現手動變速裝置中執行的離合器的接合和脫離,從而省去了對轉 矩變化器的需求。例如,如圖8A和8B所示,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包括能夠在換檔 方向sf和選擇方向se上移動的換檔桿(shift shaft) 100,換檔突起(shift lugs) 120 和換檔叉131、 132、 133,換檔突起(shift lugs) 120分別形成在多個沿選擇方向se布 置的換檔軌(shift rails) 110的一部分上且從其徑向向外突出,換檔叉131、 132、 133 分別一體地連接到換檔軌110的其他部分。
進一步,控制指(臂部)140以從其徑向突出的方式設置在換檔桿100上,且一對爪 部121以在換檔方向sf上彼此隔開的方式設置在每個換檔突起129上。
在如上述構造的機械式自動變速器中,通過由致動器(未圖示)移動換檔桿100,換 檔軌110中一個的那對爪部121被控制指140沿著一個或另一個換檔方向sf可選擇地移 動,從而使與換檔軌110連接的換檔叉131換檔與換檔叉131相對的齒輪。
順帶地,已經研究出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其中兩個離合器被結合在如上述的自動變速 器和作為動力源的引擎之間。該自動變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主軸,且一個和另一個主軸改 變來自相關聯的離合器傳輸到其的轉動力的速度以將其傳輸到它們面對的副軸 (countershaft)上,速度改變后的轉動隨后從每個副軸傳輸到變速器的輸出齒輪側。在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中,在進行檔位變換時, 一個檔位通過第一主軸接合離合器中的一個 的狀態變換到目標檔位通過第二主軸接合另一個離合器的狀態,隨著其發生,在變速過程
4中能夠通過解除一個離合器的接合同時保持另一個離合器與目標齒輪的接合,而省去空檔 狀態,從而能夠實現平穩的變速而不會在變速過程中產生動力流的任何中斷。
在上述變速器中所采用的變速控制系統中,例如,如圖9A所示,假設變速是從當前 接合的第四檔變換到目標檔位(例如第一檔),同時保持當前檔位嚙合的狀態。緊隨其后, 如圖9B所示,在將離合器的接合狀態切換到目標檔位側離合器的過程中,作用在先前接 合的檔位(這里指的是第四檔)的變速被從其退出。為了說明這點,參照圖中雙點劃線描 述的軌跡,在從先前檔位位置的變速退出中,需要迅速地執行接下來的步驟首先,步驟 (1):控制指沿著選擇方向從目標檔位(第一速)位置偏移,換檔步驟(2):控制指返 回中性線N,選擇步驟(3):控制指朝向檔位(第四檔)移動,換檔步驟(4):控制指 朝向檔位(第四檔)移動,選擇步驟(5):控制指到達檔位(第四檔)位置,變速退出 步驟(6):控制指退出作用于檔位(第四檔)的變速到其空檔位置(由雙點劃線指示)。
而且,JP-A-2001-304411提出了一種自動變速器,其中一對爪部以沿換檔方向彼此較 寬地隔開的方式設置在每個換檔突起上,從而僅僅通過沿選擇方向從處于換檔狀態的換檔 突起的一對爪部之間移動,控制指能夠進入在處于空檔狀態的目標檔位的換檔突起上的一 對爪部之間,從而簡化換檔構件的運動。
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中,由于到目標檔位的變速和從當前接合的 檔位退出的變速在變速過程中需要以這樣的順序執行,控制指140的運動變得復雜,導致 延長了變速時間,在此領域內的改進是一直很盼望的。
進一步,在JP-A-2001-304411中揭示的相關技術中,當臂部沿著選擇方向直接運動 時,為了使換檔構件的臂部(控制指)進入一對爪部之間,多對爪部中的每對必須以彼此 較寬地隔開的方式設置。在這種情況下,如圖7所示,在一對爪部121之間的間隔Ll增 加的情況下,換檔構件的臂部140以臂部140在換檔方向上較大地傾斜的狀態下推在爪部 121上。在這種情況下,假設由控制軸100的轉動力矩T作用在爪部121上的力是切向力 F,從換檔構件的臂部140和爪部121之間的接觸點a到控制軸100的軸心C的距離是距 離L2,且連接接觸點a和軸向中心C的直接與換檔方向的傾角是角度ci,切向力F在換檔 方向上的分力,也就是說,構成用于在換檔方向上移動爪部121的分力Pl通過接下來的 公式(1)獲得。
Pl = FxC0Sa = (T/L2) x COS a ... (1)在上述公式(1)中,能夠看到如果不考慮角度a距離L2基本上恒定,分力Pl隨著 角度a在0到90度內的增加而減小。而且,能夠看到隨著角度d在0到90度內的增加, 距離L2增加且分力Pl減小。接下來,在JP-A-2001-304411的一對爪部121之間的間隔 Ll增加的情況下,沿著換檔方向作用在爪部121上的力Pl減小,很難有效地沿著換檔方 向移動連接到爪部121的換檔突起。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其能夠簡化變速過程中 與換檔構件一體形成的臂部的換檔操作,從而增加變速的可操作性,并能夠保持沿換檔方 向施加的壓力相對大以縮短變速的控制時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包含
換檔構件,包括配置為其選擇軸線(selection axis)指向選擇方向的軸部,且包括 以從所述軸部徑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軸部上的臂部;
換檔叉部,可操作地在變速齒輪部分內進行齒輪的換檔;
多個換檔軌構件,連接到所述換檔叉部,并以其換檔軸線面向換檔方向的方式配置;
且
換檔突起構件,從所述換檔軌構件突出,且能夠面對所述臂部,其中 所述換檔構件的所述臂部為了選擇和變速而移動,且壓靠所選擇的換檔突起構件,從 而通過與如此被壓靠的換檔突起構件相連接的換檔叉部,獲得到目標檔的變速, 所述換檔突起構件包括柱狀部,且
所述臂部沿所述選擇軸線的方向為了選擇而移動,以選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且隨后 繞著所述選擇軸線擺動,以在換檔方向從所選擇的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的一側施加 壓力,從而使得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執行換檔執行操作,且
以在所述換檔方向從所述柱狀部的另一側施加壓力,從而使得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相 連接的所述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執行換檔退出操作。
換檔突起構件的柱狀部可以具有在換檔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對側表面部。在由臂部從 換檔突起構件的側表面部中的一個施加壓力時,與換檔突起構件相連接的換檔軌構件的換 檔叉部可以執行換檔進行操作。當從另一側表面部施加壓力時,換檔叉部可以執行換檔退 出操作。換檔突起構件的柱狀部可以從換檔軌構件相對于換檔方向基本上垂直地突起。換檔突 起構件的柱狀部可以以換檔突起構件的柱狀部的突起方向上的中心軸線與在換檔軌構件 的換檔叉部處于空檔狀態時作為臂部的轉動軸線的選擇軸線相交。
自動變速器可以包含多個檔位,這些檔位被劃分為第一和第二組,且第一和第二主軸 分別與第一和第二組相關聯。兩個主軸可以通過雙聯離合器與引擎驅動力傳輸軸相耦接 (couple)。
用于換檔第一組的各個檔的臂構件可以形成在軸部上的第一位置處,且用于換檔第二 組的各個檔的臂構件可以形成在軸部上的第二位置處。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沿著選擇 方向彼此隔開預定間隔。
為了實現該目的,根據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變速控制器,包含
軸,沿著選擇方向延伸,且設置有在所述軸的徑向突出并能夠繞著所述軸的軸線轉動 的臂;
軌道,在換檔方向上延伸,且換檔突起從所述軌道突出,其中 換檔突起具有在換檔方向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且 當所述臂轉動到按壓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時,執行換檔進行操作或換檔退出 操作。
通過參照以下附圖,將在以下更為詳細的描述中對本發明進行更加全面的介紹,而附 圖僅僅通過說明的方式被給出,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其中
圖1是設置有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的車輛的傳動系
統的示意性結構圖2是從頂部看時圖1所示的變速控制系統的示意性結構圖; 圖3是圖1所示的變速控制系統的示意性透視圖4A和圖4B是對于用在圖1所示的變速控制系統內的換檔構件的臂部和換檔軌道的 突出部的操作說明圖,圖4A顯示了進行第一換檔操作的時間點,圖4B顯示了沿著與第一 換檔操作相反的方向進行換檔操作的時間點;
圖5A和圖5B是當由圖1所示的變速控制系統進行從第一檔向第二檔的升檔操作時突 出部和臂部的操作說明圖;圖5A是正視圖,圖5B是側視7圖6A和圖6B是當由圖1所示的變速控制系統進行從第五檔向第六檔的升檔操作時突 出部和臂部的操作說明圖;圖6A是正視圖,圖6B是側視圖7是當由背景技術的變速控制系統進行變速時臂部和突出部的操作說明圖8A和圖8B是顯示由背景技術的變速控制系統的突出部和臂部的視圖;圖8A是正 視圖,圖8B是側視圖9A和圖9B是顯示由背景技術的變速控制系統進行從第四檔向第一檔的變速時的突 出部和臂部的視圖;圖9A是正視圖,圖9B是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隨后,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將參照圖1和2進行描述。
如圖1所示,自動變速器l是雙聯離合器變速器,且包括兩個離合器2、 3、設置為彼 此同心的兩個主軸4、 5和兩個副軸6、 7。動力通過第一離合器2從傳輸來自引擎8的驅 動力的驅動力傳輸軸9傳輸到第一主軸4,且動力通過第二離合器3從驅動力傳輸軸9傳 輸到第二主軸5。注意的是,兩個離合器通過未圖示的控制回路(例如,液壓、電氣或機 械式控制回路)被控制以接合或脫離。
第一副軸6和第二副軸7以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使得它們的軸線平行于第一主軸 4和第二主軸5。而且,副軸6的輸出齒輪g2和副軸7的輸出齒輪g3都形成為傳輸動力 到配置在自動變速器1的后段的差速器10的減速齒輪gl 。
第一被驅動齒輪11,第二被驅動齒輪12,第三被驅動齒輪13和第六被驅動齒輪14 可轉動地支撐在第一副軸6上。第四被驅動齒輪15,第五被驅動齒輪16和倒退被驅動齒 輪17可轉動地支撐在副軸7上。而且,停車齒輪18固定到副軸7上。
進一步,作為第一組的齒輪的第一被驅動齒輪11,第三被驅動齒輪13和第五被驅動 齒輪16以第一主軸4的轉動能夠被傳輸到與其耦接的齒輪上的方式耦接到第一主軸4。作 為第二組的齒輪的第二被驅動齒輪12,第四被驅動齒輪15,第六被驅動齒輪14和倒退齒 輪17以第二主軸的轉動能夠被傳輸到與其耦接的齒輪的方式耦接到第二主軸5。
而且,如圖1所示,變速器部101包括四個換檔叉20到23。第一換檔叉20和第二換 檔叉21以沿著第一副軸6的軸線滑動的方式安裝,且第三換檔叉22和第四換檔叉23以 沿著第二副軸7的軸線滑動的方式安裝。到23以上述方式滑動,第二被驅動齒輪12和第六被驅動齒輪14 能夠通過第一換檔叉20可選擇地與副軸6連接或斷開(換檔到其或從其換檔),而第一 被驅動齒輪11和第三被驅動齒輪13能夠通過第二換檔叉21可選擇地與副軸6連接或斷 開(換檔到其或從其換檔)。而且,第四被驅動齒輪15和倒退齒輪17能夠通過第三換檔 叉22可選擇地與副軸7連接或斷開(換檔到其或從其換檔),而第五被驅動齒輪16能夠 通過第四換檔叉23可選擇地與副軸7連接或斷開(換檔到其或從其換檔)。
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雙聯離合自動變速器的變速器部101中,通過第一離合器2實現 選擇性地切換到第一組的任何檔位,其中第一組由第一檔、第三檔和第五檔組成,且通過 第二離合器3實現選擇性地切換到第二組的任何檔位,其中第二組由第二檔、第四檔、第 六檔和倒退檔組成。
如圖2和3所示,如上所述構成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包括具有沿著選擇方向 se延伸的軸部50和設置在其一部分的致動器的換檔構件55,從軸部50上的第一位置El 和第二位置E2徑向突出的臂部(指)51,如圖2、 3、 4A和4B所示的以它們的軸線沿著 與軸部50以直角相交的方式配置的多個換檔軌30,分別連接到換檔軌30且適于操作換檔 配置在自動變速器內的被驅動齒輪11、 12、 13、 14、 15、 16、 17的換檔叉20到23,和分 別連接到多個換檔軌30的換檔突起40,制成為面對臂部51且每個之上以從其突出的方式 設置有單一的爪狀突出部(柱狀部)401。
在自動變速器1的變速控制系統中,向目標檔位的變速由與換檔突起40連接的換檔 叉20到23中的任一個進行,換檔突起40通過位于由致動器激活的軸構件55上的第一位 置El和第二位置E2的臂部選擇來進行選擇和變速。
如圖2和3所示,換檔叉20到23被分別固定到可移動地沿著換檔方向sf配置的四 個換檔軌30。進一步,換檔突起40分別設置在換檔軌30上。突出部(柱狀部)401以從 相關聯的換檔軌30沿著相對于換檔方向sf基本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如圖4B所 示。
如圖4A和4B所示,換檔突起40的突出部401具有在換檔方向sf上彼此相對指向的 一對側面部f0。當壓力被臂部51從側表面部中的一個施加時,換檔叉20到23被激活以 執行變速操作,而當壓力被施加到另一側表面部時,換檔叉20到23被激活以執行變速退 出操作。
9通過致動器一體地沿著操作軸線Lc (圖4A和4B中用參考標記C標示)在選擇方向 se (在圖4A和4B中,垂直于繪制有圖面的紙張表面的方向)上滑動,處于第一位置El 和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能夠在四個換檔軌30之間移動,且能夠在繞著操作軸線Lc轉動 時沿著換檔方向sf擺動。
進一步,如圖4A所示,臂部51能夠與突出部401的相面對的側表面(側壁)中的一 個抵靠,其中臂部51在轉動后與突出部401彼此相對,也就是說,所選擇的突出部401 向其施加壓力Ps,從而將換檔軌30換檔到位于一個換檔位置。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 臂部51能夠與在轉動后與臂部51彼此相對的突出部401的相面對的側表面(側壁)中的 另一個抵靠,以向其施加壓力Ps,從而將換檔軌30換檔到另一個換檔位置。
進一步,如圖2和3所示,臂部51以彼此之間隔開預定間隔e的方式設置在軸部50 上第一位置El和第二位置E2處。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51用于換檔第一側組(圖1中 的下側)的各個檔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檔位),且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用 于換檔第二側組(圖l中的上側)的各個檔位(第四、第五和倒退檔位)。通過這樣的配 置,如圖2所示,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51面對四個選擇位置Sel到Se4的選擇位置Sel 和Se3,而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面對選擇位置Se2和Se4,從而能夠執行快速選擇 操作。
通過這樣的方式,盡管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 E2的臂部51彼此隔開預定間隔e, 臂部51能夠形成為不會行進超過預定間隔e。就是說,因為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51用 于換檔第一側(圖l中的下側)組的各個檔位,且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用于換檔第 二側(圖1中的上側)組的各個檔位,每個臂部51能夠形成為不會為了選擇行進超過預 定間隔e到由另一個臂部51換檔的變速組,從而軸部50可選擇在選擇方向上所需要行進 的行進距離能夠相對地小,從而可以改善被激活以進行選擇的系統的可控制性。
進一步,在沿選擇方向se相對于四個換檔軌30移動時,臂部51能夠移動而不會與 各個換檔突起40的突出部401相干涉。就是說,如圖4A和4B所示,臂部50臨時保持在 退避轉動區域el,在該退避轉動區域el退避位置能夠被確保,其中退避位置比每個換檔 突起40更加向上隔開(例如,比標號b所標示的線更加向上) 一個預定的距離hr,且隨 后能夠在選擇方向se上自由地移動。
順便地,如圖2和3所示,換檔軸50被換檔馬達701驅動繞著操作軸線Lc在換檔方 向上轉動,并使得與馬達701連接的減速機構Gsf減速,進一步,被選擇馬達702驅動沿
10操作軸線Lc方向滑動,并使得與馬達702連接的減速機構Gse減速。這些換檔馬達701 和選擇馬達702組成致動器,且這些致動器的組成元件或致動器由ECU62 (未圖示)基于 變速級數和引擎8的運行狀態控制以被驅動。例如,在進行從當前嚙合的檔位向目標檔位 的檔位改變時,這些致動器被順序地打開或關閉。
在進行檔位改變時,ECU62控制離合器2和3的操作。具體地,當改變檔位時,ECU62 將離合器2或3中的一個與當前檔位接合的狀態切換為離合器2或3中的另一個與下次的 檔位接合的狀態,且保持當前檔位與離合器2或3中的一個接合。隨后,在下次的檔位的 轉速與引擎的轉速同步的時間點之前的檔位脫離,從而能夠實現沒有任何動力流中斷的檔 位改變。
接下來,參照圖5A和5B,將介紹進行從當前接合的第一檔(位于第一離合器2側) 向第二檔(位于第二離合器3側)的升檔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如圖5A中的實線所描述的,向當前接合的第一檔的檔位改變已經完 成,且致動器從換檔線偏置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和E2的臂部,并將它們轉動到退避位 置(參照圖5B中的退避轉動區域el)。隨后,致動器選擇并轉動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 51使其定位于第六到第二變速線,隨后使得該臂部51擺動以將位于空檔位置N的換檔突 起40的柱狀突出部401換檔到第二齒輪。
其后,當第二檔的轉速同步已經完成時,第一離合器2被脫離,而第二離合器3被接 合,從而進行了平穩的檔位改變且沒有中斷動力流。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因為使用了 雙聯離合器,可預見到向第三檔的下次的檔位改變操作或稱為升檔操作中,致動器使得位 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 E2的兩個臂部51從變速線偏移且使它們轉動到退避位置。隨后, 致動器選擇并轉動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51 ,并隨后使臂部51返回到第一到第三變速線, 在此臂部51不僅使臂部51當前面對的第一到第三變速軌30的柱狀突出部401從第一檔 位置轉動到其空檔位置,而且接著換檔相同變速軌30到第三檔,以準備向第三檔的升檔 操作。
而且,當第一檔需要返回中性狀態時,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 E2的臂部51從變速 線偏移且轉動到退避位置,隨后,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選擇且轉動,從而返回到 第一到第三變速線上。隨后,在該位置,臂部51被轉動以實施退出操作(參照圖5B), 其中與臂部51當前面對的第一到第三變速軌30的柱狀突出401從第一檔位置返回到其空 檔位置。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第一到第三變速線上的換檔突起40,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 被選擇并移動到第一到第三變速線,在此臂部51與換檔突起的柱狀突出部401的兩側表 面中的一個fO相抵靠,從而向其施加壓力F,從而向第一檔的變速操作通過臂部51的擺 動操作而進行。隨后,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選擇以移動到第六到第二變速線,從 而向第二檔的升檔操作完成。隨后,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選擇以再次返回到第一 到第三變速線,其中臂部51向換檔突起40的側表面中的另一個fO施加壓力F,以執行變 速退出操作。隨著這些動作,如圖5B所示,"變速操作(檔位接合)"和"變速退出操 作(檔位脫離)"能夠通過單一換檔突起40的柱狀突出部401來實施,且換檔突起40的 突出量能夠被減小到盡可能地小。而且,布局的自由度被增加,且能夠提供費用降低的效 果。
進一步,位于第一位置El的臂部51被選擇以從當前接合的檔位的空檔位置移動到目 標檔側的空檔位置,且隨后進行向目標檔的變速。在接下來進行的變速退出操作中,致動 器使得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l、 E2的兩個臂部51從變速線偏移并使得它們轉動到退避位 置,隨后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選擇以轉動到完成變速退出操作,其中之前的檔位 (第一檔)返回到其空檔位置。因此,變速退出操作的步驟數量能夠被減少,從而以平穩 的方式執行變速退出操作,從而能夠縮短檔位改變時間。
而且,在向第六到第二變速線的選擇移動中,具有以下優點,當位于第一位置El的 臂部51擺動時將換檔突起40的柱狀突出部401換檔到第二檔(參照圖5A),或當臂部 51在隨著變速退出后執行在第一到第三變速線上向第三檔的升檔操作。就是說,如圖5B 所示,與柱狀突出部401相抵靠的臂部51的擺動中心軸的角度a2相對地小,其中柱狀突 出部401的中心軸N與軸部50的操作軸線Lc (由圖5B中的參考標記c標注)相交。正因 為這樣,通過臂部51施加到沿換檔方向sf相面對的柱狀突出部401的側表面f0上的壓 力Ps能夠被保持得相對較大。
就是說,如圖5B所示,假設通過臂部51施加到柱狀突出部401的側表面f0上的壓 力Ps是切向力F,從臂部51和柱狀突出部401之間的接觸點a到控制軸100的軸心C的 距離為距離L2,在換檔方向sf上連接接觸點a和軸心C的線的傾角為角度a,換檔方向 上的切向力F的分力P1 (圖5A和5B中的Ps)由上述公式(1)獲得。從公式(1)可以 清楚地看出,隨著角度a變小,分力P1 (圖5A和5B中的Ps)接近切向力,也就是說, 分力P1增大,這確保齒輪換檔操作可以恰當地執行,從而可以減少檔位改變時間。
12而且,當"變速退出操作(檔位脫離)"如圖5B中的雙點劃線所指示的線那樣被執 行,盡管通過一對臂部51中的另一個施加的壓力與變速力相比被分散,不再需要在執行 "變速操作(檔位接合)"所需要的非常大的力,且能夠維持平穩的變速退出操作。
進一步,如圖1所示,當本發明被應用為自動變速器l的變速控制系統時,其中轉動 力經過雙聯離合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軸4、 5被選擇性地通過齒輪傳輸到自動變速器的彼此 相對的副軸6、 7,因為檔位改變過程能夠被縮短以提高檔位改變速度,變速控制系統能夠 與雙聯離合器合作來增強檔位改變的可控制性。
接下來,參照圖6A和6B,將介紹一個升檔操作的情況,其中從當前接合檔(本例中 為第五檔)到第六檔的操作。
在此情況下,當前接合的檔位為第五檔(如圖6A中的實線所示)。致動器使得位于 第一位置El和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偏移并使得它們轉動到退避位置。隨后,致動器選 擇并轉動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并將該臂部51移動到第六到第二變速線,其中臂部 51使得位于第六檔(目標檔)側的換檔突起40換檔到第六檔。當從當前接合的第五檔開 始變速退出操作時,致動器偏移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 E2的兩個臂部51使得它們轉動 到退避位置(參照圖6B所示的退避位置el)。隨后,致動器使得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 51轉動到之前的第五檔(之前接合的檔位)側的第五變速線上,并使得該臂部51沿換檔 方向返回,以使得之前的第五檔(之前接合的檔位)返回到空檔位置。而且,當第六檔的 轉速與引擎轉速的同步完成時,第一離合器2被釋放,同時第二離合器3被采用,從而實 現檔位改變而不會有動力流的中斷。
在這種情況下,在變速退出操作中,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 E2的兩個臂部51被從 變速線偏移,且隨后,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被引起沿著變速退出方向擺動,從而返 回到空檔位置。因此,僅僅需要執行之前所述的操作以完成變速退出操作,且在與傳統的 變速控制系統相比時,變速退出操作能夠以平穩的方式進行,且檔位改變時間也能夠被縮 短。
而且,如圖6B所示,因為在點c (選擇軸的位置)處與柱狀突出部401的中心軸線相 抵靠的臂部51的擺動中心軸線(由長短交替的短劃線所示)的角度a2相對小,由臂部 51施加到在換檔方向上相面對的突出部401的側表面f0的切向力F在換檔方向上的分力 (如圖6A和6B中的Ps所示)能夠被保持得相對較大,從而能夠確保換檔操作且檔位改 變時間能夠被縮短。此前所描述的自動變速器1是雙聯離合器自動變速器,包括兩個離合器2、 3和兩個 主軸4、 5,且構造為速度上選擇性改變的轉動力通過被驅動齒輪11到17經過第一和第二 主軸4、 5傳輸到相面對的自動變速器的副軸6、 7。因為本發明被實施為具有上述構造的 自動變速器l的變速控制系統,特別地,具有縮短檔位改變過程以增加檔位改變速度的功 能能夠和雙聯離合器的功能協作,以增強檔位改變的可控制性。
而且,除了雙聯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本發明也能夠應用于普通的單離合器自動變速器, 在此情況下也具有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功能和優點。
在背景技術中,臂構件被移動以進入位于換檔突起上的槽內,其中換檔突起包括一對 用于換檔操作的左右爪部,與之相比,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組裝臂構件過程中自由 度被提高,其中臂構件能夠過繞著選擇軸線轉動以到達退避位置,從而能夠被選擇沿著旋 轉軸方向移動,換檔突起上形成有柱狀部,換檔突起的形狀被簡化,這都產生制造費用降 低的優點。而且,通過可選擇地使得繞著選擇軸線轉動的臂構件與換檔突起的柱狀部從其 兩側相抵靠,從而向其上施加壓力,"變速操作(檔位接合)"和"變速退出操作(檔位 脫離)"能夠通過單個柱狀換檔突起實施,從而形成在換檔突起上的突出部的數量被盡可 能地減少,以簡化換檔突起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由于臂構件與之抵靠的換檔突起的柱狀部的側部形成為具有 平面形狀,從臂構件施加的壓力能夠由該表面確定地接收,從而能夠確保"變速操作(檔 位接合)"和"變速退出操作(變速脫離)"的實施。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通過將指(臂部)的中心軸轉動配置在沿著換檔突起的柱狀 部的突出方向的中心軸上,當執行換檔進行操作(檔位接合)時,指與換檔突起構件的柱 狀部相抵靠的角度變得很小,就是說,指和換檔突起的柱狀部的側表面之間的抵靠角度變 得接近于90度,從而通過指施加的壓力以變速進行力的形式以高效率地被傳輸。另一方 面,在執行變速退出操作(檔位脫離)時,盡管指上的壓力被分散,由于在執行變速退出 操作時不需要與執行變速操作(檔位接合)時所需要的力一樣大的力,從而不會產生任何 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能夠應用于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中,其中轉動 力被選擇性地在速度上改變以被通過齒輪經過雙聯離合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軸傳輸到變速 器的彼此面對的副軸,且因為此,特別地,因為檔位改變過程能夠被縮短以增加檔位改變 速度,變速控制系統能夠與雙聯離合器一起增加檔位改變的可控制性。
14使位于第一位置的臂構件換檔第一組的各個檔,且使位 于第二位置的臂構件換檔第二組的各個檔,能使各個臂部不會在第一和第二組之間移動超 過預定間隔,從而每個臂部在選擇方向上的行進量能夠相對小,從而使得能夠改善應用于 操作所選擇的系統的可控制性。
雖然對本發明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很明顯本發明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變化,這些 變化不應被視為背離本發明精祌和范圍,且所有改進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很明顯地包 括在本發明隨后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包含換檔構件,包括配置為其選擇軸線朝向選擇方向的軸部,且包括以從所述軸部徑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軸部上的臂部;換檔叉部,可操作地在變速齒輪部分內進行齒輪的換檔;多個換檔軌構件,連接到所述換檔叉部,并以其換檔軸線面向換檔方向的方式配置;以及換檔突起構件,從所述換檔軌構件突出,且能夠面對所述臂部,其中所述換檔構件的所述臂部為了選擇和變速而移動,且壓靠所選擇的換檔突起構件,從而通過與如此被壓靠的換檔突起相連接的換檔叉部,獲得到目標檔的變速,所述換檔突起構件包括柱狀部,且所述臂部沿所述選擇軸線的方向為了選擇而移動,以選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且隨后繞著所述選擇軸線擺動,以在所述換檔方向從所選擇的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的一側施加壓力,從而使得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相連接的所述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執行換檔操作,且以在所述換檔方向從所述柱狀部的另一側施加壓力,從而使得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相連接的所述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執行換檔退出操作。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具有在所述換檔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對側表面部,在所述臂部從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的所述側表面部中的一個施加壓力 時,與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相連接的所述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執行換檔操作,且 當從所述另一側表面部施加壓力時,所述換檔叉部執行換檔退出操作。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從所述換檔軌構件相對于所述換檔方向基本上垂直 地突出,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設置成,當所述換檔軌構件的換檔叉部處于空檔狀態 時,所述換檔突起構件的所述柱狀部的突出方向上的中心軸線與作為所述臂部的轉動軸線 的所述選擇軸線相交。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動變速器包含被分為第一和第二組的多個檔位,第一和第二主軸分別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組相關聯,所述兩個主軸經由雙聯離合器與引擎驅動力傳輸軸相耦接。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用于對所述第一組的各個檔進行換檔的臂部形成在所述軸部上的第一位置處,且用于對所述第二組的各個檔進行換檔的臂部形成在所述軸部上的第二位置處,所述第一位置和 第二位置在所述選擇方向上以預定間隔彼此隔開。
6. —種變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軸,在選擇方向上延伸,且被設置有在所述軸的徑向突出并能夠繞著所述軸的軸線轉 動的臂;軌道,在換檔方向上延伸,且換檔突起從所述軌道突出,其中 所述換檔突起具有在換檔方向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且 當所述臂轉動以按壓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時,執行換檔操作或換檔退出操作。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控制系統,包含換檔構件,包括配置為其選擇軸線指向選擇方向的軸部,并包括臂部;換檔叉部,可操作地進行檔位的檔位換檔;換檔軌構件,連接到換檔叉部,并以其換檔軸線沿換檔方向指向的方式配置;以及換檔突起構件,從換檔軌構件突出且包括柱狀部。臂部繞著選擇軸擺動,以沿換檔方向從柱狀部的一側施加壓力,從而使得換檔叉部執行換檔執行操作,沿換檔方向從柱狀部的另一側施加壓力,從而使得換檔叉部執行換檔退出操作。
文檔編號F16H63/20GK101509551SQ20081016592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14日
發明者新谷昌則, 藤本將司 申請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