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流體流通的配管的路徑上配設的用于防止氣蝕(cavitation) 的氣蝕遮斷器(cavitation breaker),特別涉及氣蝕遮斷器由具有氣蝕抑制性 且具有在高壓差及高流速下的流量控制性以及壓力控制性的偏心蝶閥,和配 置在該偏心蝶閥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上的具有氣蝕防止性的氣蝕防止體構成 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
背景技術:
對于配設在用于使流體流動的配管的路徑上通常的閥,在用于液相流體 的情況下,當該閥的上游側與下游側的壓差變大時,閥的下游側緊接著的位 置的壓力降低,易于低至飽和蒸氣壓以下,由此易于發生氣蝕。在變為飽和 蒸氣壓以下的被稱為縮流面(vena contracta)的壓力降低點的下游區域中發 生氣蝕,產生氣蝕氣泡,并且在閥的下游區域該氣蝕氣泡破裂而產生沖擊壓, 從而產生噪音和振動,而且也往往對閥主體內表面或者配管造成損傷。特別 是配設在配管的路徑上的閥是蝶閥或者球閥的情況下,由于使用這些閥時的 壓力恢復大等,從而上述那樣的氣蝕現象更加明顯。
配設在配管的路徑上的閥具有各種類型,作為一般對流量和壓力進行控 制的控制閥,通過閥對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施加阻力,能夠控制其流量和下游 側的壓力。在流體通過閥時,在閥部產生縮流部,在緊接著閥的位置成為收 縮最大的縮流,從而在該區域中的流速變快,且該區域中的壓力降低。而且, 例如在使用蝶閥的情況下,在閥體下游側的面附近產生渦流,在渦流的漩渦 內部還產生低壓部,'從而形成易于發生氣蝕的狀況。另外,閥的上游側和下 游側的壓差越大,即閥的上游側和下游側越是高壓差,壓力降低點的壓力降 低量越大,從而更加難以抑制氣蝕的發生和控制流量特性。
關于氣蝕公知有,即使壓差相同,由于閥種類或者闊結構的不同,縮流 面處的壓力降低量也不同,壓力恢復難的閥不易發生氣蝕。壓力恢復是由被 稱為壓力恢復系數的閥固有的值規定的,該值越大越不易發生氣蝕。例如,對于該值,截止閥(globevaWe)的壓力恢復系數約為0.8,蝶閥的壓力恢復 系數約為0.65,球閥的壓力恢復系數約為0.55,與蝶闊和球閥相比,截止閥 不易發生氣蝕。
因此,以往為了抑制氣蝕經常采用的手段是選擇壓力恢復系數值大的閥 類,進而在該閥類中也選擇為了獲得更好的控制性而設計的壓力恢復系數值 大的閥。另外,在用于抑制氣蝕的手段中能夠列舉例如本申請人公開的專利 文獻1的技術。專利文獻1的技術通過在中心型蝶閥的閥體表面的規定位置 設置多個梳齒,使流體變為細的噴射流,從而使發生在閥體的下游側的氣蝕 分散,并且抑制氣蝕的生長。
另外,作為抑制氣蝕發生的手段,如專利文獻2公開的那樣,同時設置 球閥和多孔板,在通過球閥產生的壓力損失的基礎上,再加上通過多孔板產 生的壓力損失,從而使壓力損失分散,由此抑制氣蝕。對于專利文獻2的閥, 在球閥的內部,在閥體的上游側和下游側這兩側或者其中任一側設置貫穿設 置有多個能夠使流體流過的孔的流體緩沖部,由此具有耐氣蝕特性。
另一方面,控制閥的作用是控制流量,其流量控制性取決于閥固有的流 量特性。作為體現流量特性的手段具有固有流量特性,該固有流量特性以% 表示閥前后的壓差恒定時的相對閥開度的流量,作為控制特性具有代表性的 是在小的閥開度范圍體現出大的流量變化的快開(quick open)特性、Cv值 和閥開度成正比例變化的Cv線性特性或者流量%與閥開度%成對數關系變化 的等百分比(equal percentage)特性等,因閥的結構的不同而差異大。例如, 通常的中心型蝶閥的固有特性是在閥開度60。以下顯示等百分比特性、偏心 蝶閥的固有特性是體現在閥開啟時流量暫時變多的快開特性且能夠控制的范 圍變窄,因此需要按照使用用途選擇具有適合的特性的閥。固有流量特性是 閥前后的壓差恒定情況下的特性,但在實際的配管線上,根據離心泵的噴出 壓與流量的關系和二次配管狀況,閥前后的壓力和流量發生變化。將這種表 示相對實際閥開度的流量的特性稱為實際流量特性。其中,在考慮閥的代表 特性的情況下,經常使用離心泵的特性表示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流量特性(下 面僅稱為實際流量特性)。
Cv線性特性是在使閥的閥壓差恒定的條件下,流過該閥的流體的流量% 與閥開度%成正比的性質,在固有流量特性的情況下呈直線性,在實際流量
6特性的情況下變為上凸型的曲線性。在考慮相對閥開度%的流量%時,在閥 開度小的范圍內流量變化大,而在閥開度大的范圍內流量變化穩定而控制性 提高。由此,Cv線性特性好的閥在需要真正的線性的情況下,適于作為例如 像水庫和蓄水池那樣的水位恒定的大容器的主閥。另外,適于配管阻力小于 閥的阻力的情況。
與之相對,等百分比特性這一固有流量特性是相對閥開度的單位變化量 的流量變化與流量成對數關系的特性,呈下凸型的曲線性,但在實際流量特 性的情況下成近似正比例。在廣泛使用的情況下,閥的控制性比較好,現有 的蝶閥大,多顯示出接近等百分比特性的流量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好的閥通常 被廣泛地'使用,適用于配管系統中壓力變動大的情況下,適用于最大、最小
的流量間的壓差變化在3:1以上的情況。
專利文獻1: JP特開昭57-157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JP特許昭61-25608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專利文獻1的具有氣蝕抑制功能的蝶閥存在如下的問題,即,在閥開度 小的范圍內,流體被形成在閥體表面上的多個梳齒分散為細的噴射流,從而 能夠抑制氣蝕,但在閥開度大的范圍內,由于梳齒的效果減小,在形成高壓 差和高流速的條件下氣蝕抑制功能不足。
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具有流體緩沖部的閥中,其氣蝕抑制能力取決于 流體緩沖部的能力。但是,存在即使將多孔板或者節流孔等的流體緩沖部設 置為多層,在高壓差下也不能獲得足夠的氣蝕抑制效果的問題,假如在將流 體緩沖部設置為非常多的多層的情況下也會產生設置部的大小變得非常大的 附加問題。而且,還存在獲得作為閥的良好的控制特性的流量范圍變窄的問 題。也就是說,按照上述說明,以往不存在在高壓差下能夠高精度地控制流 量和壓力,并且能夠防止發生氣蝕的控制閥。
另外,現有的中心型蝶閥存在在閥開度60。以下的范圍內等百分比特性 比較好,而在高開度的情況下控制性差的問題,偏心蝶閥存在在低開度的閥 開度范圍控制性差的問題,從而不存在顯示出Cv線性特性好的流量特性的
7蝶閥,和獲得寬范圍的控制性的蝶閥。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型(compact) 的氣蝕抑制體,無論在什么樣的閥體中,通過將所述小型的氣蝕抑制體配設 在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就能夠抑制氣蝕。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關于配設在氣蝕 防止體的上游緊接著的位置上的閥體,利用流體分析,在適宜結構的閥體處 于適當閥開度的狀態下,分析在該閥體的下游區域產生的負壓區域,由負壓 區域的大小判斷引起氣蝕的趨勢,導出具有高度控制性的閥體結構,由此, 制成即使閥體單體也具有氣蝕抑制能力,且在從低開度至高開度的寬范圍的 閥開度下能夠高精度地控制流量和壓力,能夠根據使用用途選擇閥在中間開 度下的流量特性的閥體形狀,并且通過將所述氣蝕防止體和具有該閥體形狀 的閥體進行組合,在結構簡單且小型的情況下能夠更高度地防止氣蝕,即使 在高壓差以及高流速的條件下也能夠發揮高度的控制性。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發明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中所采 用的手段,該閥具有配設在使流體流通的配管的路徑上并在上游側和下游側 都呈近似筒狀的閥主體和在該閥主體的內部以能夠對該內部進行開閉的方式 配置的閥體,其特征在于,在該閥體的全開狀態下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配設 有用于防止氣蝕的氣蝕防止體,該氣蝕防止體配設在所述閥體的下游緊接著 的位置上,并且,在該氣蝕防止體的多個多孔板上等間距地形成有多個規定 深度的孔,所述多個多孔板互相存在適當的間隔,且大致平行于在該閥主體 內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方向,當所述流體在所述多孔板間通過時,形成在各多 孔板上的與所述流體流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各孔成為該流體所產生的渦流 的阻力,將該渦流的動能轉換為熱能,使該流體平穩且均勻地減壓,從而能 夠防止在低壓差至高壓差下氣蝕發生。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當將配管的標稱直徑設為D 時,氣蝕防止體配設為,從閥體全開狀態下的該閥體的位于最下游的部位至 該氣蝕防止體的上游側端部的間隔在1D以內。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 的孔徑設為d時,設置在一個多孔板上的孔彼此間的間距在1.5d以上4d以
8下。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 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在流體的流下方向上的長度在20d以上lOOd以下。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
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彼此間的各間隔在W以上3d以下。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形成在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 以上的多孔板上的多個孔中的一個以上的孔,形成為各自以規定深度從該多 孔板的表面和背面兩面的板面凹下的適當形狀的凹狀。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形成在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 以上的多孔板上的多個孔中的一個以上的孔,形成為貫通該多孔板的表面和 背面。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以上的 多孔板具有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彎曲的一處以上的彎曲部。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具有閥主體和閥體的閥構成 為,能夠在該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可裝卸地配設氣蝕防止體。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閥具有近似筒狀的閥主體、 閥體和閥軸,所述閥主體在其內部具有閥座,所述閥體能夠旋轉地被軸支撐
在該閥主體的內部,通過與該內部的閥座抵接或者分離而能夠對該閥主體的 內部進行開閉,所述閥軸為該閥體的旋轉軸,能夠旋轉地被軸支撐在該閥主 體上,所述閥體是偏心蝶閥,具有形成在該閥體的下游側的用于插入所述閥 軸的閥體軸套部,所述閥座位于相對于閥軸中心向流體的流動方向偏心的位 置上,與之相同,閥體閥座也位于相對于閥軸中心偏心的位置上,并在全閉 時落位于所述閥座中,閥軸的中心位于向與流體流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和流體 流下方向上的下游側偏心的雙重偏心位置上。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閥體在該閥體上游側的面上 的噴嘴側的邊緣部周邊和節流孔側的邊緣部周邊分別形成有向上游側凸起成 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起部和上游節流孔側凸起部,并且,該閥體下游側的面
以閥軸為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與閥體閥座抵接的密封面向順時針方向5° 20。的傾斜度,并且在下游側的面的節流孔側的邊緣部周邊具有以向下游側凸 起成丘狀的方式形成的下游節流孔側凸起部,Cv線性特性好。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特征在于,閥體在該閥體上游側的面上 的噴嘴側的邊緣部周邊形成有向上游側比較大地凸起成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 起部,并且,該閥體下游側的面以閥軸為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與閥體閥座抵 接的密封面向順時針方向5。 20。的傾斜度,并且該閥體的節流孔側的邊緣部 比噴嘴側的邊緣部在徑向上向外凸出,等百分比特性好。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將氣蝕防止體配設在流路上,在該氣蝕防 止體的多個多孔板上等間距地形成有多個規定深度的孔,所述多個多孔板互 相相隔適宜的間隔,且大致平行于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方向,通過這樣的結構, 從而當該流體在該多孔板間通過時,形成在各多孔板上的與流下方向垂直的 方向上的各孔成為該流體的渦流阻力,使該渦流的動能轉換為熱能,能夠使 該流體平穩且均勻地減壓,不僅小型化、成本低,而且能夠設置在既有的閥 上,僅配設在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上,就能夠在低壓差至高壓差下防止 氣蝕的發生。
另外,本發明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在上游側配設本發明的閥 體,在該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配設本發明的氣蝕防止體,其效果是,對 于配設在該氣蝕防止體的上游緊接著的位置的閥體,利用流體分析,在適宜 結構的閥體在適當閥開度的狀態下,分析該閥體的下游區域產生的負壓區域, 由負壓區域的大小判斷引起氣蝕的趨勢,而導出具有高度控制性的閥體結構, 由此,制成即使閥體單體也具有氣蝕抑制能力,且在從低開度至高開度的寬 范圍的閥開度下能夠高精度地控制流量和壓力,能夠根據使用用途選擇閥在 中間開度下的流量特性的閥體形狀,并且通過將所述氣蝕防止體和具有該閥 體形狀的閥體進行組合,在結構簡單且小型的情況下能夠更高度地防止氣蝕, 即使在高壓差以及高流速的條件下也能夠發揮高度的控制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閥 是蝶閥,其配設在用于使流體流通的配管的路徑上,并具有在高壓差以及高 流速下也能夠防止氣蝕且能夠發揮流量控制性和壓力控制性的防止氣蝕結 構,其特征在于,在閥主體的內部一起設置有閥體和用于防止氣蝕的氣蝕防
10止體。此外,這里的蝶閥的結構沒有特別地限定,優選控制性良好的闊體或 者具有抑制氣蝕能力的閥體。
閥主體呈圓筒狀,在內部形成有能夠使流體流過的流路。在該閥主體內 部的上游側位置具有閥體,該閥體被閥桿軸支撐并能夠旋轉,并能夠對該閥 主體的內部進行開閉。在閥體的全開狀態下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配設有用于 防止氣蝕的氣蝕防止體。
氣蝕防止體配設在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上,氣蝕防止體的多個多孔 板互相具有適宜的間隔,且大致平行于在該閥主體內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方向, 在所述多孔板上以等間距形成多個規定深度的孔,優選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 的各孔的孔徑設為d時,間距在1.5d以上4d以下。優選當將0設置在多孔 板上的各孔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彼此間的各間隔在ld以上3d以下。另
外,此時,優選將多孔板在流體流下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為20d以上100d以下。
另外,形成在多個多孔板上的孔可以貫通該多孔板的表面和背面,或者 可以以適當的深度從該多孔板的板面凹下來形成。而且,多孔板不必一定是 平板狀,例如,多孔板的適當部位可以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彎曲。
優選以上那樣構成的具有多孔板的氣蝕防止體配設為,當將配管的標稱 直徑設為D時,從在閥體全開狀態下的該閥體的位于最下游的部位至該氣蝕 防止體的上游側端部的間隔在1D以內,若超過該范圍則防止氣蝕的效果和 降低噪音的效果降低。另外,具有閥主體和閥體的閥構成為能夠在該閥體的 下游緊接著的位置可裝卸地配設氣蝕防止體,這種情況下,不僅易于維護, 而且也能僅更換氣蝕防止體。
如以上的說明,在具有氣蝕防止體的氣蝕防止高差正控制閥中,當該流 體在多孔板間通過時,形成在各多孔板上的與流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各孔 成為該流體的渦流阻力,使該渦流的動能轉換為熱能,能夠使該流體平穩且 均勻地減壓,在低壓差至高壓差下能夠防止氣蝕的發生。
第一實施例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地說明。本實施例的能夠防 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闊(1)是偏心蝶闊,其配設在用于使流體(F)流通的 配管的路徑上,并具有在高壓差以及高流速下也能夠防止氣蝕并能夠發揮高 的流量控制性和壓力控制性的防止氣蝕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閥主體(2)的內部一起設置有具有抑制氣蝕能力的閥體(3)和用于防止氣蝕的氣蝕防止體
(4) 。
如圖1所示,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1)具有閥主體(2), 呈近似圓筒狀;閥體(3),配置在該閥主體(2)的內部上游側位置,并被 插入閥體軸套部(301)中的閥桿(5)軸支撐而能夠旋轉,以對該閥主體(2) 的內部進行開閉;氣蝕防止體(4),配設在與該閥體(3)的開閉軌跡不干 涉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上,用于防止氣蝕。
參照圖1和圖3,閥主體(2)貫通設置有圓筒形狀的流路,在閥主體(2) 的上游側開口部上可拆卸地安裝有由橡膠等彈性密封材料形成的密封圈 (203),并且形成有閥座(205),其規定流路(204)的實際直徑,在閥體 (3)周邊的閥體閥座(302)抵接在所述閥座(205)上的情況下能夠封閉流 路(204)。密封圈(203)通過呈環狀的密封圈固定體(206)可裝卸地固定 在閥主體(2)的流路上游側的開口部上。此外,因為本實施例的能夠防止氣 蝕的高壓差控制閥(1)以控制流量和壓力為目的,所以優選閥座(205)直 徑設定得小于配管標稱直徑,閥座(205)直徑的大小為配管標稱直徑的80% 左右最佳。
閥主體(2)從上游側外周面在直徑方向上向外方延伸出有閥桿軸支撐部 (213) 、 (215)。在一個閥桿軸支撐部(213)的半徑方外側的上端形成有
安裝板部(208),該安裝板部(208)具有垂直于閥桿(5)的軸向的平面,
用于安裝驅動閥桿(5)的致動器等。
對于閥主體(2)內部,內徑從處于全閉位置的閥體(3)的噴嘴側的背
面位置至閥桿(5)的大致中心位置朝向下游側擴大,從而流路(204)擴開,
且從該閥桿(5)的大致中心位置至距該閥桿(5)的大致中心位置大約閥體 (3)半徑左右長度的下游位置,內徑大致恒定。而且,閥主體(2)內部的
流路(204),從距該閥桿(5)的大致中心位置大約閥體(3)半徑左右長度
的下游位置,至距該閥桿(5)中心位置的距離與從閥桿(5)的中心至閥體 (3)的外周邊的距離相當的下游位置,內徑平緩地縮小而使流路(204)變
窄。并且,在閥主體(2)內部,從距該閥桿(5)中心位置的距離與從閥桿
(5) 的中心至閥體(3)的外周邊的距離相當的下游位置至閥主體(2)的下 游側端部,內徑恒定,形成用于可裝卸地安裝氣蝕防止體(4)的氣蝕防止體
12安裝空間(210)。此外,在閥主體(2)內部的在閥體(3)處于全閉位置下 的節流孔側的閥體(3)的下游緊接著的部位,形成有向半徑方向內側凸出設 置的反轉防止部(211),以防止閥體(3)反轉。
在形成在閥主體(2)內部的下游側區域中的氣蝕防止體安裝空間(210) 中,從閥主體(2)的下游側插入有外形呈近似圓筒狀且外徑與該氣蝕防止體 安裝空間(210)的內徑大致相等的氣蝕防止體(4),利用固定用螺釘(212) 從閥主體(2)的下游側端面將該氣蝕防止體(4)固定在閥主體(2)上。
參照圖1、 4 6,氣蝕防止體(4)包括圓筒形框體(401),具有與 氣蝕防止體安裝空間(210)的內徑大致相等的外徑且呈規定長度的圓筒狀; 多個多孔板(402),互相平行地配設在該圓筒形框體(401)的內部。多孔 板(402)是將在板面方向上貫穿有多個孔(403 )的金屬制的穿孔板(punching plate)適當地彎折為向高度方向升降的階梯狀而構成的。
構成各多孔板(402)的穿孔板是在具有適當的尺寸例如厚度為1.5mm、 寬度為84mm且長度適當的金屬板上,在縱向上以5mm間距、在橫向上互相 錯開60。且以5mm間距穿孔形成多個直徑為3mm的貫通孔(403)而成的。 各多孔板(402)的適當彎折而成的階梯狀部分是將穿孔板進行彎折使高度方 向部分的間距為30mm,水平方向部分的間距為5mm來形成的。此外,優選 在將貫穿設置在穿孔板上的孔(403)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402)在流 體(F)的流下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為20d以上100d以下。另外,此時,優選 孔(403)彼此間的間距為1.5d 4d左右,能夠根據控制的目標值將多孔板 (402)彼此間的間隔設定為恰當的值,但優選設定為d 3d,若超出這個范 圍則控制特性降低。
這樣形成為階梯狀的各多孔板(402)在圓筒形框體(401)的水平的直 徑方向上相互平行地重疊時,這些多孔板(402)在上下方向上的形狀形成為 與該圓筒形框體(401)的內徑一致。氣蝕防止體(4)構成為,將如上述說 明的那樣互相平行重疊而構成的多個多孔板(402)容納在圓筒形框體(401) 內,各多孔板(402)與在閥主體(2)內流過的流體(F)的流動方向大致平 行。
對于氣蝕防止體(4),以氣蝕防止體(4)上游側的端部位于在氣蝕防 止體(4)不與全開時的閥體(3)干涉的位置中的閥體(3)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上,優選當將配管的標稱直徑的大小設為D時位于從全開時的閥體(3)
的下游側端部緊接著的位置至距離ID的范圍內的方式,對形成在閥主體(2) 內的氣蝕防止體安裝空間(210)進行設定,并且將氣蝕防止體(4)安裝在 該氣蝕防止體安裝空間(210)的內部。
根據如上述說明那樣構成的氣蝕防止體(4),當在閥主體(2)內流過 的流體(F)通過配設在圓筒形框體(401)內的多孔板(402)之間時,形成 在各多孔板(402)上的垂直于流下方向的各貫通孔(403)成為該流體(F) 渦流的阻力,使該渦流的動能轉換為熱能,通過對流體(F)進行平穩且均勻 地減壓,從而在低壓差至高壓差下能夠防止氣蝕的發生。
參照圖7 11,使用流體分析模型的模擬結果表示由如上面說明那樣構 成的氣蝕防止體(4)產生的防止氣蝕的效果。作為在這里使用的流體分析模 型的氣蝕防止體(40)在圖7和圖8中示出,其中,圖7表示具有貫穿設置 多個孔徑為d的孔(43)而成的多孔板(42)的氣蝕防止體(40)的中央部 的縱剖面的立體狀態,圖8表示圖7中的氣蝕防止體(40)的適當部位的橫 剖面。即,對于該模型的氣蝕防止體(40),在長度30d的圓筒形框體(41) 內具有將圓筒形框體(41)的內徑在高度方向上四等分,相互相隔適宜的間 隔而形成的3張水平板(44a) 、 (44b) 、 (44c),在圓筒形框體(41)內 部由這些水平板(44a) 、 (44b) 、 (44c)劃分的各層空間內,以相互平行 且間隔1.2d的方式配設有多個多孔板(42),該多個多孔板(42)向里方向 上為30d,分別設定為適宜的高度,并以1.2d間距貫穿設置有多個孔徑為d 的貫通孔(43)。
圖9示出了對在以適當的流速和壓力使適當量的流體(F)通過這樣設定 的氣蝕防止體(40)的內部時的壓力分布進行分析而得出的分析結果。如圖 9所示,在各多孔板(42)間流過的流體(F)中能夠觀察到減壓區域,但形 成在各多孔板(42)上的多個孔(43)的各孔(43)內的區域成為等壓區域。
如圖IO所示,這能夠確認出流過多孔板(42)的表面和背面的流體(F) 的渦流在孔(43)內區域因干涉而抵消,或者孔成為阻力而使動能消耗。
另外,為了確認形成在多孔板(42)上的多個孔(43)起到平穩地減小 流體(F)壓力的效果,將氣蝕防止體(40)與氣蝕抑制體(46)進行模擬比 較,該氣蝕抑制體(46)完全沒有上述模型的氣蝕防止體(40)的孔(43),
14使多孔板(42)僅為板(45)。將其結果示出在圖11中。圖11中的(A) 示出了采用了無孔板(45)的氣蝕抑制體(46)的模擬結果,圖11中的(B) 示出了采用了形成有多個孔(43)的多孔板(42)的氣蝕防止體(40)的模 擬結果。
從圖11中的(A)和(B)的比較得知,在(A)的氣蝕抑制體(46)中, 氣蝕抑制體(46)的在流體(F)流動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在大范圍內大幅度 減壓,從此處至下游側端部的大范圍內形成減壓區域,在緊接著下游側端部 的位置又產生強減壓的區域。與(A)的氣蝕抑制體(46)相比,在(B)的 氣蝕防止體(40)中,在下游側端部附近的窄區域產生比較弱的減壓區域, 但減壓的程度顯著地變小。此外,在圖9和11中,流體的顏色越深,表示減 壓幅度越大。
從以上的結果得知,流體(F)在氣蝕防止體(4)內流過時,在互相相 隔適當間隔并平行配設的多個多孔板(402)上所形成的多個孔(403)的各 孔(403)中,互相相向的渦流因干涉而抵消,或者是通過孔的阻力使漩渦的 動能轉換為熱,從而將在氣蝕防止體(4)內流過的流體(F)向下游漸漸地 減壓,來抑制和防止氣蝕。
此外,多孔板(402)的形狀能夠構成為圖12中的(A) (F)所示那 樣的各種形態。例如,如圖12中的(A)或者(B)所示,可以在規定厚度 的板(402a) 、 (402b)上等間距形成多個貫通板(402a) 、 (402b)的表 面和背面的圓孔(403a) 、 (403b)。或者,如圖12中的(C)所示,可以 分別從板(402c)的表面、背面側設置凹陷的孔(403c),在這種情況下, 孔(403c)的設置位置在表面和背面上可以不一致,例如,如(D)或者(F) 所示那樣,可以使形成在表面和背面上的孔(403d) 、 (403f)的位置互相 錯開。另夕卜,孑L (403c)的形狀不限于圓孔,例如,如(D)或者(E) 、 (F) 所示那樣,可以是錐形或者半圓形狀。另外,如(B)所示,可以形成將板 (402b)的適當部位向大致垂直于流體(F)的流下方向的方向彎曲而成的階 梯部,或者如(E)所示,使板(403e)向大致垂直于流體(F)的流下方向 的方向呈波形彎曲。
接下來,參照圖1、 2、 13 15,對本實施例的閥體(3)的結構進行詳 細地說明。本實施例的閥體(3)是整體呈近似圓板狀的偏心蝶閥,在閥體(3)
15上游側的表面的外周邊部具有落位于形成在閥主體(2)內部的闊座(205)
中的閥體閥座(302),在閥體(3)的下游側的表面即背面形成有閥體軸套 部(301),該閥體軸套部(301)中能夠插入閥桿(5),使闊桿(5)成為 該閥體(3)的旋轉軸,且用于將閥體(3)軸支撐在閥主體(2)上來使闊體 (3)能夠旋轉。
閥座(205)位于相對于閥桿(5)的閥軸中心向流體(F)的流動方向偏 心的位置上,與此相同,閥體閥座(302)也位于相對于閥軸中心偏心的位置 上,在全閉時落位于閥座(205)中。閥軸中心形成為向垂直于流體(F)流 下方向的方向和流體(F)流下方向中的下游側偏心的雙重偏心型。
閥體(3)在閥主體(2)的內部被插入在閥體軸套部(301)中的閥桿(5) 軸支撐,并能夠相對于閥主體(2)旋轉,通過與該閥主體(2)內部的閥座 (205)抵接或者分離而能夠開閉。形成在閥體(3)背面的閥體軸套部(301) 具有上部閥體軸套部(301a)和下部閥體軸套部(301b),所述上部閥體軸 套部(301a)和下部閥體軸套部(301b)分別上、下形成在閥體(3)背面, 在閥軸向延伸,并呈近似圓筒形狀。
閥桿(5)具有由長桿狀的圓桿削成的比較長的上部閥桿(501)和比較 短的下部閥桿(502)。上部閥桿(501)的下端部插入形成在闊體(3)背面 上的上部閥體軸套部(301a)中,并利用固定用銷(305)將上部閥桿(501) 固定在閥體(3)上,使上部閥桿(501)與閥體(3)成為一體。上部闊桿(501) 從其下部至中央部插入形成在閥主體(2)上的上部閥桿軸支撐部(213)中, 并在上部閥桿軸支撐部(213)的上端附近利用密封件(214)密封。下部閥 桿(502)的上端部插入形成在閥體(3)背面上的下部閥體軸套部(301b) 中,并利用固定用銷(306)將下部閥桿(502)固定在閥體(3)上,從而使 下部閥桿(502)與閥體(3)成為一體。下部閥桿(502)從其上部至下端部 插入形成在閥主體(2)上的下部閥桿軸支撐部(215)中,利用下部蓋體(217) 通過軸承隔離圈(216)從下部閥桿軸支撐部(215)的下端進行封閉,并且 密封下部閥桿軸支撐部(215)。
如圖27所示,現有一般的雙重偏心蝶閥(2001)中的閥體閥座(2302) 配置為垂直于配管方向即流體(F)的流動方向,在從全閉狀態將閥體(2003) 稍微打開的時刻,'流體(F) —下子流出。因而,存在在低開度情況下,難以進行精細的控制的問題。
對此,在本實施例的閥體(3)中,如圖13所示,閥體(3)的背面以閥 軸為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205)和閥體閥座(302)相抵接的密封面向順時 針方向5。 20。的傾斜度,這樣,在低開度的情況下,全閉時的不平衡轉矩變 低,并且實現了降低閥關閉轉矩。而且,在閥體(3)上游側的表面中的噴嘴 側的邊緣部(309)周邊形成有向上游側比較大地凸起成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 起部(310),而且使閥體(3)的節流孔側的壁厚增加,并且節流孔側的邊 緣部(311)比噴嘴側的邊緣部(309)在徑向上向外凸出。由此,即使在閥 體(3)以小開度打開的情況下,也能夠使閥體(3)與闊主體(2)內部的間 隙保持得小,對流出的流體(F)流量進行限制,從而實現閥體(3)從小開 度也能夠進行精細控制的等百分比特性。
通常在控制閥中,因為在閥的中間開度進行控制,所以中間開度的閥轉 矩越小,控制性越好。在本實施例的閥體(3)中,因從低開度到高開度區域 大致均勻地作用于閥體上的動態流體力而使軸承轉矩(bearing torque)大致 消失,并且將流體(F)所產生的轉矩抑制為低水平,由此最大能夠將閥轉矩 抑制為五分之一左右,從而顯著地提高了中間開度區域中的控制性。
將上面那樣構成的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 (3)和現有的中心型蝶閥(3001)的閥體(3003)分別制成模型配設在閥主 體(2)的內部,并且,將這些閥打開相同的開度,使適當量的流體(F)以 適當的流速和壓力從紙面左側向右側通過各自的閥主體(2)內部,分析此時 的壓力分布。將這些結果表示在圖16和17中。
圖16示出了分析本實施例的閥體G)的壓力分布的結果,圖17示出了 分析現有的中心型蝶閥(3001)中的閥體(3003)的壓力分布的結果。從這 些的比較中得知,在現有的中心型蝶閥(3001)的閥體(3003)的背面存在 非常強的負壓區域,而在本實施例的閥體(3)中,在閥體(3)的背面幾乎 沒有負壓區域,僅在閥體(3)上游側表面的噴嘴側的一部分和閥體(3)節 流孔側的邊緣部(311)周邊分別產生弱的負壓區域,因為氣蝕在流體(F) 中的負壓區域生產生、生長,所以在本實施例的閥體(3)中能夠抑制氣蝕的 發生。此外,在圖17和18中流體顏色越濃的部分被減壓的程度越大。
將上述那樣構成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與上述說明的氣蝕防止體(4)組合而成的、如圖1、 4 6所示的本實施例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1)制成模型,使用流體分析進行模擬。將其結果表示
在圖18中。從圖18中明確的信息得知,本實施方式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
差控制閥(1)的流體分析的結果,負壓區域最小,顯現出由體現等百分比特
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產生的氣蝕抑制效果與由配設在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的氣蝕防止體(4)產生的防止氣蝕效果的協同效應(synergistic effect)。
于是,在單獨使用現有類型的蝶閥、現有類型的蝶型控制閥、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的情況,和將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與氣蝕防止體(4)組合的情況下,在閥開度固定為70°時,分別測定相對于從低壓差到高壓差的壓差的噪音特性,來確認本發明的防止氣蝕效果和降低噪音效果,將其結果匯總為圖19所示的曲線圖中。
從圖19中明確的信息得知,即使在單獨使用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的情況,也比現有類型的閥降低噪音效果顯著。也就是說,該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能夠在從低開度到高開度的大范圍的閥開度下高精度地進行流量控制,還能夠在從低壓差到高壓差的大范圍的壓差下防止氣蝕。而且,通過一并使用本實施例的閥體(3)和本實施例的氣蝕防止體(4),還體現出更好的防止氣蝕效果和降低噪音效果。
此外,在圖23中示出實施例1的閥體(3)的相對于閥開度%的Cv值。/。的測量值。從其結果得知,本實施例的閥體(3)近似地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由此能夠說本實施例的閥體(3)是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以上,作為本實施例的閥體(3)以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3)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閥體不限于此。下面示出關于閥體的其它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配設在閥主體內部的閥體(1003)的實施例進行詳細地說明。此外,對與實施例l相同的結構概括說明。
參照圖20 22,本實施例中的其它方式的閥體(1003)在上游側表面的
18外周邊部具有用于落位于形成在閥主體內部的閥座中的閥體閥座(1302)。
在閥體(1003)下游側的表面即背面形成有閥體軸套部(1301),在該閥體軸套部(1301)中能夠插入閥桿(1005),該閥桿(1005)成為該闊體(1003)的旋轉軸,并使該閥體(1003)軸支撐在閥主體上并能夠旋轉,閥體(1003)整體呈近似圓板狀。該閥體(1003)是雙重偏心蝶閥,閥軸中心位于向垂直于流體(F)流下方向的方向和流體(F)流下方向的下游側偏心的雙重偏心位置,閥座位于相對于閥桿(1005)的閥軸中心向流體的流動方向偏心的位置,與此相同,閥體閥座(1302)也位于相對于閥軸中心偏心的位置,并在全閉時落位于閥座中。
閥體(1003)在閥主體的內部被插入閥體軸套部(1301 )中的閥桿(1005 )軸支撐,并且能夠相對于閥主體旋轉,通過與閥主體內部的閥座抵接或者分離能夠對閥主體的內部進行開閉。形成在閥體(1003)背面上的閥體軸套部(1301)具有上部閥體軸套部(1301a)和下部閥體軸套部(1301b),所述上部閥體軸套部(1301a)和下部閥體軸套部(1301b)分別上、下形成在閥體(1003)背面,在閥軸向延伸,并呈近似圓筒形狀。
閥體(1003)的背面以閥軸為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和閥體閥座(1302)抵接的密封面向順時針方向5。 20。的傾斜度,這樣,在低開度的情況下,全閉時的不平衡轉矩變低,并且實現了降低閥關閉轉矩。而且,在閥體(1003)上游側的表面中的噴嘴側的邊緣部(1309)周邊和節流孔側的邊緣部(1311)周邊形成有向上游側凸起成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起部(1310)和上游節流孔側凸起部(1312)。上游噴嘴側凸起部(1310)的凸起的大小設定得比較小,而上游節流孔側凸起部(1312)的凸起設定得高。另外,在閥體(1003)下游側的面的節流孔側的邊緣部(1313)周邊具有形成為向下游側凸起成丘狀的下游節流孔側凸起部(1314),與噴嘴側的邊緣部(1315)相比節流孔側的邊緣部(1313)厚壁狀地凸出。由此,能夠變化控制低、中開度下的流量特性,即使閥體(1003)在以小開度打開的情況下,閥體(1003)與閥主體內部間的間隙能夠保持得小,對流出的流體(F)的流量進行限制,能夠實現從小開度也能夠進行精細控制的Cv線性百分比特性。
在圖24中示出了上面那樣構成的第二實施例的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1003)的相對于閥開度%的0值%的測量值。從其結
19果能夠得出本實施例的閥體近似地體現具有Cv線性百分比特性。
此外,不與氣蝕防止體一起設置而單獨使用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
雙重偏心型的閥體(1003),在閥開度為20°至90。的范圍內測量壓差和轉矩,將相對于壓差的轉矩即轉矩/壓差系數化作為相對于閥開度的值,表示在圖25所示的曲線圖中,并且將轉矩系數的大小與圖26所示的現有閥的轉矩系數的大小進行比較。從圖25可以得知,因為開啟過程與關閉過程幾乎是同一曲線,所以在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1003)中,軸承轉矩幾乎消除,并且由流體(F)引起的轉矩小。與之相對,圖26中的現有閥的開啟過程與關閉過程的曲線互相不同。從這些結果能夠確認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1003)轉矩系數小而控制性好。
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一起設置有體現等百分比特性雙重偏心型的閥體和氣蝕防止體而成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同一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縱剖視圖。圖3是同一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后視圖。圖4是本實施例的氣蝕防止體的主視圖。
圖5的(A)是從板面方向觀察構成該氣蝕防止體的多孔板的圖,圖5的(B)是從端面方向觀察該多孔板的圖。圖6是表示該多孔板的層疊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作為流體分析模型的氣蝕防止體的結構的立體縱剖視圖。圖8是表示作為流體分析模型的氣蝕防止體的結構的橫剖視圖。圖9表示作為流體分析模型的氣蝕防止體的流體分析結果的流體的壓力分布圖。
圖1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多孔板的表面、背面上發生的渦流的情況的圖。圖11的(A)是表示由無孔板構成的氣蝕抑制體的模擬結果的圖,圖11
的(B)表示由形成有多個孔的多孔板構成的氣蝕防止體的模擬結果的圖。圖12的(A) (F)是表示多孔板的變形例的主要結構的剖視圖。圖13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
的俯視圖。圖14是同一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的后視圖。
圖15是同一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16是表示對同一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壓力分布進行分析的結果的圖。
圖17是表示對現有的中心型蝶閥的閥體的壓力分布進行分析的結果的圖。
圖18是表示對將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與
氣蝕防止體組合而成的本實施例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的壓力分布進行分析的結果的圖。
圖19是表示測定各閥的噪音特性而得出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0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1是表示同一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的后視圖。
圖22是表示同一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結構的縱剖視圖。
圖23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體現等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相對于閥開度%的CvQ/。值的曲線圖。
圖24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相對于閥開度%的0%值的曲線圖。
圖25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體現Cv線性百分比特性的雙重偏心型的閥體的相對于閥開度°/。的轉矩/壓差的系數值的曲線圖。
圖26是表示現有閥的相對于閥開度%的轉矩/壓差的系數值的曲線圖。
圖27是表示現有的一般的雙重偏心蝶閥的結構的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1 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
2 閥主體
201 配管用凸緣
202 配管用凸緣
21203密封圈
204流路
205閥座
206密封圈固定體
207閥桿軸支撐部
208安裝板部
209螺釘孔
210氣蝕防止體安裝空間
211反轉防止部
212固定用螺釘
213上部閥桿軸支撐部
214密封件
215下部閥桿軸支撐部
216軸承隔離圈
217下部蓋體
3閥體
301閥體軸套部
301a上部閥體軸套部
301b下部閥體軸套部
302閥體閥座
303圓筒形狀部
304圓筒形狀部
305固定用銷
306固定用銷
309噴嘴側的邊緣部
310上游噴嘴側凸起部
311節流孔側的邊緣部
4氣蝕防止體
40氣蝕防止體
41圓筒形框體
2242多孔板
43孔
44a水平板
44b水平板
44c水平板
45板
46氣蝕抑制體
401圓筒形框體
402多孔板
402a板
402b板
402c板
403孔
柳a圓孔
403b圓孔
403c孔
403d孔
403e孔
403f孔
5閥桿
501上部閥桿
502下部閥桿
1003閥體
1301閥體軸套部
1301a上部閥體軸套部
1301b下部閥體軸套部1302閥體閥座
1303圓筒形狀部
1304圓筒形狀部
1309噴嘴側的邊緣部1310上游噴嘴側凸起部 1311節流孔側的邊緣部
1312上游節流孔側凸起部 1313節流孔側的邊緣部 1314下游節流孔側凸起部 1315噴嘴側的邊緣部
1005 閥桿
2001 現有雙重偏心蝶閥
2302 閥體閥座
3001 現有中心型蝶閥
3003 閥體
F 流體
權利要求
1.一種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具有配設在使流體流通的配管的路徑上的呈近似筒狀的閥主體和在該閥主體的內部以能夠對該內部進行開閉的方式配置的閥體,其特征在于,在該閥體的全開狀態下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配設有用于防止氣蝕的氣蝕防止體,該氣蝕防止體配設在所述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并且,在該氣蝕防止體的多個多孔板上等間距地形成有多個規定深度的孔,所述多個多孔板互相存在適當的間隔,且大致平行于在該閥主體內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方向,當所述流體在所述多孔板間通過時,形成在各多孔板上的與所述流體流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各孔成為該流體的渦流阻力,將該渦流的動能轉換為熱能,使該流體平穩且均勻地減壓,從而能夠防止在低壓差至高壓差下氣蝕發生。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當將配管的標稱直徑設為D時,氣蝕防止體配設為,從閥體全開狀態下的該閥體的位于最下游的部位至該氣蝕防止體的上游側端部的間隔在1D以 內。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的孔徑設為d時,設置在一個多孔板上的孔 彼此間的間距在1.5d以上4d以下。
4. 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 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在流體的流下方向 上的長度在20d以上100d以下。
5. 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 特征在于,當將設置在多孔板上的各孔的孔徑設為d時,多孔板彼此間的各間隔在 ld以上3d以下。
6. 如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 特征在于,使形成在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以上的多孔板上的多個孔中的一個以上 的孔,形成為各自以規定深度從該多孔板的表面和背面兩面的板面凹下的適 當形狀的凹狀。
7. 如權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 特征在于,形成在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以上的多孔板上的多個孔中的一個以上的 孔,形成為貫通該多孔板的表面和背面。
8. 如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特征在于,使多個多孔板中的一個以上的多孔板具有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彎曲的一 處以上的彎曲部。
9. 如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 特征在于,具有閥主體和閥體的閥構成為,能夠在該閥體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可裝 卸地配設氣蝕防止體。
10. 如權利要求1 9中任一項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 其特征在于,閥具有近似筒狀的閥主體、閥體和閥軸,所述閥主體在其內部具有闊座, 所述閥體能夠旋轉地被軸支撐在該閥主體的內部,通過與該內部的閥座抵接 或者分離而能夠對該閥主體的內部進行開閉,所述閥軸為該閥體的旋轉軸, 能夠旋轉地被軸支撐在該閥主體上,所述閥體是偏心蝶閥,具有形成在該閥 體的下游側的用于插入所述閥軸的閥體軸套部,所述閥座位于相對于闊軸中 心向流體的流動方向偏心的位置上,與之相同,閥體閥座也位于相對于閥軸 中心偏心的位置上,并在全閉時落位于所述閥座中,閥軸的中心位于向與流 體流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和流體流下方向上的下游側偏心的雙重偏心位置上。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閥體在該閥體上游側的面上的噴嘴側的邊緣部周邊和節流孔側的邊緣部周邊分別形成有向上游側凸起成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起部和上游節流孔 側凸起部,并且,該閥體下游側的面以閥軸為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與閥體閥 座抵接的密封面向順時針方向5。 20。的傾斜度,并且在下游側的面的節流孔側的邊緣部周邊具有以向下游側凸起成丘狀的方式形成的下游節流孔側 凸起部。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閥體在該閥體上游側的面上的噴嘴側的邊緣部周邊形成有向上游側比 較大地凸起成丘狀的上游噴嘴側凸起部,并且,該閥體下游側的面以閥軸為 中心具有相對于閥座與閥體閥座抵接的密封面向順時針方向5° 20°的傾斜 度,并且該閥體的節流孔側的邊緣部比噴嘴側的邊緣部在徑向上向外凸出。
全文摘要
一種能夠防止氣蝕的高壓差控制閥,制成即使閥體單體也具有氣蝕抑制能力,且在從低開度至高開度的寬范圍的閥開度下能夠高精度地控制流量和壓力,能夠根據使用用途選擇閥在中間開度下的流量特性的閥體形狀,并且,通過將所述氣蝕防止體和具有該閥體形狀的閥體進行組合,在結構簡單且小型的情況下能夠更高度地防止氣蝕,即使在高壓差以及高流速的條件下也能夠發揮高度的控制性。本發明的閥具有呈近似筒狀的閥主體和配設在該閥主體的內部能夠使該內部開閉的閥體,特征在于,在該閥體的全開狀態下的下游緊接著的位置配設有用于防止氣蝕的氣蝕防止體,該氣蝕防止體配設為,在該氣蝕防止體的多個多孔板上等間距地形成有多個規定深度的孔,所述多個多孔板互相相隔適當的間隔,且大致平行于在該閥主體內流下的流體的流動方向,能夠防止氣蝕的發生。
文檔編號F16K47/00GK101663526SQ20078005248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1日
發明者河合龍彌, 翁劍剛 申請人:株式會社巴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