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離合器蓋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合器蓋組件,尤其涉及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的摩擦部件 壓緊在發動機的飛輪上或解除壓緊的技術。
背景技術:
離合器蓋組件通常安裝在發動機的飛輪上,用于將發動機的驅動力朝變速 器側傳遞。這種離合器蓋組件主要包括固定在飛輪上的離合器蓋、將離合器 盤組件的摩擦部件夾持在自身與飛輪之間的壓板、以及用于將壓板朝飛輪側按 壓的膜片彈簧。膜片彈簧包括環狀彈性部、以及從環狀彈性部的內周緣朝徑 向內側延伸的多個桿部。膜片彈簧具有按壓壓板的功能,還具有解除對壓板的 按壓的桿(lever)功能。
對離合器蓋組件的壓緊負載特性進行說明。壓緊負載特性表示膜片彈簧的 負載特性中作為壓緊負載的使用區域。例如,如圖5所示,在壓緊負載特性20 中,離合器蓋組件的有效使用區域(磨損余量)是可獲得一定的壓緊負載的區 域(從新部件的設定線25到摩擦部件達到了磨損極限的磨損線26)。
下面對離合器蓋組件的釋放負載特性進行說明。釋放負載特性表示釋放桿 的動作量(桿行程量)與作用于釋放桿前端的負載(釋放負載)之間的關系。 例如,如圖6所示,釋放負載特性60具有桿的動作量從零開始直線增大的第 一部分61和平緩減小的第二部分62,兩者的接點構成峰值63。第一部分61 表示膜片彈簧的桿剛性,第二部分62與壓緊負載特性中從設定線朝圖右側進 行的變化對應。
如圖5所示,壓緊負載特性20隨著膜片彈簧的變位量從零開始增大而以 一定比例增大,在撓曲量超過某個點(峰值點)后平緩地減小,并在超過另一 個撓曲量時平緩地增大。因此,在有效使用區域內構成山部分21 (朝上側突出
的部分),隨著摩擦部件的磨損增大(從設定線朝圖的左側移動),壓緊負載 變大。即,在摩擦部件磨損時,釋放負載變大,進而導致離合器踏板的踩踏力 增大。
因此,以往作為用于消除壓緊負載特性的峰值的構造而已知有一種消除峰 值的離合器,其使用了在摩擦部件磨損時產生克服膜片彈簧負載的負載的彈性 部件。在消除峰值的離合器中,使彈性部件的特性的反向的山部分的特性與膜 片彈簧的特性的山部分重疊,其結果是,可在合成負載中獲得平坦部分(例如 參照專利文獻l)。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3-22131號公報
在上述以往的離合器蓋組件中,作為在摩擦部件磨損了時產生抵消膜片彈 簧負載的負載的彈性部件,使用的是一個錐形彈簧。
但是,在離合器蓋組件的制造時和出廠時,飛輪和離合器盤組件并不存在。 因此,在裝配壓板和膜片彈簧時,壓板被膜片彈簧施力而沿軸向大幅度移動。 其結果是,會因過大的撓曲而使錐形彈簧塑性變形,使錐形彈簧的負載特性變 化。即,在使用時無法獲得期望的消除峰值的特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消除峰值構造的離合器蓋組件中防止制造時和 出廠時消除峰值用彈性部件的過大的撓曲。
作為第1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一種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的摩擦部件壓
緊在發動機的飛輪上或解除壓緊的離合器蓋組件,包括離合器蓋,其固定在 飛輪上;壓板,其相對于離合器蓋以不能相對旋轉的形態連接,用于將摩擦部 件夾持在其與飛輪之間;膜片彈簧,其支撐在離合器蓋上,對壓板朝飛輪側施 力;彈性部件,其支撐在離合器蓋上,產生克服膜片彈簧的施力的負載;以及 限制機構,其在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限制壓板朝飛輪側移動。
在該離合器蓋組件中,當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壓 板的移動被限制機構限制。因此,例如在制造時和出廠時,在沒有飛輪和摩擦
部件的狀態下,即使壓板被膜片彈簧施力,也可將膜片彈簧的施力動作和壓板 的移動量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其結果是,可將用于產生克服膜片彈簧施力的負 載的彈性部件的變形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由此,在該離合器蓋組件中,可防止 制造時和出廠時彈性部件因過大的撓曲而塑性變形。
在此,摩擦部件的最大允許磨損量是指摩擦部件在可發揮期望轉矩傳遞特 性的范圍內的最大磨損量。
作為第2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1發明中,被限制機構限制的壓板的 軸向位置與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壓板的按壓位置對應。
作為第3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2發明中,離合器蓋具有環狀的離 合器蓋本體、以及從離合器蓋本體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多個卡扣部。在壓板 朝飛輪側移動的過程中,膜片彈簧可與卡扣部抵接。
這種情況下,可利用簡單的構造來實現限制機構。
作為第4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3發明中,膜片彈簧具有環狀彈性 部、以及從環狀彈性部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多個桿部。卡扣部與桿部在軸向 上相對配置。
由此,能使桿部與卡扣部可靠地抵接。
作為第5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一種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的摩擦部件壓 緊在發動機的飛輪上或解除壓緊的離合器蓋組件,包括離合器蓋,其固定在 飛輪上;壓板,其相對于離合器蓋以不能相對旋轉的形態連接,用于將摩擦部 件夾持在其與飛輪之間;膜片彈簧,其支撐在離合器蓋上,對壓板朝飛輪側施 力;彈性部件,其支撐在離合器蓋上,產生克服膜片彈簧的施力的負載;以及 限制板,其安裝在離合器蓋上,在壓板朝飛輪側移動的過程中限制彈性部件的 變形。
在該離合器蓋組件中,在壓板朝飛輪側移動的過程中,彈性部件的變形被 限制板限制。因此,例如在制造時和出廠時,在沒有飛輪和摩擦部件的狀態 下,即使壓板被膜片彈簧施力,也可將彈性部件的變形量限制在一定范圍 內。由此,可防止制造時和出廠時彈性部件因過大的撓曲而塑性變形。
作為第6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5發明中,彈性部件的變形被限制板
限制時壓板的軸向位置與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壓板的 按壓位置對應。
在此,摩擦部件的最大磨損量是指摩擦部件在可發揮期望轉矩傳遞特性 的范圍內的最大磨損量。
作為第7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6發明中,彈性部件是錐形彈簧。限
制板是外徑比彈性部件的外徑小并與彈性部件在軸向上相對配置的環狀的板 部件。
這種情況下,可利用簡單的構造來實現限制機構。
作為第8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7發明中,還包括支撐部件,其從壓 板朝變速器側延伸并貫穿離合器蓋。彈性部件可彈性變形地支撐在支撐部件的 端部與離合器蓋之間。限制板在軸向上配置在彈性部件與離合器蓋之間。
作為第9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8發明中,支撐部件貫穿限制板。
作為第10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1至第9發明的任一個中,彈性部 件配置在離合器蓋的與膜片彈簧相反的一側。
作為第11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是在第1至10發明的任一個中,彈性部件 通過產生克服膜片彈簧的施力的負載來使對壓板施加的壓緊負載相對于膜片 彈簧變位量的變化變得平坦。
圖1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蓋組件的縱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蓋組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沿圖2的A截面的縱剖示意圖。 圖4是沿圖2的B截面的縱剖示意圖。 圖5是用于說明壓緊負載特性的圖。 圖6是用于說明釋放負載特性的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蓋組件的限制機構的縱剖示意圖。 (符號說明) 1離合器蓋組件 2 離合器蓋
2a離合器蓋本體
2b收容部
2c卡扣部
2d支撐部
3壓板
4膜片彈簧
8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 10限制機構
12支撐螺栓(支撐部件) 14錐形彈簧(彈性部件) 51飛輪
52離合器盤組件 53摩擦部件 115限制板
Sl、 Sll、 S2、 S12設定位置 Wl、 Wll、 W2、 W12磨損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1)離合器蓋組件的整體構造
用圖1 圖4對本發明的離合器蓋組件1的整體構造進行說明。圖1 是離合器蓋組件l的縱剖示意圖,圖2是離合器蓋組件1的俯視示意圖,圖3 是沿圖2的A截面的縱剖示意圖,圖4是沿圖2的B截面的縱剖示意圖。圖中 所示的O-O線是飛輪51和離合器蓋組件1的旋轉軸線。下面將圖的左側稱 作軸向發動機側,將圖的右側稱作軸向變速器側。
圖1 圖4所示的推動式膜片彈簧離合器蓋組件1是用于將離合器盤 組件52的摩擦部件53朝發動機的飛輪51壓緊而使離合器連接或解除壓緊 而使離合器分離的裝置。摩擦部件53具有摩擦片53a和緩沖板53b,具有
可在軸向上的規定范圍內撓曲的緩沖功能。
離合器蓋組件1主要由離合器蓋2、壓板3和膜片彈簧4構成。
離合器蓋2是大致碟狀的板部件,外周部例如利用螺栓固定在飛輪51 上。離合器蓋2具有相對于飛輪51的外周部在軸向上空開間隙地相對的圓 板狀部分。離合器蓋2具有構成主要部分的離合器蓋本體2a、支撐膜片 彈簧4的多個支撐部2d、從離合器蓋本體2a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多個卡 扣部2c、以及從離合器蓋本體2a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三個收容部2b。 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構成了后述限制機構10的一部分。
壓板3為環狀部件,在與飛輪51相對的一側形成有推壓面3a。在推 壓面3a與飛輪51之間配置有離合器盤組件52的摩擦部件53。在壓板3 上形成有環狀突出部3b,該突出部3b在與推壓面3a相反的一側沿軸向突 出。壓板3被多個條板(strap plate) 7以相對于離合器蓋2可沿軸向移 動但不能相對旋轉的形態連接。
膜片彈簧4是配置在壓板3與離合器蓋2之間的圓板狀部件,包括-環狀彈性部4a、以及從環狀彈性部4a的內周部朝徑向內側延伸的多個桿部 4b。環狀彈性部4a的內周部與壓板3的突出部3b抵接。環狀彈性部4a的 內周部通過線環5支撐在離合器蓋2上。在此狀態下,環狀彈性部4a對壓 板3朝飛輪51側施力。膜片彈簧4的桿部4b之間構成狹縫,在該狹縫的 外周部形成有近似橢圓形(日文小判狀)的孔4c。在膜片彈簧4的桿部 4b的前端卡合有推動式釋放裝置(未圖示)。該釋放裝置由釋放軸承等構 成。
(2)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 下面對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進行說明。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 構8通過實現壓緊負載特性的平坦化,從而即使在摩擦部件53出現磨損時 也可實現低釋放負載特性。在本實施形態中,三個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 構8在圓周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機構8可在圓周方向上均衡地產生負 載。
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配置在與離合器蓋2的收容部2b對應的位 置上,如圖3所示,包括作為支撐部件的支撐螺栓12、以及作為彈性部 件的錐形彈簧14。支撐螺栓12從壓板3的突出部3b側的面的內周部朝軸 向變速器側延伸。支撐螺栓12具有筒部12a、外徑比筒部12a大的頭部 12b、以及外徑比頭部12b大的凸緣部12c。支撐螺栓12的筒部12a穿過膜 片彈簧4的橢圓形孔4c而繼續沿軸向延伸。離合器蓋2的收容部2b具有 朝軸向發動機側呈研缽狀凹陷的形狀,在收容部2b的與支撐螺栓12對應 的位置上形成有孔16。支撐螺栓12的筒部12a穿過孔16而繼續沿軸向延 伸。其結果是,支撐螺栓12的頭部12b比收容部2b更靠軸向變速器側。 錐形彈簧14收容在沿軸向凹陷的收容部2b的軸向變速器側。錐形彈簧14 的外周緣被收容部2b的外周緣支撐。錐形彈簧14的內周緣被支撐螺栓12 的凸緣部12c支撐。
在離合器未磨損的階段,離合器連接時錐形彈簧14并不產生負載。另 一方面,若離合器盤組件52的摩擦部件53產生磨損,則壓板3和支撐螺 栓12會朝軸向發動機側移動,因此,錐形彈簧14會在離合器蓋2與彈簧 片13之間受到壓縮,對兩部件賦予軸向負載。錐形彈簧14賦予支撐螺栓 12等的負載朝著與膜片彈簧4賦予壓板3的壓緊負載相反的一側作用,使 壓緊負載減小,其結果是,可實現將釋放負載也抑制得較小的效果。
在此對圖5的壓緊負載特性進行說明。如上所述,膜片彈簧4的特性 20具有山部分21。相反,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的錐形彈簧14的特 性22具有與該部分21抵消的朝相反一側的山部分(朝下突出的部分), 從而形成合成負載平坦部24。這樣,可利用錐形彈簧14來實現確保了足夠 大的磨損余量的合成負載平坦部24。由此,即使當磨損部件53磨損了時, 與未磨損時相比,離合器踏板的踩踏力也幾乎不變,可提高釋放操作時的 操作感。
(3)關于限制機構
該離合器蓋組件1包括通過膜片彈簧4來限制壓板3朝飛輪51側移動 的限制機構IO。具體如圖2 圖4所示,限制機構10包括離合器蓋2的 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以及膜片彈簧4的桿部4b。
如圖2所示,卡扣部2c是從離合器蓋本體2a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 板狀部分,形成在與膜片彈簧4的桿部4b對應的位置上。卡扣部2c的圓 周方向的中心與桿部4b的圓周方向的中心大致一致。另外,如圖3和圖4 所示,卡扣部2c與桿部4b在軸向上相對,卡扣部2c的前端可與桿部4b 接觸。
如圖2所示,收容部2b是從離合器蓋本體2a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的 板狀部分,形成在與兩個桿部4b對應的位置上。收容部2b的圓周方向的 中心與兩個桿部4b之間的狹縫的中心大致一致。另外,如圖3和圖4所示, 收容部2b與兩個桿部4b在軸向上相對,收容部2b半徑方向內側的部分可 與桿部4b接觸。
在此,對摩擦部件53的磨損量與壓板3和膜片彈簧4的位置之間的關 系進行說明。如圖3和圖4所示,在摩擦部件53尚未磨損的初期狀態下, 離合器連接時壓板3和膜片彈簧4的位置為設定位置Sl、 S2。在此狀態下, 在軸向上,在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與桿部4b之間形成間隙lla、 llb。
另一方面,在摩擦部件53的磨損量達到最大允許磨損量時,壓板3的 位置成為磨損位置W1,膜片彈簧4的位置成為卡扣位置W2,膜片彈簧4的 桿部4b與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在軸向上抵接而卡住。此時,多個桿部4b 與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大致同時接觸。摩擦部件53的最大允許磨損量是 指摩擦部件53可發揮期望轉矩傳遞特性的范圍內的最大磨損量,相當于從 圖5所示的設定線25到磨損線26的磨損余量。
采用上述結構,在離合器蓋組件1的主要零件組裝好的狀態下,膜片 彈簧4的施力動作被限制機構10限制在卡扣位置W2上。相應地,壓板3 朝飛輪51側的移動也被限制在磨損位置Wl上。因此,例如在制造時和出 廠時,在沒有飛輪51和摩擦部件53的狀態下,即使壓板3被膜片彈簧4 施力,也可將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的錐形彈簧14的變形量限制在一 定范圍內。由此,在該離合器蓋組件1中,可防止制造時和出廠時錐形彈 簧14因過大的撓曲而塑性變形,可獲得期望的低釋放負載特性。
如上所述,由于膜片彈簧4的卡扣位置W2與摩擦部件53的磨損位置
Wl對應,因此,離合器蓋組件1的使用狀態不會被限制機構IO妨礙。
另外,卡扣部2c和收容部2b與桿部4b抵接,但也可以僅使卡扣部 2c和收容部2b中的任一個與桿部4b抵接。
(4) 離合器連接、釋放動作
在該離合器蓋組件1中,在未圖示的釋放裝置未對膜片彈簧4的桿部 4b的前端賦予負載的狀態下,環狀彈性部4a對壓板3賦予按壓負載。其結 果是,離合器盤組件52的摩擦部件53被壓緊在飛輪51上,轉矩可傳遞給 離合器盤組件52 (離合器連接狀態)。
在未圖示的釋放裝置將膜片彈簧4的桿部4b的前端朝發動機側推壓 時,膜片彈簧4的環狀彈性部4a的外周部以線環5為支點被朝軸向變速器 側拉。由此,環狀彈性部4a不再按壓壓板3,壓板3被條板7從摩擦部件 53拉開,最后,摩擦部件53從飛輪51離開(離合器分離狀態)。
(5) 限制機構的另一實施形態
用圖7對限制機構IO的另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7是作為本發明另 一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蓋組件101的縱剖示意圖。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 結構標記相同的符號。
限制機構110在膜片彈簧4對壓板3施力的過程中直接限制錐形彈簧 14的變形,如圖7所示,被裝入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的一部分中。 具體而言,限制機構110由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和限制板115構成。 由于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的結構與上述實施形態中的結構相同,因 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限制板115是安裝在離合器蓋2上的環狀的板部件,配置在錐形彈簧 14與離合器蓋2的收容部2b之間。限制板115通過焊接等固定在收容部 2b的孔16的周圍部,低釋放負載特性實現機構8的支撐螺栓12貫穿限制 板115的孔115a。限制板115的外徑比錐形彈簧14的外徑小,限制板115 與錐形彈簧14的內周部在軸向上相對配置。
在此,對摩擦部件53的磨損量與壓板3和膜片彈簧4的位置之間的關 系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在摩擦部件53尚未磨損的初期狀態下,離合器
連接時壓板3和膜片彈簧4的位置為設定位置S11、 S12。在此狀態下,在 軸向上,在錐形彈簧14與限制板115之間形成間隙116。
另一方面,在摩擦部件53的磨損量達到最大允許磨損量時,壓板3的 位置成為磨損位置Wll,膜片彈簧4的位置成為卡扣位置W12,錐形彈簧14 的內周部與限制板115抵接而卡住。
如上所述,錐形彈簧14的變形被限制機構110限制在卡扣位置W12上。 由此,在該離合器蓋組件1中,可防止制造時和出廠時因過大的撓曲而使 錐形彈簧14塑性變形,可獲得期望的低釋放負載特性。
另外,與上述限制機構IO相比,可利用限制板115的外徑和厚度來設 定間隙116。由此,在該離合器蓋組件101中,可進一步簡化限制機構110 的構造。
(6)其它實施形態
上述實施形態只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 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上述實施形態是推動式離合器蓋組件,但也可將 本發明應用于拉動式離合器蓋組件。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具有消除峰值構造的離合器蓋組件可防止制造時和出廠時消 除峰值用彈性部件的過大的撓曲。因此,本發明適用于具有消除峰值構造 的離合器蓋組件的相關領域。
權利要求
1.一種離合器蓋組件,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的摩擦部件壓緊在發動機的飛輪上或解除壓緊,其特征在于,包括離合器蓋,該離合器蓋固定在所述飛輪上;壓板,該壓板以相對于所述離合器蓋不能相對旋轉的形態連接,用于將所述摩擦部件夾持在所述壓板與所述飛輪之間;膜片彈簧,該膜片彈簧支撐在所述離合器蓋上,對所述壓板朝所述飛輪側施力;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支撐在所述離合器蓋上,產生克服所述膜片彈簧的施力的負載;以及限制機構,該限制機構在所述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限制所述壓板朝所述飛輪側移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被所述限制機構限制 的所述壓板的軸向位置與所述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所 述壓板的按壓位置對應。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蓋具有環狀的離合器蓋本體、以及從所述離合器蓋本體朝半 徑方向內側延伸的多個卡扣部,在所述壓板朝所述飛輪側移動的過程中,所述膜片彈簧可與所述卡扣部抵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彈簧具有環狀彈性部、以及從所述環狀彈性部朝半徑方向內側 延伸的多個桿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桿部在軸向上相對配置。
5. —種離合器蓋組件,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的摩擦部件壓緊在發動機的飛 輪上或解除壓緊,其特征在于,包括離合器蓋,該離合器蓋固定在所述飛輪上; 壓板,該壓板以相對于所述離合器蓋不能相對旋轉的形態連接,用于將所 述摩擦部件夾持在所述壓板與所述飛輪之間;膜片彈簧,該膜片彈簧支撐在所述離合器蓋上,對所述壓板朝所述飛輪側 施力;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支撐在所述離合器蓋上,產生克服所述膜片彈簧的 施力的負載;以及限制板,該限制板安裝在所述離合器蓋上,在所述壓板朝所述飛輪側移動 的過程中限制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的變 形被所述限制板限制時所述壓板的軸向位置與所述摩擦部件的磨損量達到 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所述壓板的按壓位置對應。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部件是錐形彈簧,所述限制板是外徑比所述彈性部件的外徑小并與所述彈性部件在軸向上 相對配置的環狀的板部件。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部件,該 支撐部件從所述壓板朝所述變速器側延伸并貫穿所述離合器蓋,所述彈性部件可彈性變形地支撐在所述支撐部件的端部與所述離合器蓋 之間,所述限制板在軸向上配置在所述彈性部件與所述離合器蓋之間。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貫穿所 述限制板。
10. 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彈性部件配置在所述離合器蓋的與所述膜片彈簧相反的一側。
11. 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彈性部件通過產生克服所述膜片彈簧的施力的負載來使對所述壓板施加的壓 緊負載相對于所述膜片彈簧變位量的變化變得平坦。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消除峰值構造的離合器蓋組件,可防止制造時和出廠時消除峰值用彈性部件的過大的撓曲。所述離合器蓋組件(1)用于將離合器盤組件(52)的摩擦部件(53)壓緊在發動機的飛輪(51)上或解除壓緊,包括離合器蓋(2)、壓板(3)、膜片彈簧(4)、錐形彈簧(14)和限制機構(10)。限制機構(10)在摩擦部件(53)的磨損量達到了最大允許磨損量時限制壓板(3)朝飛輪(51)側移動。
文檔編號F16D13/75GK101371059SQ20078000281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5日
發明者植之原范久 申請人:株式會社艾科賽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