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特別是指憑借所述的校正構造 可將所述的傳動單元的第一輪體以及第二輪體予以精準校正成真正平行的技 術。
背景技術:
傳動單元1,如圖1所示,由一連接元件10同時連接一第一輪體11與一第 二輪體12所組成。所述的第一輪體1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12分別結合一第一軸 心13與一第二軸心14,憑借動力輸入在所述的第一軸心13或所述的第二軸心 14,以使整體傳動單元1可轉動,為了維持所述的傳動單元1的平穩轉動,所 述的第一輪體1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12位于同一平面是必需且不可欠缺;然而, 即使所述的第一軸心13與所述的第二軸心14呈平行狀態,由于所述的連接元 件10并未被調整與所述的第一軸心13以及所述的第二軸心14同時呈垂直的狀 態,使所述的第一輪體1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12呈偏斜狀態,造成所述的第一 輪體1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12轉動不順,而有晃動且產生噪音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可使所述的第 一輪體以及所述的第二輪體與所述的連接元件位于真正平行的狀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所述的傳動單元,包括一第一輪體、 一第二輪 體以及一連接所述的第一輪體與所述的第二輪體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校正構造,包括一發光元件以及至少一校正組,所述的發光元件與所述的 至少 一校正組是分別以可分離的方式結合于所述的第 一輪體與所述的第二輪 體,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包含一柱體以及一套環,所述的柱體設置有多個等距 刻度,所述的套環是套設在所述的柱體上,所述的套環具有一缺口,所述的缺口設置有一指示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于憑
而可進行調整所述的第一輪體或所述的第二輪體,使所述的第一輪體以及所述 的第二輪體與所述的連接元件位于真正平行的狀態。
圖1揭示傳動單元呈偏斜狀態的平面圖2是本實用新型垂直式傳動單元暨校正構造的立體圖3是本實用新型校正組的立體分解圖4是本實用新型校正組的組合立體圖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6是依據圖5而顯示校正組的使用平面放大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使用狀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8是依據圖7而顯示校正組的使用平面放大圖9是本實用新型水平式傳動單元暨校正構造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l-傳動單元;10-連接元件;ll-第一輪體;12-第二輪體;13-第一軸心;14-第二軸心;2-傳動單元;20-連接元件;21-第一輪體;22-第二輪 體;23-第一軸心;24-第二軸心;3-發光元件;31、 413-磁性元件;32-光束;4-才交正纟且;41國4主體;411-平面;412、 412A、 412B-凌'J度;42畫套J不;421陽在夬口; 422-指示線;A-校正構造;C-相差值;D—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進步性能更易于了解,以下特舉 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所示加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單元可為皮帶輪與皮帶的連接轉動,或鏈條與鏈輪的連 接轉動,或其他方式的連接轉動,圖2是顯示垂直式(垂直于水平面)的傳動 單元2,所述的傳動單元2與背景技術所述傳動單元1構造以及轉動方式相同, 是由一連接元件20同時連接一第一輪體21與一第二輪體22所組成,所述的第 一輪體2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22分別結合一第一軸心23與一第二軸心24,所述 的第一軸心23與所述的第二軸心24預先被校準與水平面平行,輸入動力在所述的第一軸心23或所述的第二軸心24上以使所述的傳動單元2轉動,所述的 校正構造A包括一發光元件3以及至少一校正組4,所述的發光元件3以及所述 的至少 一校正組4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別結合于所述的第 一輪體21以及所述的第 二輪體22,所述的發光元件3裝設有一磁性元件31,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4包 括一柱體41以及一套環42,如圖3、圖4所示,所述的柱體41具有一平面411, 所述的平面411設有多個等距刻度412,兩相鄰刻度412的長度為1毫米(lmm), 所述的柱體41裝設有一^f茲性元件413,而使所述的柱體41憑借所述的》茲性件元 413吸附固定在所述的第二輪體22上,所述的套環42是套設在所述的柱體41 上,其具有一缺口421,所述的缺口 421設有一指示線422。
調整校正第一輪體21以及第二輪體22為真正平行時,將所述的發光元件3 以及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4分別利用所述的》茲性元件31、 413吸附在所述的第 一輪體21與第二輪體22上,如圖5所示,再測量出所述的第一輪體21與所述 的第二輪體22所在位置的輪緣距離相差值C,例如第一輪體21輪緣與第二輪 體22輪緣的所在位置的距離相差值C為正5mm,則將所述的套環42指示線422 對準記憶在所述的柱體41所標示基準點"0"右側為"5"的刻度412A處,如 圖6所示,憑借發光元件3發出一扇形光束32,所述的扇形光束32照射在所述 的柱體41的刻度412A處,此時,所述的第一輪體21以及所述的第二輪體22 分別與所述的連接元件20呈真正平行的狀態。
若所述的第一輪體21輪緣與第二輪體22輪緣所在位置的距離相差值C為 負4mm,將所述的套環42指示線422對準記憶在所述的柱體41所標示基準點 "0"左側第4格(4mm)的刻度412B處,如圖7、圖8所示,憑借所述的發 光元件3發出的扇形光束32照射在所述的刻度412B處,此時,所述的第一輪 體21以及所述的第二輪體22分別與所述的連接元件20呈真正平行的狀態。
圖9是顯示水平式的傳動單元2,與圖2所示垂直式的傳動單元2,僅為設 置的方向不同而已,二者的構造以及校正方式均相同。
必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輪體21以及第二輪體22所在位置的輪緣 距離相差值C為零時,所述的發光元件3所發射出的扇形光束32是對準所述的 柱體41基準點刻度412A(或412B)為"0"之處,如此即可確定所述的第一輪體 21以及所述的第二輪體22分別與所述的連接元件20呈真正平行狀態。
前述發光元件3結合于第一輪體21側端緣至所述的發光元件3的扇形光束 32發射點的距離D,與所述的柱體41結合于第二輪體22側端緣至所述的基準點刻度412為"0"處的距離D相同,如圖5、圖6、圖7以及圖8所示,其中 圖6以及圖8為放大圖,所述的距離D是被放大的狀態,因此圖6以及圖8中 的距離D較圖5以及圖7中的距離D為長,實際上圖5、圖6、圖7以及圖8 中的距離D是一樣長。
一校正組4分別結合于第一輪體21與第二輪體22,測量所述的第一輪體21與 所述的第二輪體22所在位置的輪緣距離的相差值C,接著將所述的校正組4的 套環42指示線422對準于所述的柱體41相同于所述的相差值C的刻度412A(或 412B)處,憑借所述的發光元件3發射出的扇形光束32照射在預先記憶的刻度 412A(或412B)處,此時,所述的第一輪體21以及所述的第二l侖體22與所述的 連接元件20即為真正平行的狀態,校正快速,使用方便且更為準確,確保所述 的第一輪體21與所述的第二輪體22的轉動順暢、穩定而不產生噪音。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 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 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所述的傳動單元,包括一第一輪體、一第二輪體以及一連接所述的第一輪體與所述的第二輪體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正構造,包括一發光元件以及至少一校正組,所述的發光元件與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是分別以可分離的方式結合于所述的第一輪體與所述的第二輪體,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包含一柱體以及一套環,所述的柱體設置有多個等距刻度,所述的套環是套設在所述的柱體上,所述的套環具有一缺口,所述的缺口設置有一指示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體具有 一平面,以供所述的多個等距刻度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體設置 有一磁性元件,用來吸附結合于所述的第二輪體。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光元件 設置有一磁性元件,用來吸附結合于所述的第 一輪體。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光元件 結合于所述的第一輪體側端緣至所述的發光元件發射光束處的距離,相同于所 述的柱體結合于所述的第二輪體側端緣至基準點刻度為"0"處的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傳動單元的校正構造,包括一傳動單元、一發光元件以及至少一校正組,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包括一柱體以及一套環,所述的發光元件以及所述的至少一校正組以可分離方式結合于所述的傳動單元的第一輪體與第二輪體,測量出所述的第一輪體與所述的第二輪體所在位置的輪緣距離相差值,再將所述的套環的指示線對準所述的柱體相同所述的相差值的刻度處,憑借所述的發光元件發射出扇形光束照射在預先記憶的刻度處,此時,所述的第一輪體以及所述的第二輪體即呈真正平行的狀態,校正快速,使用方便且更為準確。
文檔編號F16H7/00GK201133452SQ20072013330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9日
發明者楊清全 申請人:捷鋮興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