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座預壓迫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腳座預壓迫緊結構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具體而言是指一種運用彈性體產 生預壓迫緊效果,且避免腳座松動或過緊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
背景技術:
廣泛用于各機構或機具中,且需通用于各類型機構或機具,并能與地 面有形成支撐功用,且便于調整各支撐點高度,以獲平衡支撐功效的構件,是以腳座一物可盡獲此功效;而以現有腳座結構而言,主要是為一螺柱5 —端可與機構或機具連接,另端配合一較大面積且具防滑功能的墊體1,而形成一腳座結構;請參閱圖1所示,是為現有腳座結構一例,其主要為螺柱5與墊體1 所構成,其墊體l中心設有一孔洞ll,可由螺柱5取一端穿設固定,其構 件配合是為可分離方式,如此可得極為簡便的結構,但,螺柱5與墊體1 并無確實連接,僅以構件穿插方式,再以形狀限制彼此構件自由度,當需 移動機構或機具時,則螺柱與墊體l即產生分離以便移動,而設有多組腳 座的機構或機具,原螺柱5與墊體1的配合構件卻易為此分散,而于組合 時另選取相似構件配合,因此可能造成與原先配合件不符,而形成施力不 穩(wěn),以及施力點不正的慮;為此,現有領域中,亦發(fā)展另一腳座結構,請參閱圖2所示,其主要 為螺柱5與墊體1有一連接構件3,是可為螺帽等物連接,如此可確實保 有與原先配合的構件,然而以類如螺帽等物連接,其連接點并無預壓功用,
難免于螺柱5與墊體1有過松或過緊的問題,當腳座處于非穩(wěn)定環(huán)境中作 業(yè)時例如機具震動較大的,其腳座卻因過松或過緊難以穩(wěn)定于此環(huán) 境內取一較佳施力位置,卻因此可能腳座形成施力點不正的問題;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乃針對前述腳座的問題深入探討,并通過由多年 從事相關產業(yè)的研發(fā)與制造經驗,積極尋求解決的道,經過長期努力的研 究與發(fā)展,終于成功的開發(fā)出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以克服以往的弊病。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是提供具有彈性體的腳座結構,通過由彈 性體的彈力產生預壓迫緊效果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為此,本發(fā)明主要是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具體實現前述的目的與 效能 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主要為一墊體的表面可固設有止滑墊與 地面貼合,另一表面中心有一球形孔洞;又, 一螺柱,其一端設有螺紋段,另端形成一球體,且與球形孔洞 的輪廓相互對應,并容設于球形孔洞內,而螺柱的球體與球形孔洞之間容 設有一彈性體,通過由彈性體的彈力調整兩者配合所形成的間隙,產生預 壓迫緊功效,或可于球形孔洞內另設一容置凹槽,另取一彈性體或呈片狀 的彈簧片,其外型并與該容置凹槽相互對應,且可固設于容置凹槽內,以 符不同環(huán)境的預壓迫緊功效。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包含一墊體及一螺柱,其中該墊體表面形 成與地面支撐的適當面積,其上設有一對應其面積的止滑墊,另一表面于 中心位置設有一球形孔洞;該螺柱一端于桿身表面設有適當螺紋段,另端 為一球體,并對應墊體的球形孔洞,其特征在于螺柱的球體容設于球形孔洞內,而該球形孔洞內固設一具有張力的彈 性體,并可由該彈性體的張力,調整球形孔洞與螺柱配合所形成的間隙, 構成一腳座預壓迫緊結構。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墊體的球形孔洞內可設一容置凹槽, 再由一對應此容置凹槽形狀輪廓的彈性體,固設于容置凹槽內部。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墊體內部設置為數鏤空狀,并于墊體 底部的外緣以及中心處,或與中段處各設有凸肋,再連接一止滑墊。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該止滑墊為可增加摩擦系數的材質所制。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該止滑墊與地面接觸的表面設有紋路 或可為同心圓的紋路增加摩擦力。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螺柱的螺紋段可設有螺帽或與華司。 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中彈性體可呈片狀為一彈簧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彈性體的彈力產生預壓迫緊效 果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構成、特征及其它目的,以下乃舉本發(fā)明 的若干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 者能夠具體實施,惟以下所述者,僅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 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故凡有以本發(fā)明的精神為基礎,而為本發(fā)明任何 形式的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屬于本發(fā)明意圖保護的范疇。
圖l:是現有腳座外觀分解示意圖2:是現有腳座另一例的外觀示意圖3:是本發(fā)明腳座預壓迫緊結構的外觀立體分解圖4:是本發(fā)明腳座預壓迫緊結構的剖視圖5:是本發(fā)明腳座預壓迫緊結構的另一實施例剖視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現有部分
墊體1 連接構件3
螺柱5 孔洞ll 本發(fā)明部分
墊體2 止滑墊20
球形孔洞21 凸肋22
鏤空狀23 紋路25
彈性體4 螺柱6
容置凹槽214 球體61 螺紋段60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3、圖4所示, 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是可運用內設的彈性 體4以產生預壓迫緊的功效,形成一腳座結構,其主要為
一墊體2,其一表面的外緣與內周緣各延伸肋體,且與地面形成支撐 的適當面積,其上可設有一對應其面積的止滑墊20,該止滑墊20為可增
加摩擦系數的材質所制例如塑料、橡膠、高分子材料,其上與地面 接觸的表面設有紋路或可為同心圓的紋路25,得以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
又,墊體2的另一表面于中心位置設有一球形孔洞21,其內可設有一 彈性體4,或可設一容置凹槽214,再由一對應此容置凹槽214形狀輪廓 的彈性體4,固設于容置凹槽214內部;
一螺柱6,是為長桿形構件,且于一端桿身表面設有一適當螺紋段60, 該端可與機構或機具連接,且由螺紋段60調整長度,另可于螺紋段60上 設有螺帽或與華司,得以調整螺柱6與配合的機構或機具至適當長度,由 螺帽或與華司鎖固兼具固定功效;
又,螺柱6的另端設為一球體61,而此球體61與前述墊體2的球形 孔洞21輪廓相互對應,且容設于該球形孔洞21內,其球體61是為圓球 形,則可于球形孔洞21以不與其它構件干涉的狀態(tài)下,使螺柱6可呈任 意角度擺放,其兩者間設有前述的彈性體4,可由該彈性體4的彈力,調 ,者所形成的間隙,以避免墊體2與螺柱6兩者產生松動或過緊的現象;
一彈性體4,是固設于墊體2與螺柱6之間,或由該彈性體4外型與 墊體2的球形孔洞21內所形成的容置凹槽214相互對應,并可固設于此 蓉置凹槽214內,而該彈性體4可為壓縮彈簧的具有張力者,是可由該彈 性體4的張力,調整墊體2的球形孔洞21與螺柱6所形成的間隙;
通過由以上所揭示的技術,本發(fā)明的腳座結構可將構件中的墊體2與 螺柱6,其兩者配合所形成的間隙,可由兩者間設置的彈性體4做一適當 調整,得以避免墊體2與螺柱6的配合過于松動或過緊等不良情況,而墊 體2與螺柱6的配合,可使螺柱6于不與其它構件干涉狀況下,呈任意角 度擺放,由此墊體2與螺柱6可呈一最適當的角度后,再進行調整螺柱6 長度或固定腳座等,以避免施力不當或施力點不正等問題的腳座預壓迫緊 結構者;
而本發(fā)明于墊體2內部或與止滑墊20連接處可設置為數鏤空狀23, 并于墊體2底部的外緣以及中心處,或與中段處各設有凸肋22,再以連接 一止滑墊20者,因此,即可減少重量與不必要的材料支出,以及由依循 力學設計數凸肋22支撐,其所構成的結構得以具有增加結構強度的功效;
請配合圖5所示,是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其主要特征為螺柱6與 墊體2配合之間,所設置的彈性體4為一彈簧片,即為運用呈片狀的彈性
體4適用于扁平狹小的環(huán)境內,仍可產生適當張力的特性;
因此,本發(fā)明通過由不同類型的彈性體4施予螺柱6與墊體2的張力, 得以適用于不同場合環(huán)境發(fā)揮預壓迫緊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在同類產品中實有其極佳的進步實用性,同時遍查 國內外關于此類結構的技術數據、文獻中亦未發(fā)現有相同的構造存在在 先,是以,本發(fā)明實已具備發(fā)明專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 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包含一墊體及一螺柱,其中該墊體表 面形成與地面支撐的適當面積,其上設有一對應其面積的止滑墊,另一表 面于中心位置設有一球形孔洞;該螺柱一端于桿身表面設有適當螺紋段, 另端為一球體,并對應墊體的球形孔洞,其特征在于螺柱的球體容設于球形孔洞內,而該球形孔洞內固設一具有張力的彈 性體,并由該彈性體的張力,調整球形孔洞與螺柱配合所形成的間隙,構 成一腳座預壓迫緊結構。
2.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 體的球形孔洞內設一容置凹槽,再由一對應此容置凹槽形狀輪廓的彈性 體,固設于容置凹槽內部。
3.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 體內部設置為數鏤空狀,并于墊體底部的外緣以及中心處,或與中段處各 設有凸肋,再連接一止滑墊。
4.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該 止滑墊為增加摩擦系數的材質所制。
5.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 滑墊與地面接觸的表面設有紋路或可為同心圓的紋路增加摩擦力。
6.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柱的螺紋段可設有螺帽或與華司者。
7. 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 性體呈片狀為一彈簧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其主要結構為一墊體與止滑墊,以及一螺柱與彈性體所構成,其螺柱一端為螺紋段,另端為球體且容設于墊體中心所形成的球形孔洞內,而兩者之間設有一彈性體,并由此彈性體調整兩者配合所形成的間隙,且通過由彈性體的彈力作用下產生預壓迫緊效果,得以改善因間隙造成腳座過于松動或過緊的一種腳座預壓迫緊結構。
文檔編號F16M7/00GK201021751SQ200720004939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16日
發(fā)明者江錦華 申請人:江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