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動力輸出結構,具體地說,涉及了一種主 要應用于機械傳動鉸接式裝載機的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裝載機發動機輸出結構有以下兩種a、發動機與變速箱直接連 接,即將變速箱安裝于發動機離合器殼上,利用離合器壓盤和離合器片, 將動力輸入到變速箱,從而實現車輛或機器的運轉;b、發動機與液力變扭 器連接,將動力輸出。以上兩種結構形式,都是通過變速箱或液力變扭器間接輸出動力,為 了達到雙輪驅動,在不改變兩輪軸距的情況下,發動機必然放置較前,這 樣使裝載機整體重心抬高,穩定性較差;若增加軸距,轉彎半徑增大,通 過能力差,降低裝栽機的使用性能。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 合理,性價比高的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該結構不僅不改變發動機原 有離合系統,而且又能將動力遠距離輸出。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 構,包括輸入軸,該結構還包括輸入端蓋、端蓋、殼體、兩套軸承、螺栓、 油封以及輸出凸緣,其中,所述輸入軸后端依次穿設于輸入端蓋和兩套軸 承內,所述輸入軸后端連接所述輸出凸緣,所述兩套軸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兩端分別通過螺松固定有端蓋,所述輸出凸緣前端設置有油 封。所述輸入軸前端設置有動力輸出花鍵。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性,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后,利用傳動軸長度的變化,使裝載機 發動機可以向后放置,降低重心高度,增加穩定性;再與一個變速分動箱 結合起來,可以使軸距設計達到最佳的情況,實現雙輪驅動;本結構可廣 泛應用于機械傳動鉸接式裝載機上,使裝載機傳動系統的布置更加靈活、 可靠,增強裝栽機的穩定性,擴大使用范圍。附困說明圖l為本實用新型安裝離合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 細描述。如
圖1和圖2所示, 一種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包括輸入軸1, 該結構還包括輸入端蓋4、端蓋2、殼體6、軸承5和軸承7、螺栓3、油 封8以及輸出凸緣9,其中,所述輸入軸1后端依次穿設于輸入端蓋4和 軸承5、軸承7內,所述輸入軸1后端連接所述輸出凸緣9,所述軸承5 和軸承7設置于所述殼體6內,所述殼體6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有端蓋 2,所述輸出凸緣9前端設置有油封8。軸承5、軸承7、殼體6起到支撐輸入軸1的作用,并通過輸入軸1 和輸出凸緣9的聯結將發動機動力直接輸出;利用傳動軸長度的改變,可方便、靈活的布置發動機的位置,即,可
達到降低裝栽機重心高度、增加裝載機穩定性的目的。所述輸入軸l前端設置有動力輸出花鍵,用于方便輸出動力。輸入軸l前端具有花鍵,其可與離合器片13連接,離合器壓盤12與 發動機飛輪殼連接后,將離合器片13壓緊于飛輪殼上;分離軸承10安裝 于輸入端蓋4上作用于離合器壓盤12;將以上組件安裝于發動機離合器殼 11上。發動機飛輪將動力輸入離合器片13,再通過花鍵傳遞給輸入軸1,利 用與輸入軸1連接的輸出凸緣9直接將動力輸出;分離軸承10和離合器壓 盤12可實現傳動的暫時分離,仍具有離合功能。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 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 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 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包括輸入軸,其特征在于該結構還包括輸入端蓋、端蓋、殼體、兩套軸承、螺栓、油封以及輸出凸緣,其中,所述輸入軸后端依次穿設于輸入端蓋和兩套軸承內,所述輸入軸后端連接所述輸出凸緣,所述兩套軸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有端蓋,所述輸出凸緣前端設置有油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入軸前端設置有動力輸出花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動機直接輸出動力結構,它包括輸入軸、輸入端蓋、端蓋、殼體、兩套軸承、螺栓、油封以及輸出凸緣,其中,所述輸入軸后端依次穿設于輸入端蓋和兩套軸承內,所述輸入軸后端連接所述輸出凸緣,所述兩套軸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有端蓋,所述輸出凸緣前端設置有油封。采用上述結構后,利用傳動軸長度的變化,使裝載機發動機可以向后放置,降低重心高度,增加穩定性;再與一個變速分動箱結合起來,可以使軸距設計達到最佳的情況,實現雙輪驅動;本結構可廣泛應用于機械傳動鉸接式裝載機上,使裝載機傳動系統的布置更加靈活、可靠,增強裝載機的穩定性,擴大使用范圍。
文檔編號F16D1/02GK201025116SQ20062013054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3日
發明者瑋 王, 王開勇 申請人:河南正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