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特別是涉及由單一操作柄改變熱水/冷水供水管所提供的熱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調節出水流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平8-42724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單柄式水龍頭。圖11為該種以前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單柄式水龍頭的局部剖視側面圖。如圖11所示,以前的單柄式水龍頭200具有垂直方向延伸的水龍頭本體部202、從其中間部向斜上方延伸的設有出水口204的出水部206、水龍頭本體部202內裝的冷熱水混合閥門208、用于操作該冷熱水混合閥門208的操作柄210。而且,單柄式水龍頭200的構成是通過以朝向水平方向的軸線為中心上下方向轉動操作柄210調節出水流量,通過以朝向垂直方向的軸線為中心轉動操作柄來調節冷熱水的混合比例。
而且,在以前的單柄式水龍頭200中,從水龍頭本體部202下方供給的冷熱水流入水龍頭本體部202上端部配置的冷熱水混合閥門208。在該冷熱水混合閥門208中混合的冷熱水從冷熱水混合閥門208底面設置的閥門出口(未圖示)流出,通過從冷熱水混合閥門208的下方向斜上方延長的出水部206從出水口204流出水來。
日本特開平8-42724號公報發明內容但是,日本特開平8-42724號公報記載的以前構造的單柄式水龍頭200中,因其整體高度高,在洗面臺上設置單柄式水龍頭200時,當看其背面側設置的鏡子時存在礙事的問題。在此,設有出水口204的出水部206的配置高度,要求其機能上必須確保必要的高度,但是盡量降低水龍頭本體部202的比出水部206基端更上方突出的部分和操作柄210的高度。
但是,以前構造的單柄式水龍頭200中,不得不在比出水部206基端更上方處配置冷熱水混合閥門208,因此存在難以降低單柄式水龍頭200整體高度的問題。而且,以前構造的單柄式水龍頭200中,混合后的冷熱水從冷熱水混合閥門208的底面流出,因此為了把該冷熱水引到比冷熱水混合閥門208更上方處形成的出水部206,需要引導該冷熱水從冷熱水混合閥門208下方至上方出水部206的水路,于是產生了水龍頭本體部202大型化的問題。另外,如果水龍頭本體部202是小型構成的話,難以牢固支承受到作用于操作柄210的操作力的冷熱水混合閥門208,也可能引起冷熱水混合閥門208和水龍頭本體部202之間密封不良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以提供降低整體高度、結構緊湊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為目的。
而且,本發明以提供雖為小型,卻能牢固支承冷熱水混合閥門于水龍頭本體部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為用單一操作柄改變供給的熱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調節出水流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形成有讓供給的熱水和冷水分別流入的閥門入口,具備用于調節熱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及出水流量的操作桿,形成了讓混合后的冷熱水流出閥門出口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具備分別通向各閥門入口處的熱水和冷水的供水路,收納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且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入形成在上部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的水龍頭本體部;從該水龍頭本體部上端開始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從閥門組件收納凹部流出的冷熱水流入的出水部通水路及讓流入該出水部通水路的冷熱水流出的出水口的出水部;在閥門組件收納凹部內部向內突出形成、至少在出水部位置側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上部相接觸、支承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承載部。
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中,從流入熱水和冷水的各閥門入口流入的熱水和冷水,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內混合,從閥門出口流出。從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流過其中并通向出水部的出水部通水路,從出水口流出來。而且,從操作柄傳遞給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作用力由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側面上部相接觸的承載部支承。
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從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過閥門組件收納凹部的壁面和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之間并通向出水部通水路,因此,水龍頭本體部小型化成為可能。而且,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加在操作柄上的作用力由承載部支承,因此可以防止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在閥門組件收納凹部中發生位移。于是,可以防止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和水龍頭本體部之間的密封不良。
本發明中,優選閥門出口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形成,從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上方而流入出水部。
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混合后的冷熱水從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側面形成的閥門出口流出,流入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上方的出水部,因此水龍頭本體部可進一步實現小型化。而且,加在操作柄上的作用力由承載部支承,因此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形成閥門出口變為可能。
本發明中,優選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具備通過給與大致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于操作桿而限制操作桿轉動的轉動限制部和以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傳遞加于該轉動限制部的力的力傳遞面部,承載部配置于包含力傳遞面部的平面或者其近旁。
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中,加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操作桿上的作用力,通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轉動限制部將力傳遞到力傳遞面部。傳遞到該力傳遞面部的力,由在包含力傳遞面部的平面或其近旁配置的承載部來支承。
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由力傳遞面部傳遞的作用力由與其在同一平面或者在其近旁配置的承載部來支承,因此可防止由于作用力造成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變形。于是,可以防止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和水龍頭本體部之間的密封不良。
本發明中,優選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其側面為圓柱形,閥門組件收納凹部連通出水部側的面及其兩側的面大致形成コ字形,從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通過コ字形的兩處拐角和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圓柱形側面之間形成的大致三角形截面的通路流入出水部通水路。
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冷熱水通過閥門組件收納凹部コ字形的拐角和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圓柱形側面之間形成的大致三角形截面的通路通向出水部,因此水龍頭本體部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根據本發明,可以得到降低整體高度、結構緊湊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雖為小型卻可以將冷熱水混合閥門牢固地支承在水龍頭本體部。
圖1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以部分截斷表示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整體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分解立體截面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在止水狀態時的側面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在出水狀態時的立體截面圖。
圖5為沿著圖3的v-v線的平面剖視圖。
圖6為沿著圖3的vi-vi線的平面剖視圖。
圖7為沿著圖3的vii-vii線的平面剖視圖。
圖8為沿著圖3的viii-viii線的平面剖視圖。
圖9為操作柄的立體截面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以部分截斷表示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整體的立體圖。
圖11為以前的單柄式水龍頭的局部剖視側面圖。
符號說明1 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2 水龍頭本體部2a 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b 供水路2c 定位凹部2d 承載部2e 通路2f 內螺紋4 出水口6 出水部6a 出水部通水路6b 移行部通水路8 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a 肩部8b O型圈10 操作柄10a 把持部10b 安裝部10c 裙部10d 基端部10e 遠位部10f 凹部10g 第1對向面10h 第2對向面10i 安裝部孔10j 裙部孔12 熱水供水管14 冷水供水管
16 排水塞操縱柄16a 開關機構18 閥門壓件18a 上側環部18b 下側環部18c O型圈20 套環20a 定位舌部20b 突起22 蓋環22a 缺口22b O型圈22c 錐面24 操作桿24a 內螺紋24b 支承軸24c 第1側面24d 第2側面26 沉頭螺釘28 閥門出口30 外殼30a 力傳遞面部32 固定盤32a 通孔32b 通孔34 可動盤34a 操作桿容納凹部34b 通水凹部100 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
102 承載部104 閥門壓件106 操作桿導向件106a 轉動限制部106b 轉動限制部200 以前的單柄式水龍頭202 水龍頭本體部204 出水口206 出水部208 冷熱水混合閥門210 操作柄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
首先,參照圖1至圖9,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
圖1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以部分截斷表示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整體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分解立體截面圖。圖3為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在止水狀態時的側面剖視圖,圖4為出水狀態時的立體截面圖。圖5至圖8分別為水龍頭本體部的平面剖視圖。圖9為操作柄的立體截面圖。
首先,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具有大致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水龍頭本體部2、從該水龍頭本體部2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伸且前端設有出水口4的出水部6。而且,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還具有適當混合熱水和冷水、調節出水流量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和用于操作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水龍頭本體部2上部安裝的操作柄10。
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其構成是左右方向轉動操作柄10,即以第1軸線的垂直軸線為中心轉動操作柄10,即可改變由熱水供水管12及冷水供水管14分別供給的熱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而且,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通過上下方向轉動操作柄10,即以第2軸線的水平軸線為中心轉動操作柄10,可調節熱水和冷水混合后的冷熱水的出水流量,使水從出水部6的出水口4流出。
其次,如圖2所示,在水龍頭本體部2的背面側,設置有用于開關設有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的洗面臺的洗面池(未圖示)的排水塞(未圖示)的排水塞操縱柄16,通過該排水塞操縱柄16,可以操縱排水塞的開關機構16a。
另外,如圖2所示,混合水龍頭裝置1具有用于固定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環狀的閥門壓件18、該閥門壓件18上配置的套環20和該套環20上配置的蓋環22。
然后,參照圖1至圖9,詳細說明各零件的構成。
水龍頭本體部2主要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大致四角柱狀的形狀,設置為大致向垂直方向延伸。而且,水龍頭本體部2的上端設有用于收納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另外,水龍頭本體部2的下端接有熱水供水管12及冷水供水管14,供給的熱水和冷水通過水龍頭本體部2內形成的2條供水路2b(圖2中只圖示了熱水用管)通向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
出水部6主要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長方形截面的管狀形狀,從水龍頭本體部2的上端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與水龍頭本體部2成為一體。出水部6內的出水部通水路6a為與水龍頭本體部2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連通的構成。而且,出水部6的上面與水龍頭本體部2的上端面平面一致,即出水部6的上面與水龍頭本體部2的上端面構成同一平面。另外,出水部6的前端的下面形成出水口4,通過出水部6內部的出水部通路6a通入的冷熱水被放出。出水口4裝有調整水流用的蓋4a。
然后,參照圖5至圖8,說明水龍頭本體部2及出水部6中形成的通水路的形狀。圖5至圖8分別為沿著圖3的v-v線、vi-vi線、vii-vii線、viii-viii線的平面剖視圖(只是為了簡化圖示,水龍頭本體部2內配置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不在剖視圖中示出)。
如圖5所示,水龍頭本體部2上形成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其出水部6形成的水龍頭本體部2的前側的面和其兩側延伸的側面具有大致為コ字形的截面形狀。而且,水龍頭本體部2的后側的面和其兩側面之間,成為由半徑比較大的圓弧連接而成的截面形狀。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內混合的冷熱水從其側面設置的閥門出口28(圖3、4)流出,流入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和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之間。
然后,如圖6所示,在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大致中間部形成圓環狀突起的承載部2d(如圖3及圖4所示)。該承載部2d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側面相接觸,以此約束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水平方向的移動。從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流出的冷熱水通過承載部2d切口所形成的通路2e而上升。該通路2e形成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圓柱形的側面和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正面側的2個拐角之間,大致為三角形截面。
另外,如圖7所示,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在承載部2d更上方處形成圓形截面。通過圖6所示的通路2e上升的冷熱水在從水龍頭本體部2向出水部6移行的部分,通過圖7所示的分成2條的移行部通水路6b而上升。而且,通過這2條移行部通水路6b上升的冷熱水如圖8所示,流入連通各移行部通水路6b的出水部6的出水部通水路6a,從出水口4流出。
另一方面,閥門壓件18主要如圖2所示,由小直徑的圓環狀的上側環部18a和大直徑的圓環狀的下側環部18b構成。下側環部18b的下端外周形成外螺紋,構成為與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內壁面形成的內螺紋2f螺合。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裝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狀態下,通過使下側環部18b的外螺紋和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內螺紋2f螺合,閥門壓件18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肩部8a向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下方壓,使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固定在水龍頭本體部2上。在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固定狀態下,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上部裝入閥門壓件18的上側環部18a,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操作桿24從上側環部18a向上方突出。此外在下側環部18b的上部外周上安裝了O型圈18c,并在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肩部8a的內周上安裝了O型圈8b,以保證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防水密封性。
套環20為外周向上方彎曲的圓環狀零件,配置在下側環部18b之上包圍閥門壓件18的上側環部18a。而且,套環20的外周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單邊梁狀的定位舌部20a(圖2),該定位舌部20a比套環20向上折疊彎曲的部分更加向上突起。而且,定位舌部20a的外側面形成有突起20b(圖1)。通過該突起20b被裝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內壁面上形成的定位凹部2c(圖2),從而決定套環20的轉動位置。另外,套環20由表面光滑的樹脂形成,可以減少套環20與相接觸零件之間的摩擦。
操作柄10如圖9所示,具有由使用者把持的板狀把持部10a、安裝于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操作桿24的安裝部10b和該安裝部10b的周圍形成的半球狀的裙部10c。而且,把持部10a由止水時大致朝向水平方向的基端部10d和從該基端部10d彎曲朝向斜上方的遠位部10e構成。該遠位部10e彎曲形成長度方向的軸線L和操作桿24的上端部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θ為小于90°的銳角(參照圖3)。而且,遠位部10e以其長度方向軸線L通過操作桿24的支承軸24b的近旁的角度而彎曲著(參照圖3)。
安裝部10b上形成裝入操作桿24的四角柱狀的凹部10f。該凹部10f的內壁的一組對向面由第1對向面10g和第2對向面10h構成。第1對向面10g上形成有用于使緊固與操作桿24上所設的內螺紋24a(圖2)螺合的固定用沉頭螺釘26的工具通過的小孔即安裝部孔10i。而且,裙部10c的正面側上形成有與安裝部孔10i一致的小孔即裙部孔10j,緊固沉頭螺釘26的工具可從外部插入。該裙部孔10j由于是形成在把持部10a下側的小孔,于外觀無損,而且當插入緊固沉頭螺釘26用的工具時,起到導向工具的作用。
其次,主要參照圖3和圖9,說明操作柄10安裝在操作桿24的構造。
如圖3所示,操作桿24的上端部裝入操作柄10的安裝部10b上形成的凹部10f。在該狀態下,操作桿24的內螺紋24a上預先螺合的沉頭螺釘26與操作柄10的裙部10c上設有的裙部孔10j及安裝部10b上設有的安裝部孔10i孔位一致。因此,通過裙部孔10j、安裝部孔10i插入六角頭扳手(未圖示),其與沉頭螺釘26頭部形成的六角柱狀孔(未圖示)插合,即可用六角頭扳手轉動沉頭螺釘26。通過轉動,沉頭螺釘26從操作桿24的第1側面24c穿出,其前端與安裝部10b的第2對向面10h相接觸。而且再將沉頭螺釘26緊固后,沉頭螺釘26的前端將進入第2對向面10h一點,第2對向面10h對面的第1對向面10g則被操作桿24的第2側面24d壓住。通過該壓力,操作柄10固定在操作桿24上。
另一方面,蓋環22主要如圖2所示,為上面平坦的環狀零件。蓋環22為嵌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上端的構造,配置在操作柄10的裙部10c的周圍。蓋環22的下部圓周的一處形成有插入套環20定位舌部20a的缺口22a。通過該缺口22a容納定位舌部20a、蓋環22嵌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即可確定蓋環22的轉動位置。于是,確定了蓋環22對于套環20的位置,而且,如上所述,因為套環20已經確定了對于水龍頭本體部2的位置,其結果,可以確定對于水龍頭本體部2的蓋環22的轉動位置。
而且,蓋環22的外周嵌入了O型環22b,通過幾乎將該O型環22b壓壞一般地嵌入蓋環22,蓋環22無法從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輕易脫離而嵌入進去。另外,蓋環22的下側內周形成有錐面22c。通過操作柄10的裙部10c沿該錐面22c滑動,導向操作柄10的移動。
然后,主要參照圖3及圖4,說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構成。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具有操作桿24、外殼30、該外殼30中裝入的固定盤32和相對于該固定盤32的可動盤34。
操作桿24是以朝向水平方向的支承軸24b為中心可轉動的構成。而且,該支承軸24b是相對于外殼30、以通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中心的垂直方向軸線為中心的可轉動的構成。因此,操作桿24以支承軸24b為中心可轉動的同時,也可以垂直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
固定盤32為形成有3個通孔32a、32b的大致圓板型零件,相對于外殼30而被固定。閥門入口的2個通孔32b(只圖示了一個)連通水龍頭本體部2上設置的2條供水路2b(只圖示了一條),供給的熱水和冷水分別流入2個通孔32b。
可動盤34為大致圓板型零件,分別形成其上面的操作桿容納凹部34a及下面的通水凹部34b。操作桿容納凹部34a容納操作桿24的下端部,操作桿24通過以支承軸24b為中心轉動,構成可動盤34相對于固定盤32前后方向移動。而且,操作桿24以垂直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后,與其相連的可動盤34也相對于固定盤32而轉動。
另外,可動盤34的下面的通水凹部34b為當可動盤34相對于固定盤32移動時,固定盤32的2個通孔32b適當開閉的構造。即如圖3所示,可動盤34移動到最后方的狀態下,2個通孔32b由可動盤34完全封閉,處于止水狀態。從該狀態下,使操作桿24以支承軸24b為中心轉動,使可動盤34向前方移動后,固定盤32的2個通孔32b和可動盤34的通水凹部34b則重合。在該狀態下,通過各通孔32b流入的熱水和冷水流入通水凹部34b中并混合,再從閥門出口28流出變為出水狀態。圖4所示的可動盤34移動到最前方的狀態下,各通孔32b處于最開放狀態,出水量也最大。
另一方面,使操作桿24以垂直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而轉動可動盤34時,各通孔32b的打開程度發生變化。即在圖4中向H方向轉動操作柄10(操作桿24)時,與熱水供水管12連通的通孔32b的打開程度變大,與冷水供水管14連通的另一通孔32b的打開程度變小。因此,冷水的流入量減小,熱水的流入量增加,出水的水溫變高。反之,在圖4中向C方向轉動操作柄10時,冷水的流入量增加,熱水的流入量減小,出水的水溫變低。而且,如圖3所示,可動盤34移動到最后方的情況下,操作桿24即使以垂直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各通孔32b也一直處于關閉,維持在止水狀態。
然后,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的作用。首先,如圖3所示的止水狀態,可動盤34封閉著固定盤32上設置的2個通孔32b,因此通過熱水供水管12和冷水供水管14供給的熱水和冷水不流入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內而處于止水狀態。然后,以支承軸24b為中心向上轉動操作柄10(操作桿24)后,可動盤34向前移動,2個通孔32b打開變成出水狀態。操作柄10朝向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的正面時,2個通孔32b的打開程度大致相同,大致等量的冷水和熱水流入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
流入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內的冷水和熱水被混合,從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側面的閥門出口28流出。從閥門出口28流出的冷熱水流入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并上升。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內上升的冷熱水通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側面與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壁面之間的2條通路2e(圖6)繼續上升,經過移行部通水路6b(圖7)而流入出水部通水路6a。出水部通水路6a內流入的冷熱水從出水口4流出來。
向上轉動操作柄10時,其裙部10c的后端與套環20的上面相接觸,使操作柄10不能再向上轉動。此時,通過操作桿24傳遞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作用力由承載部2d支承,防止由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作用力而引起移位。而且,由使用者把持的操作柄10的遠部位10e相對于基端部10d彎曲,相對于操作桿24的上端部的軸線為銳角的朝向。因此,由使用者加以的相對于遠部位10e為直角的作用力方向,與相互壓合的第1對向面10g及第2側面24d作用力方向相異,操作柄10從操作桿24拔出方向上的作用力分力變小。
另一方面,向右方向或向左方向轉動操作柄10后,流入的熱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發生變化,可以調節出水的水溫。而且,裙部10c的后端與套環20的相接觸,因此作用在它們之間的摩擦力小,操作柄10可以輕易地左右轉動。
反之,向下轉動操作柄10后,其裙部10c的前端與套環20的上面相接觸的同時處于止水狀態,使操作柄10不能再向下轉動。此時,通過操作桿24傳遞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作用力由承載部2d支承,可防止由于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作用力引起移位。
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出水部從水龍頭本體部的上端開始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可以降低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整體高度。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混合后的冷熱水流過閥門組件收納凹部和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之間而通向出水口,因此水龍頭本體部小型化成為可能。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傳遞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作用力由承載部支承,可以防止作用力引起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位移。因此,可防止對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外殼產生過大的作用力,使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設置閥門出口成為可能。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呈圓柱形,閥門組件收納凹部的前側呈コ字形,冷熱水通過コ字形的拐角和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圓柱形側面之間的大致呈三角形的通路而通向出水部,因此水龍頭本體部小型化成為可能。
其次,參照圖10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閥門組件收納凹部內形成的承載部的形狀與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此僅就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處予以說明,相同結構使用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圖10為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的立體截面圖。
如圖10所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00具有水龍頭本體部2、前端設有出水口4的出水部6、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操作柄10、排水塞操縱柄16、用于固定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環狀閥門壓件104、套環20和蓋環22。
在本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00中,水龍頭本體部2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上設置的承載部102形成于比第1實施方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更上方的位置。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內配置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其肩部8a由閥門壓件104從上方壓住。而且,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設置的承載部102的上端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的肩部8a大致定位于同一高度。因此,承載部102的上端與形成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肩部8a的外殼30的力傳遞面部30a的上面成為同一平面。該力傳遞面部30a為構成外殼30的一部分且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圓環狀平面,由此形成了肩部8a。
另一方面,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其在上部具有配置為包住操作桿24的操作桿導向件106,由該操作桿導向件106限制操作桿24的移動。即,操作柄10扳到最下方、操作桿24以支承軸24b為中心轉動后,操作桿導向件106后側的轉動限制部106a與操作桿24的下部相接觸并產生大致水平方向的力,限制操作桿24的轉動。反之,操作柄10扳到最上方后,操作桿導向件106前側的轉動限制部106b與操作桿24的下部相接觸并產生大致水平方向的力,限制操作桿24的轉動。
這些轉動限制部106a、106b給與操作桿24的大致水平方向力的反作用力,由外殼30的力傳遞面部30a傳遞給承載部102并得到支承。在此,轉動限制部106a、106b給與操作桿24的大致水平方向力的反作用力,由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力傳遞面部30a直接傳遞給承載部102,因此不會給外殼30的其他部分造成大的作用力。因此,外殼30的強度不必過大,并可防止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由于作用力而發生變形。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也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加以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用單一操作柄改變供給的冷熱水混合比例、調節出水流量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形成有讓供給的熱水和冷水分別流入的閥門入口,具備用于調節冷熱水的混合比例及出水流量的操作桿,形成了讓混合后的冷熱水流出閥門出口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具備分別通向上述各閥門入口處的熱水和冷水的供水路、收納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且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入形成在上部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的水龍頭本體部;從該水龍頭本體部上端開始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從上述閥門組件收納凹部流出的冷熱水流入的出水部通水路及讓流入該出水部通水路的冷熱水流出的出水口的出水部;在上述閥門組件收納凹部內部向內突出形成、至少在上述出水部位置側與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上部相接觸、支承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承載部。
2.權利要求1記載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中,上述閥門出口形成于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從上述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過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上方、而流入上述出水部。
3.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中,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具備通過給與上述操作桿大致水平方向的力而限制上述操作桿轉動的轉動限制部和大致以水平方向延伸的傳遞加于該轉動限制部之力的力傳遞面部,上述承載部配置于包含上述力傳遞面部的平面或者其近旁。
4.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記載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其中,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其側面為圓柱形;上述閥門組件收納凹部,連通上述出水部側的面以及其兩側的面大致呈コ字形;從上述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通過上述コ字形的兩處拐角和上述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圓柱形側面之間形成的大致三角形截面的通路流入上述出水部通水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降低整體高度、結構緊湊的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本發明為冷熱水混合式水龍頭裝置(1),其特征是具備閥門入口(32b)、操作桿(24),還具備形成了閥門出口(28)的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8)和供水路(2b),還具有收納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且閥門出口流出的冷熱水流入到形成在上部的閥門組件收納凹部(2a)的水龍頭本體部(2)、從該水龍頭本體部上端開始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且從閥門組件收納凹部流出的冷熱水流入的出水部通水路(6a)及出水口(4)所形成的出水部(6)和在閥門組件收納凹部內部向內突出形成且至少在出水部位置側與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側面上部相接觸以支承冷熱水混合閥門組件的承載部(2d)。
文檔編號F16K11/06GK1975221SQ20061013825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9日
發明者森田和典, 村田剛 申請人:東陶機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