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自動變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用動力單元的自動變速器。
背景技術:
圖13是裝載在越野車等的現有的動力單元01的包含各旋轉軸的結構展開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圖的左側(箭頭F)是車輛的前方。上述動力單元01上一體形成有內燃機02和變速器03,并包括朝向車體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曲軸04、變速器的主軸05、變速器03的副軸06、輸出軸07以及后退切換用中間軸08。這些旋轉軸彼此平行配置,并且可旋轉地被前后的曲軸箱部件所保持。由此動力從曲軸04經過變速過程后傳遞到輸出軸07。本例中,上述內燃機02是單缸內燃機,上述曲軸04通過連桿09連接在活塞010上,并在氣缸011內進行往復運動而產生動力。
曲軸04的前端部設有轉矩變換器012,該轉矩變換器012由固定在曲軸04上的泵輪013、與該泵輪013相對并可自由旋轉的渦輪葉輪014和通過單向離合器016支撐在曲軸箱部件017上的定子015構成。可相對曲軸04旋轉的渦輪葉輪014上一體結合有可相對曲軸04旋轉的第一級驅動齒輪018。內燃機02產生的動力從曲軸04傳遞到泵輪013,并通過工作油傳遞到渦輪葉輪014,然后驅動第一級驅動齒輪018。
變速器主軸05的前端部固定有通常與上述第一級驅動齒輪018嚙合的第一級從動齒輪019。曲軸04的旋轉由第一級驅動齒輪018和第一級從動齒輪019經過一次減速后傳遞到變速器的主軸05。與主軸05的前端部的上述第一級從動齒輪019鄰接設置有第一液壓多片離合器020。上述多片離合器020的離合器外部部分021固定在主軸上,離合器內部部分022可相對主軸05自由旋轉地結合在一檔驅動齒輪M01上。貫通第一多片離合器020的中心和一檔驅動齒輪M01的中心孔而延伸的主軸05的后部固定有二檔驅動齒輪M02和三檔驅動齒輪M03。
可與上述主軸05平行可旋轉地支撐的副軸06的前端部上固定有通常與上述一檔驅動齒輪M01嚙合的一檔從動齒輪C01。副軸06的中央部上設有二檔用液壓多片離合器023和三檔用液壓多片離合器026。上述兩個離合器的離合器外部部分024、027都固定在副軸06上。上述二檔用多片離合器23的離合器內部部分025接合在可相對副軸06自由旋轉的二檔從動齒輪C02上,上述三檔用多片離合器026的離合器內部部分028接合在可相對副軸026自由旋轉的三檔從動齒輪C03上。
前進輸出齒輪029和后退輸出齒輪030可相對副軸06旋轉地設在副軸06的后部,并且兩齒輪之間設有與副軸06花鍵聯接并且可向前后方向移動的爪形離合器031。在與副軸06平行并可旋轉地設置于副軸06附近的后退切換用中間軸08上,固定有通常與上述后退輸出齒輪030嚙合的第一中間齒輪032和通常與后述輸出軸從動齒輪034嚙合的第二中間齒輪033,這兩個中間齒輪032、033通過后退切換用中間軸08進行連動。
與上述副軸平行設置的輸出軸07上固定有通常與上述前進輸出齒輪029和第二中間齒輪033嚙合的輸出軸從動齒輪034。動力單元01的輸出從輸出軸07的前端傳遞到前輪,從輸出軸07的后端傳遞到后輪。
副軸06的附近設有前進后退切換裝置035。該前進后退切換裝置035由下述部件構成平行于副軸06并可旋轉地被支撐的變速鼓036、沿著設在上述變速鼓036外周的1條凸輪槽前后驅動的一個換檔裝置037、以及用于驅動變速鼓036旋轉的手動旋轉裝置。上述手動旋轉裝置由下述部件構成換檔軸038、設在換檔軸038端部的變速桿039、設在換檔軸038上的扇形齒輪040、一體設置在變速鼓036的軸036a上且與上述扇形齒輪040嚙合的齒輪041。換檔裝置037與爪形離合器031嚙合,使該爪形離合器031前后移動,切換前進和后退。另外,曲軸04的后端安裝有通過曲軸04的旋轉而發電的交流發電機042。
在上述變速器03中,通過前進后退切換裝置035來選擇前進/后退,具體為進行如下通過使換檔裝置037移動至前進輸出齒輪029一側而使爪形離合器031接合在上述齒輪029上,或者使換檔裝置037移動至后退輸出齒輪030一側而使爪形離合器031接合在上述齒輪030上;根據選擇連接3個多片離合器020、023、026中的哪個、以及選擇結合齒輪M01、齒輪C02、齒輪C03中的哪個與軸結合來選定前進狀態中的變速比。另外,選擇后退狀態時,選擇連接第一多片離合器020,并且在軸上選擇結合一檔驅動齒輪M01。此外,通過未圖示的液壓裝置來啟動和切換液壓多片離合器。圖14是總結上述現有的動力單元中離合器和換檔裝置的選擇操作的自動變速器操作表。
專利文獻1特開2004-36835號公報現有的變速器只能進行三級自動變速,因而希望能夠實現級數更多的多級自動變速。并且減少重量大的多片離合器的個數也成為了課題。
并且,在現有的變速器中,在進行前進后退切換時,手動操縱變速桿來進行齒輪切換,因而操縱繁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做出的,技術方案1的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具有主軸和副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驅動齒輪組,固定在管狀輔助主軸上,所述管狀輔助主軸與上述主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在上述主軸上;第一從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上述副軸上,通常與上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嚙合并選擇性地結合在副軸上;第一離合器,在上述主軸和管狀輔助主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第二驅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上述主軸上,且選擇性地結合在主軸上;第二從動齒輪組,固定在與上述副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副軸上的管狀輔助副軸上,并通常與上述第二驅動齒輪組嚙合;和第二離合器,在上述副軸和管狀輔助副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中,其特征在于,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中的一方由奇數級齒輪組構成,另一方由偶數級齒輪組構成,其中,第一齒輪組由上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和第一從動齒輪組構成,第二齒輪組由上述第二驅動齒輪組和第二從動齒輪組構成。
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或技術方案2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退驅動齒輪,固定在上述管狀輔助主軸上;和后退從動齒輪,可旋轉地設在上述副軸上,通常通過中間齒輪與上述后退驅動齒輪嚙合并選擇性地結合在副軸上。
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或技術方案2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退驅動齒輪,可旋轉地設在上述主軸上并選擇性地結合在主軸上;后退從動齒輪,固定在上述管狀輔助副軸上,通常通過中間齒輪與上述后退驅動齒輪嚙合。
根據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至技術方案4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中,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齒輪選擇性地結合在軸上的裝置具有通過電動機驅動的換檔裝置、和被上述換檔裝置驅動而向軸方向滑動,與可相對軸旋轉的齒輪離合的裝置。
根據技術方案1的發明,由于將重量大的離合器的數目減至2個,因而能夠進行輕量的多級自動變速。
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由于奇數級齒輪和偶數級齒輪分開配置在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中,因而避免了在變速時同時操縱離合器和選擇結合裝置,能夠順利地進行變速。
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明,能夠進行具備前進后退切換功能的輕量的多級自動變速。
根據技術方案4的發明,能夠進行具備其他方式的前進后退切換功能的輕量的多級自動變速。
根據技術方案5的發明,通過用開關操縱的電動機來選擇固定齒輪,由此易于進行變速和前進后退切換操作。此外,由于用起動電動機的開關替代用于選擇齒輪的機械式手動桿,因而手柄周邊的布置變得更加簡潔。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A的結構展開圖。
圖2是表示一檔啟動操作的圖。
圖3是表示從一檔切換到二檔的操作圖。
圖4是表示二檔巡行過程中的操作的圖。
圖5是表示從二檔切換到三檔的操作的圖。
圖6是表示三檔巡行過程中的操作的圖。
圖7是表示從三檔切換到四檔的操作的圖。
圖8是表示后退操作的圖。
圖9是本發明的動力單元的自動變速器操作表。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B的說明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C的結構展開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D的結構展開圖。
圖13是現有的動力單元的結構展開圖。
圖14是現有的動力單元的自動變速器操作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裝載在越野車等上的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A的包括各旋轉軸的結構展開圖。圖的左側是(箭頭F)是車輛的前方。上述動力單元1A,一體形成有內燃機2和變速器3,并包括朝向車體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曲軸4、變速器的主軸5、變速器的副軸6、輸出軸7以及后退切換用中間軸8。這些旋轉軸彼此平行配置,可旋轉地被前后的曲軸箱部件支撐,并且動力從曲軸4經過變速過程傳遞到輸出軸7。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內燃機2是雙缸內燃機,上述活塞10a、10b通過連桿9a、9b連接在曲軸4上,分別在氣缸11a、11b內進行往復運動而產生動力。
曲軸4的后端安裝有靠曲軸4的旋轉而發電的交流發電機38,曲軸4的前端部設有轉矩變換器12。該轉矩變換器12由固定在曲軸4上的泵輪13、對著該泵輪13自由旋轉的渦輪葉輪14、通過單向離合器16保持在曲軸箱部件17上的定子15構成。可相對曲軸4旋轉的渦輪葉輪14上一體連接有可相對曲軸4旋轉的第一級驅動齒輪18。在內燃機2產生的動力從曲軸7傳遞到泵輪13,并通過工作油傳遞到渦輪葉輪14,然后驅動第一級驅動齒輪18。
變速器的主軸5的前端部固定有通常與上述第一級驅動齒輪18嚙合的第一級從動齒輪19。曲軸4的旋轉由第一級驅動齒輪18和第一級從動齒輪19經過一次減速后傳遞到變速器3的主軸5。
與主軸5的前端部的上述第一級從動齒輪19鄰接地設有第一液壓多片離合器20。上述多片離合器20的離合器外部部分21固定在主軸5上,上述多片離合器20的離合器內部部分22上結合有覆蓋主軸5前半部分的外側并可相對主軸5旋轉的管狀輔助主軸23,該管狀輔助主軸23與離合器內部部分22一起旋轉。上述管狀輔助主軸23上從前側依次固定有一檔驅動齒輪M1、三檔驅動齒輪M3以及后退驅動齒輪R1。
在貫通第一液壓多片離合器20的中心和管狀輔助主軸23的中心孔而延伸的主軸5的后部,可相對主軸5旋轉地支撐有二檔驅動齒輪M2和四檔驅動齒輪M4,并且這兩個齒輪之間設有相對主軸5花鍵聯接并可向前后方向移動的爪形離合器Md。
在可與上述主軸5平行旋轉地被支撐的后退切換用中間軸8上設有通常與上述后退驅動齒輪R1嚙合的后退用第一中間齒輪R2;和通過后退切換用中間軸8與后退用第一中間齒輪R2連動的后退用第二中間齒輪R3。
可與上述主軸5平行旋轉地被支撐的副軸6的前半部上,可旋轉地支撐有通常與上述一檔驅動齒輪M1嚙合的一檔從動齒輪C1、和通常與上述三檔驅動齒輪M3嚙合的三檔從動齒輪C3,并且這兩個齒輪之間設有與副軸6花鍵聯接并可向前后方向移動的爪形離合器Cd。副軸6上可旋轉地支撐有通常與上述后退用第二中間齒輪R3嚙合的后退從動齒輪R4。該從動齒輪R4與前述齒輪的后方相鄰。在該后退從動齒輪R4的后方,設有花鍵聯接在副軸6上并可向前后方向移動的爪形離合器Rd。
副軸6的后端部設有第二液壓多片離合器24。上述多片離合器24的離合器外部部分25固定在副軸6上,上述多片離合器24的離合器內部部分26上結合有覆蓋副軸6的后半部的外側并可相對副軸6旋轉的管狀輔助副軸27。所述管狀輔助副軸27與離合器內部部分26一起旋轉。上述管狀輔助副軸27上,從前側依次固定有通常與上述二檔驅動齒輪M2嚙合的二檔從動齒輪C2、和通常與上述四檔驅動齒輪M4嚙合的四檔從動齒輪C4。副軸6的最后端固定有副軸輸出齒輪28。
與上述副軸6平行設置的輸出軸7上固定有通常與上述副軸輸出齒輪28嚙合的輸出軸從動齒輪29。動力單元1A的輸出從輸出軸7的前端傳遞到前輪,從輸出軸7的后端傳遞到后輪。
主軸5和副軸6的附近設有齒輪切換裝置30。該齒輪切換裝置30由下述部件構成可與主軸5和副軸6平行旋轉而被支撐的變速鼓31;沿著設在上述變速鼓31外周上的3條凸輪槽前后驅動的第一換檔裝置32、第二換檔裝置33、第三換檔裝置34共3個換檔裝置;以及用于驅動變速鼓31旋轉,主要由電動機35構成的驅動裝置。變速鼓的軸31a上設有齒輪36,通過減速齒輪組37與上述電動機35的輸出小齒輪35a相嚙合。通過上述電動機35作用,變速鼓31旋轉到恰當的位置,并且選擇性地移動3個換檔裝置32、33、34。上述第一換檔裝置32與爪形離合器Cd嚙合,第二換檔裝置33與爪形離合器Md嚙合,第三換檔裝置34與爪形離合器Rd嚙合,使這些爪形離合器前后移動。通過設在手柄上的開關來操縱電動機35。
在上述變速器中,爪形離合器Cd能夠占據與一檔從動齒輪C1接合的一檔側位置、與三檔從動齒輪C3接合的三檔側位置和上述兩個位置中間的中立位置。爪形離合器Md能夠占據與二檔驅動齒輪M1接合的二檔側位置、與四檔驅動齒輪M3接合的四檔側位置和上述兩個位置中間的中立位置。爪形離合器Rd能夠占據與后退從動齒輪R4接合的后退側位置和離開后退從動齒輪R4的中立位置。
通過3個換檔裝置使上述爪形離合器前后移動,與可相對軸旋轉地設置的齒輪接合而選擇性地結合在軸上,由此進行前進一檔~四檔以及后退的各齒輪對軸的選擇結合。換檔裝置的位置預先被編程,并且通過貫穿設置在變速鼓上的凸輪槽來決定。通過上述電動機35的控制來旋轉變速鼓。第一換檔裝置32的位置如下前側是一檔側位置;后側是三檔側位置;其中間是中立位置。第二換檔裝置33的位置如下前側是二檔側位置;后側是四檔側位置;其中間是中立位置。第三換檔裝置34的位置如下前側是后退側位置;后側是中立位置。
圖2~圖8是上述變速器的操作說明圖。在內燃機2產生的動力經過曲軸4、轉矩變換器12后傳遞到第一級驅動齒輪18。到此之前的傳動路徑都相同而與變速狀態無關。上述操作說明圖中,用粗線表示對應變速階段的從第一級驅動齒輪18到輸出軸從動齒輪29傳動路徑。
圖2是表示一檔啟動操作的圖。此時,將第一換檔裝置32移至一檔側,使得爪形離合器Cd與一檔從動齒輪C1嚙合;將第二換檔裝置33移至二檔側,使得爪形離合器Md與二檔驅動齒輪M2嚙合;第三換檔裝置34保持在中立位置。此外,在前進過程中第三換檔裝置34總是保持在中立位置上。在上述狀態下,連接第一多片離合器20時,車輛以一檔啟動。來自第一級驅動齒輪18的動力經過第一級從動齒輪19、主軸5、第一多片離合器20、管狀輔助主軸23、一檔驅動齒輪M1、一檔從動齒輪C1、副軸6、副軸輸出齒輪28、輸出軸從動齒輪29后傳遞到輸出軸7,而后輸出到車輪。雖然二檔驅動齒輪M2通過爪形離合器Md固定在軸上,但是沒有連接第二多片離合器24,因而動力不能傳遞到副軸6。
圖3是表示從一檔切換到二檔的操作圖。換檔裝置的位置仍舊是圖2中的一檔的位置,沒有移動。在這種狀態下,通過將液壓供給端從第一多片離合器20切換到第二多片離合器24,而換擋到二檔。來自第一級驅動齒輪18的動力經過第一級從動齒輪19、主軸5、爪形離合器Md、二檔驅動齒輪M2、二檔從動齒輪C2、管狀輔助副軸27、第二多片離合器24、副軸6、副軸輸出齒輪28、輸出軸從動齒輪29后傳遞到輸出軸7。
圖4是表示二檔巡行過程中操作的圖。液壓供給端離合器仍舊是第二多片離合器24而沒有改變。傳動路徑與圖3的二檔的傳動路徑相同。作為切換至三檔的準備操作,使第一換檔裝置32動作,并且使偏離二檔傳動路徑的爪形離合器Cd從一檔側移動到三檔側,與三檔從動齒輪C3嚙合。
圖5是表示從二檔切換到三檔的操作的圖。換檔裝置的位置仍舊是圖4中的二檔巡行結束時的位置,沒有移動。在這種狀態下,通過將液壓供給端從第二多片離合器24切換到第一多片離合器20,而變速到三檔。來自第一級驅動齒輪18的動力經過第一級從動齒輪19、主軸5、第一多片離合器20、管狀輔助主軸23、三檔驅動齒輪M3、三檔從動齒輪C3、爪形離合器Cd、副軸6、副軸輸出齒輪28、輸出軸從動齒輪29后傳遞到輸出軸7。
圖6是表示三檔巡行過程中的操作的圖。液壓供給端離合器仍舊是第一多片離合器20而不改變。傳動路徑與圖5的三檔傳動路徑相同。作為切換到四檔的準備操作,使第二換檔裝置33動作,并且使偏離三檔傳動路徑的爪形離合器Md從二檔側移動到四檔側,與四檔驅動齒輪M4嚙合。
圖7是表示從三檔切換到四檔的操作的圖。換檔裝置的位置仍舊是圖6中的三檔巡行結束時的位置,沒有改變。在這種狀態下,通過將液壓供給端從第一多片離合器20切換到第二多片離合器24,而變速到四檔。來自第一級驅動齒輪18的動力經過第一級從動齒輪19、主軸5、爪形離合器Md、四檔驅動齒輪M4、四檔從動齒輪C4、第二多片離合器24、副軸6、副軸輸出齒輪28、輸出軸從動齒輪29后傳遞到輸出軸7。
圖8是表示后退操作的圖。第一換檔裝置32、第二換檔裝置33保持于中立,使第三換檔裝置34向后退側移動,使爪形離合器Rd與后退從動齒輪R4嚙合。在上述狀態下,連接第一多片離合器20時,車輛后退。來自第一級驅動齒輪18的動力經過第一級從動齒輪19、主軸5、第一多片離合器20、管狀輔助主軸23、后退驅動齒輪R1、第一中間齒輪R2、第二中間齒輪R3、后退從動齒輪R4、爪形離合器Rd、副軸6、副軸輸出齒輪28、輸出軸從動齒輪29后傳遞到輸出軸7。由于中間經由第一中間齒輪R2和第二中間齒輪R3,因而副軸6、輸出軸7等反向旋轉,驅動車輪后退。
此外各操作階段中,通過未圖示的液壓裝置來啟動和切換液壓多片離合器。
在上述自動變速器的結構中,對除了后退用齒輪外的齒輪組使用概括性的名稱。固定在管狀輔助主軸上的齒輪組稱為第一驅動齒輪組,所述管狀輔助主軸通過第一離合器相對主軸進行動力的離合;設在副軸上,通常與上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嚙合并且選擇性地與副軸結合的齒輪組稱為第一從動齒輪組;這兩個齒輪組統稱為第一齒輪組。此外,設在主軸上,并且選擇性地與主軸結合的齒輪組稱為第二驅動齒輪組;固定在管狀輔助副軸上,通常與上述第二驅動齒輪組嚙合的齒輪組稱為第二從動齒輪組,所述管狀輔助副軸通過第二離合器來傳遞副軸的動力;這兩個齒輪組統稱為第二齒輪組。
圖9是總結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A中離合器和換檔裝置的選擇操作的自動變速器操作表。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于將奇數級齒輪和偶數級齒輪分開配置在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中,因而避免了在變速時同時操縱離合器和選擇結合裝置,能夠順利地進行變速。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B的說明圖,比較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A的變速器和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B2的變速器。圖中省略了曲軸、轉矩變換器、輸出軸等的圖示。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齒輪組由奇數級齒輪(一檔、三檔)構成,第二齒輪組由偶數級齒輪(二檔、四檔)構成;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則交換了該奇數級/偶數級的齒輪配置,即第一齒輪組由偶數級齒輪(二檔、四檔)構成,第二齒輪組由奇數級齒輪(一檔、三檔)構成。具體說明第二實施方式如下由二檔驅動齒輪和四檔驅動齒輪構成第一驅動齒輪組;由二檔從動齒輪和四檔從動齒輪構成第一從動齒輪組;由一檔驅動齒輪和三檔驅動齒輪構成第二驅動齒輪組;由一檔從動齒輪和三檔從動齒輪構成第二從動齒輪組。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B中,由于偶數級齒輪和奇數級齒輪分開配置在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因而避免了在變速時同時操縱離合器和選擇結合裝置,因而能夠順利地進行變速。此外,第二實施方式中,后退用齒輪仿照第一實施方式而設置。
圖11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C的結構展開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C相比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A的結構,在管狀輔助主軸23上的后退驅動齒輪R1旁邊追加固定了五檔驅動齒輪M5,所述五檔從動齒輪可旋轉地設在副軸6上,并且設有與后退從動齒輪以及五檔從動齒輪接合的爪形離合器Rx而替代后退專用爪形離合器Rd。在圖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功能沒有改變的部件,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號。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實現五檔自動變速,并且分別集中奇數級齒輪和偶數級齒輪而分開設置在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上,因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變速操作一樣,能夠順利地進行變速。本發明不限于本實施方式的五級變速,一般能夠實現多級變速。
圖12是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動力單元1D的結構展開圖。本實施方式中,改變了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后退用齒輪組的位置,設置了齒輪S1~S4、爪形離合器Sd來替代齒輪R1~R4、爪形離合器Rd。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功能相同的部件,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號。在設置于主軸5上的二檔驅動齒輪M2的前面,設有可相對主軸5旋轉的后退驅動齒輪S1和與主軸5花鍵聯接并可沿前后方向移動的爪形離合器Sd。在可與上述主軸5平行旋轉而被支撐的后退切換用中間軸8上,設有通常與上述后退驅動齒輪S1嚙合的后退用第一中間齒輪S2、和通過后退切換用中間軸8與后退用第一中間齒輪S2連動的后退用第二中間齒輪S3。管狀輔助副軸27的前方固定有通常與上述后退用第二中間齒輪S3嚙合的后退從動齒輪S4。
后退時,第一換檔裝置32、第二換檔裝置33保持于中立,使第三換檔裝置34向后退側移動,使爪形離合器Sd與后退驅動齒輪S1嚙合。在此狀態下,連接第二多片離合器24時,車輛后退。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1)由于將重量大的離合器的數目減至2個,因而能夠進行輕量的多級自動變速。
(2)由于奇數級齒輪和偶數級齒輪分開配置在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中,因而避免了在變速時同時操縱離合器和選擇結合裝置,由此能夠順利地進行變速。
(3)通過用開關操縱的電動機來選擇固定齒輪,由此易于進行變速和前進后退切換操作。
(4)由于用起動電動機的開關替代用于選擇齒輪的機械式手動桿,因而手柄周邊的布置變得簡潔。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具有主軸和副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驅動齒輪組,固定在管狀輔助主軸上,所述管狀輔助主軸與所述主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主軸上;第一從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副軸上,通常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嚙合且選擇性地結合在副軸上;第一離合器,在所述主軸和管狀輔助主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第二驅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主軸上,且選擇性地結合在主軸上;第二從動齒輪組,固定在與所述副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副軸上的管狀輔助副軸上,并且通常與第二驅動齒輪組嚙合;和第二離合器,在所述副軸和管狀輔助副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中的一方由奇數級齒輪組構成,另一方由偶數級齒輪組構成,其中,第一齒輪組由所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和第一從動齒輪組構成,第二齒輪組由所述第二驅動齒輪組和第二從動齒輪組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退驅動齒輪,固定在所述管狀輔助主軸上;和后退從動齒輪,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副軸上,通常通過中間齒輪與所述后退驅動齒輪嚙合并選擇性地結合在副軸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退驅動齒輪,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主軸上并選擇性地結合在主軸上;后退從動齒輪,固定在所述管狀輔助副軸上,通常通過中間齒輪與所述后退驅動齒輪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齒輪選擇性地結合在軸上的裝置具有通過電動機驅動的換檔裝置、和被所述換檔裝置驅動而向軸方向滑動,與可相對軸旋轉的齒輪離合的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具備主軸和副軸的車輛用自動變速器,尤其是離合器數目少的多級自動變速器。包括第一驅動齒輪組,固定在管狀輔助主軸上,所述管狀輔助主軸與所述主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主軸上;第一從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副軸上,通常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組嚙合且選擇性地結合在副軸上,第一離合器,在所述主軸和管狀輔助主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第二驅動齒輪組,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主軸上,且選擇性地結合在主軸上;第二從動齒輪組,固定在與所述副軸同軸且可旋轉地設置的管狀輔助副軸上,并且通常與第二驅動齒輪組嚙合;和第二離合器,在所述副軸和管狀輔助副軸之間進行動力離合。
文檔編號F16H61/00GK1734123SQ20051007809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10日
發明者堀良昭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