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調整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鼓式制動器中的自動調整臂。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鼓式制動器中已廣泛采用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自動調整臂的結構形式有如專利02116502.5、00259577.X、93247501.9、02284439.2等。自動調整臂由殼體、蝸輪、蝸桿、自動調整臂、傳動裝置等部分組成。自動調整裝置按其功能要求要實現單向旋轉運動,可分為四種基本結構類型1.利用單向彈簧正轉抱緊反轉松開實現單向傳遞旋轉運動;2.利用單向離合器使之只能單向旋轉實現單向傳遞旋轉運動;3.利用棘輪棘爪使之只能單向旋轉實現單向傳遞旋轉運動;4.利用端面齒輪加彈簧組合使之只能單向旋轉實現單向傳遞旋轉運動。利用單向彈簧的結構方式的缺點在于,前進時自動調整裝置依靠彈簧正轉抱緊力傳遞旋轉力距,而反向手動后退時需克服彈簧正轉抱緊力,結構性能不很穩定,很容易造成自動調整裝置失效;利用端面齒輪加彈簧組合的自動調整裝置的結構性也不很穩定,加工工藝復雜,成本上升,且很容易造成自動調整裝置失效或過調;利用棘輪棘爪的結構方式中則存在容易過調和更換摩擦片不方便等問題;利用單向離合器的自動調整裝置結構穩定可靠。目前,利用單向離合器自動調整臂的傳動結構之一為滑動套與內圈端面呈傳動嚙合,滑動套上設有外花鍵及下端為內花鍵或托花,滑動套上端與主動軸空套,之間設有彈簧,壓緊塊的外圓與滑動套嚙合,壓緊塊同時與主動軸端部固定連接,間接實現滑動套與主動軸徑向固定。這種結構中,滑動套具有外花鍵和盲孔內花鍵或托花,在加工中難度大,加工成本高,在裝配壓緊塊時,難度也大,從而使整個自動調整裝置的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利用單向離合器自動調整裝置的傳動結構之二為滑動套與內圈端面呈傳動嚙合,滑動套與主動軸徑向固定,軸向靠彈簧壓緊傳力,這種自動調整裝置的傳動結構較之第一種有較大簡化,滑動套沒有外花鍵和盲孔內花鍵或托花,但結構還是較復雜、制造成本也較高。傳動裝置按功能要實現在制動操作過程中同時產生一個移動運動傳遞給自動調整裝置,可分為三種基本結構類型1.限位片式,如實用新型專利02284439.2、98246521.1、95229939.9;2.限制動力式如實用新型專利93247501.9;3.平面四桿機構式,如實用新型專利02116502.5。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自動調整臂自調穩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的缺點,本發明利用上述自動調整臂的優點,簡化自動調整臂的結構,提出一種自動調整臂。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調整臂,用于汽車鼓式制動器,包括殼體、蝸輪、蝸桿、自動調整裝置、傳動機構;自動調整裝置由單向軸承、蝸桿軸、外圈、傳動塊、內圈組成;傳動機構由傳力桿、連桿、連接叉組成;蝸桿軸貫穿過蝸桿,蝸桿軸外圓與蝸桿內孔通過花鍵副或多邊形副嚙合,蝸桿軸伸出蝸桿外的一端為操縱調整端,內圈套在蝸桿軸伸出蝸桿外的另一端上,外圈通過單向軸承支承在內圈上,傳動塊設置在蝸桿軸的軸端處,傳動塊與外圈固定連接;蝸桿軸與內圈通過鋼球或滑柱呈傳動嚙合,鋼球或滑柱容納在蝸桿軸上沿圓周設置的徑向孔中,蝸桿軸內孔中安裝的支承件頂壓在鋼球或滑柱尾部,支承件通過彈性體、堵頭支撐在蝸桿軸內;傳力桿穿過殼體的導向孔后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連接叉中段通過銷軸與殼體鉸接,連接叉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另一端又與傳力桿伸殼體外的一端鉸接,殼體、連接叉、連桿、傳力桿構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
所述自動調整臂的結構布置合理,使用時,自動調整臂通過蝸輪連接在制動器的S軸上,在每次制動的過程中,通過傳動機構把制動操作轉化成傳力桿的移動運動,當自動調整裝置接受傳力桿傳遞來的運動時,蝸桿只能輸出一個單向旋轉運動帶動蝸輪實現間隙自動調整、同時當手動反向旋轉蝸桿軸時,蝸桿軸又能反向旋轉滿足更換制動器摩擦片的要求。該自動調整臂與可用于所有鼓式制動器,實現間隙自動調整,同時又滿足更換摩擦片的要求,與現有的自動調整臂相比,結構簡單,自動調整穩定性高,制造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不用改變原鼓式制動器的任何結構和增加任何裝置,把原有手調制動臂換下即可使用本自動調整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沿B-B的剖視圖。
圖3是圖1中沿C-C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的自動調整臂,殼體1上有兩組在空間相互垂直的孔,分別裝有蝸輪4、蝸桿2和自動調整裝置,殼體1上設置有傳動機構。
自動調整裝置由單向軸承7、蝸桿軸3、外圈6、傳動塊8、內圈9組成;傳動機構由傳力桿13、連桿15、連接叉16組成;蝸桿軸3貫穿過蝸桿2,蝸桿軸3外圓與蝸桿2內孔通過花鍵副嚙合,蝸桿軸3伸出蝸桿外的右端為外六邊形操縱調整端,內圈9套在蝸桿軸3伸出蝸桿2外的左端上,外圈6通過單向軸承7支承在內圈9上,傳動塊8設置在蝸桿軸3的左軸端處,傳動塊8的軸端與外圈6的孔過盈配合,使傳動塊8與外圈6固定連接;蝸桿軸3與內圈9通過鋼球10呈傳動嚙合,鋼球10容納在蝸桿軸3上沿圓周設置的徑向孔中,蝸桿軸3內孔中安裝的漲開鋼球19頂壓在鋼球10尾部,鋼球10卡在內圈9內孔的球窩中,漲開鋼球19通過彈簧11、堵頭支撐在蝸桿軸3內,漲開鋼球19作為支承件,彈簧11作為彈性體;傳力桿13穿過殼體1上的導向孔的部位設有凸塊、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軸向槽,凸塊卡在軸向槽中,從而使傳力桿13與傳動塊8外圓呈傳動嚙合;連接叉16中段通過銷軸17與殼體鉸接,連接叉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通過轉銷14鉸接,連桿另一端又與傳力桿伸出殼體外的一端通過轉銷14鉸接,殼體1、連接叉16、連桿15、傳力桿13構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在殼體1的外側還設有潤滑油嘴5,以便于潤滑。在傳力桿13穿過的殼體導向孔下端設有堵蓋18。
上述技術方案中,蝸輪軸3和蝸桿2之間也可以通過多邊形副嚙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蝸桿軸3上沿圓周設置的徑向孔中的鋼球10也可以用滑柱替代。
上述技術方案中,蝸桿軸3內的支承件不局限于漲開鋼球19,也可以是圓錐體或多邊形錐體或多爪形的盤。彈性體也不局限于彈簧11,可以是橡膠件或扭簧或液體皮囊。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彈簧11之類的彈性體,直接用壓緊體壓緊支承件,此時當手動反向旋轉蝸桿軸3時可松開壓緊體使蝸桿軸3與內圈9脫開嚙合既可。當在技術方案中采用液體皮囊作為彈性體時,可以使支承件得到恒定的預緊力。
上述技術方案中,內圈9的內孔中也可以是多邊形/圓弧槽/棘槽與蝸桿軸3孔中伸出的鋼球或滑柱傳動嚙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外圈6與傳動塊8也可以做成一體變成一個件。
上述技術方案中,蝸桿軸3伸出的操縱調整端可以是內/外多邊形;也可以是內/外花瓣狀結構或花鍵狀結構;也可以是一字/十字槽狀結構。
上述技術方案中,傳力桿13與傳動塊8之間呈傳動嚙合的結構形式也可以是傳力桿上設有一段齒條,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輪齒,齒條與輪齒嚙合。還可以是傳動槽與傳動銷配套、傳動槽與傳動齒配套的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是不用改變原鼓式制動器的任何結構和增加任何裝置,把原有手調制動臂換下即可使用本自動調整制動臂。
所述傳力桿13與傳動塊8之間的傳動嚙合、蝸桿2與蝸桿軸3的嚙合、蝸桿軸3的操縱調整端結構、蝸桿軸3與內圈9的傳動嚙合、蝸桿軸3內的彈性體和支承件可在其變換范圍內自由組合,由此產生的實施方式是顯而易見的,可以理解都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自動調整臂,用于汽車鼓式制動器,包括殼體、蝸輪、蝸桿、自動調整裝置、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自動調整裝置由單向軸承、蝸桿軸、外圈、傳動塊、內圈組成;傳動機構由傳力桿、連桿、連接叉組成;蝸桿軸貫穿過蝸桿,蝸桿軸外圓與蝸桿內孔通過花鍵副或多邊形副嚙合,蝸桿軸伸出蝸桿外的一端為操縱調整端,內圈套在蝸桿軸伸出蝸桿外的另一端上,外圈通過單向軸承支承在內圈上,傳動塊設置在蝸桿軸的軸端處,傳動塊與外圈固定連接;蝸桿軸與內圈通過鋼球或滑柱呈傳動嚙合,鋼球或滑柱容納在蝸桿軸上沿圓周設置的徑向孔中,蝸桿軸內孔中安裝的支承件頂壓在鋼球或滑柱尾部,支承件通過彈性體、堵頭支撐在蝸桿軸內;傳力桿穿過殼體的導向孔后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連接叉中段通過銷軸與殼體鉸接,連接叉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另一端又與傳力桿伸出殼體外的一端鉸接,殼體、連接叉、連桿、傳力桿構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在殼體外側設置有潤滑油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軸內孔中安裝的支承件是鋼球,相應支撐鋼球的彈性體是彈簧;蝸桿軸與內圈通過鋼球呈傳動嚙合,所述鋼球卡在內圈的內孔中的球窩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軸內孔中安裝的支撐支承件的彈性體是液體皮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桿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的具體結構形式為傳力桿上設有凸塊、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軸向槽,凸塊卡在軸向槽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桿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的具體結構形式為傳力桿上設有一段齒條,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輪齒,齒條與輪齒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桿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的具體結構形式為傳力桿上設有凸塊、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軸向槽,凸塊卡在軸向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調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桿與傳動塊外圓傳動嚙合的具體結構形式為傳力桿上設有一段齒條,傳動塊外圓上相應設有輪齒,齒條與輪齒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鼓式制動器用自動調整臂,包括殼體,殼體內裝有蝸輪和蝸桿,蝸桿內貫穿有蝸桿軸,蝸桿軸與蝸桿嚙合、內圈套在蝸桿軸一端并與蝸桿軸呈周向傳動嚙合、外圈通過單向軸承支撐在內圈上,傳動塊與外圈固定連接、殼體的外側設置有連桿、連接叉和傳力桿構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傳力桿的下端穿過殼體,與殼體內的傳動塊嚙合。汽車采用本自動調整臂后,可以使汽車前后輪制動器的間隙一致,制動同步,能保證車輛制動時不擺尾,不跑偏,均勻,平穩,安全,可靠。且更換摩擦片更方便、不用改變原制動器的任何結構和增加任何裝置,把原有手調制動臂換下即可使用本自動調整制動臂。
文檔編號F16D65/38GK2739410SQ20042007648
公開日2005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4日
發明者段昌金 申請人:段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