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速箱,特別是涉及一種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
背景技術:
目前回轉式立軸鉆機采用的變速箱,箱體內軸及齒輪結構不合理,布局不夠緊湊,軸與齒輪之間排列不夠合理,因而傳動不平穩,性能不太可靠,且輸出速度較少,不能滿足回轉式立軸鉆機的各種工藝鉆進的要求,且箱體內零件維修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布局緊湊、軸與齒輪排列合理、傳動平穩、性能可靠、輸出速度多、調速范圍寬、維修方便的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其特征是第一主動軸和第三軸同軸心安裝在箱體下部,第二軸和第四軸同軸心安裝在所述的箱體下部且與所述的第一主動軸和第三軸并排處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的箱體上部設有第五輸出軸且與所述的第一主動軸、第二軸、第三軸和第四軸成“品”字排列,所述的第一主動軸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一拔叉聯動的第一三聯齒輪,所述的第一三聯齒輪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所述的第二軸上的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嚙合,所述的第一三聯齒輪的右齒輪能與設在所述的第三軸上的第二齒輪的內齒輪嚙合,所述的第二軸設有與所述的第二齒輪的外齒輪嚙合的第五齒輪,所述的第三軸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二拔叉聯動的第六三聯齒輪和固裝有第七雙聯齒輪,所述的第五輸出軸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三拔叉聯動的第十二齒輪和與卷揚機聯接的第十一齒輪,所述的第六三聯齒輪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所述的第四軸上的第八齒輪和第九齒輪嚙合,所述的第六三聯齒輪的右齒輪能與所述的第十一齒輪嚙合;所述的第七雙聯齒輪的左齒輪能與第十二齒輪嚙合,所述的第七雙聯齒輪的右齒輪與設在所述的第四軸上的第十齒輪嚙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輸入端為采用兩軸并排處于同一水平面,一個變速手柄,共形成三個檔位,最大傳動比為0.186,輸出端結合鉆機的兩個輸出端口一個到卷揚機一個到回轉器的特點,采用品字形的結構,合理地利用箱體內有限空間,由兩個變速手柄來控制,一個手柄控制輸出的方式(往卷揚機或回轉器或卷揚機與回轉器同時使用),往卷揚機的變速比為0.821,往回轉器有兩個檔位,最大變速比為0.575,另一個手柄控制正反轉,正轉變速比為0.697,反轉變速比為0.401。綜合上述傳動比,變速箱到回轉器的正轉速比高達0.186×0.575×0.697=0.075,相當于1/13.4的傳動比,反轉速比高達0.186×0.575× 0.401=0.043,相當于1/23.27的傳動比(與正轉對照),往卷揚機的轉速比為0.186×0.821=0.153,相當于1/6.53的傳動比,箱體的輸出轉速完全滿足回轉式立軸鉆機的各種工藝鉆進的要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布局緊湊、軸與齒輪排列合理、傳動平穩、性能可靠、輸出速度多、調速范圍寬、維修方便的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第一主動軸1和第三軸18同軸心安裝在箱體5下部,第二軸2和第四軸11同軸心安裝在箱體5下部且與第一主動軸1和第三軸18并排處于同一水平面,在箱體5上部設有第五輸出軸7且與第一主動軸1、第二軸2、第三軸18和第四軸11成“品”字排列,第一主動軸1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一拔叉20聯動的第一三聯齒輪21,第一三聯齒輪21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第二軸2上的第三齒輪3和第四齒輪4嚙合,第一三聯齒輪21的右齒輪能與設在第三軸18上的第二齒輪19的內齒輪嚙合,第二軸2設有與第二齒輪19的外齒輪嚙合的第五齒輪6,第三軸18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二拔叉17聯動的第六三聯齒輪16和固裝有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輸出軸7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三拔叉10聯動的第十二齒輪9和與卷揚機聯接的第十一齒輪8,第六三聯齒輪16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第四軸11上的第八齒輪14和第九齒輪13嚙合,第六三聯齒輪16的右齒輪能與第十一齒輪8嚙合;第七雙聯齒輪15的左齒輪能與第十二齒輪9嚙合,第七雙聯齒輪15的右齒輪與設在第四軸11上的第十齒輪12嚙合。
第一拔叉20可以使第一三聯齒輪21的左、中、右齒輪分別與第三齒輪3、第四齒輪4和第二齒輪19嚙合;第二拔叉17可以使第六三聯齒輪16的左、中、右齒輪分別與第八齒輪14、第九齒輪13和第十一齒輪8嚙合;第三拔叉10可以使第十二齒輪9分別與第十齒輪12、第七雙聯齒輪15嚙合和處于空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變速箱正轉可以的傳遞路徑如下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左—第二軸2第三齒輪3,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左—第二軸2第三齒輪3,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中—第二軸2第四齒輪4,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右—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中—第二軸2第四齒輪4,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右—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
變速箱反轉可以傳遞的路徑如下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左—第二軸2第三齒輪3,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左—第二軸2第三齒輪3,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中—第二軸2第四齒輪4,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右—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左—第四軸11第八齒輪14,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
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中—第二軸2第四齒輪4,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右—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中—第四軸11第九齒輪13,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回轉器。
卷揚機可以傳遞的路徑如下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左—第二軸2第三齒輪3,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右—第五軸7第十一齒輪8—卷揚機;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中—第二軸2第四齒輪4,第二軸2第五齒輪6—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右—第五軸7第十一齒輪8—卷揚機;第一主動軸1第一三聯齒輪21右—第三軸18第二齒輪19,第三軸18第六三聯齒輪16右—第五軸7第十一齒輪8—卷揚機。
在卷揚機轉動時,第五軸7第十二齒輪9處在第四軸11第十齒輪12、空檔、第三軸18第七雙聯齒輪15,三個不同檔位時,卷揚機與回轉器有聯動和分動的區別。
從傳遞路線可以看出,變速箱具有六個正轉檔位、六個反轉檔位,加上其余變速傳動,鉆機最后轉速為正轉轉速為63、155、236、336、583、831轉/分,經過適當的圓整,轉速成變為60、150、240、340、550、830轉/分;反轉轉速為36、89、136、193、335、478轉/分,經過適當的圓整,反轉轉速為35、85、135、195、330、480轉/分;變速箱傳給卷揚機三級正轉,加上卷揚機的行星機構,最后的轉速為0.6、2.3、3.4米/秒(經過適當的圓整)。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箱體設計美觀、大方。
2.箱體內結構新穎、布局緊湊、軸與齒輪排列合理,因而傳動平穩、可靠。
3.輸出速度多,調速范圍寬。
4.箱體內零件維修方便。
權利要求一種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其特征是第一主動軸(1)和第三軸(18)同軸心安裝在箱體(5)下部,第二軸(2)和第四軸(11)同軸心安裝在所述的箱體(5)下部且與所述的第一主動軸(1)和第三軸(18)并排處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的箱體(5)上部設有第五輸出軸(7)且與所述的第一主動軸(1)、第二軸(2)、第三軸(18)和第四軸(11)成“品”字排列,所述的第一主動軸(1)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一拔叉(20)聯動的第一三聯齒輪(21),所述的第一三聯齒輪(21)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所述的第二軸(2)上的第三齒輪(3)和第四齒輪(4)嚙合,所述的第一三聯齒輪(21)的右齒輪能與設在所述的第三軸(18)上的第二齒輪(19)的內齒輪嚙合,所述的第二軸(2)設有與所述的第二齒輪(19)的外齒輪嚙合的第五齒輪(6),所述的第三軸(18)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二拔叉(17)聯動的第六三聯齒輪(16)和固裝有第七雙聯齒輪(15),所述的第五輸出軸(7)上裝有能軸向滑動且與第三拔叉(10)聯動的第十二齒輪(9)和與卷揚機聯接的第十一齒輪(8),所述的第六三聯齒輪(16)的左、中齒輪分別能與設在所述的第四軸(11)上的第八齒輪(14)和第九齒輪(13)嚙合,所述的第六三聯齒輪(16)的右齒輪能與所述的第十一齒輪(8)嚙合;所述的第七雙聯齒輪(15)的左齒輪能與第十二齒輪(9)嚙合,所述的第七雙聯齒輪(15)的右齒輪與設在所述的第四軸(11)上的第十齒輪(12)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輸入端采用兩軸并排,一個變速手柄,共形成三個檔位,最大傳動比為0.186,輸出端結合鉆機的兩個輸出端口一個到卷揚機一個到回轉器的特點,采用品字形的結構,合理地利用箱體內有限空間,由兩個變速手柄來控制,一個手柄控制輸出的方式(往卷揚機或回轉器或卷揚機與回轉器同時使用),往卷揚機的變速比為0.821,往回轉器有兩個檔位,最大變速比為0.575,另一個手柄控制正反轉,正轉變速比為0.697,反轉變速比為0.401。箱體的輸出轉速完全滿足回轉式立軸鉆機的各種工藝鉆進的要求。是一種布局緊湊、軸與齒輪排列合理、傳動平穩、性能可靠、輸出速度多、調速范圍寬、維修方便的回轉式立軸鉆機用變速箱。
文檔編號F16H3/02GK2700642SQ20042003586
公開日2005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7日
發明者黃波 申請人:湖南飛碟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