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液式防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與內筒之間夾隔有橡膠狀彈性體的中間筒內嵌于外筒,在所述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多個液體室和連通這些液體室及液體室之間的洞孔,所述外筒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將該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彎曲的充液式防振裝置。
背景技術:
上述充液式防振裝置,例如壓入構件側的縱孔中,并用插通內筒的連接螺栓連接固定在車身框架上。而且,隨著振動,橡膠狀彈性體產生彈性變形,兩液體室的容積發生變化,液體流入洞孔,由該流動效果逐漸減小振動。
在這樣的充液式防振裝置中,如果外筒全長均為直筒狀,則外筒軸心方向的端部不能順暢地壓入縱孔。特別是外筒為鋁的情況,壓入時外筒外周產生粘著,會引起外筒局部應力集中等所不希望的現象。而且,在上述充液式防振裝置中,將內嵌有中間筒的外筒兩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彎曲,雖然可阻止中間筒和外筒的軸心方向的相對移動,但直筒狀的外筒隨之彎曲,其外周會向徑方向外側膨脹,外筒更難壓入縱孔。因此,形成為外筒軸心方向的兩端部隨著接近邊端側而直徑逐漸減小的錐形筒部。
以前,在上述充液式防振裝置中,形成為在中間筒的全長上直徑一定的直筒狀。
專利文獻1特開2000-205322號公報例如中間筒是由軸心方向兩端側的一對環狀部與連接這些的一對縱壁所形成,兩縱壁間在周方向開口。而且,在液體室內裝入液體的情況下,是在液體中將中間筒內嵌在外筒上,在拉深加工(縮徑加工)外筒并裝入的同時,外筒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在接近端緣側逐漸形成為小徑的錐形筒部。
根據所述以前的結構,由于中間筒的全長均形成直徑一定的直筒狀,所以外筒的錐形筒部與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相對的傾斜狀態,外筒的錐形筒部與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之間容易產生縫隙。此外將內嵌有中間筒的外筒端部加工為錐形筒部時,若中間筒的端部為直筒狀,則施加于外筒的力量會集中在中間筒的端部側等端部的百分,中間筒的端部易變形。基于這些不希望的情況,以前的結構密封性容易低下,尚有可改善的余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筒的軸心方向的端部可順暢地壓入連接用縱孔,同時密封性較好的充液式防振裝置。
本發明的特征是將與內筒之間夾隔有橡膠狀彈性體的中間筒內嵌于外筒,在所述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多個液體室和連通這些液體室及液體室之間的洞孔,所述外筒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將該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彎曲的防振裝置,并且所述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與上述外筒的錐形筒部相對應,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
根據該結構,由于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與外筒的錐形筒部相對應,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所以可避免外筒的錐形筒部與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端部形成相對傾斜狀態,兩者間不易產生縫隙。而且,在將內嵌有中間筒的外筒端部加工成錐形筒部時,中間筒的端部若為錐形筒部,則施加于外筒的力會容易分散到整個中間筒的端部,避免了施加于外筒的力集中在中間筒的端部的一部分的不希望的情況,可防止中間筒的端部的變形。
在本發明中,若對上述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進行內面倒角加工,會得到如下所述的更好的效果。
若錐形筒部的端部不是內面倒角結構,則可以認為在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的端部施加向徑方向內側彎曲的力時,上述小徑側的端部會在中間筒端緣附近的支點周圍彎曲,支點附近的外筒的內周部,由于彎曲向徑方向內側膨脹,使中間筒的端部變形。對于這一點,由于本發明對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進行內面倒角加工,所以在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的端部施加向徑方向內側彎曲的力時,小徑側的端部以內面倒角部、和未內面倒角的外筒的內周部的交界為支點而易彎曲。其結果是,支點附近的外筒內周部,不易因為彎曲而向徑方向內側膨脹,可抑制中間筒的端部的變形。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外筒的軸心方向的端部可順暢地壓入連接用的縱孔,同時密封性較好的充液式防振裝置。
而且,對上述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進行內面倒角加工,則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中間筒的端部的變形,且密封性更好的充液式防振裝置。
圖1是充液式防振裝置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A-O-A截面圖。
圖3是表示外筒兩端部彎曲前的內筒、外筒等的縱截面圖。
圖4是兩端部彎曲前的狀態下的外筒縱截面圖。
圖5是外嵌外筒前的中間筒等的縱截面圖。
圖6是表示橡膠狀彈性體等的拉深加工的圖(中心線左側是裝于加工機上的狀態,右側是正在加工的狀態)。
圖7是表示外筒的拉深加工的圖(中心線左側是裝于加工機上的狀態,右側是正在加工的狀態)。
圖中1-內筒,2-外筒,3-橡膠狀彈性體,4-液體室,5-中間筒,6-洞孔,8-外筒的錐形筒部,9-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的端部,18-中間筒的端緣。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如圖1、圖2所示,在與內筒1之間存在有橡膠狀彈性體3的中間筒5內嵌于鋁制的外筒2,在內筒1與外筒2之間,形成一對液體室4和連通這些液體室4與液體室4之間的洞孔6,構成充液式防振裝置。內筒1、外筒2、中間筒5均為圓筒。
該充液式防振裝置,壓入后懸掛裝置的前構件一側的縱孔,由插通內筒1的連接螺釘固定在車身框架上。而且,隨著振動,橡膠狀彈性體3彈性變形,兩液體室4的容積發生變化,液體流入洞孔6,由此流動效果而減小振動。下面說明各部分的結構。
將外筒2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靠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8,使外筒2易壓入縱孔。然后,錐形筒部8的小徑側的端部9向徑方向內側彎曲,以阻止向中間筒5與外筒2的軸心方向相對移動。
圖4是表示兩端部形成為錐形筒部8之前狀態下的外筒2。如圖4所示,在外筒2的內周面上硫化成型薄橡膠膜14,在軸心方向的兩端部硫化成型環狀的密封凸部15。而且,對與上述錐形筒部8對應的外筒8的端部9(形成錐形筒部8之前的端部)進行內面倒角加工,內面倒角的角度θ1設定為4度。內面倒角部17比中間筒5的端部18還要深入地進入軸心方向內側(參照圖3)。
中間筒5由壓接在外筒2的一對同芯狀的環狀部10,與連接兩環狀部10的一對縱壁11所構成。一對縱壁11比環狀部10更位于徑方向內側,同時位于相對于中間筒5的軸心O對稱的位置上,外周面用橡膠膜覆蓋。如圖5所示,中間筒5的軸心方向兩端部、即兩環狀部10(詳細地是兩環狀部10的大部分),與外筒2的錐形筒部8(參照圖2)相對應,形成為靠近端緣18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環狀部10相對于中間筒5的軸心O的角度θ2為4度)。
橡膠狀彈性體3在一對縱壁11和與其對面的內筒部分上硫化成型。
液體室4,將在內外筒1、2的周方向上的一側的橡膠狀彈性體部分3A和另一側的橡膠彈性體3B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從內外筒1、2的軸心方向外側用一對相互對向的橡膠壁12分別覆蓋而形成。橡膠壁12與橡膠狀彈性體3一體硫化成型,且與環狀部10的內周面、及內外筒1、2的周方向上的兩橡膠狀彈性體3A、3B間的內筒部分硫化連接在一起。
洞孔6在圓弧狀洞孔形成構件13與外筒2之間,及縱壁11和外筒2之間形成。
上述充液式防振裝置的制作工序如下。
在內筒1和中間筒5之間硫化成型橡膠狀彈性體3、橡膠壁12等。
如圖6(a)、圖6(b)所示,在拉深加工機中對中間筒5進行拉深加工,提高橡膠狀彈性體3的耐久性。拉深加工機由具有下窄的錐形孔部的外側支撐臺20,與在錐形孔部上下自由滑動的倒圓錐臺狀可動體21組成。可動體21在周向分割為多個,具有內嵌中間筒5的嵌合孔23。該嵌合孔23中,與環狀部10相對應的孔部24形成為隨著靠近軸心方向外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孔。中間筒5寬松地嵌合于上述嵌合孔23中(圖6(a)、圖6(b)的中心線左側的圖),用壓力機按壓可動體21(圖6(a)、圖6(b)的中心線右側的圖),則多個分割可動體21A隨之而下降,向徑方向內側變更位置,在擠壓橡膠彈性體3的同時,環狀部10通過上述孔部24向徑方向內側擠壓,如圖5所示,形成隨著接近端緣18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
如圖7(a),圖7(b)所示,將洞孔形成構件13嵌合在中間筒5的縱壁11側的嵌合部,進而將其收存在外筒2內。然后在液體中拉深加工(縮徑加工)外筒2,在液體室4內裝入液體。拉深加工機的結構類似于[2]的工序中的拉深加工機。支撐臺20是同一結構,但可動體25的結構不同。可動體25設置有與外筒2相對應的嵌合孔26。而且,設置有從上下方向支撐中間筒5的環狀部10的輔助支撐部件27。與外筒2相對應的嵌合孔26中,對于外筒2的軸心方向兩端部的孔部33形成為隨著靠近軸心方向外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洞孔。在上述嵌合孔26上寬松地嵌合著外筒2等(圖7(a),圖7(b)中心線左側的圖),用壓力機按壓可動體25(圖7(a),圖7(b)中心線右側的圖),則多個分割可動體25A隨之下降,變更為徑方向內側位置。由此外筒2進行縮徑加工,將液體裝入液體室4,同時外筒2軸心方向的兩端部由孔部33向徑方向內側擠壓,形成為隨著靠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8(也參照圖3)。
用鉚縫機將外筒2的錐形筒部8的小徑側端部9向徑方向內側彎曲。如圖4所示,由于外筒2的錐形筒部8的小徑側的端部9進行了內面倒角加工,在錐形筒部8的小徑側的端部9施加徑方向施加向內側彎曲的力時,小徑側的端部9容易以內面倒角部17與未內面倒角的外筒2的內周部的交界為支點P而彎曲,支點P附近的外筒2的內周部不會由于彎曲而易于向徑方向內側膨脹,中間筒5的端部不易變形。
(其他實施方式)上述外筒2也可以使用鋁以外的材質形成。外筒2的軸心方向的內面倒角部17的長度也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長度,在外筒2的錐形筒部8的端部中,至少比中間筒5的端緣18靠向軸心方向外側的錐形筒部進行內面倒角加工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充液式防振裝置,是將與內筒之間夾隔有橡膠狀彈性體的中間筒內嵌于外筒,在所述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多個液體室和連通這些液體室及液體室之間的洞孔,所述外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將該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彎曲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筒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與上述外筒的錐形筒部相對應,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液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外筒的錐形筒部的小徑側的端部進行了內面倒角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充液式防振裝置,將與內筒(1)的外周部之間夾隔有橡膠狀彈性體(3)的中間筒(5)內嵌于外筒(2),在內筒(1)與外筒(2)之間,形成多個液體室(4)和連通這些液體室(4)及液體室(4)的洞孔(6),外筒(2)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8),將該錐形筒部(8)的小徑側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彎曲,中間筒(5)的軸心方向的兩端部,與外筒(2)的錐形筒部(8)相對應,形成為隨著接近端緣側而直徑減小的錐形筒部(7)。由此,外筒的軸心方向的端部可順暢地壓入連接用的縱孔,同時密封性較好。
文檔編號F16F13/04GK1626844SQ200410057669
公開日2005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8日
發明者鈴木忠行, 筱原克行 申請人:東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