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保護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boot),例如,在傳動軸(力傳遞軸)或類似的裝置上,其從汽車的差動齒輪將力傳遞給軸套,尤其是防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端面的銳邊損傷。
背景技術:
等速萬向節被用于相對的末端部分,例如,用于汽車的驅動軸。另外,一個柔性的保護罩被以這樣一種方式被附加,即為了密封潤滑等速萬向節的油脂而罩住等速萬向節的彎曲部分,并且阻止例如灰塵和水的外界物質從外面進入。保護罩的大的和小的末端部分利用緊固裝置,例如帶子(例如,見公開(laid-open)號為No.2002-39208的日本專利申請第一頁及附圖1),在差速器側或套側和驅動軸部分的外部圓周面,通常被緊固或固定于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外部圓周面。
另外,眾所周知,朝向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尖端的末端的表面部分形成在內部圓周面保護罩的大的末端部分,為了阻止等速萬向節保護罩的大的末端部分和等速萬向節外殼在軸向上移動。
然而,在上面描述的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中,當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伴隨由操縱操作引起的驅動軸的懸掛或彎曲沖程被彎曲時,與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尖端的末端接觸的保護罩的內部圓周表面被壓在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尖端上,在某些情況下,所謂的“咬入”就會發生。當這種咬入發生時,保護罩需要通過機械加工防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尖端部分的銳邊或毛邊損傷。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面描述的問題,本發明被開發,并且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阻止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內表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邊緣部分咬入。
為了解決上面描述的問題,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包括一個等速萬向節的外殼被插入其中的大的末端部分;一個與等速萬向節連接的軸部分被插入其中的小的末端部分;和在大的末端部分和小的末端部分之間形成的風箱(bellow),該大的末端部分具有一個朝向等速萬向節尖端的末端的平面部分,朝向外殼尖端的末端內部圓周部分的一部分被凹陷以形成該平面部分。
根據本發明,在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內表面和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內部圓周邊緣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其上銳邊或毛邊很容易形成。另外,即使當該保護罩被彎曲至一個預期的最大彎曲角度時,平面部分的形狀被以防止間隙為零以一種方式適當地設置。因此,不管保護罩的彎曲,保護罩的內表面可以防止與銳邊進入接觸,咬入的出現可以被阻止,并且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內表面可以阻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邊緣部分咬入。
根據本發明,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內表面可以阻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邊緣部分咬入。
圖1為適用于本發明的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一個實施例的垂直剖面圖;圖2為當等速萬向節的外殼被插入圖1中的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大的末端部分時的放大剖面圖;圖3為說明該保護罩被彎曲至等速萬向節的外殼被插入圖1中的等速萬向節保護罩的大的末端部分的狀態的圖示;和圖4為圖3中部分IV的放大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個應用于本發明的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實施例將在下文中得到描述。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等速萬向節保護罩的外觀的正視圖。如圖1中所示,保護罩1被制成圓筒形,并且具有一個固定于等速萬向節側邊的大的末端部分3,和一個固定于連接于該等速萬向節的驅動軸的軸側的小的末端部分5。而且,在大的末端部分3和小的末端部分5之間形成具有柔性并且結構上可被彎曲的風箱7。應該注意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保護罩1由具有彈性的樹脂形成,例如熱塑性聚酯基彈性體。
該風箱7由在保護罩1的圓柱軸的方向沿著圓周延伸的重復排列的凸面部分7a和凹面部分7b構成,即,在圖1的垂直方向上。換句話說,風箱7的截面圖為在凸面部分7a外部的圓周面上是凸面,并且在凹面部分7b的內部圓周面為凸面。例如,在當前實施例中,設置了5個凸面部分7a,并且在每一個凸面部分7a的大的末端部分側設置了相應的凹面部分7b。另外,每一個凸面部分7a和凹面部分7b的直徑被設置成從小的末端部分5朝大的末端部分3的方向增大。因此,風箱7完全形成基本圓錐形。
在大的末端部分3側面部分外部圓周面的軸向上設置形成基本恒定外徑的平面部分9。一個用于將保護罩1固定于其為等速萬向節的三角架接頭外殼的外部圓周面的帶子(未示出)連接于平面部分9。應該注意到,該三角架接頭是一種等速萬向節,安裝于三叉鎖內的滾子繞軸設置,并且滾子于其中滑動的槽部分在套或外殼中在內部圓周面形成。用來防止帶子軸向移動的階梯部分11沿軸向在平面部分9的末端靠近保護罩1的小的末端部分形成。
圖2為說明等速萬向節的外部圓柱13被插入到本發明實施例的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的大的末端部分3的放大的截面圖。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的尖端部分15在大的末端部分3內靠近插入側形成圓柱形,并且為三角架接頭特征的凹面部分在周圍的三個部分內形成。另外,尖端部分15的內部圓周面17在圓柱形軸方向的上方不包括上面描述的凹面部分的內表面形成恒定內部直徑。另一方面,尖端部分15在圓柱軸向上靠近保護罩1的小的末端部分側具有一個環形端面19。此外,一個錐形地朝向其端點的部分21從端面19的外部圓周的邊緣部分到尖端部分15的端面形成。在末端部分19與錐形部分21之間的邊界部分被加工成R形倒角。更進一步的,在錐形部分21的后面,即,在所看到的圖2的左邊,從尖端部分依次形成一個具有恒定外徑的平行部分23,其外徑朝后側逐漸減少的錐形部分25,和其外徑基本等于錐形部分25后端外徑的平行部分27。
另一方面,如圖2中所示,具有適合于上面所描述的端面19,錐形部分21,平行部分23,錐形部分25,和平行部分27的形狀的表面部分也可以在保護罩1的大的末端部分3的內表面形成。朝向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的端面19的保護罩1的環面部分31的內部圓周邊緣部分的直徑,內部圓周邊緣部分的直徑,或最小直徑部分33的直徑被制成大于外殼13的端面19的最小直徑。另外,在保護罩1的圓周軸向上從環面部分31在小的末端部分5上以這樣一種可被凹陷的方式形成的環形凹槽部分34被從環面部分31在內部圓柱表面的保護罩1的內表面區域形成。如圖2中所示,凹面部分34被制成一個具有圓截面形狀的凹形。接觸環面部分31的凹面部分34的邊界部分被制成具有一個角度的邊緣部分。例如,在環面部分31和凹面部分34之間的邊界部分,相對面具有一個角度,例如,大約45度角。在另一方面,凹面部分34的最內部的圓周部分相對于以直角穿過保護罩1的圓柱軸的一個平面形成一個具有輕微斜度的錐形。由于凹面部分34的形成,在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的端面19和凹面部分34之間形成了一個為環狀間隙的釋放部分35。
如圖2中所示,從凹面部分34的內部圓周邊緣的內部圓周面上的保護罩1的內表面區域被制成一個具有圓截面的凸面,并且通過一個階梯部分39與風箱7的內部圓周面接觸,該階梯部分從內部圓周邊緣部分37開始以逐步的方式通過增加凹面部分的直徑來形成。
圖3為說明風箱7被彎曲至一種狀態的截面圖,該狀態為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被插入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1的大的末端部分3中。應該注意到,該圖說明了一種大的末端部分3的軸向被固定,并且小的末端部分5的軸向被如圖3中所示的順時針移動的狀態。此外,通過小的末端部分5和大的末端部分3的軸向形成的角度為等速萬向節的最大彎曲角度,例如,附屬于本實施例的等速萬向節保護罩。圖4為圖3中部分IV的放大的截面圖。應該注意到,在圖4中,在彎曲前保護罩1的輪廓線用虛線來參考說明。如圖4中所示,同樣在這種狀態時,在其為保護罩1的大的末端部分3的內表面的凹面部分34和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的末端19之間的間隙比在圖2中所示的狀態時小,但是凹面部分于該間隙朝向端面而沒有與端面接觸。可以注意到,如圖4中所示,凹面部分34的最大直徑部分的直徑r1被設置成比端面19的內部直徑r2大。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其為間隙部分的釋放部分35在等速萬向節保護罩1的內表面和銳邊或毛邊很容易形成的等速萬向節的外殼13的末端19的內部圓周邊緣部分36之間形成。另外,凹面部分34以這樣一種方式被形成,以至于即使當保護罩1以預期的最大彎曲角度被彎曲時,其可以防止釋放部分35的間隙為0。因此,不管保護罩1的彎曲,內表面34或保護罩1的相似部分可以阻止達到與末端19的內部圓周邊緣部分36接觸,并且等速萬向節保護罩1的內表面通過等速萬向節外殼13的邊緣部分可以被防止被夾住。
應該注意到,本發明沒有被限制于上面描述的實施例,并且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被適當的修改。例如,等速萬向節外殼的形狀,或大的末端部分的形狀可以被修改。風箱的形狀和小的末端部分的形狀可以被適當地修改。另外,在當前實施例中,保護罩由樹脂制成。例如,在內部圓周面上大的末端部分的鎖環(grommet)部分可以分別由具有比保護罩主體的樹脂硬度小的樹脂或橡膠制成。整個保護罩可以整體僅由具有較低硬度的樹脂或橡膠形成。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包括一個等速萬向節的外殼被插入其中的大的末端部分;一個與等速萬向節連接的軸部分被插入其中的小的末端部分;和在大的末端部分和小的末端部分之間形成的風箱,該大的末端部分具有一個朝向等速萬向節尖端的末端的平面部分,朝向外殼尖端的末端內部圓周部分的一部分被凹陷以形成該平面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等速萬向節的保護罩,其以這樣一種方式構成以至于等速萬向節保護罩的內表面可防止被等速萬向節外殼的邊緣部分咬住,該等速萬向節保護罩包括一個等速萬向節的外殼被插入其中的大的末端部分;一個與等速萬向節連接的軸部分被插入其中的小的末端部分;和在大的末端部分和小的末端部分之間形成的風箱,該大的末端部分具有一個朝向等速萬向節尖端的末端的平面部分,朝向外殼尖端的末端內部圓周部分的一部分被凹陷以形成該平面部分。
文檔編號F16D3/16GK1782454SQ20041004716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日
發明者末岡一彥, 高田康二 申請人:富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