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硬管長度補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有密封要求管件連接系統中的一種硬管長度變化隨即補償結構,特別是適用于兩件安裝于同一支座且相距特近、系統工作溫度變化或其它原因引起其間距發生反復改變物體之間的連接。解決由于零部件制造過程中無法避免尺寸(三維方向)的誤差積累,造成安裝困難卻又無法使用軟管連接的難題更加靈驗。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有密封要求系統工作回路的連接,大都采用軟管或硬管,再配備元器件即可實現相應的功能。在其相關元器件調整或更換時,只要有足夠的作業空間,無論連接部位是法蘭還是螺紋結構、相連接的零件是硬管還是軟管,操作、維護過程都十分輕松、方便。
如果需要連接兩物體的相對位置已經固定,且其間距僅比要安裝零件的尺寸略大,對于有嚴格密封要求的管路來說,無論連接部位的結構是法蘭還是螺紋,各零件安裝尺寸很難控制與實際需要完全吻合,如果其三維尺寸均出現不同程度誤差,在裝配操作時極易引起零件之間內應力的產生,尤其是工作介質溫度變化較大造成零部件熱脹冷縮,可直接導致相關零件的損壞及密封性能下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管件連接過程中相關零件之間在三維尺寸方向上的距離均可得以補償,徹底消除安裝、使用過程中零件之間有害應力的產生,保證密封系統始終維持最佳的使用狀態的新型硬管長度補償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結構由固定法蘭盤、密封圈、補償圓管、元器件和法蘭連接件組成。固定法蘭盤內孔帶有放置密封圈的溝槽,補償圓管插入該固定法蘭盤內孔中,其外表面與密封圈相接觸,固定法蘭盤通過螺栓固定在一端要連接的零件上,法蘭連接件裝配時采用焊接的方式與另一端要連接的零件連成一體,元器件連接在補償圓管與法蘭連接件之間。
補償圓管的外表面、密封圈及固定法蘭盤內孔中的溝槽共同組成新的密封面,補償圓管的軸向尺寸可根據實際需要自由伸縮。
所述的結構中的法蘭連接件,利用與所連接零件之間配焊(裝配時焊接)的工藝,可彌補由安裝或零部件制造誤差引起兩固定物體(所連接零件)連接部位間另外兩個方向的位置度誤差。
安裝時,首先將已放置密封圈的固定法蘭盤與一端要連接的零件連成一體,把補償圓管的非螺紋端插入孔內(外端只留螺紋部分),先后將法蘭連接件的螺紋端及補償圓管的螺紋端按相應的順序、擰緊力矩分別擰入與其相連的元器件,把由這三件連成一體的小總成調整(旋轉)到理想的位置,并外拉法蘭連接件法蘭的端面,使其緊貼另一端要連接的零件的表面實施焊接。
元器件與補償圓管、法蘭連接件之間的連接形式,可以是螺紋或者為法蘭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無法精確控制密封系統各零件相關尺寸,或硬管管路由于工作介質溫度變化或其它原因引起硬管長度伸縮、在制造過程中由于各種誤差而引起三維方向尺寸隨機變化而予以一定的補償,從根本上解決了由于零件尺寸變化、加工誤差引起管路系統密封部位的滲漏現象。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經濟實用。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把密封圈(2)放入固定法蘭盤(1)孔中的溝槽內,利用螺栓(6)將其固定在一端要連接的零件上,補償圓管(3)的無螺紋端插入密封圈(2)內孔,把法蘭連接件(5)的螺紋端與元器件(4)連為一體,再將補償圓管(3)的螺紋與元器件(4)另一端對接并調整(旋轉)到的理想位置,外拉法蘭連接件(5),使其端面緊貼另一端要連接的零件的表面,實施焊接。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硬管長度補償結構,該結構由固定法蘭盤、密封圈、補償圓管、元器件和法蘭連接件組成,其特征是固定法蘭盤的內孔帶有放置密封圈的溝槽,補償圓管插入固定法蘭盤的內孔中,其外表面與密封圈相接觸,固定法蘭盤通過螺栓固定在一端要連接的零件上,法蘭連接件裝配時采用焊接的方式與另一端要連接的零件連成一體,元器件連接在補償圓管與法蘭連接件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硬管長度補償結構,其特征是元器件與補償圓管、法蘭連接件之間的連接形式,可以是螺紋或者為法蘭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有密封要求管件連接系統中零件之間在三維尺寸方向上,由于工作介質溫度變化或其它原因引起零件尺寸變化,予以補償的新型硬管長度補償結構。該結構的固定法蘭盤內孔帶有放置密封圈的溝槽,補償圓管插入該固定法蘭盤內孔中,其外表面與密封圈相接觸,固定法蘭盤通過螺栓固定在要連接的零件上,法蘭連接件與另一端要連接的零件之間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元器件連接在補償圓管與法蘭連接件之間。實現由于系統工作介質溫度變化引起硬管長度伸縮之時,而隨即予以補償的功能。可彌補零件制造過程中引起另外兩個方向尺寸的誤差,從根本上解決了裝配尺寸鏈中三維方向尺寸的誤差積累,保證裝配過程輕松方便。
文檔編號F16L27/12GK2687468SQ200320126269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4日
發明者楊力夫, 吳兆成, 韓廣信, 張忠海, 喬彬 申請人:徐州工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