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器的懸置墊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散熱器的懸置墊塊,所述懸置墊塊包括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適于與所述散熱器相連;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適于與車身相連;減振部,所述減振部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所述減振部包括多個減振子部,所述多個減振子部中至少包括剛度不同的第一減振子部和第二減振子部。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減振緩沖效果好。
【專利說明】
散熱器的懸置墊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制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散熱器的懸置墊塊。
【背景技術】
[0002]當車輛行駛工況較差或惡劣工況下,散熱器對于懸置墊塊的沖擊較大,相關技術中,散熱器的懸置墊塊,雖然結構簡單,但不能滿足散熱器在不同工況下的受力要求,存在改進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減振緩沖效果好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包括: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適于與所述散熱器相連;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適于與車身相連;減振部,所述減振部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所述減振部包括多個減振子部,所述多個減振子部中至少包括剛度不同的第一減振子部和第二減振子部。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減震效果好,可實現至少兩級減振,以利于提升散熱器的使用壽命,且改善了車輛的NVH性能。
[0006]所述減振部為柱狀體,且所述柱狀體包括橫截面的面積不相等的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構成所述第一減振子部,所述第二軸段構成所述第二減振子部。
[0007]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剛度可變,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最小剛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減振子部的剛度。
[0008]所述減振部為柱狀體,且所述柱狀體包括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在所述懸置墊塊的受力方向上,所述第一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逐漸增大,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最小橫截面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所述第一軸段構成所述第一減振子部,所述第二軸段構成所述第二減振子部。
[0009]所述第一軸段包括主體部和多個緩沖塊,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上設有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環狀凹槽,所述多個緩沖塊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間隔設在所述第一環狀凹槽的底壁上。
[0010]所述第一連接部構造為柱體,所述緩沖塊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外表面平齊。
[0011]所述多個緩沖塊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均勻間隔設在所述第一環狀凹槽的底壁上。
[0012]所述第二軸段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環狀凹槽。
[0013]所述第二連接部構造為柱狀且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與所述減振部相連,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與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朝向彼此的端面共同限定出夾持凹槽,所述第三段構造為錐形段,且所述錐形段的橫截面的面積從與所述第二段相連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逐漸減小。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的剖視圖;
[0015]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的主視圖;
[0016]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與車身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
[0018]懸置墊塊100、
[0019]第一連接部1、
[0020]第二連接部2、第一段21、第二段22、第三段23、夾持凹槽24、
[0021]減振部3、
[0022]第一減振子部31、主體部311、第一環狀凹槽3111、緩沖塊312、
[0023]第二減振子部32、第二環狀凹槽321、
[0024]中心孔4、
[0025]車身200。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7]下面參照圖1-圖3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如圖1-圖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包括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和減振部3。
[0028]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位于散熱器和車身200之間,用于減輕車身200的振動對散熱器的影響。
[0029]第一連接部I適于與散熱器相連,例如第一連接部I可以構造為支撐座用于支撐散熱器。第二連接部2適于與車身200相連,具體地,第二連接部2可以與車身200的支撐結構相連,從而更好地通過懸置墊塊100支撐在車身200上。
[0030]在懸置墊塊100受外力作用時,減振部3起到減振緩沖的作用。如圖1-圖3所示,減振部3連接在第一連接部I與第二連接部2之間,從而將從車身200傳遞來的外力減小后傳遞給散熱器。
[0031]有利地,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和減振部3可以一體形成,由此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如圖1和圖3所示,懸置墊塊100的中部還設有沿懸置墊塊100的軸向貫穿懸置墊塊100的中心孔4,由此不僅會減輕懸置墊塊100的質量,且便于懸置墊塊100與散熱器的連接。可選地,懸置墊塊100采用橡膠制成。
[0032]如圖1-圖3所示,減振部3包括多個減振子部,多個減振子部中至少包括剛度不同的第一減振子部31和第二減振子部32,剛度是指部件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也就是說,多個減振子部中,第一減振子部31的剛度與第二減振子部32的剛度大小不同,從而在懸置墊塊100受到的外力不同時,第一減振子部31和第二減振子部32被壓縮的先后順序不同。
[0033]當車輛在較平緩路況上行駛時,即懸置墊塊100所受外力較小時,第一減振子部31和第二減振子部32中的剛度較小的先被壓縮,當車輛在較惡劣工況行駛時,即懸置墊塊100所受外力較大時,第一減振子部31和第二減振子部32中的剛度較小的先被壓縮,之后第一減振子部31和第二減振子部32中的剛度較大的再被壓縮,由此通過設置至少兩個剛度不同的減振子部,實現至少兩級減振,達到優化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的減振功能的目的,提高車輛的NVH性能和駕駛員駕駛感受。
[0034]當然,多個減振子部的剛度也可相互都不相等,從而減振部3可以起到多級減振緩沖的作用。
[0035]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通過將連接在第一連接部I和第二連接部2之間的減振部3設置成包括至少兩個剛度互不相同的減振子部,從而實現至少兩級減振緩沖,減振功能得以優化,間接延長了使用壽命,且更好地改善了散熱器的受力情況,滿足不同工況的行駛需求,提升了車輛的NVH性能。
[0036]下面參照圖1-圖3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的一些具體的實施例。
[0037]如圖1-圖3所示,懸置墊塊100包括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和減振部3。減振部3連接在第一連接部I與第二連接部2之間,第一連接部I與散熱器相連,第二連接部2與車身200相連,散熱器通過懸置墊塊100支撐在車身200的支撐部件上。
[0038]如圖1所示,減振部3為柱狀體,可選地,柱狀體的橫截面為圓形、方形或三角形。優選地,柱狀體的橫截面為圓形,從而便于與車身200和散熱器相連,且加工制造更容易。
[003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柱狀體包括橫截面面積不相等的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第一軸段構成第一減振子部31,第二軸段構成第二減振子部32,也就是說,通過將第一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設置成與第二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不同,使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的剛度不同,從而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懸置墊塊100,可以實現二級減振效果。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一減振子部31在懸置墊塊100的受力方向上可變,其中第一減振子部31的最小剛度大于第二減振子部32的剛度,即第一減振子部31包括多個剛度不同的部分,第二減振子部32的剛度小于等于多個部分中的最小剛度,由此在受到外力時,第二減振子部32優先被壓縮,第一減振子部31從剛度最大的部分到剛度最小的部分逐步被壓縮。這樣,進一步提升懸置墊塊100的減振效果,實現多級連續減振,更好地適應惡劣工況。
[0041 ]在上述第一減振子部31的剛度可變的實施例中,減振部3為柱狀體,且該柱狀體包括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其中,在所述懸置墊塊100的受力方向上,第一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逐漸增大,第一減振子部31的最小橫截面的面積大于等于第二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第一軸段構成第一減振子部31,第二軸段構成第二減振子部32。這樣,第一減振子部31從剛度最大的部分到剛度最小的部分逐步被壓縮,過渡平緩,進一步提升懸置墊塊100的減振緩沖效果,實現多級連續減振,更好地適應惡劣工況。
[0042]具體地,如圖1-圖3所示,第一軸段包括主體部311和多個緩沖塊312,主體部311的外周面上設有沿減振部3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環狀凹槽3111,多個緩沖塊312沿減振部3的周向間隔設在第一環狀凹槽3111的底壁上。由此在保證第一軸段的緩沖減振效果的同時,不會增大第一軸段的徑向尺寸,節省材料和安裝空間。
[0043]第二軸段的外周面上設有沿減振部3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環狀凹槽321,由此在保證第二軸段的緩沖減振效果的同時,不會增大第二軸段的徑向尺寸,節省材料和安裝空間。
[0044]優選地,第一環狀凹槽3111和第二環狀凹槽321相連,且連接處為第一環狀凹槽3111的徑向尺寸最小處且也為第二環狀凹槽321的徑向尺寸最小處,由此第一軸段與第二軸段在軸向上平滑過渡,從而減振緩沖效果好,受到外力時,懸置墊塊100的減振過渡平緩無突變,沖擊小。
[0045]進一步地,為了使懸置墊塊100的受力更均勻,進一步降低造型復雜度以及制造難度,多個緩沖塊312沿減振部3的周向均勻間隔設在第一環狀凹槽3111的底壁上。
[0046]可選地,緩沖塊312在第一環狀凹槽3111的底壁上的投影為三角形、梯形或半圓形,從而緩沖塊312可以滿足不同的造型及使用需求。
[0047]優選地,第一連接部I構造為柱體,緩沖塊312的外表面與第一連接部I的外表面平齊,可以理解的是,這里的緩沖塊312的外表面即第一軸段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第一連接部I的外表面即柱體的外周面,兩者平齊即在垂直于減振部3的軸向的平面內的投影重合。由此在保證減振緩沖效果好的同時,懸置墊塊100的徑向尺寸小,造型簡單、加工制造容易。
[0048]如圖1-圖3所示,第二連接部2構造為柱狀,且第二連接部2包括軸向上依次相連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第一段21與減振部3相連,第二段22的外周面與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朝向彼此的端面共同限定出夾持凹槽24,即第二段22的外周面與第一段21的朝向第三段23的端面以及第三段23的朝向第一段21的端面共同限定出夾持凹槽24,夾持凹槽24適于將車身200上的支撐部件夾持在夾持凹槽24內,從而將車身200與懸置墊塊100相連。
[0049]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同軸設置,且第二段22的橫截面的面積小于第一段21的橫截面的面積,且第二段22的橫截面的面積小于第三段23的橫截面的面積,由此加工制造容易,且可以更加方便地限定出用于夾持車身200的夾持凹槽24。
[0050]有利地,第一段21的外周面與第一連接部I的外周面平齊,由此懸置墊塊100的徑向尺寸小,節省材料且安裝方便。
[0051]優選地,第三段23構造為錐形段,且錐形段的橫截面的面積從與第二段22相連的一端到遠離第二段22的一端逐漸減小,由此便于將車身200夾持在夾持凹槽24內。可以理解的是,車身200上設有安裝孔,該安裝孔的直徑與第二段22的直徑相同,將第三段23構造為錐形段,通過錐形段的外周面的引導作用以及第二連接部2的彈性作用,懸置墊塊100可以更牢固地且更方便地安裝到車身200上。
[0052]簡言之,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100,將減振部3設置成一個剛度可變的結構,從而實現懸置墊塊100的多級減振,優化減振緩沖效果,優化散熱器的受力,提升散熱器的使用壽命,同時改善車輛的NVH性能,結構簡單且易于制造。將該懸置墊塊100應用于車輛上,可以滿足車輛的不同工況的減振需求。
[0053]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內”、“外”、“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54]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55]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56]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7]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0058]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主權項】
1.一種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適于與所述散熱器相連; 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適于與車身相連; 減振部,所述減振部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所述減振部包括多個減振子部,所述多個減振子部中至少包括剛度不同的第一減振子部和第二減振子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減振部為柱狀體,且所述柱狀體包括橫截面的面積不相等的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構成所述第一減振子部,所述第二軸段構成所述第二減振子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剛度可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最小剛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減振子部的剛度。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減振部為柱狀體,且所述柱狀體包括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在所述懸置墊塊的受力方向上,所述第一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逐漸增大,所述第一減振子部的最小橫截面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軸段的橫截面的面積,所述第一軸段構成所述第一減振子部,所述第二軸段構成所述第二減振子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段包括主體部和多個緩沖塊,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上設有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環狀凹槽,所述多個緩沖塊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間隔設在所述第一環狀凹槽的底壁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構造為柱體,所述緩沖塊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外表面平齊。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緩沖塊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均勻間隔設在所述第一環狀凹槽的底壁上。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軸段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減振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環狀凹槽。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懸置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部構造為柱狀且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與所述減振部相連,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與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朝向彼此的端面共同限定出夾持凹槽,所述第三段構造為錐形段,且所述錐形段的橫截面的面積從與所述第二段相連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逐漸減小。
【文檔編號】B60K11/04GK205715398SQ20162031890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5日
【發明人】王曉峰
【申請人】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