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轉軸限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軸限位機構,包括轉軸和安裝支座,所述轉軸的一端設有頭部,所述轉軸的另一端設有卡扣,所述頭部設有開槽及位于開槽內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及開槽的一端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頭部與所述安裝支座一端相抵靠,所述卡扣穿過所述安裝支座并繞轉軸軸線轉動一定角度與安裝支座另一端相抵靠;所述安裝支座抵靠頭部的一端設有凸臺,當頭部繞轉軸軸線在安裝支座上轉動時,所述凸臺頂起所述彈性件并作相對運動,所述頭部轉動一定角度后所述凸臺卡置于所述間隙內。采用本實用新型,無需額外設計固定螺母就能實現轉軸快速安裝及拆卸,同時有效防止轉軸軸向移動和周向旋轉。
【專利說明】
一種轉軸限位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軸限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轉軸連接機構一般是使用螺栓螺母的方式。通過螺栓螺母擰緊的方式,達到規定的力矩,與緊固面貼緊,產生靜摩擦力,防止軸的轉動。此轉軸連接的方式,在工藝方面,零部件數量較多,安裝比較繁瑣。此結構一般還帶有彈簧墊圈,則更加安裝繁瑣。在重量方面,一般選擇金屬,比較重。在功能實現方面,依靠扭矩產生的靜摩擦力來防松和防止軸的轉動,存在一定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轉軸限位機構,無需額外設計固定螺母就能實現轉軸快速安裝及拆卸,同時有效防止轉軸軸向移動和周向旋轉。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軸限位機構,其包括轉軸和安裝支座,所述轉軸的一端設有頭部,所述轉軸的另一端設有卡扣,所述頭部設有開槽及位于開槽內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及開槽的一端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頭部與所述安裝支座一端相抵靠,所述卡扣穿過所述安裝支座并繞轉軸軸線轉動一定角度與安裝支座另一端相抵靠;所述安裝支座抵靠頭部的一端設有凸臺,當頭部繞轉軸軸線在安裝支座上轉動時,所述凸臺頂起所述彈性件并作相對運動,所述頭部轉動一定角度后所述凸臺卡置于所述間隙內。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安裝支座包括基板、自基板的一側延伸出的第一安裝部及自基板的另一側延伸出的第二安裝部,所述頭部抵靠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所述卡扣抵靠第一安裝部的外表面。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轉軸包括一桿部、所述頭部設置于桿部的一端,所述卡扣設置于桿部的另一端,所述卡扣自桿部沿徑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均設有供桿部穿過的軸孔及供卡扣穿過的缺口。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凸臺設有兩個,兩個所述凸臺呈軸線對稱地固設在所述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凸臺卡置于間隙后,所述彈性件緊貼在所述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卡扣包括若干個徑向凸起,所述徑向凸起周向均勻地設置在所述桿部的端部外周。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彈性件及開槽環繞轉軸的軸線設置。
[0011]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轉軸限位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上述轉軸的巧妙設計,利用其軸端的卡扣與安裝支座的軸孔的配合角度,使頭部及卡扣能夠分別抵靠在安裝支座兩端的安裝面上,實現轉軸軸向限位,防止轉軸軸向移動;同時,通過凸臺卡置于間隙,實現轉軸周向限位,防止轉軸周向旋轉;無需額外設計固定螺母,安裝時無需測定扭矩,具有安裝拆卸簡單,功能可靠性高,重量設計可實現輕量化等優點。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配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圖3于另一視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結合參見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一種轉軸限位機構,其包括轉軸I和安裝支座2,所述轉軸I的一端設有頭部3,所述轉軸I的另一端設有卡扣4,所述頭部3與所述安裝支座2—端相抵靠,所述卡扣4穿過所述安裝支座2并繞轉軸I軸線轉動一定角度與安裝支座2另一端相抵靠。
[001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支座2包括一基板、自基板的一側延伸出的第一安裝部21、自基板的另一側延伸出的第二安裝部22。所述轉軸I包括一桿部11,所述頭部3設置于桿部11的一端,所述卡扣4設置于桿部11的另一端,所述卡扣4自該端部沿徑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22均設有供桿部11穿過的軸孔211、221,所述軸孔211、221設有供卡扣4穿過的缺口 212、222,該缺口 212、222與卡扣4的形狀和尺寸相匹配。安裝時,轉軸I具有卡扣4的一端自第二安裝部22的軸孔221穿入,并從第一安裝部21的軸孔211穿出,此時,所述頭部3與安裝支架2—端(即第二安裝部22的外表面)相抵靠,所述卡扣4穿出后繞轉軸I軸線轉動一定角度與所述缺口 212錯開并與所述安裝支架2另一端(即第一安裝部21的外表面)相抵靠。需要說明的是,當卡扣4轉至與第一安裝部21上的缺口212錯開時,轉軸I的軸向方向上被約束,此時處于軸向鎖緊狀態,當卡扣4轉至與第一安裝部21上的缺口 212相對應時,轉軸I失去約束,此時處于可拆卸狀態。
[0020]所述卡扣4包括若干個沿徑向向外延伸出的徑向凸起,所述徑向凸起周向均勾地設置在桿部11的端部外周。這樣,徑向凸起所產生的軸向力能夠均勻地作用在安裝支座2上,使安裝支座2與轉軸I間的連接更加穩定可靠。具體的,該徑向凸起中心對稱地在轉軸I的端部外周設置兩個,軸向鎖緊時,轉軸I旋轉約90度即可。
[0021 ]所述第二安裝部22的外表面于軸孔221的周邊延伸出凸臺23,所述頭部3設有環繞桿部11的開槽32及自開槽32的第一端延伸出的環繞桿部11的彈性件31,所述開槽32的第二端及彈性件31之間具有間隙33,用于與凸臺23配合。當頭部3繞轉軸I軸線在安裝支座2上轉動時,所述凸臺23頂起所述彈性件31并作相對運動,直至凸臺23卡置于開槽32的第二端及彈性件31之間的間隙33,從而完成安裝。設計時,頭部3轉動的角度可對應軸向鎖緊時的狀態,如約90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臺23設有兩個,兩個所述凸臺23呈軸線對稱地固設在所述第二安裝部22的外表面,所述開槽32及彈性件31對應地設有兩個。其中,所述彈性件31優選為圓弧帶狀彈片。
[0022]拆卸時,只需挑起彈片,旋轉轉軸I,當轉軸I上的卡扣4與安裝支座軸孔21、22上的缺口 212、222對應時,轉軸I即可拿出實現拆卸。
[0023]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保證轉軸I具有很好的加工精度,采用模具一次成型方式制作轉軸,也即所述頭部3和卡扣4一體成型于所述轉軸I,其材質優選采用塑料,具有安裝方便、輕量化、異音小的優勢。
[0024]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轉軸和安裝支座,所述轉軸的一端設有頭部,所述轉軸的另一端設有卡扣,所述頭部設有開槽及位于開槽內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及開槽的一端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頭部與所述安裝支座一端相抵靠,所述卡扣穿過所述安裝支座并繞轉軸軸線轉動一定角度與安裝支座另一端相抵靠;所述安裝支座抵靠頭部的一端設有凸臺,當頭部繞轉軸軸線在安裝支座上轉動時,所述凸臺頂起所述彈性件并作相對運動,所述頭部轉動一定角度后所述凸臺卡置于所述間隙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座包括基板、自基板的一側延伸出的第一安裝部及自基板的另一側延伸出的第二安裝部,所述頭部抵靠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所述卡扣抵靠第一安裝部的外表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包括一桿部、所述頭部設置于桿部的一端,所述卡扣設置于桿部的另一端,所述卡扣自桿部沿徑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均設有供桿部穿過的軸孔及供卡扣穿過的缺口。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設有兩個,兩個所述凸臺呈軸線對稱地固設在所述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卡置于間隙后,所述彈性件緊貼在所述第二安裝部的外表面。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若干個徑向凸起,所述徑向凸起周向均勻地設置在所述桿部的端部外周。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及開槽環繞轉軸的軸線設置。
【文檔編號】F16B13/04GK205715139SQ20162025745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明人】周剛, 張偉棟
【申請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