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桶裝潤滑油自動泵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油零售行業用的售油機械,屬石油機械產品。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加油站和中、小型售油點在零售潤滑油時,仍然采取用手抽筒、手搖泵等機械將潤滑油從油桶里抽出來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費時費力,工人勞動強度大,操作不方便,容易將油散落在地面上,影響環境衛生和造成浪費。近年來出現一種電動油桶泵,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必須帶防爆裝置才能正常使用,而添加防爆裝置則價格昂貴,因此不適合加油站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桶裝潤滑油自動泵油裝置,做到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使用成本低。
技術方案是將氣壓泵旋套油桶出油咀上,氣壓泵中心孔上方裝有球閥及出油彎管,中心孔內嵌有下端為鋸齒狀且伸到桶底的導油管,氣壓泵筒壁上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出氣通道上旋套有安全閥,進氣通道上有氣管與自動減壓穩壓器出氣口相連通,油水分離器進氣口與空氣壓縮機出氣口連通,排氣口與自動減壓穩壓器進氣口連通。為了安全起見,唯一需要用電的空氣壓縮機可以安裝在遠離油桶區幾十米遠的地方,僅僅用氣管將壓縮空氣輸送到油桶區。
工作原理如下來自空氣壓縮機的高壓空氣首先經油水分離器過濾,變成清潔干燥的高壓空氣后進入自動減壓穩壓器減壓,變成低壓壓縮空氣后從氣壓泵的進氣通道進入油桶,壓縮油桶內的潤滑油。如果油桶內壓強超過額過值,那么多余的壓縮空氣將經出氣通道從安全閥選出。當需要售油時,打開球閥,壓縮空氣將迫使潤滑油沿導油管上升,經球閥和出油彎管泵出。泵出需要的油量后,關閉球閥待用。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下列特點1、使用方便,放潤滑油如同放自來水一樣輕松自如,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2、不滴漏,無油垢,保持工作場所干凈衛生。
3、由于作為氣源的空縮壓縮機可遠離油桶區,因此無火災之憂,安全可靠。
4、結構簡單、經久耐用、使用成本低。
值得提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完全適用于食用油零售領域與桶裝化工液體原料的提取。
圖1是桶裝潤滑油自動泵油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氣壓泵和油桶局部剖視圖圖3是油水分離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氣壓泵2旋套在油桶1出油咀上,氣壓泵2中心孔上方裝有球閥3及出油彎管4,中心孔內嵌有下端為鋸齒狀且伸到桶底的導油管5,氣壓泵2筒壁上有進氣通道21和出氣通道22,出氣通道22上旋套有安全閥6,進氣通道21上有氣管與自動減壓穩壓器7出氣口相連通,油水分離器8進氣口與空氣壓縮機9出氣口連通,排氣口與自動減壓穩壓器7進氣口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自動減壓穩壓器7市面上有售。油水分離器8的結構如圖3所示,具有小孔的球面反射分離蓋82倒扣在殼體81底面上,球面反射分離蓋上方裝有海綿吸水體83,具有小孔的上分離蓋84安置在海綿吸水體83上方,殼體81底面有進氣口及排水閥,殼體81頂面有排氣口。
油水分離器8工作原理如下壓縮空氣進入殼體81,首先被球面狀的不銹鋼制作的反射分離蓋82反射,所含水份絕大部分凝結在反射分離蓋82上,氣體則穿過反射分離蓋82上的小孔進入海綿吸水體83,再一次被過濾和吸收掉所含水份,變得清潔干燥的壓縮空氣穿過上分離蓋84上的小孔,最后從殼體81頂面上的排氣口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潤滑油零售行業用的桶裝潤滑油自動泵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氣壓泵(2)旋套在油桶(1)出油咀上,氣壓泵(2)中心孔上方裝有球閥(3)及出油彎管(4),中心孔內嵌有下端為鋸齒狀且伸到桶底的導油管(5),氣壓泵(2)筒壁上有進氣通道(21)和出氣通道(22),出氣通道(22)上旋套有安全閥(6),進氣通道(21)上有氣管與自動減壓穩壓器(7)出氣口相連通,油水分離器(8)進氣口與空氣壓縮機(9)出氣口連通,排氣口與自動減壓穩壓器(7)進氣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桶裝潤滑油自動泵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水分離器(8)的結構是具有小孔的球面反射分離蓋(82)倒扣在殼體(81)底面上,球面反射分離蓋(82)上方裝有海綿吸水體(83),具有小孔的上分離蓋(84)安置在海綿吸水體(83)上方,殼體(81)底面有進氣口及排水閥,殼體(81)頂面有排氣口。
專利摘要一種潤滑油零售行業用的桶裝潤滑油泵油裝置,其氣壓泵旋套在油桶出油嘴上,氣壓泵中心上方裝有球閥及出油彎管,中心孔內嵌有端部為鋸齒狀且伸到桶底的導油管,氣壓泵筒壁上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出氣通道上旋套有安全閥,進氣通道上有氣管與自動減壓穩壓器出氣口相連通,油水分離器進氣口與空氣壓縮機出氣口連通,排氣口與自動減壓穩壓器進氣口連通。本實用新型可做到放潤滑油如同放自來水一樣輕松自如,特點是使用方便,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干凈衛生,安全可靠,經久耐用,使用成本低,還適用于食用油零售領域與桶裝化工液體原料的提取。
文檔編號F16N37/00GK2636057SQ0324842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4日
發明者饒華林 申請人:饒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