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器的通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為防止變速器中的箱體內空間的壓力封閉的通氣裝置,特別涉及改善搭載在車輛上的變速器在傾斜狀態下的通氣能力的技術。
然而,近來要求提高上述那樣的4WD越野車的行駛性能,需要也能適應在45°坡路等苛刻狀況下行駛的通氣裝置。
但是,在上述那樣的現有技術的通氣裝置中,在坡路上行駛時,其中在下坡路行駛時,仍然有可能出現由于變速器內部的轉動部件形成對油的攪拌而引起通氣孔吹油的情況。作為對這種通氣孔吹油的對策,雖然并不是不可以考慮從根本上改變通氣裝置,但這樣的大變更,必然引起成本大幅度上升。另外,作為對通氣孔吹油的對策,不能出現伴隨變速器外形的大型化引起不易在車輛上搭載的情況。
為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對現有技術的變速器箱體作最小限度的改變就可以實現即使車輛在急坡路行駛時也能防止通氣孔吹油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另外,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在變速器的外形實質上不會大型化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對上述急坡路中的通氣孔吹油的防止。
發明內容
上述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在將變速器的箱體內空間與外部氣體連通的通氣裝置中,具有在變速器箱體上部中箱體軸線方向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朝向箱體內空間開口的通氣口的特征的構成實現。
在該構成中,通過使與通氣裝置連接的通氣口位于變速器箱體上部的軸線方向的中間部位,在變速器前后方向兩種傾斜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位極端前后傾斜變動引起的油侵入通氣口的情況。因此,在變速器前傾、后傾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侵入通氣口引起的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在上述構成中,如果采用上述通氣口位于比上述箱體內空間的軸線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偏離的中間位置上、并通過向與上述偏離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的通氣機構向外部氣體開放的構成會更加有效。
根據該構成,通過將通氣口的位置向變速器箱體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前后方向偏離、和使通氣機構的方向朝向與其相反方向的組合,當通氣口位置向離開油位的方向傾斜時,通氣機構的前端朝下,相反當通氣口位置向接近油位的方向傾斜時,通氣機構的前端朝上,由于這兩種作用相互補充,當變速器前傾、后傾時都可以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在上述構成中,可以采用上述變速器箱體,具有由將其周壁的上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并從該周壁向外方凸出、在內部設置槽狀空間的壁所構成的增強棱,在該增強棱的側壁上設置向上述槽狀空間開口的通氣口的構成。
在該構成中,通氣口的高度可以設定成位于比變速器箱體的一般周面更上方的位置上,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由于油位變動而引起的油侵入通氣口的情況。并且不需要為此改變變速器箱體的形狀。
另外,在上述構成中,如果采用上述通氣口位于收容在變速器箱體內的變速機構的非轉動部件的外周側的構成會更有效。
依據該構成,變速機構的非轉動部件,可以作為對由其它轉動部件攪動的油的遮蔽部件作用,所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油侵入通氣口的情況。
另外,在上述任一構成中,也可以采用上述通氣機構具有連接上述通氣口的通氣管的構成。
在該構成中,由于上述相互補充的防止通氣孔吹油的作用,可以通過將直接安裝在通氣口上的通氣管作為通氣機構獲得,在實際上不變更變速器箱體的情況下,可以構成在變速器前傾、后傾時都可以防止通氣孔吹油的通氣機構。
或者,在上述任一構成中,也可以采用上述通氣機構具有與上述變速器箱體一體設置并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隔離、通過上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的通氣室的構成。
在該構成中,通氣室可以作為阻礙經過通氣口侵入到通氣機構中時的油的流動的緩沖空間而發揮作用,在變速器前傾、后傾時,均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另外,由于通氣室與變速器箱體成一體,所以通氣室的附設對變速器箱體的外形的影響可以限制到最小限度。
或者,在上述任一構成中,也可以采用上述通氣機構具有與上述變速器箱體獨立的通氣室,通過上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
在該構成中,通氣室可以作為阻礙經過通氣口侵入到通氣機構中時的油的流動的緩沖空間發揮作用,在變速器前傾、后傾時均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另外,由于通氣室與變速器箱體獨立構成,所以通氣室的附設,實際上不需要對變速器箱體結構進行變更。
另外,在包括上述通氣室的構成中,如果采用上述通氣室具有前后方向為長的空間、其一端部側通過上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另一端部側通過通氣管與外部氣體連通的構成會更有效。
在該構成中,由于通過將通氣室設為在前后方向長,而可以作為傾斜方向長的緩沖空間發揮作用,在變速器前傾、后傾時均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在具有上述通氣室的任一構成中,如果采用上述通氣室具有限制該室內的流體流動的迷宮式結構會更加有效。
在該構成中,即使變速器的前后傾斜極端大,經過通氣口有油侵入到通氣機構中,也會由于通氣室的迷宮式結構、在通氣狀態下阻止油向外部排出,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另外,本發明,是在將變速器的箱體內空間與外部氣體連通的通氣裝置中,其特征是,上述通氣裝置,包括在從收容變速機構的變速器箱體的前部到后壁之間的中央位置向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與箱體內空間連通的通氣口、與該通氣口連通并從上述中央位置向另一方向延伸到至少以同量距離偏移的位置的通氣機構。
依據該構成,通過將通氣口的位置向從自變速器箱體前壁到后壁間的中央位置向一方向偏離、和將通氣機構向與其相反方向偏離的組合,當通氣口位置向離開油位的方向傾斜時,通氣機構的前側朝下,相反當通氣口位置向接近油位的方向偏離時,通氣機構的前側朝上,由于這兩種作用相互補充,當變速器前傾、后傾時都可以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上述構成,如果上述變速器是使箱體軸線朝向車輛前后方向載置在車輛上的縱向配置的變速器時特別有效。
圖2表示實施例1的通氣裝置和變速機構之間的關系的一部分截面,與
圖1相同部分的側面圖。
圖3表示實施例1的變速器箱體的俯視圖。
圖4表示通氣裝置放大后實施例1的變速器箱體的部分側視圖。
圖5表示通氣裝置放大后實施例1的變速器箱體的部分俯視圖。
圖6表示實施例2的通氣裝置的變速器箱體的放大部分的側視圖。
圖7表示實施例2的變速器箱體的放大部分的俯視圖。
圖8表示實施例3的通氣裝置的變速器箱體的放大部分的側視圖。
圖9表示實施例3的變速器箱體的放大部分的俯視圖。
在此所謂的箱體1內空間,是指由在輸入軸貫通的狀態下關閉變速器箱體1和變矩器殼體的前壁(通常由安裝在變速器箱體開口部的油泵構成)1A、在輸出軸貫通的狀態下將變速器箱體1與延伸殼體、4輪驅動用傳動系隔開的后壁(通常由與變速器箱體1成一體的后壁構成)1b將前后方向包圍、用變速器箱體1的周壁11將四周方向包圍、收容未圖示的變速機構的各轉動部件以及這些轉動部件附屬的摩擦部件的空間。該空間由于是用于變速機構的潤滑油空間,成為內裝變速機構的油密狀的密閉空間,實行與外部氣體實質的隔絕。因此,油密空間的箱體1內空間的前后方向的有效長度,如圖1中符號L所示,是以前壁作為一側端、后壁作為另一側端的箱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該長度的中央就是箱體1內空間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在該實施例中,變速器箱體1,由于將其周壁11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從周壁11向外方伸出,在內部具有形成為槽狀空間C的壁所構成的增強棱12,在增強棱12的側壁12a上設置有向槽狀空間C內開口的通氣口10,在該通氣口10的橫方向上,安裝著彎管形的通氣活塞21。
上述通氣口10,進一步,為了防止由于變速器箱體1內的變速機構的轉動部件、例如行星齒輪的各構成要素、離合器鼓、單向離合器的轉動座圈等的轉動而刮攪的油的直接侵入,以收容在變速器箱體1內的變速機構的非轉動部件、例如向制動缸活塞、單向離合器的固定座圈等那樣的支撐在箱體1上而不能轉動的部件作為遮蔽部件,配置在其外周側上。在這種方案中,如圖2所示,對于在變速器箱體1周壁的內周花鍵12s上鎖止支撐其外周側的、配置在箱體軸線方向中央部的制動摩擦部件41,為進行掛接操作的制動缸活塞42的延伸管部從內裝在箱體后壁上的油壓伺服氣缸延伸出來,其前端在花鍵12s上鎖止嵌接,到達制動摩擦部件41的端部之后,在與延伸管部的外周側擋接的軸方向位置上設置通氣口10的開口位置。
如圖4以及圖5所示,通氣機構2,在該實施例中,包括通氣口10的通氣活塞21、在該通氣活塞21上連接其一端、而另一端連接在車輛側的配管上并最終連接在上述通氣閥等給排氣裝置上的通氣管22。通氣活塞21,在止漏狀態下可自由轉動地鉸鏈結合在通氣口10的水平軸線周圍,其前端側插入到通氣管22中,成為可止漏的軟管接頭狀。通氣活塞21和通氣管22之間的連接部,通過嵌接在通氣管22的外周上的管箍23的螺釘螺緊而防止脫落。通氣管22,沿增強棱12大致水平向前方延伸,在連接在變速器箱體1的前側上的變矩器殼體的外周位置上終結,在其終端部上安裝與車輛側配管連接的接頭24。
在這樣構成的通氣裝置中,當搭載變速器的車輛在急坡路上行駛時,在變速器箱體1向前下或者后下傾斜時,由于與通氣裝置連接的通氣口10,在變速器箱體1的上部的中間位置,所以變速器在前后方向傾斜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位變動引起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的情況。因此,在變速器前傾和后傾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所引起的通氣孔吹油的發生。具體講,當變速器箱體1前傾時,由于通氣口10處在向后方偏離規定量的位置上,即使前側油位增高,該偏離量確保其具有余量,可以防止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相反,當變速器箱體1后傾時,由于通氣口10的上述偏離量雖然與前傾時相比減少了對油位上升的余量,但這時,通氣管22的前側比通氣口10的位置要高,即使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也可以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并且在該實施例中,由于從變速器箱體1的一般周壁11、由在其最上部向外方凸出的壁所構成的增強棱12的側壁12a上設置通氣口10,所以相對于油位的通氣口10的位置,在不改變變速器箱體1的形狀的情況下被提高了,可以更加降低從通氣口10吸入油的可能性。另外,通過在增強棱12的側壁12a上橫向配置通氣口10,通氣活塞21以及通氣管22不會凸出到變速器箱體1的最大直徑之外,將變速器搭載在車輛上的方便性不會因為采用了這種通氣裝置而有所損壞。
以下說明圖6以及圖7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例2。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相比,在通氣機構2上付隨了通氣室3這一點上不同。在該實施例中的通氣機構2包括,與變速器箱體1一體設置并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隔離的、通過通氣口10(參見圖7)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的通氣室3。通氣室3,如圖7中平面形狀所示,為前后方向長的空間,其一端部側(在本實施例中為后側)通過通氣口10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另一端部側(前側)通過通氣活塞21以及通氣管22,以和上述實施例同樣的路徑對外部氣體開放。換言之,是相對于上述實施例、采用了在通氣口10和通氣活塞之間介入設置了通氣室3的結構。
通氣室3,利用上述實施例中變速器箱體1的增強棱12的前側部分設置,具有相當于增強棱12的從變速器箱體一般周面11的凸出量的高度、和相當于增強棱12的寬度的寬度所構成的、在附視圖中為大致長圓形的空間。但是由于通氣管22的拉回的關系,相對于增強棱12的中心線多少向圖中左方向偏移配置。通氣室3的底壁30,在不妨礙變速器箱體1內的機構配置的情況下在和變速器箱體1的一般周面11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形成,在底壁30的后部設置通氣口10。另外,通氣室3的上面被開放,用螺釘固定蓋子31將其封閉。而且,在該蓋子31的前側,和上述實施例中在通氣口10上安裝通氣活塞21的同樣方法安裝了通氣活塞21。通氣室3,采用限制室內流體流動的迷宮式結構。在該實施例中,構成迷宮式結構的相互錯位的2個縱壁32,具有為與蓋子31螺釘固定的壁厚。在該實施例中,通氣口10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的前后方向位置、通氣管22的相對方向、以及通氣活塞21以后的配管,由于和上述實施例1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說明。
依據該實施例,和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理由,當變速器在前后方向傾斜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位變動引起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的情況,可以防止由此引起的通氣孔吹油情況的發生。進一步,在該實施例中,通氣室3被設置在通氣口10和通氣活塞21之間,作為擴大了流路面積的緩沖空間發揮作用,并且該空間通過迷宮式結構具有阻止油流動的效果,可以更加可靠防止通氣孔吹油情況的發生。另外,在該實施例中,由于利用從變速器箱體1的一般周壁11、在其最上部向外方凸出的增強棱12的內側構成通氣室3,所以在沒有大幅度改變變速器箱體1的形狀的情況下,就可以更加提高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效果。而且這時,也可以最小限度限制通氣室3、通氣活塞21以及通氣管22從變速器箱體1的最大外徑凸出,將變速器搭載在車輛上的方便性不會因為采用了這種通氣裝置而有所損失。
最后說明圖8以及圖9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例3。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2相比,通氣室3另外單獨構成。在該實施例中的通氣機構2,包括與變速器箱體1獨立的通氣室3,通過通氣口10(參見圖9)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這時,通氣室3,如圖9中的平面形狀所示,為前后方向為長的空間,其一端部側(在本實施例中為后側)通過通氣口10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另一端部側(前側)通過通氣活塞21以及通氣管22,以和上述2個實施例同樣的路徑向外部氣體開放。
通氣室3沿變速器箱體1的增強棱12的前側部分的一側配置。在該實施例中,通氣室3由于與變速器箱體1獨立,因此減少了對形狀的限制,可以采用單純的箱形框體33構成,并由在其后部側壁上配置短管34,通過在和上述實施例1相同位置上形成的通氣口10與增強棱12內空間連通。另外,通氣活塞21被安裝在框體33的前壁上,這時的通氣活塞21,與上述實施例2的情況相比,通氣管22的安裝方向上更具有余地,成球狀連接。而且這時,通氣室3也采用限制室內流體流動的迷宮式結構。在該實施例中,構成迷宮式結構的相互錯位的4個縱壁32,分別從框體33的兩側壁延伸到相反側壁附近形成。在該實施例中,通氣口10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的前后方向位置、通氣管22的相對方向、以及通氣活塞21以后的配管,由于和上述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說明。
依據該實施例,和上述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相同的理由,變速器在前后方向傾斜時都可以防止由于油位變動引起油侵入到通氣口10中的情況,可以防止由此引起的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而且,該實施例和上述實施例2相同,通氣室3被設置在通氣口10和通氣活塞21之間,作為擴大了流路面積的緩沖空間發揮作用,并且該空間通過迷宮式結構,具有阻止油流動的效果,可以更加可靠防止通氣孔吹油情況的發生。另外,在該實施例中,由于通氣室3與變速器箱體1獨立形成,所以和實施例1的情況相同,實際上不需要改變變速器箱體1的形狀。另外,在該實施例中,由于通氣口10的位置和實施例1的情況相同,設置在增強棱12的側壁上,通氣室3和實施例2的情況相同,具有阻止油流動的效果,所以成為對變速器箱體1外形的影響比上述兩實施例大、并且兼有兩者的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效果的通氣裝置。
以上,為了便于對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理解,以3個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在本發明各個所記載的范圍內,可以變更成各種具體的構成。特別是,有關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的通氣口10的位置設定,在上述各實施例中,只是例示出從中央位置向后方多少有一些偏移而進行設定的情況,但如果通氣機構2采用向變速器箱體1的后方延伸的構成,則很顯然,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的通氣口10的位置,應該從中央位置向前方多少有一些偏移進行設定,這樣的構成當然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可以廣泛適用于一般的變速器中,特別是自動變速器、其中在搭載在4WD越野車等車輛上的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FR)的縱向配置式自動變速器中使用是很有效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將變速器的箱體內空間與外部氣體連通,其特征是,在變速器箱體(1)的上部中的箱體軸線方向中間位置上,設置向箱體內空間開口的通氣口(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口,位于比所述箱體內空間的軸線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偏離的中間位置上,通過向與所述偏離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通氣機構(2)向外部氣體開放。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變速器箱體,具有由將其周壁的上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并從該周壁向外方凸出、在內部設置槽狀空間(12s)的壁所構成的增強棱(12),在該增強棱的側壁(12a)上設置向所述槽狀空間開口的通氣口。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口,位于收容在變速器箱體內的變速機構的非轉動部件(42)的外周側。
5.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機構,包括連接所述通氣口的通氣管(22)。
6.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機構,包括與所述變速器箱體一體設置并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隔離、通過所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的通氣室(3)。
7.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機構,包括與所述變速器箱體獨立的通氣室,通過所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室,具有前后方向長的空間,其一端部側通過所述通氣口與變速器箱體內空間連通,另一端部側通過通氣管向外部氣體開放。
9.根據權利要求6、7或8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氣室,具有限制該室內的流體流動的迷宮式結構(32)。
10.一種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將變速器的箱體內空間與外部氣體連通,其特征是,所述通氣裝置,具有在從收容變速機構的變速器箱體的前部(1A)到后壁(1b)之間的中央位置向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與箱體內空間連通的通氣口,和與該通氣口連通、從所述中央位置向另一方向延伸到至少以同量距離偏移的位置的通氣機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變速器的通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變速器,是使箱體軸線朝向車輛前后方向地載置在車輛上的縱向配置的變速器。
全文摘要
在將變速器箱體(1)內空間與外部氣體連通的通氣裝置中,在變速器箱體的上部中箱體軸線方向的中間位置、詳細講是在比軸線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偏離的位置上設置通氣口(10),通過向與該偏離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通氣機構(2)向外部氣體開放。這樣,通過將通氣口的位置向變速器箱體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前后方向偏離、和將通氣機構的方向朝向與其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組合,當通氣口位置向離開油位的方向傾斜時,通氣機構的前側朝下,相反當通氣口位置向接近油位的方向傾斜時,通氣機構的前側朝上,這樣在變速器在軸線上前傾、后傾時都可以防止通氣孔吹油的情況發生。
文檔編號F16H57/027GK1473248SQ02802784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日
發明者奧野光貴, 早渕正宏, 西田正明, 糟谷悟, 池宣和, 宏, 明 申請人:愛信Aw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