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增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力裝置,屬于一種適合于交通工具以及工農業生產中需要動力的設備上使用的增力器。
背景技術:
目前,節約能源是世界關注的問題,專利號95234102公開的“一種連桿式增力裝置”,是一種無污染的節能設備,它是采用杠桿和連桿機構,由于該結構的原因,其裝置不能發揮出大的功能,應用范圍也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一種能增力大、應用范圍廣的增力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殼體、主動輪、從動輪,還包括所述主動輪連接的增力機構和從動輪連接的曲軸機構;曲軸機構的端面以曲軸的主軸為中心曲軸與曲軸角度相同,曲軸是沿曲軸主軸軸線排列組合成左螺旋體或者右螺旋體結構,曲軸上裝瓦和滾輪;增力機構是在增力器主軸上與滾輪對應布設增力板,增力機構的端面是以增力器主軸為中心增力板與增力板角度相同,增力板是沿增力器主軸軸線排列組合成右螺旋體或者左螺旋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以小動力帶動增力器總成運轉,由增力板上的弧面驅使曲軸總成上的滾輪沿弧面軌道行駛,由增力板上的弧面抬著曲軸逐步上升,形成曲軸總成勻速反方向運動,這樣周而復始的運轉,就能達到增力效果。由于采用凸輪和杠桿結構具有增力大,結構簡單,牢固可靠,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不僅可單機使用,也可組合使用,多組合使用可達到萬倍的增力效果,應用范圍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增力機構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曲軸機構的端面結構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增力板的主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增力板的側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施例是在殼體1的左右設端蓋2、3,左端蓋2上的主動輪6一端與電動機相連,其另一端與在左端蓋2內的增力器主軸9一端相連,增力器主軸9另一端置于右蓋3中。增力器機構4是在增力器主軸9上布設四—十個增力板10,增力板10與曲軸機構5的滾輪12相對應。參照圖2,在增力器主軸上布設八個增力板10,增力板10是沿增力器主軸9軸線排列組成右螺旋體或左螺旋體結構,增力器機構4的端面是以增力器主軸9為中心增力板與增力板的角度相同如圖2所示。增力器機構4下方是曲軸機構5,增力器機構4與曲軸機構5平行設置,曲軸機構5的一端與右端蓋3外的從動輪7相連,其另一端置于左端蓋2中,曲軸機構5是四—十個曲軸11、四—十對瓦、四—十個滾輪12組成。曲軸機構5可以是八個曲軸11、八對瓦、八個滾輪12組成,曲軸11是沿曲軸主軸13軸線排列組成左螺旋體或右螺旋體結構,曲軸與曲軸的間距是根據曲軸的材質和所需動力來設定,曲軸機構5的端面是以曲軸主軸13為中心曲軸與曲軸的角度相同如圖3所示,在曲軸11上裝瓦和滾輪12,曲軸主軸13固定在殼體1底部的支架14上。參照圖4、圖5,增力板10為不規則的1/2扇面形狀,增力板10上部的弧面形狀與凸輪上部一半形狀相同,其下部的的凹面是與增力器主軸9的外壁相吻合,在與增力器主軸運行方向相反的增力板10一側的弧面上設45°斜面的防倒面。增力板10的防倒面的端點D與其相對應的滾輪12邊沿的間隙為0.3-0.5mm;增力板10弧面的另一端點B與其相鄰的滾輪12邊沿的間隙為0.5-0.7mm;增力器主軸9與滾輪12邊沿間隙為5-15mm。參照圖6,左右端蓋2、3上部裝調節器17,調節器17的上邊沿裝調節板18,調節器17上裝增力器主軸承19,增力器主軸承19上方是1號集油槽21,左右端蓋2、3下部裝曲軸主軸承20,在曲軸主軸承20上方是2號集油槽22。當本實用新型多組組合時,后組的主動論與前組的從動輪靠背結構安裝再一起。
權利要求1.一種增力器,包括殼體、從動輪、主動論,其特征是還包括所述主動輪(6)連接的增力機構(4)和從動輪(7)連接的曲軸機構(5);曲軸機構(5)的端面以曲軸主軸(13)為中心曲軸與曲軸角度相同,曲軸(11)是沿曲軸主軸(13)軸線排列組合成左螺旋體或者右螺旋體結構,曲軸(11)上裝瓦和滾輪(12);增力機構(4)是在增力器主軸(9)上與滾輪(12)對應布設增力板(10),增力機構(4)的端面是以增力器主軸(9)為中心增力板與增力板角度相同,增力板(10)是沿增力器主軸(9)軸線排列組合成右螺旋體或者左螺旋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器,其特征是所述增力板(10)為不規則的1/2扇面形狀,增力板(10)上部的弧面形狀與凸輪上部一半形狀相同,其下部的的凹面是與增力器主軸(9)的外壁相吻合,在與增力器主軸(9)運行方向相反的增力板(10)一側的弧面上設45°斜面的防倒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器,其特征是所述增力板(10)的防倒面的端點(D)與其相對應的滾輪(12)邊沿的間隙為0.3-0.5mm;增力板(10)弧面的另一端點(B)與其相鄰的滾輪(12)邊沿的間隙為0.5-0.7mm;增力器主軸(9)與滾輪(12)邊沿間隙為5-1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器,其特征是所述增力板(10)為四—十個,曲軸為四—十個,瓦為四—十對,滾輪為四—十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增力器,它包括殼體、主動輪、從動輪,還包括所述主動輪連接的增力機構和從動輪連接的曲軸機構;曲軸機構的端面以曲軸的主軸為中心曲軸與曲軸角度相同,曲軸是沿曲軸主軸軸線排列組合成左螺旋體或者右螺旋體結構,曲軸上裝瓦和滾輪;增力機構是在增力器主軸上與滾輪對應布設增力板,增力機構的端面是以增力器主軸為中心增力板與增力板角度相同,增力板是沿增力器主軸軸線排列組合成右螺旋體或者左螺旋體結構。
文檔編號F16H21/14GK2551812SQ0224188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6日
發明者張云威 申請人:張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