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輪制動器的調整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輪的制動器,尤其是對一種車輪制動器調整臂的結構改良。
目前,所有國產汽車和部分外國汽車的氣壓制動系中,都采用凸輪促動的車輪制動器,而且幾乎都設計成領從蹄式。制動時,制動調整臂在制動氣室的推動下,帶動制動凸輪軸轉動,推使兩制動蹄壓靠制動鼓。但隨著汽車制動器的運行,凸輪式車輪制動器的間隙也隨之擴大,為此需要及時地適量調整其間隙,而利用調整臂來改變制動凸輪軸的原始角位置。現有的調整臂系由調整臂殼體1和設于其內的蝸輪6、蝸桿2和蝸桿軸4組成;其中,所述的蝸桿軸與蝸桿同軸心設置,其一端部設有一側開設有鎖止槽10的止動圈3,并通過設于調整殼體之止動圈座上的止動螺釘11來固定或調整制動凸輪軸的原始角位置。因此,存在著加工工序多,成本高,且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振動的影響止動螺釘11易脫落,造成不安全隱患(具體結構參見附圖4至附圖8)。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制作方便,調整便捷、安全,性能可靠的車輪制動器的調整臂。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在所述的止動圈的一側設有定位凸,并在所述的止動圈座上設有與之相對應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凸可以是方形、長方形或者其它形狀的凸體,也可以是側向凸出的銷體;所述的定位槽也可以是相應斷面形狀的槽體。通常,為了定位槽體等的制作方便,節約材料和降低成本,在所述的定位凸呈部分圓柱形,并與圓柱形的止動圈交連制成一體;在所述止動圈座上的定位槽呈圓弧狀槽體。
由于本實用新型無需加工鎖止螺釘的鎖止槽,而采用止動圈上的半圓狀的定位凸與蝸桿臂殼體的半圓狀定位槽的配合來達到其發明目的的。因此,它具有結構簡單,布置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節省材料,調整便捷、安全,性能可靠等特點。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局部剖面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止動圈的俯視圖;附圖3是附圖2的B-B剖視圖。
附圖4是現有的一種帶局部剖面的調整臂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附圖4的A-A剖視圖;附圖6是現有調整臂中的一種止動圈的俯視圖;附圖7是現有調整臂中的一種止動圈的左視圖;附圖8是附圖7的C-C剖視圖。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在調整臂殼體1內設置有蝸輪6和與之相連的蝸桿2;蝸桿通過細花鍵與頭部設有六角體的蝸桿軸4相連;在所述蝸桿2的蝸桿軸上設置有復位彈簧5,其外設有止動圈3;并在所述止動圈3的內部設置有十二角孔。其中,所述的止動圈3的一側設置有定位凸8,并在所述的止動圈座7上設有與之相對應的定位槽9。所述的定位凸8可以呈部分圓柱形,與圓柱形的止動圈交連制成一體,其內設有中心孔31和十二角孔定位齒30,并采用粉末冶金整體制成;在所述止動圈座上鉆制有相應的圓弧狀定位槽槽體。
在本實用新型需使用調整時,只需用活動扳手壓動止動圈3,設于其一側的定位凸8沿著與之相應的定位槽向內平移,待旋轉到某一角度后,松開活動扳手,止動圈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使其中的蝸桿軸4的六角體正好落入設于止動圈3上的內十二角孔的定位齒30上。換言之,本實用新型利用制動調整臂來方便地改變制動凸輪軸的原始角位置(蝸桿每轉十二分之一周的整數倍,放開止動圈3,彈簧即將止動圈推回到與蝸桿軸4的六角體的定位齒30的相應位置上)。從而,實現了凸輪式制動調整臂調整間隙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輪制動器的調整臂,包括調整臂殼體和設于其內的蝸輪、蝸桿和蝸桿軸;其中,所述的蝸桿軸與蝸桿同軸心設置,其一端部設有止動圈,調整臂殼體上設有止動圈座,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止動圈(3)的一側設有定位凸(8),并在所述的止動圈座(7)上設有與之相對應的定位槽(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制動器的調整臂,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定位凸(8)呈部分圓柱形,并與圓柱形的止動圈交連制成一體;在所述止動圈座(7)上的定位槽(9)呈圓弧狀槽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制動器調整臂的結構改良。所述的調整臂系由調整臂殼體和設于其內的蝸輪、蝸桿和蝸桿軸組成;并在所述的止動圈的一側設有定位凸,并在所述的止動圈座上設有與之相對應的定位槽。因此,具有結構簡單,布置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節省材料,調整便捷、安全,性能可靠等特點。
文檔編號F16D65/40GK2481903SQ01210730
公開日2002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26日
發明者高天安, 王紅 申請人: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