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量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為血壓計等定速排氣閥使用的流量控制用的電磁閥,特別涉及構造簡單、能使排氣量漸漸增大的流量控制閥。
該血壓計的流量控制閥,使加壓后的綁帶內的壓力漸漸減壓是很重要的,為此,必須漸漸地加大與綁帶連通的壓力流出口的大小。這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量控制閥記載在日本特開平6-47007號公報中。該流量控制閥由與綁帶連通的空氣流出口、可關閉該流出口并安裝在可動軸前端的密封件、和沿軸方向驅動可動軸的螺線管構成。
上述公報記載的流量控制閥,空氣流出口和密封件的各端面形成為相互不平行的平坦面,通過使密封件漸漸離開空氣流出口,不一下子將空氣流出口開放,而是階段地開放。把綁帶內的壓力下降預定值,血壓測定結束后,切斷螺線管的電流,用彈簧將可動軸推下,使綁帶內的壓力急速地下降到大氣壓。
但是,上述公報記載的流量控制閥,其空氣流出口的端面或密封件的端面中的任一方相對于滑動軸的移動方向稍稍傾斜,有時密封件的姿勢會影響空氣的流出量。因此,必須微妙地調節空氣流出口和密封件的各端面的傾斜角,同時,必須使可動軸的姿勢不變地順利移動。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零部件數目、降低成本的流量控制閥。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控制微量排出的流量控制閥。
本發明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由使壓力流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具有任意開閉上述流出口的壓接部的閥體、使上述閥體的壓接部移動的閥作動體構成,從流出口排氣時,閉塞流出口的閥體的壓接部的平面由于來自流出口的排氣而進行傾斜。
上述閥體,在壓接部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設有支承板,上述壓接部是從大致圓筒狀密封件的底部開口嵌入芯而形成的。上述大致圓筒狀密封件和支承板是用橡膠、塑料等彈性材料一體形成的。上述支承板的寬度與上述壓接部的外徑尺寸基本相同。
從流出口排氣時,為了由流出口的排氣使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傾斜,只要將流出口的中心與閥體壓接部的中心錯開即可。為了使上述流出口的中心與閥體壓接部的中心錯開,例如,可以使流出口與連接管(該連接管與綁帶連通)的軸心錯開,或者使閥體的一方支承板比另一方支承板短,這樣,可與壓接部的中心錯開。
另外,從流出口排氣時,為了由流出的排氣使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傾斜,只要將閥體的一方支承板厚度做得比另一方支承板薄,或者把芯嵌入的位置從圓筒狀密封件的中心錯開,這樣,可使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比另一方支承板小。
把流出口從綁帶連通的連接管的軸心錯開時,由于排氣沖到錯開壓接部中心的位置,所以,壓接部的平面傾斜。另外,如果把閥體的一方支承板形成為比另一方短,則流出口與壓接部的中心錯開,同時,支承板的彈簧作用產生差別,所以,壓接部的平面被排氣傾斜。
另外,把閥體的一方支承板厚度形成得比另一方薄時、或者與閥體的圓筒狀中心錯開地嵌入芯時,由于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比另一方支承板的減弱,所以,由流出口的排氣使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傾斜。
另外,也可以在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通過形成上述溝槽或縫隙來減小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同時,即使流出口的排氣壓小時,也能抑制反動。因此,可長期保持閥體壓接部平面的傾斜,可更加微細地控制排氣。
形成在上述閥體支承板上的溝槽或縫隙,可以對稱或非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另外,上述溝槽或縫隙的形狀無特別限定,可以是圓弧形,也可以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側面垂直方向,也可以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側面傾斜的方向。
圖2是
圖1中的A-A線剖面圖。
圖3是閥體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剖面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剖面圖。
圖8是圖7中的B-B線剖面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俯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8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9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10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俯視圖。
圖14是表示流出口被閥體的閉塞狀態的剖面圖。
圖15是表示流出口與閥體的壓接部關系的說明圖。
圖1至圖3表示本發明流量控制閥的第1實施例。該流量控制閥的整體構造是,平面為大致長方形狀的閥體3的兩端部挾持在圓筒狀的殼體1與蓋體2之間,在殼體1內配設著收容螺線管4和磁鐵5的筒狀收容體6。在收容體6的貫通孔7內嵌入著可移動的、將閥體3推上的閥作動體8。
具體地說,在圓筒狀殼體1的周壁11的側面,平行地設有相向的切削而成的平坦面12、12。在殼體1的底部13的中心設有供閥作動體8的端部穿過的通孔14,在上部開口部的內側形成臺階部15。蓋體2由上板21和周壁22構成,在上板21的中央部朝著閥作動體8的移動方向突出設置著與綁帶連通的連接管23。在周壁22的下端內側設有與上述臺階部15嵌合的凸部24。
設在連接管23內的流出通路25的流出口26突出于上板21的下面。在上板21上,在挾著連接管23地隔開180度的位置設有排出口27、27,在周壁22的側面平行地設有相對的切削而成的平坦面28。蓋體2與殼體1組裝起來時,該平坦面28與殼體1的平坦面12對齊。
連接管23的軸心與閥作動體8的軸心處在同一直線上,但是,流出通路25的中心與連接管23的中心錯開,其錯開方向最好是后述閥體3的長度方向。
閥體3如圖3所示,在大致圓柱形的壓接部31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在相對于壓接部31側面垂直的方向,設有支承板32、32。上述壓接部31是從圓筒狀密封件33的底部開口嵌入芯34而形成的。
支承板32、32和圓筒狀密封件33,用橡膠、塑料等彈性材料形成為一體。支承板32、32約為同樣的厚度,其寬度尺寸與壓接部的外徑尺寸約相同。支承板32、32的端部,以架設在圓筒狀殼體1的上部開口部臺階部上的狀態,挾持在殼體1與蓋體2的周壁22之間。
壓接部31的軸心和連接管23的軸心基本處在同一直線上。圓筒狀密封件33的、壓接在流出口26上的面形成為平面35。該平面35基本平行于流出口26。如上所述,由于閥體3的支承板32、32是用彈性材料形成的,所以,當芯34從圖2下方被往上推時,支承板32、32伸長,將圓筒狀密封件33的平面35壓接在流出口26上,可將流出口26閉塞住。壓接部31的軸心和連接管23的軸心在約同一直線上,但是流出通路25與連接管23的軸心錯開,所以,流出口26被壓接在圓筒狀密封件33的與軸心錯開的位置。
在殼體1內收容著圓筒狀的收容體6,使閥作動體8往圖2中上方移動的螺線管4和配置在該螺線管4外側的磁鐵5配設在該圓筒狀收容體6內。圓筒狀收容體6是由內壁62和外壁63構成的雙重構造,內壁62的內側,作為軸方向貫通的貫通孔7,內壁62與外壁63之間形成為環狀槽64。上述螺線管4和磁鐵5收容在該環狀槽64內。
上述閥作動體8由朝徑方向外側稍稍伸出于螺線管4的凸緣部81和滑動軸82形成。在凸緣部81的上面中央部,在滑動軸82的軸心位置突出設置著半圓球形的凸部83。在滑動軸82的外周面設有防止在與貫通孔7之間晃動的環狀凸部84。當電流流過螺線管4產生電磁力而使閥作動體8移動時,上述凸部83與芯34相接。這樣,將壓接部31往圖2上方推壓,用圓筒狀密封件33將流出口26閉塞住。
圖4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該實施例的特征是,將閥體的中心與連接管的流出口及閥作動體的凸部的中心錯開。即,設在連接管23中心的流出通路25a的流出口26a和閥作動體8的凸部83的中心在上下方向位于同一直線上。這時,流出通路25a和滑動軸82的軸心最好也與流出口26a及凸部83的中心約在同一直線上。
構成閥體3a的壓接部31的中心與流出口26a及凸部83的中心錯開。與壓接部31的中心錯開方向可以是在壓接部31兩側隔開180度形成的任一方支承板32側。圖4中,支承板32b短,支承板32a長。因此,是錯開壓接部31方向的支承板短,相反側的支承板長,這樣,在圖4中,是右側長、左側短。另外,除了閥體3a及流出口26a的構造外,其余與第1實施例相同,對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標記,其說明從略。
上述第2實施例中,從流出口26a完全閉塞的狀態使閥作動體8朝圖4中下方漸漸下降時,由于流出口26a從壓接部31的中心錯開,一方支承板長,彈簧作用減小,所以,通過流出通路25a排出的空氣使壓接部31的平面35傾斜,成為不平行于流出口26a的下端面的關系。另外,閥作動體8漸漸下降時,平面35以傾斜狀態漸漸離開流出口26a,所以,可微速排氣。
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剖面圖,其它構造與圖4相同,對其整體的說明從略。該實施例的特征是,構成閥體的支承板的一方形成得薄。即,與第2實施例同樣地,在大致圓柱形壓接部31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把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承板32c、32d設在垂直于壓接部31側面的方向。支承板32d的厚度T1比支承板32c的厚度t薄,以減小其彈簧作用。該第3實施例中壓接部31的中心,與流出口26a及凸部83的中心基本處在同一直線上。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的剖面圖,其它構造與圖4相同,對其整體的說明從略。該實施例的特征是,將壓接部31a的芯34朝支承板的一方側錯開,以減小另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即,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例同樣地,在大致圓柱形壓接部31a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把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承板32、32設在水平方向。上述壓接部31a是把芯34a嵌入底部開口的圓筒狀殼密封件33內而形成的。上述圓柱狀密封件33a的周壁在一方支承板側形成得厚度大,在另一方側形成得厚度小,與底部開口的中心錯開。因此,嵌入芯34a后,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減小。
上述第3及第4實施例中,也與第1及第2實施例同樣地,從流出口26a完全閉塞的狀態使閥作動體8漸漸下降時,由于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小,所以,通過流出通路25排出的空氣使壓接部31、31a的平面35傾斜,成為不平行于流出口26的下端面的關系。平面35以傾斜狀態漸漸離開流出口26,所以,可微速排氣。
圖7和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d的俯視圖及剖面圖,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構造,注以相同標記,其說明從略。圖7以下的實施例中,在支承板32上形成溝槽或縫隙,這樣,使一方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小于另一方支承板。
即,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地,在大致圓柱形壓接部31a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把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承板32、32設在水平方向。上述壓接部31是把芯34嵌入底部開口的圓筒狀殼密封件33內而形成的。在上述支承板32、32的上面設有圓弧形的溝槽37、37a。該圓弧形的溝槽37、37a呈點對稱地設在支承板32、32方向的中心線X的上下。
如圖8所示,設溝槽37距壓接部31的間隔為L,溝槽寬度為T,設溝槽37a距壓接部31的間隔為L1,溝槽寬度為T1,則L和T的關系如下。即,當L=L1時,T>T1,或者T<T1。當T=T1時,L>L1或者L<L1。這樣,通過對溝槽37、37a距壓接部31的間隔或溝槽寬度設置差,減小一方側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同時抑制其反動。
圖9是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e的俯視圖。該實施例與圖7所示第5實施例的不同點是溝槽位置不同。即,設在支承板32上面的溝槽38、38a對稱地設在支承板32、32方向的中心線X上。設溝槽38距壓接部31的間隔為L,溝槽寬度為T,設溝槽38a距壓接部31的間隔為L1,溝槽寬度為T1時,L與T的關系與圖7所示第5實施例相同。因此,其詳細說明從略。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f的俯視圖。該實施例中,將溝槽39、39a分割并對稱地設在支承板32、32方向的中心線X的兩側。溝槽39和溝槽39a的距壓接部31的間隔及溝槽寬度關系與上述第5實施例、第6實施例中的相同,其詳細說明從略。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8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g的俯視圖。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點是,溝槽40、40a設置成虛線狀。溝槽40和溝槽40a的距壓接部31的間隔及溝槽寬度的關系與上述實施例5、實施例6相同,其詳細說明從略。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9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h的俯視圖。該實施例的特征是,溝槽41、41a非對稱地設在支承板32、32方向中心線X的兩側。即,溝槽41的長度比溝槽41a長。溝槽41和溝槽41a的距壓接部31的間隔及溝槽寬度雖然相同,但由于長度有差別,所以,減小一方側支承板的彈簧作用。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10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閥體3i的俯視圖。該實施例的特征是,溝槽42、42a設在支承板32、32側面的垂直方向。該溝槽42和溝槽42a的距壓接部31的間隔及溝槽寬度的關系與上述第5實施例、第6實施例中的相同,其詳細說明從略。
圖7至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是在支承板上形成了溝槽,但也可以把上述各實施例的溝槽變成縫隙。變成縫隙時,支承板32、32任一方側的縫隙距壓接部31的間隔和/或縫隙長度設有差別,以減小一方側支承板的彈簧作用。這樣,在支承板32、32上形成溝槽或縫隙,可以敏感地反應從流出口26a排出的空氣壓。因此,即使空氣壓弱時,支承板32、32的反動也少,可長期保持平面35的傾斜面。
另外,圖7以下實施例所示的溝槽或縫隙,也可以組合到圖6之前所示第1至第4實施例中。與第1至第4實施例組合實施時,因為支承板32、32中的一方,其彈簧作用已經減小,容易撓曲,所以,溝槽或縫隙可以形成為對稱狀。
下面,參照圖14和圖15說明圖2所示第1實施例之流量控制閥的動作。先把規定值的電流通過螺線管4,使其產生電磁力,在圖14中使閥作動體8往上方移動。當閥作動體8移動到上方時,凸部83與閥體3的芯34相接,對抗支承板32、32的彈簧作用將閥體3推上,將圓筒狀密封件33的平面35壓接在流出口26上,將其完全閉塞。
然后,一點一點地減少供給螺線管4的電流,進入血壓計的微速排氣過程。隨著電流的減少,電磁力減弱,所以,借助支承板32、32的彈簧作用,閥作動體8漸漸被朝圖14中下方推下。隨著閥作動體8的被推下,流出口26漸漸開放,由于流出口26從壓接部31的中心錯開,凸部83與壓接部31的中心相接,所以,平面35在排氣的作用下稍稍傾斜。該傾斜可控制微細的排氣。
圖15(a)表示壓接部31將流出口26開放的瞬間。圖15(b)表示壓接部31的平面35傾斜,從圖中右側漸漸排氣的情形。這樣,通過漸漸減弱螺線管4的電磁力,利用支承板的彈簧作用將閥作動體8推下,被閉塞的空氣漸漸排出。把綁帶內的壓力下降到預定值后,停止對螺線管4供給電流時,在支承板32、32的彈簧作用下,流出口急速開放,可將綁帶內的壓力急速地降低到大氣壓。
第2實施例以下的流量控制閥也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動作,具有排氣量漸增的排氣特性。其詳細說明從略。另外,將第1至第4實施例與第5以下的實施例組合時,可抑制反動,長期保持壓接部的傾斜。
從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流量控制閥,流出口和閉塞該流出口的壓接部平面是相互平行的,所以,只要用很少的推壓力就可以閉塞。另一方面,在開放流出口時,壓接部的平面在從流出口的排氣作用下傾斜。因此,流出口隨著壓接部的移動而漸漸開放,可微細且連續地控制排氣流量。另外,由于閥體的支承板具有彈簧作用,所以,壓接部的平面被流出口的排氣傾斜時,可以使閥作動體移動,不需要已往那樣的、使閥作動體移動的螺旋彈簧。因此,可削減零部件數目,降低成本。把本發明的流量控制閥用于血壓計時,可微細地控制排氣流量。
權利要求
1.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由使壓力流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具有任意開閉上述流出口的壓接部的閥體、使上述閥體的壓接部移動的閥作動體構成,從流出口排氣時,閥體的壓接部的平面在流出口的排氣的作用下傾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上述閥體,在其壓接部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設有由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承板,上述壓接部是從與支承板一體地由彈性材料形成的大致圓筒狀密封件的底部開口嵌入芯而形成的。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板的寬度與上述壓接部的外徑尺寸基本相同。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流出口從閥體壓接部的中心錯開,使得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在流出口的排氣的作用下傾斜。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流出口從與綁帶連通的連接管的軸心錯開,使流出口的中心與閥體壓接部的中心錯開。
6.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通過把上述閥體的一方支承板形成得比另一方支承板短,使壓接部的中心朝著支承板的一方側與流出口的中心錯開。
7.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通過將閥體的一方支承板的厚度形成得比另一方支承板薄,使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在流出口的排氣作用下傾斜。
8.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通過使嵌入閥體的基本圓柱狀壓接部內的芯的中心從壓接部的中心錯開,使得閥體壓接部的平面在流出口的排氣作用下傾斜。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
10.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
11.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非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
12.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是圓弧形。
13.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側面垂直的方向。
14.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側面傾斜的方向。
15.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是圓弧形,并且對稱或非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
16.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的側面垂直的方向,同時對稱或非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
17.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量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閥體的支承板上形成溝槽或縫隙,該溝槽或縫隙形成在相對于支承板的側面傾斜的方向,同時對稱或非對稱地形成在壓接部的兩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構造簡單、能漸漸增大排氣流量的流量控制閥。本發明的流量控制閥,由使壓力流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26)、具有任意開閉上述流出口的壓接部(31)的閥體(3)、使上述閥體的壓接部移動的閥作動體(8)構成,從流出口排氣時,閉塞著流出口的閥體的壓接部的平面在流出口的排氣的作用下傾斜。上述閥體,從大致圓筒狀密封件(33)的底部開口嵌入芯(34)而形成壓接部,在該壓接部的下端部隔開180度地設有由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承板(32)。上述壓接部和支承板由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上述支承板的寬度與壓接部的外徑約相同。為了使壓接部的平面被排氣傾斜,例如,只要將流出口與閥體壓接部的中心錯開即可。
文檔編號F16K7/14GK1373841SQ00812646
公開日2002年10月9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0日
發明者中澤光弘 申請人:有限會社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