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隙消除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
背隙消除裝置廣泛運用于多種構件中,一般常見的有椅背與椅墊的角度調整、座墊高度調整及汽車車窗升降調整,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兩相嚙合的齒部可作相對轉動,同時可使兩齒部保持緊密嚙合的狀態,藉以克服因調整動作或經長久的磨損所形成的背隙問題。
如美國專利第5536217號或本案
圖11、12所揭示的汽車座椅仰臥器,是一種利用偏心行星齒輪的傳動機構來調整椅背角度的裝置,主要是于二對應并合的托板60、70內環齒輪槽61、71中偏心組設一雙階行星齒輪80,該行星齒輪80的內槽81中裝設二直徑較小的圓形行星臂82,該二圓形行星臂82的偏心穿孔821中貫設一軸套90,軸套90一端的凸部91位于穿孔821側邊的扇狀缺槽822中,另于二行星臂82的弧形長槽823中設置一彈簧83,托板70外側再配合數粒滾珠72結合一環套73等。
對于以上仰臥器結構設計,請配合參閱
圖10,它是以一軸心穿設固接軸套90旋轉,利用軸套90凸部91經行星臂82推動行星齒輪80沿托板60、70的內環齒輪槽61、71旋轉,并利用雙階行星齒輪80與二托板60、70內環齒輪的減速比不同,而達到椅背調整角度的目的。
但是,由上述座椅仰臥器的結構及附圖中可清楚看出,其缺點在于調整椅背角度時,是利用兩行星臂受外力壓縮位于弧形長槽內的彈簧,藉以使行星齒輪與托板的內環齒輪槽間形成間隙,以供椅背角度的調整,但常因兩行星臂間或兩行星臂與托板間的磨擦力大于彈簧的外張力,而使兩行星臂無法回復,造成行星臂與托板內環齒輪槽間的間隙過大,使得椅背有不穩、晃動的情形;又,其兩平貼的行星臂在位移的過程中因磨擦力過大,造成使用者需施以較大的外力才能旋動的費力現象;且因行星臂接觸面積過大,易因銹蝕而造成卡死。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以減少結構間的磨擦力,達到防止卡死、無背隙現象及易施力的目的,減少齒輪間的背隙而形成自鎖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它包括一固定構件,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搖擺構件,其上具有一環齒輪部,環齒輪部與固定構件的內環齒槽呈部份嚙合,環齒輪部中央并形成內孔,內孔孔緣可呈軸向傾斜0~70度狀;一樞軸,貫設于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中;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裝設于樞軸上,并位于搖擺構件中,其上具有至少一推抵部,推抵部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其一側周緣形成斜面的抵掣部,并相對于主動偏心楔形推塊的推抵部處設有受抵部,受抵部并與推抵部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至少一撓性構件,其一端定位于從動偏心楔形推塊上。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樞軸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可為一體成型的構件。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一大一小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一大一小的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大小相同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二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它包括一固定構件,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搖擺構件,設有一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與固定構件的內環齒槽相對應,且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行星齒輪,中央形成內孔,其孔緣呈軸向傾斜0-70度狀;一樞軸,貫設于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中;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裝設于樞軸上,并位于行星齒輪中,其上具有至少一推抵部,推抵部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其一側周緣形成斜面的抵掣部,并相對于主動偏心楔形推塊的推抵部處設有受抵部,受抵部并與推抵部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至少一撓性構件,其一端定位于從動偏心楔形推塊上。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樞軸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可為一體成型的構件。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一大一小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一大一小的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前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大小相同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二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優點和積極效果非常明顯。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及從動偏心楔形推塊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乃在于推抵部及受抵部呈斜面楔形的設計,于動作時可互為推掣,確實可降低磨擦力,而使各構件的動作順暢,不會因接觸面積過大而有銹蝕卡死現象,又由于設置撓性構件而可消除背隙現象,故本實用新型于調整搖擺構件及固定構件之間的角度時,具有易于調整不會卡死的功能外,整體結構亦不會有因松動而導致不穩、晃動等的現象,所有本實用新型可達到操作時省力,定位時亦因背隙的消除而呈穩固的狀態。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組合平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組合平面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11是傳統汽車座椅仰臥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是傳統汽車座椅仰臥器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首先參閱
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背隙消除裝置包含一固定構件10,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11,該內環齒槽11中央處形成一樞孔12;
一搖擺構件20,設有一環齒輪部21,該環齒輪部21配置于內環齒槽11中,并且呈部份嚙合狀,又環齒輪部21中央形成內孔22,該內孔22的孔緣可呈軸向傾斜0~70度;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其中設置有軸孔301,可供樞軸31穿設,另于周緣設置至少一個推抵部302,該推抵部302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主要設有抵掣部321、至少一受抵部322及至少一撓性構件324,其中于該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一側周緣形成具斜面的抵掣部321,該斜面與搖擺構件20的內孔22斜面呈反向設計,而受抵部322則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的推抵部302相對設置,并形成與推抵部302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又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一端設有至少一定位槽323可供撓性構件324定位;一外蓋板40,中間設有樞孔41,其組設方式是,首先以搖擺構件20的環齒輪部21嚙合于固定構件10的內環齒槽11中,再依次將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及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置入搖擺構件20的內孔22中,令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的抵掣部321貼于內孔22孔緣處,而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的推抵部302則與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的受抵部322兩相楔合,最后外蓋板40固設于固定構件10,且位于搖擺構件20外側覆蓋前述的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及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再以樞軸31樞設于固定構件10的樞孔12、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的軸孔301及外蓋板40的樞孔41,而樞軸31一端可套設一轉輪或電動驅動裝置,當人們經由轉輪調整固定構件10及搖擺構件20間的角度時,利用上述結構可達到背隙消除的目的,使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易于轉動及定位。
又前述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與樞軸31可為一體成型;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的推抵部302可形成一大一小(如
圖1所示)的設計;或兩推抵部302相等(如圖6所示)并呈對稱的設計。
當欲調整固定構件10與搖擺構件20的角度時,請配合參看圖4、5所示,可藉樞軸31帶動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轉動,使推抵部302徑向推動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的受抵部322,利用推抵部302及受抵部322的楔形楔合原理,令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呈軸向偏移,降低抵掣部321與內孔22的作用力,使環齒輪部21與內環齒槽11間具有充足的余隙,而能轉動搖擺構件20,達到調整固定構件10與搖擺構件20相對角度的目的。
當固定構件10與搖擺構件20的角度調整至適當處,由于外力不再作用于樞軸31上,此時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在撓性構件324的回復力作用下復位,使抵掣部321復推搖擺構件20的內孔22,令搖擺構件20的環齒輪部21與固定構件10的內環齒槽11嚙合處呈抵緊,形成自鎖作用而為一穩固定位狀態,此種設計目的,即是消除環齒輪部21及內環齒槽11間因調整或經長久磨損后所形成的背隙,達到切實穩固定位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消除背隙結構如圖7、8、9所示,它包含有一固定構件10a,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11a,該內環齒槽11a中央處形成一樞孔12a;一搖擺構件20a,設有一內環齒槽201a,該內環齒槽201a與固定構件10a的內環齒槽11a相對應,且兩者齒數為不等的設計,又內環齒槽201a中央處形成一樞孔202a;一行星齒輪21a,中央形成內孔211a,其內孔211a孔緣可呈軸向傾斜0~70度,且裝設于前述固定構件10a、搖擺構件20a,并置于內環齒槽11a、201a共同組成的容置空間中,與前述的二內環齒槽11a、201a呈部份嚙合狀;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其中設置有軸孔301a,可供樞軸31a穿設,另于周緣設置至少一個推抵部302a,該推抵部302a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主要設有抵掣部321a、至少一受抵部322a及至少一撓性構件324a,其中于該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一側周緣形成具斜面的抵掣部321a,該斜面與行星齒輪21a的內孔211a斜面呈反向設計,而受抵部322a則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的推抵部302a相對設置,并形成與推抵部302a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又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一端設有至少一定位槽323a可供撓性構件324a定位;組裝時依次將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及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置入行星齒輪21a的內孔211a中,令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的抵掣部321a貼于內孔211a孔緣處,而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的推抵部302a則與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的受抵部322a兩相楔合,當人們經由樞軸調整固定構件10a及搖擺構件20a間的角度時,利用上述結構可達到背隙消除的目的,使固定構件10a及搖擺構件20a易于轉動及定位。
又前述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與樞軸31a可為一體成型;又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的推抵部302a可形成一大一小(如圖7所示)的設計,或兩推抵部302a相等(如第10圖所示)并呈對稱的設計。
關于前述第二種實施型態的背隙消除裝置,當欲調整固定構件10a與搖擺構件20a的角度時,請配合參看圖7、8所示,可藉樞軸31a帶動主動偏心楔形推塊30a轉動,使推抵部302a徑向推動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的受抵部322a,利用推抵部302a及受抵部322a的楔形楔合原理,令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呈軸向偏移,降低抵掣部321a與內孔211a的作用力,使行星齒輪21a與兩內環齒槽11a、201a間具有充足的余隙,而能轉動固定構件10a及搖擺構件20a,即使兩者因齒數差所形成的角度,達到調整固定構件10a與搖擺構件20a相對角度的目的。
當固定構件10a與搖擺構件20a的角度調整至適當處,由于外力不再作用于樞軸31a上,此時從動偏心楔形推塊32a在撓性構件324a的回復力作用下復位,使抵掣部321a復推行星齒輪21a的內孔211a,令行星齒輪21a與搖擺構件20a、固定構件10a的內環齒槽201a、11a嚙合處呈抵緊,形成自鎖作用而為一穩固定位狀態,此種設計目的是消除行星齒輪21a及內環齒槽11a、201a間因調整或經長久磨損后所形成的背隙,達到切實穩固定位的狀態。
又上述的行星齒輪21a可為雙階不同齒數的設計,而與其配合的固定構件10a及搖擺構件20a,其中內環齒槽11a、201a兩者的齒數可為相等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至少包括一固定構件,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搖擺構件,其上具有一環齒輪部,環齒輪部與固定構件的內環齒槽呈部份嚙合,環齒輪部中央并形成內孔,內孔孔緣可呈軸向傾斜0~70度狀,一樞軸,貫設于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中,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裝設于樞軸上,并位于搖擺構件中,其上具有至少一推抵部,推抵部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其一側周緣形成斜面的抵掣部,并相對于主動偏心楔形推塊的推抵部處設有受抵部,受抵部并與推抵部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至少一撓性構件,其一端定位于從動偏心楔形推塊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樞軸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可為一體成型的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一大一小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一大一小的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大小相同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二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5.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至少包括一固定構件,其一側面具有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搖擺構件,設有一內環齒槽,該內環齒槽與固定構件的內環齒槽相對應,且中央處形成一樞孔,一行星齒輪,中央形成內孔,其孔緣呈軸向傾斜0-70度狀,一樞軸,貫設于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中,一主動偏心楔形推塊,裝設于樞軸上,并位于行星齒輪中,其上具有至少一推抵部,推抵部兩側面緣為斜面設計,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其一側周緣形成斜面的抵掣部,并相對于主動偏心楔形推塊的推抵部處設有受抵部,受抵部并與推抵部斜面為反向的斜面設計,至少一撓性構件,其一端定位于從動偏心楔形推塊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樞軸與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可為一體成型的構件。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一大一小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一大一小的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具有二推抵部,二推抵部為大小相同且相對樞軸呈徑向對稱狀,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對應于二推抵部設置具反向斜面的受抵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背隙消除裝置,它包含固定構件及搖擺構件,并配合一組設于二構件間的主動偏心楔形推塊及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利用主、從動偏心楔形推塊間斜面配合及撓性構件于從動偏心楔形推塊側面壓抵的設計,使背隙消除構件得以簡化,并可防止構件卡死,使整體結構調整時較省力不會卡死、定位時則可呈穩固結合。
文檔編號F16H55/02GK2450440SQ0025517
公開日2001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17日
發明者王亮雄, 王連霖 申請人:宏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