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屬于煤炭發電領域,用于解決增壓風機或者鍋爐發生故障時,高溫煙氣無法通暢排出的問題。它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方的電機、位于電機左側的增壓風機本體,所述底座上端連接電機和增壓風機本體,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體、位于底座本體上方的支耳、位于支耳左側的固定支撐,所述支耳上端面開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支撐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套于電機內的旋轉軸,所述電機本體下端設有與支耳匹配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和支耳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旋轉軸套于通孔內。本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實現了在故障時,高溫煙氣的降溫、脫硫及排放。
【專利說明】
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増壓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炭發電領域,具體來說,是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實現對燃煤發電廠脫硫設施的嚴格監管,國家環保廳下發了各地區火電企業要逐步改造已建脫硫設施的通知,廣西區桂環發〔2012〕第27號文《關于加強燃煤發電企業脫硫設施運行及脫硫電價管理的通知》中也要求單機30萬千瓦以上純發電火電機組在2013年底前完成改造。
[0003]脫硫系統與鍋爐完全形成了單元型串聯系統,整個機組的運行可靠性會因此而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脫硫裝置與主機串聯,必須同步啟停,如果增壓風機跳停,煙氣通往煙囪的通道幾乎被切斷,機組必然大幅度減負荷或停機;其次,鍋爐側發生故障時(例如空預器跳停),高溫煙氣沒有旁路可走,將直接進入吸收塔,勢必導致塔內設施嚴重損壞甚至吸收塔報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另外,啟停機過程中鍋爐燃油產生的煙氣會污染漿液,如何置換和處理啟停過程中被油污染的工質,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有周密、細致、可行的方案對相關系統進行改造。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種可實現高溫煙氣降溫、脫硫及排放的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
[0005]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方的電機、位于電機左側的增壓風機本體,所述底座上端連接電機和增壓風機本體,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體、位于底座本體上方的支耳、位于支耳左側的固定支撐,所述支耳上端面開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支撐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套于電機內的旋轉軸,所述電機本體下端設有與支耳匹配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和支耳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旋轉軸套于通孔內;所述增壓風機本體包括箱體、位于箱體內的扇片、位于箱體左側的進風口、位于箱體前側的出風口,所述箱體下端焊接于底座本體上端,所述扇片套于旋轉軸左端,所述進風口包括主風口、位于主風口上方的備用風口,所述主風口右側連接箱體,所述主風口設有電控開關,所述備用風口在電控開關的左側。
[000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實用新型,固定支撐開有通孔,旋轉軸套于通孔內,避免了因震動問題而導致的旋轉軸壽命減少。進風口包括主風口、位于主風口上方的備用風口,在正常工作時,從鍋爐出來的煙氣從主風口進入箱體,經過扇片增壓后,通過出風口流向吸收塔,再排放到煙囪。當增壓風機發生故障時,由于主風口設有電控開關,可以控制電控開關,關閉主風口,煙氣只能通過備用風口流出,從備用風口流向地勢較低的臨時處理池,避免了因增壓風機出現故障時,煙氣無處可排,導致機組停機的問題。
[0008]進一步限定,所述主風口設有噴淋裝置,所述噴淋裝置包括噴淋管道、位于噴淋管道末端的噴淋頭,所述噴淋管道垂直于主風口,所述噴淋頭開有若干小孔。
[0009]當鍋爐發生故障時,設立的噴淋裝置能夠有效的降溫,保護管道免受高溫煙氣的損害。噴淋頭開有若干小孔,能夠有效分流液體,增大了液體與煙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更好降溫的效果。
[0010]進一步限定,所述噴淋裝置有2個。
[0011]2個噴淋裝置,一個供消防用水,一個供脫硫工藝水,實現了在降溫的同時,還能實現脫硫處理,達到環保的效果。
[0012]進一步限定,所述備用風口直徑為20cm。
[0013]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可實現高溫煙氣降溫、脫硫及排放,安全性好,節約環保。
【附圖說明】
[0014]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示未畫出扇片);
[0016]圖2為噴淋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7]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0018]底座I,電機2,增壓風機本體3,底座本體101,支耳102,固定支撐103,電機本體201,旋轉軸202,安裝座4,螺栓5,箱體301,進風口 302,出風口 303,主風口 302a,備用風口302b,電控開關6,噴淋裝置7,噴淋管道701,噴淋頭702。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20]實施例一,
[0021]如圖1、圖2所示,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I上方的電機
2、位于電機2左側的增壓風機本體3,底座I上端連接電機2和增壓風機本體3,底座I包括底座本體101、位于底座本體101上方的支耳102、位于支耳102左側的固定支撐103,支耳102上端面開有螺紋孔,固定支撐103開有通孔,通孔平行于水平面;電機2包括電機本體201、套于電機2內的旋轉軸202,電機本體201下端設有與支耳102匹配的安裝座4,安裝座4和支耳102通過螺栓5連接,旋轉軸202套于通孔內;增壓風機本體3包括箱體301、位于箱體301內的扇片、位于箱體左側的進風口 302、位于箱體301前側的出風口 303,箱體301下端焊接于底座本體101上端,扇片套于旋轉軸202左端,進風口 302包括主風口 302a、位于主風口 302a上方的備用風口 302b,主風口 302a右側連接箱體301,主風口 302a設有電控開關6,備用風口 302b在電控開關6的左側。
[0022]優選的,主風口302a設有噴淋裝置7,噴淋裝置7包括噴淋管道701、位于噴淋管道701末端的噴淋頭702,噴淋管道701垂直于主風口 302a,噴淋頭702開有若干小孔。
[0023]實施例二,
[0024]如圖1、圖2所示,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I上方的電機
2、位于電機2左側的增壓風機本體3,底座I上端連接電機2和增壓風機本體3,底座I包括底座本體101、位于底座本體101上方的支耳102、位于支耳102左側的固定支撐103,支耳102上端面開有螺紋孔,固定支撐103開有通孔,通孔平行于水平面;電機2包括電機本體201、套于電機2內的旋轉軸202,電機本體201下端設有與支耳102匹配的安裝座4,安裝座4和支耳102通過螺栓5連接,旋轉軸202套于通孔內;增壓風機本體3包括箱體301、位于箱體301內的扇片、位于箱體左側的進風口 302、位于箱體301前側的出風口 303,箱體301下端焊接于底座本體101上端,扇片套于旋轉軸202左端,進風口 302包括主風口 302a、位于主風口 302a上方的備用風口 302b,主風口 302a右側連接箱體301,主風口 302a設有電控開關6,備用風口 302b在電控開關6的左側。
[0025]優選的,主風口 302a設有噴淋裝置7,噴淋裝置7包括噴淋管道701、位于噴淋管道701末端的噴淋頭702,噴淋管道701垂直于主風口 302a,噴淋頭702開有若干小孔。
[0026]噴淋裝置7有2個。
[0027]最優的,備用風口 302b直徑為20cm。
[0028]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實施二限定了噴淋裝置7有2個,通過一個供消防用水,一個供脫硫工藝水,實現了在降溫的同時,還能實現脫硫處理,達到環保的效果。
[0029]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方的電機、位于電機左側的增壓風機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連接電機和增壓風機本體,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體、位于底座本體上方的支耳、位于支耳左側的固定支撐,所述支耳上端面開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支撐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套于電機內的旋轉軸,所述電機本體下端設有與支耳匹配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和支耳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旋轉軸套于通孔內;所述增壓風機本體包括箱體、位于箱體內的扇片、位于箱體左側的進風口、位于箱體前側的出風口,所述箱體下端焊接于底座本體上端,所述扇片套于旋轉軸左端,所述進風口包括主風口、位于主風口上方的備用風口,所述主風口右側連接箱體,所述主風口設有電控開關,所述備用風口在電控開關的左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風口設有噴淋裝置,所述噴淋裝置包括噴淋管道、位于噴淋管道末端的噴淋頭,所述噴淋管道垂直于主風口,所述噴淋頭開有若干小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裝置有2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電廠用帶旁路的增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備用風口直徑為20cm。
【文檔編號】F23J15/06GK205654569SQ201620405056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公開號201620405056.X, CN 201620405056, CN 205654569 U, CN 205654569U, CN-U-205654569, CN201620405056, CN201620405056.X, CN205654569 U, CN205654569U
【發明人】牛志宏, 杜志新, 吳國華, 許積庒, 梁海山, 陳治
【申請人】國投北部灣發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