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變油泵壓力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可變油泵壓力控制裝置,其包括主油道、可變油泵、活塞、殼體、彈簧、堵頭和電磁閥,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和第三油孔,第三油孔分別連接可變油泵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第二油孔通過電磁閥連接主油道,第一油孔連接主油道;殼體與堵頭配合形成一活塞腔,活塞和彈簧設置在活塞腔內;活塞的橫截面呈工型,活塞腔設置有與活塞配合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第一油孔與第一活塞腔連通,第二油孔和第三油孔分別位于第二活塞腔的兩側,第三油孔與第二端相互配合;還包括第四油孔,第四油孔設置在殼體上或堵頭上。通過活塞腔和活塞相互配合作用,并通過電磁閥通電和斷電兩種方式,實現可變油泵的壓力控制。
【專利說明】
一種可變油泵壓力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栗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背景技術】
[0002]隨著油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可變油栗被廣泛應用,其根據流量要求提供可變流量的輸出。目前對可變油栗壓力的控制單一,無法滿足操作需求,急需一種結構簡單和可靠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與電磁閥配合,可變油栗通油和泄油下, 壓力控制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可靠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
[0004]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包括:主油道、可變油栗、活塞、殼體、彈簧、堵頭和電磁閥,所述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和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分別連接所述可變油栗的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二油孔通過所述電磁閥連接所述主油道,所述第一油孔連接所述主油道;
[0005]所述殼體與所述堵頭配合形成一活塞腔,所述活塞和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活塞腔內,所述活塞克服所述彈簧彈力作往復運動,以調節所述第三油孔的截面大小;
[0006]所述活塞的橫截面呈工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寬度,所述活塞腔包括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和所述第二活塞腔內部連通,所述第一活塞腔與所述第一端相配合,第二活塞腔與所述第二端相配合,所述第一油孔與所述第一活塞腔連通,所述第二油孔和所述第三油孔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腔的兩側,所述第三油孔與所述第二端相互配合;
[0007]所述活塞、所述彈簧和所述堵頭從上至下設置,所述第二油孔位于所述第三油孔的上方,還包括第四油孔,所述第四油孔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或所述堵頭上,所述第四油孔位于所述第三油孔的下方。
[0008]作為優選,所述第四油孔設置在所述堵頭上。
[000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磁閥為三通電磁閥。
[001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的上方。
[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與所述堵頭為螺紋連接或套接。
[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的側面。
[0013]根據優選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優點:
[0014](1)結構簡單、新穎和可靠;
[0015](2)本實用新型通過活塞腔和活塞相互配合作用,并通過電磁閥通電和斷電兩種方式,實現可變油栗的壓力控制;
[0016](3)本實用新型采用呈工型的活塞,并與活塞腔配合,實現可變油栗的泄油和通油。
[0017]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殼體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通電時可變油栗通油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通電時可變油栗泄油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斷電時可變油栗通油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斷電時可變油栗泄油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3]附圖標記
[0024]1電磁閥9殼體
[0025]2第一油孔10彈簧
[0026]3活塞腔11第二油孔
[0027]4活塞12主油道
[0028]5第三油孔13第一活塞腔
[0029]6可變油栗14第二活塞腔
[0030]7第四油孔15第二端[〇〇31]8堵頭16第一端。【具體實施方式】[〇〇3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發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發明。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于其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其他技術方案。[〇〇33]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包括:主油道12、可變油栗6、活塞4、殼體9、彈簧10、堵頭8和電磁閥1,殼體9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油孔2、第二油孔11和第三油孔5,第三油孔5分別連接可變油栗6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第二油孔11通過電磁閥1連接主油道12,第一油孔2連接主油道12;殼體9與堵頭8配合形成一活塞腔3,活塞4和彈簧10設置在活塞腔3內,活塞4克服彈簧10彈力作往復運動,以調節第三油孔5的截面大小;
[0034]活塞4的橫截面呈工型,包括第一端16和第二端15,第一端16的寬度小于第二端15的寬度,活塞腔3設置有與第一端16配合的第一活塞腔13,以及與第二端15配合的第二活塞腔14,第一活塞腔13和第二活塞腔14內部連通,第一油孔2與第一活塞腔13連通,第二油孔 11和第三油孔5分別位于第二活塞腔14的兩側,第三油孔5與第二端15相互配合;[〇〇35]活塞4、彈簧10和堵頭8從上至下設置,第二油孔11位于第三油孔5的上方,還包括第四油孔7,第四油孔7設置在殼體9上或堵頭8上,第四油孔7位于第三油孔5的下方。
[0036]上述的主油道為來自發動機或其他控制的油路。
[0037]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0038]圖2示出了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通電時可變油栗通油的結構示意圖。 反饋油按照圖中箭頭方向流通。具體地,主油道通過第二油孔向第二活塞腔注油,主油道還通過電磁閥,經第一油孔向第一活塞腔注油。因此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內都有反饋油, 其作用面積大于活塞第二端的面積,從而實現在較低的壓力下克服彈簧壓力,使活塞向下移動,并打開第三油孔,第二活塞腔的反饋油經第三油孔到達可變油栗的反饋腔。
[0039]圖3示出了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通電時可變油栗泄油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地,由于反饋可變油栗的預緊力較小,反饋油可以克服活塞和彈簧壓力,使第三油孔打開時的壓力足以影響可變油栗動作,并減小排量。反饋油壓力降低,從而活塞在彈簧力作用下上移,使第三油孔和第二油孔斷開,并使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連通,從而使可變油栗反饋腔的反饋油通過第三油孔,經第四油孔泄掉。進而排量增大,反饋油壓力增大,活塞再次下移,重復上述過程,得到動態穩定。
[0040]圖4示出了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斷電時可變油栗通油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地,電磁閥斷電時,電磁閥位于右位,主油道通過第二油孔向第二活塞腔注油,另一路通過電磁閥并被電磁閥斷開,通過第一活塞腔通過第一油孔與環境倉連通。由于第二活塞腔有反饋油,其作用面小于第二端的面積,即相當于第一端和第二端面積的差值,從而在較高的壓力下克服彈簧壓力,使活塞向下移動,并打開第三油孔,第二活塞腔的反饋油經第三油孔到達可變油栗的反饋腔。
[0041]圖5示出了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斷電時可變油栗泄油的結構示意圖。 其與圖3所示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在電磁閥通電時可變油栗泄油過程相同。[〇〇42]由于面積差的存在,使反饋油得到不同的壓力,電磁閥通電時反饋油的壓力小于斷電時反饋油的壓力。圖2和圖3為低壓模式下工作,圖4和圖5為高壓模式下工作。[〇〇43]在一個實施例中,電磁閥1為三通電磁閥。
[0044]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油孔2位于第一活塞腔13的上方。
[0045]相應地,第一油孔位2于第一活塞腔13的側面。
[0046]在一個實施例中,殼體9與堵頭8為螺紋連接或套接。便于對殼體內部零件的安裝、 替換和拆卸。
[0047]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于使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不能僅以本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采用,即凡依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變化或修飾,仍落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油道(12)、可變油栗(6)、活塞 (4)、殼體(9)、彈簧(10)、堵頭(8)和電磁閥(1),所述殼體(9)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油孔(2)、第 二油孔(11)和第三油孔(5),所述第三油孔(5)分別連接所述可變油栗(6)的進油口和出油 口,所述第二油孔(11)通過所述電磁閥(1)連接所述主油道(12),所述第一油孔(2)連接所 述主油道(12);所述殼體(9)與所述堵頭(8)配合形成一活塞腔(3),所述活塞(4)和所述彈簧(10)設置 在所述活塞腔(3)內,所述活塞(4)克服所述彈簧(10)彈力作往復運動,以調節所述第三油 孔(5)的截面大小;所述活塞(4)的橫截面呈工型,包括第一端(16)和第二端(15),所述第一端(16)的寬度 小于所述第二端(15)的寬度,所述活塞腔(3)包括第一活塞腔(13)和第二活塞腔(14),所述 第一活塞腔(13)和所述第二活塞腔(14)內部連通,所述第一活塞腔(13)與所述第一端(16) 相配合,第二活塞腔(14)與所述第二端(15)相配合,所述第一油孔(2)與所述第一活塞腔 (13)連通,所述第二油孔(11)和所述第三油孔(5)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腔(14)的兩側,所 述第三油孔(5)與所述第二端(15)相互配合;所述活塞(4)、所述彈簧(10)和所述堵頭(8)從上至下設置,所述第二油孔(11)位于所 述第三油孔(5)的上方,還包括第四油孔(7 ),所述第四油孔(7)設置在所述殼體(9)上或所 述堵頭(8)上,所述第四油孔(7)位于所述第三油孔(5)的下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1)為三通電 磁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2)位于所 述第一活塞腔(13)的上方。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位(2)于所 述第一活塞腔(13)的側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油栗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9)與所述堵頭 (8)為螺紋連接或套接。
【文檔編號】F04B49/22GK205605407SQ20162042797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