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縮油缸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伸縮油缸結構,活塞桿采用中空結構,并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上分別加工有通往無桿腔的油道和有桿腔的油道,內芯管與缸筒固定連接,外芯管與活塞固定連接且位于活塞桿內,內心管與外芯管同心且位于油缸的中心,內心管和外芯管配合為缸壁銷機構供油,且保證在伸縮油缸伸出或回縮時來彌補管路長度的變化,端蓋來限制油缸的運動形成且對油缸啟導向作用,內套筒內部為內芯管和外芯管,內套筒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桿內被隔離為幾個環形空間,其中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的空間具有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以及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
【專利說明】
伸縮油缸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伸縮油缸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起重機伸縮機構主要由油缸加繩排和單缸插銷兩種形式,隨著起重機噸位的增加,多采用單缸插銷的伸縮形式,即伸縮系統通過伸縮油缸以及缸銷和臂銷的切換實現伸縮的運動,臂銷用于伸臂與伸臂之間的鎖定(固定連接)和解鎖;缸銷用于伸縮油缸與伸臂鎖定和解鎖,伸縮油缸的缸臂銷機構采用液壓驅動,且伸縮油缸多采用活塞桿固定,缸筒移動的形式,所以液壓管路都需要在伸縮油缸的活塞桿內布置,在現有技術中采用多根油管為伸縮油缸無桿腔和有桿腔供油,由于內心管和外芯管位于油缸中心,所以管路需布置在外芯管和活塞桿之間的環形空間內,在小噸位單缸插銷伸縮油缸中,由于活塞桿尺寸要小的多,活塞桿與外芯管之間的環形空間無法布置很大通徑的油管,要保證足夠的流量,在采用小通徑的油管時,需要大量增加油管的數量,這樣不僅加工難度變大,泄漏點增多,管路的壓力損失也將增大。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伸縮油缸結構,使得伸縮油缸缸頭結構布置更加緊湊、提高缸銷位置檢測可靠性。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包括缸筒、活塞桿、內套筒、活塞、內芯管和外芯管,活塞桿采用中空結構,并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上分別加工有通往無桿腔的油道和有桿腔的油道,內芯管與缸筒固定連接,外芯管與活塞固定連接且位于活塞桿內,內心管與外芯管同心且位于油缸的中心,內心管和外芯管配合為缸壁銷機構供油,且保證在伸縮油缸伸出或回縮時來彌補管路長度的變化,端蓋來限制油缸的運動形成且對油缸啟導向作用,內套筒內部為內芯管和外芯管,內套筒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桿內被隔離為幾個環形空間,其中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的空間具有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以及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
[0005]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具有外套筒,活塞桿和外套筒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并與活塞上通往有桿腔的油道連接,外套筒與內套筒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并與活塞上通往無桿腔的油道連接。
[0006]進一步的外套筒為圓筒狀結構。
[0007]活塞上對于環形油道的位置,加工弧形油道增加通油能力,數量可以根據需求為單個或多個。
[0008]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的空間具有一油管,所述的油管為有桿腔供油,所述的油管外的環形空間為無桿腔供油。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過內套筒和外套筒來實現環形油道的供油,提高油道的供油能力,并提高伸縮油缸活塞桿的穩定性。
[0010]2.采用環形油道供油,方便優化活塞上油道的形狀,降低壓力損失。
[0011 ] 3.通過增加內套筒和外套筒,可以大大降低活塞桿的壁厚,有利于油缸降重,且環形空間充滿油液,同樣可以增加油缸的穩定性。
[0012]4.采用環形油道供油,就可以解決小噸位油缸活塞桿與外芯管之間的環形空間無法布置很大通徑的油管的問題,提高的油缸的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0015]圖3是活塞油道形狀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
[0017]圖中:1、缸筒,2、活塞桿,3、外套筒,4、內套筒,5、活塞,6、內芯管,7、外芯管,8、端蓋,9、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如圖1、2所示,活塞桿2采用中空結構,并與活塞5固定連接,活塞5上分別加工有通往無桿腔、有桿腔的油道,內芯管6與缸筒I固定連接,外芯管7與活塞5固定連接且位于活塞桿2內,內心管6與外芯管7同心且位于油缸的中心,內心管6和外芯管7配合為缸壁銷機構供油,且保證在伸縮油缸伸出或回縮時來彌補管路長度的變化,端蓋8來限制油缸的運動形成且對油缸啟導向作用。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本方案取消活塞桿內為油缸無桿腔和有桿腔供油的油管,增加外套筒3和內套筒4,內套筒4位于外芯管7與外套筒3之間,且與活塞5固定連接,進一步的內套筒5位于油缸的中心,進一步的,內套筒4為圓筒狀結構,外套筒3位于內套筒4與活塞桿2之間,且與活塞5固定連接,進一步的外套筒3位于油缸的中心,進一步的外套筒3為圓筒狀結構。如圖4所示,活塞桿2內被隔離為幾個環形空間,其中活塞桿2和外套筒3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并與活塞5上通往有桿腔的油道連接,外套筒3與內套筒4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并與活塞5上通往無桿腔的油道連接,內套筒4內部為內芯管6和外芯管7,故內套筒4另一個作用為隔離油道,防止內芯管6和外芯管7在長時間相對運動產生泄漏造成兩個油道之間貫通。
[0020]由于內套筒4和外套管3的存在,對油缸起支承作用,采用此種結構的伸縮油缸,可以大大降低活塞桿的壁厚,有利于油缸降重,且環形空間充滿油液,同樣可以增加油缸的穩定性。
[0021]環形空間大大提高了通油能力,為保證活塞2處的通油能力,可以改變活塞上油道的形狀,如圖3所示。
[0022]活塞上對于環形油道的位置,為加工方便,可以保持圓形油道不變,但由于環形油道面積較大,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圓形油道的數量;
[0023]活塞上對于環形油道的位置,可以加工弧形油道增加通油能力,數量可以根據需求為單個或多個。
[0024]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若伸縮油缸有桿腔流量需求很小,而無桿腔流量需求量很大的情況,如圖4所示的替代方案,即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取消外套筒3,增加油管四9,油管9為有桿腔供油,可以根據有桿腔流量的需求改變油管9的數量為單個或多個。內套筒4和活塞桿2之間的環形空間(除去油管9所占的空間)為無桿腔供油,保證油缸無桿腔的通油能力。
[0025]上述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任一技術方案中所應用的用于表示位置關系或形狀的術語除另有聲明外其含義包括與其近似、類似或接近的狀態或形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個單獨的組成部分組裝而成,也可以為一體成形工藝制造出來的單獨部件。
[0026]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桿、內套筒、活塞、內芯管和外芯管,活塞桿采用中空結構,并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上分別加工有通往無桿腔的油道和有桿腔的油道,內芯管與缸筒固定連接,外芯管與活塞固定連接且位于活塞桿內,內心管與外芯管同心且位于油缸的中心,內心管和外芯管配合為缸壁銷機構供油,且保證在伸縮油缸伸出或回縮時來彌補管路長度的變化,端蓋來限制油缸的運動形成且對油缸啟導向作用,內套筒內部為內芯管和外芯管, 內套筒與活塞固定連接,活塞桿內被隔離為幾個環形空間,其中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的空間具有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以及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其特征在于,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具有外套筒,活塞桿和外套筒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有桿腔供油,并與活塞上通往有桿腔的油道連接,外套筒與內套筒之間的環形空間作為一個油道為無桿腔供油,并與活塞上通往無桿腔的油道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筒為圓筒狀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其特征在于,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加工弧形油道用于無桿腔供油,活塞桿和外套筒之間的環形空間加工弧形油道用于有桿腔供油。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伸縮油缸結構,其特征在于,活塞桿和內套筒之間的空間具有一油管,所述的油管為有桿腔供油,所述的油管外的環形空間為無桿腔供油。
【文檔編號】F15B15/16GK205503617SQ201521134942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胡小冬, 邵濤, 李超, 杜建西
【申請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