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缸組件及包括該氣缸組件的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缸組件及包括該氣缸組件的壓縮機,氣缸組件包括氣缸主體和吸氣嵌塊,所述氣缸主體設有第一段吸氣通道,所述吸氣嵌塊設有第二段吸氣通道,所述氣缸主體的內側面設有供所述吸氣嵌塊嵌入的凹槽,且當所述吸氣嵌塊嵌入至所述凹槽時,所述第一段吸氣通道與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相連通,以形成所述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如此設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缸組件,其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
【專利說明】
一種氣缸組件及包括該氣缸組件的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氣缸組件及包括該氣缸組件的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壓縮機是制冷、空調等電器產品中的核心部件,其包括氣缸和設置在氣缸內的轉子,轉子轉動過程中,介質從氣缸的吸氣孔被吸入到壓縮腔中,隨著轉子的轉動,介質在壓縮腔內被壓縮成高壓狀態。
[0003]現有壓縮機大多通過氣缸的吸氣孔吸氣,該吸氣孔多為圓形的徑向孔,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一種氣缸結構示意圖。
[0004]然而,現有技術中的氣缸,如果吸氣孔I開設過大,會導致吸氣關閉角度較大,進而導致氣缸容積效率低。如果吸氣孔I開設過小,必然影響壓縮機進氣量。
[0005]為了避免上述開孔過大或開孔過小的弊端,本領域人員也設想將吸氣孔I的內壁端結構和外段結構設置成不同的結構,來能夠在擴大吸氣孔I在氣缸內壁的端口的基礎上,避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的問題;然而這些結構卻由于加工限制,使得無法實現生產。
[0006]因此,如何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缸組件,其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氣缸組件的壓縮機。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氣缸組件,包括氣缸主體和吸氣嵌塊,所述氣缸主體設有第一段吸氣通道,所述吸氣嵌塊設有第二段吸氣通道,所述氣缸主體的內側面設有供所述吸氣嵌塊嵌入的凹槽,且當所述吸氣嵌塊嵌入至所述凹槽時,所述第一段吸氣通道與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相連通,以形成所述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
[0009]優選地,所述吸氣嵌塊靠近所述氣缸主體的中心的側面與所述氣缸主體的內側面形成完整的圓周面。
[0010]優選地,所述吸氣嵌塊與所述氣缸主體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氣缸主體的內半徑。
[0011]優選地,沿吸氣方向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的高度逐漸增加。
[0012]優選地,所述凹槽的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吸氣嵌塊由所述開口嵌入至所述凹槽中。
[0013]優選地,所述吸氣嵌塊通過限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凹槽中。
[0014]優選地,沿所述氣缸主體的中心至其內側面的徑向,所述凹槽的兩側壁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所述吸氣嵌塊與所述凹槽的形狀一致,且二者為過盈配合。
[0015]優選地,所述凹槽的側壁和所述吸氣嵌塊的側壁設有相適配的條狀凸起和條狀限位槽,且所述條狀凸起和所述條狀限位槽沿軸向延伸。
[0016]優選地,所述吸氣嵌塊的上下端面與所述氣缸主體的上下端面相平齊。
[0017]優選地,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且所述第二端吸氣通道的高度大于其寬度。
[0018]優選地,所述吸氣嵌塊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下半部分對接在所述凹槽內。
[001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氣缸組件,所述氣缸組件為如上任一項所述的氣缸組件。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由設置在氣缸主體上的第一段吸氣通道和設置在吸氣嵌塊上的第二段吸氣通道連通形成,壓縮機工作時,冷媒從分液器通過管路連接,首先經過第一段吸氣通道再經過第二段吸氣通道到達氣缸組件的工作腔內。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缸組件,吸氣嵌塊嵌入至氣缸主體內側面設置的凹槽中,加工氣缸組件時,氣缸主體和吸氣嵌塊可分開來加工,在吸氣嵌塊上加工第二段吸氣通道便于加工,且加工出來的結構可以使第二段吸氣通道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這樣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另外,當吸氣嵌塊嵌入到凹槽中后,吸氣嵌塊靠近氣缸主體的中心的側面與氣缸主體的內側面形成完整的圓周面,即氣缸組件的工作腔沒有發生變化,保證了壓縮機的正常運轉。
[002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氣缸組件的壓縮機,如此設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能夠在不影響氣缸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一種氣缸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俯視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俯視圖;
[0028]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0]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組件的俯視示意圖;
[0031]圖2-圖7 中:
[0032]氣缸主體一11、吸氣嵌塊一12、第一段吸氣通道一13、第二段吸氣通道一14、凹槽一I 5、條狀凸起一I 6、條狀限位槽一I 7、上半部分-18、下半部分一I 9。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氣缸組件,其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氣缸組件的壓縮機。
[0034]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0035]請參閱圖2-圖7,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氣缸組件,包括氣缸主體11和吸氣嵌塊12,其中,吸氣嵌塊12設置在氣缸主體11的吸氣位置上,具體如下設置:
[0036]氣缸主體11設有第一段吸氣通道13,吸氣嵌塊12設有第二段吸氣通道14,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設有供吸氣嵌塊12嵌入的凹槽15,吸氣嵌塊12能夠固定在該凹槽15內,而且,吸氣嵌塊12靠近氣缸主體11的工作腔的一側與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相平齊且弧度一致,以使吸氣嵌塊12靠近氣缸主體11的工作腔的側面與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形成完整的圓周面,氣缸內的轉子可沿該整體的圓周面平滑轉動。
[0037]而且,當吸氣嵌塊12嵌入到凹槽15內時,第一段吸氣通道13與第二段吸氣通道14相連通,以形成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
[0038]另外,為了在不影響氣缸吸氣關閉角度的基礎上,提高吸氣效率,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如此設置,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出口的寬度較小,不會影響氣缸吸氣關閉角度,而高度較大,能夠有效提高吸氣效率。
[0039]如此設置,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由設置在氣缸主體11上的第一段吸氣通道13和設置在吸氣嵌塊12上的第二段吸氣通道14連通形成,壓縮機工作時,冷媒從分液器通過管路連接,首先經過第一段吸氣通道13再經過第二段吸氣通道14到達氣缸組件的工作腔內。
[0040]由于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氣缸組件,吸氣嵌塊12嵌入至氣缸主體11內側面設置的凹槽15中,加工氣缸組件時,氣缸主體11和吸氣嵌塊12可單獨進行加工,在吸氣嵌塊12上加工第二段吸氣通道14便于加工,且加工出來的結構可以使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這樣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優選方案中,沿吸氣方向,第二段吸氣通道14為高度逐漸增加的喇叭口狀結構,具體如圖7所示。這樣,在吸氣過程中,冷媒沿喇叭口狀的吸氣通道流動,產生的擾動較小。當然,第二段吸氣通道14可為其它結構,比如,可為高度大于寬度的腰形孔結構,如圖4所示,或者第二吸氣通道也可為高度大于寬度的長方體孔結構。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高度”是指沿氣缸主體11的軸向上下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寬度”為左右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
[0041 ] 為了方便地將吸氣嵌塊12嵌入到凹槽15中,凹槽15的上部可設有開口,吸氣嵌塊12由該開口嵌入至凹槽15中,進一步地,為了便于加工,可將凹槽15的上下端都設有開口,即凹槽15沿軸向將氣缸主體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貫穿。當凹槽15沿軸向將氣缸主體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貫穿時,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吸氣嵌塊12的上下端面和氣缸主體11的上下端面相齊平,并且均為精加工面,與法蘭的端面進行緊固密封,以實現較好的密封。當然,也可使吸氣嵌塊12的高度低于氣缸主體11的高度,利用上下法蘭對氣缸主體11實現上下密封。
[0042]另外,當吸氣嵌塊12嵌入到凹槽15中后,吸氣嵌塊12靠近氣缸主體11的中心的側面與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形成完整的圓周面,即氣缸組件的工作腔沒有發生變化,保證了壓縮機的正常運轉。
[0043]當然,考慮到熱脹冷縮對吸氣嵌塊12的影響,以防止吸氣嵌塊12受熱后膨脹,凸出至氣缸主體11的壓縮腔中而造成滾子卡死的問題。優選地,吸氣嵌塊12裝入凹槽15后,吸氣嵌塊12內凹,請參考圖8,即吸氣嵌塊12距離氣缸主體11的中心的距離大于氣缸主體11的內圓半徑,以防止壓縮機運行時,吸氣嵌塊12受熱內凸,卡死滾子。需要說明的是,吸氣嵌塊12嵌入至凹槽15后,需要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以避免吸氣嵌塊12干擾氣缸主體11內的轉子的正常運行。具體可使吸氣嵌塊12與凹槽15通過過盈配合或限位結構,使吸氣嵌塊12穩定的固定在凹槽15內。上述限位結構可具體如下述設置。
[0044]沿氣缸主體11的中心至其內側面的徑向,凹槽15的兩側壁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即凹槽15靠近氣缸主體11的工作腔的位置寬度LI較小,遠離工作腔的位置寬度L2較大,如圖3所示,吸氣嵌塊12與凹槽15的形狀一致,并且二者為過盈配合。如此設置,通過凹槽15的限位結構能夠避免吸氣嵌塊12向氣缸主體11的工作腔位置移動,進而避免了對壓縮機正常運轉的干擾。
[0045]當然,上述限位結構也可為在凹槽15的側壁和吸氣嵌塊12的側壁設有的相適配的條狀凸起16和條狀限位槽17,條狀凸起16和條狀限位槽17沿軸向延伸,如圖4和圖5所示。通過條狀凸起16和條狀限位槽17的配合結構,也能夠對吸氣嵌塊12進行較好的定位。當然,該種限位結構和上述限位結構也可配合使用,以更好的對吸氣嵌塊12進行定位。
[0046]為了便于加工,吸氣嵌塊12可以由上半部分18和下半部分19對接而成,如圖6所示。上半部分18和下半部分19對接在凹槽15內,如此加工吸氣嵌塊12內的吸氣通道時,可在開放的空間內進行加工,方便操作。
[0047]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氣缸組件,該氣缸組件為如上任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氣缸組件。如此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壓縮機,其氣缸組件能夠在不影響吸氣關閉角度和方便加工的基礎上,提高氣缸的進氣量。該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與上述氣缸組件所帶來的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大體類似,故本文不再贅述。
[0048]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氣缸主體(11)和吸氣嵌塊(12),所述氣缸主體(11)設有第一段吸氣通道(13),所述吸氣嵌塊(12)設有第二段吸氣通道(14),所述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設有供所述吸氣嵌塊(12)嵌入的凹槽(15),且當所述吸氣嵌塊(12)嵌入至所述凹槽(15)時,所述第一段吸氣通道(13)與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14)相連通,以形成所述氣缸組件的吸氣通道;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出口的最大寬度小于其最大高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嵌塊(12)靠近所述氣缸主體(11)的中心的側面與所述氣缸主體(11)的內側面形成完整的圓周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嵌塊(12)與所述氣缸主體(11)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氣缸主體(11)的內半徑。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沿吸氣方向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高度逐漸增加。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的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吸氣嵌塊(12)由所述開口嵌入至所述凹槽(15)中。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嵌塊(12)通過限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凹槽(15)中。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氣缸主體(11)的中心至其內側面的徑向,所述凹槽(15)的兩側壁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所述吸氣嵌塊(12)與所述凹槽(15)的形狀一致,且二者為過盈配合。8.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的側壁和所述吸氣嵌塊(12)的側壁設有相適配的條狀凸起(16)和條狀限位槽(17),且所述條狀凸起(16)和所述條狀限位槽(17)沿軸向延伸。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嵌塊(12)的上下端面與所述氣缸主體(11)的上下端面相平齊。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14)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且所述第二段吸氣通道的高度大于其寬度。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嵌塊(12)包括上半部分(18)和下半部分(19),所述上半部分(18)和所述下半部分(19)對接在所述凹槽(15)內。12.—種壓縮機,包括氣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組件為如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的氣缸組件。
【文檔編號】F04C29/00GK205478318SQ201521131153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
【發明人】范少穩, 謝利昌, 劉達煒
【申請人】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