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水泵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水泵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涉及水泵節能的技術領域,包括水泵和水管,還包括噴射器和振動吸收管,該振動吸收管包括注塑為一體的內管及包裹于內管外部的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振動吸收孔,振動吸收孔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內管的長度方向,該空間內振動吸收孔之間為實心澆注;內管的一端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內管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的一端經法蘭連接水管,內管的另一端經噴射器連接水泵的出水口。本實用新型用于減少水泵運行產生的水管振動和環境噪音,有利于延長運水機組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水泵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栗節能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節能減排現已成中國經濟開展規劃大綱的首要內容,特別針對電力、鋼鐵、有色金屬、造紙、石油化工、水處理等工業范疇高耗能企業,提出了愈加嚴厲的減排方針。水栗作為通用機械設備而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實際生產中,水栗為運水增壓,工作環境噪音大、控制性能差,導致機械損耗嚴重、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在水管起始端吸收振動,減少機械損耗。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包括水栗和水管,還包括噴射器和振動吸收管,該振動吸收管包括注塑為一體的內管及包裹于內管外部的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振動吸收孔,振動吸收孔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內管的長度方向,該空間內振動吸收孔之間為實心澆注;內管的一端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內管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的一端經法蘭連接水管,內管的另一端經噴射器連接水栗的出水口。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分別位于內管兩側相對的振動吸收孔沿內管長度方向錯開排列。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噴射器有助于降低水栗所需功率,有助于節能減排,并且減少因水栗增壓引起的振動和噪音;水栗經振動吸收裝置連接水管,則水經增壓后先經振動吸收裝置進行過渡運輸,吸收掉部分振動后再由水管進行連接,因傳統的水管連接水栗出水口容易導致水管起始端產生強烈的振動,繼而水管整體振動加劇,增加了水管及運水機組的機械損耗,影響工作環境和設備的使用壽命,振動吸收孔吸收掉起始端的部分振動,有利于減少水管振動、降低噪音、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振動吸收孔長度方向垂直于內管長度方向即垂直于水流方向,并且相對位于內管兩側的振動吸收孔交錯分布,有利于增強振動吸收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標記:1、水栗;2、噴射器;31、內管;32、外管;33、振動吸收孔;34、實心澆注;4、法蘭;5、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1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包括水栗I和水管5,還包括噴射器2和振動吸收管,該振動吸收管包括注塑為一體的內管31及包裹于內管31外部的外管32;內管31和外管32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振動吸收孔33,振動吸收孔33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內管31的長度方向,分別位于內管31兩側相對的振動吸收孔3 3沿內管31長度方向錯開排列,該空間內振動吸收孔33之間為實心澆注34;內管31的一端從內管31和外管32連接處延伸出去,內管31從內管31和外管32連接處延伸出去的一端經法蘭4連接水管5,內管31的另一端經噴射器2連接水栗I的出水口。
[0012]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流體從水栗I出來后經噴射器2進一步增壓并噴射到振動吸收管中,流經振動吸收管時,振動吸收孔33吸收振動,流體再由內管31流入水管5進行運輸,從而降低了流體增壓和運輸產生的振動和噪音,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有利于改善運行環境。
[0013]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包括水栗和水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噴射器和振動吸收管,該振動吸收管包括注塑為一體的內管及包裹于內管外部的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振動吸收孔,振動吸收孔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內管的長度方向,該空間內振動吸收孔之間為實心澆注;內管的一端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內管從內管和外管連接處延伸出去的一端經法蘭連接水管,內管的另一端經噴射器連接水栗的出水□ O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栗節能的振動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分別位于內管兩側相對的振動吸收孔沿內管長度方向錯開排列。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5445997SQ201620231596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3日
【發明人】陳可文, 龔麗, 曾卓才, 肖秋風, 曾卓鍔
【申請人】廣州長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