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開渦殼式泵殼體鑄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渦殼式栗,流體流動更符合流體的自然規律,且渦殼式栗高效區比較寬,并得到用戶好評。現在中開渦殼式栗已經成為了 API610中BB1/3/5幾大栗型,渦殼式栗實際應用比較可靠。盡管渦殼式栗使用性能較好,但是始終避免不了鑄造時上下殼體流道不對中的問題,即上下殼體流道不能準確的對齊,出現明顯偏差。現在的處理方式:要么不做處理、要么打磨。不處理性能偏差非常嚴重,特別是小流量栗(小于250方以下),造成效率低,性能不足等情況。實際通過樣板劃線明確出流道鑄偏比較厲害,如采用打磨,劃線后打磨勞動強度大(打磨后還是不能有效對中及不規則),打磨隱藏的后果是過流面積(喉部)加大,性能往大流量偏,不能有效保證設計的水力尺寸。顯然,現有技術中開渦殼式式栗殼體鑄造結構存在著上下殼體流道不能較好的對齊,出現明顯偏差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存在的上下殼體流道不能較好的對齊,出現明顯偏差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在殼體的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藝補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積;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狀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臨結合面的一側為矩形,遠離結合面的一側為三角形。
[0005]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的有益效果是保證上下殼體流道能較好的對齊,經過機械加工等方式處理后,黑皮處打磨光滑過渡,這樣能有效保證流道型方正,且美觀,減少流體水力損失。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中開渦殼式栗殼體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的流道截面示意圖。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圖1為中開渦殼式栗殼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的流道截面示意圖圖中,I為中開渦殼式栗殼體、2為流道截面。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在殼體的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藝補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積;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狀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臨結合面的一側為矩形,遠離結合面的一側為三角形。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完成后,增加的流道工藝補增量(或加工余量)能夠保證上下殼體流道能較好的對齊,經過機械加工等方式處理后,黑皮處打磨光滑過渡,這樣能有效保證流道方正,且美觀,減少流體水力損失。
[0010]顯然,本實用新型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的有益效果是保證上下殼體流道能較好的對齊,經過機械加工等方式處理后,黑皮處打磨光滑過渡,這樣能有效保證流道型方正,且美觀,減少流體水力損失。
【主權項】
1.一種中開渦殼式栗殼體鑄造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殼體的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藝補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積;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狀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臨結合面的一側為矩形,遠離結合面的一側為三角形。
【專利摘要】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開渦殼式泵殼體鑄造結構存在的上下殼體流道不能較好的對齊,出現明顯偏差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中開渦殼式泵殼體鑄造結構,在殼體的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藝補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結合處、級間吸入流道、渦殼側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積;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狀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臨結合面的一側為矩形,遠離結合面的一側為三角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證上下殼體流道能較好的對齊,經過機械加工等方式處理后,黑皮處打磨光滑過渡,這樣能有效保證流道型方正,且美觀,減少流體水力損失。
【IPC分類】F04D29/42
【公開號】CN205207275
【申請號】CN201521057580
【發明人】王運, 羅紹華, 白小榜
【申請人】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