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流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吸泵領域,尤其為一種旋流自吸泵。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自吸泵產品采用離心泵結構,它由泵體、葉輪、泵蓋、密封環、密封部件,軸承部件構成,泵內高、低壓腔的運轉間隙,用密封環實現密封。它存在以下缺點:離心泵葉輪,在抽送含有固體物時,尤其在抽送含有纖維物的液體時,易發生流道堵塞;長時間運行后,在污水場合,泵密封環部位會快速磨損,導致泵性能下降;泵吸水室按流道結構設計,不宜開清理手孔,嚴重堵塞時,要對泵進行解體,才能清理。工作量大,時間長。軸承體部件無冷卻系統,軸承發熱時,會影響泵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旋流自吸泵,具體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4]一種旋流自吸泵,包括泵體、葉輪、軸承部件、泵蓋、流道襯板以及前端蓋,所述泵體內部劃分有吸水室、壓出室、儲液室、氣水分離室;所述吸水室位于前端蓋與流道襯板之間,并且與連接于泵體的進水管路連通,所述前端蓋通過手柄螺母與泵體連接;所述壓出室與吸水室水平相對,并且兩者經由流道襯板中央的孔道互相連通;所述泵蓋位于所述儲液室與所述壓出室之間,所述軸承部件經由所述儲液室穿過所述泵蓋使其端部位于壓出室內,從而所述軸承部件的主體浸沒于儲液室內;所述葉輪與軸承部件位于壓出室內的端部連接,葉輪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無葉腔,所述葉輪包含多個分布于其轉動中心周圍的葉片,所述葉片包括靠近轉動中心的連接部以及遠離轉動中心的作業部,所述作業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所述流道襯板與所述作業部相對的部分設置有環形的凹槽,從而在葉片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足夠的循環流區域;所述氣水分離室位于所述儲液室的上方并且與所述儲液室連通,所述壓出室的流道穿過所述氣水分離室與連接在泵體上的輸出管路連通。
[0005]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吸水室的上方設置有位于氣水分離室一側的進水腔,所述進水管路連接于進水腔的一側,進水腔的下部與所述吸水室連通。
[0006]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進水管路與所述進水腔之間設置有濾板。
[0007]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軸承部件包括位于儲液室內的支撐殼體、轉軸以及軸承,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撐殼體內,軸承的端部穿過所述泵蓋與位于壓出室內的葉輪連接。
[0008]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泵蓋的中部向位于儲液室的一側隆起,所述轉軸穿過該隆起處從而進入壓出室,該隆起處與轉軸之間設置有密封環。
[0009]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泵蓋與所述支撐殼體朝向壓出室的一側密封連接。
[0010]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儲液室的底部設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與所述壓出室的下部連通。
[0011]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儲液室、壓出室、吸水室的下部設置有貫通的排液通道,所述出液孔與所述排液通道連通從而與所述壓出室連通,并且排液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前端蓋下部的出口,該出口處設置有可拆卸的堵塞塊。
[0012]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中固體物大多數經由無葉腔排除,不進入葉輪,不會對葉輪產生磨損;本實用新型的葉輪處無密封環,不存在磨損后泵體和葉輪的運轉間隙增大,而導致泵性能下降的問題;同時利用旋流泵可抽送含有一定氣體的液體的特性,擴大自吸泵的使用范圍;軸承部件外表面大部分淹沒在泵體下部儲液室,工作時,由抽送的液體進行冷卻,具有較好的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吸水室采用大容量設計,液體流速低,流動阻力損失小,能有效降低泵的汽蝕余量,提高泵的吸程;本實用新型發生嚴重堵塞時,現場可不用工具,用手擰掉帶手柄的螺母,拿住固定在便拆式前端蓋的把手螺母,即可輕松取下便拆式前端蓋繼而對泵吸水室進行清理,不用動管路和泵的其它任何部分。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所示,該旋流自吸泵包括泵體1、葉輪2、軸承部件3、泵蓋4、流道襯板5以及前端蓋6,泵體內部劃分有吸水室11、壓出室12、儲液室13、氣水分離室14 ;吸水室位于前端蓋與流道襯板之間,并且與連接于泵體的進水管路連通,前端蓋通過手柄螺母61與泵體連接;壓出室與吸水室水平相對,并且兩者經由流道襯板5中央的孔道互相連通;泵蓋4位于儲液室與壓出室12之間,軸承部件3經由儲液室13穿過泵蓋4使其端部位于壓出室12內,從而軸承部件的主體浸沒于儲液室13內;葉輪2與軸承部件位于壓出室內的端部連接,葉輪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無葉腔121,葉輪2包含多個分布于其轉動中心周圍的葉片21,葉片包括靠近轉動中心的連接部以及遠離轉動中心的作業部,作業部的寬度大于連接部,流道襯板5與作業部相對的部分設置有環形的凹槽51,從而在葉片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足夠的循環流區域;氣水分離室14位于儲液室13的上方并且與儲液室連通,壓出室的流道穿過氣水分離室與連接在泵體上的輸出管路10連通。
[0016]吸水室11的上方設置有位于氣水分離室一側的進水腔15,進水管路7連接于進水腔的一側,進水腔的下部與吸水室連通。進水管路7與進水腔之間設置有濾板71。
[0017]軸承部件3包括位于儲液室內的支撐殼體31、轉軸32以及軸承33,轉軸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撐殼體內,軸承的端部穿過泵蓋與位于壓出室內的葉輪連接。
[0018]泵蓋4的中部向位于儲液室的一側隆起,轉軸穿過該隆起處從而進入壓出室,該隆起處與轉軸之間設置有密封環9。泵蓋與支撐殼體朝向壓出室的一側密封連接。
[0019]儲液室13的底部設置有出液孔131,出液孔131與壓出室的下部連通,從而在本實用新型啟動時向壓出室供水。進一步地,儲液室、壓出室、吸水室的下部設置有貫通的排液通道8,出液孔131與排液通道連通從而與壓出室連通,并且排液通道具有位于前端蓋下部的出口,該出口處設置有可拆卸的堵塞塊81,在需要維護時,可以取出該堵塞塊將泵體內部存留的水排出。
[0020]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中固體物大多數經由無葉腔排除,不進入葉輪,不會對葉輪產生磨損;本實用新型的葉輪處無密封環,不存在磨損后泵體和葉輪的運轉間隙增大,而導致泵性能下降的問題;同時利用旋流泵可抽送含有一定氣體的液體的特性,擴大自吸泵的使用范圍;軸承部件外表面大部分淹沒在泵體下部儲液室,工作時,由抽送的液體進行冷卻,具有較好的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吸水室采用大容量設計,液體流速低,流動阻力損失小,能有效降低泵的汽蝕余量,提高泵的吸程;本實用新型發生嚴重堵塞時,現場可不用工具,用手擰掉帶手柄的螺母,拿住固定在便拆式前端蓋的把手螺母,即可輕松取下便拆式前端蓋繼而對泵吸水室進行清理,不用動管路和泵的其它任何部分。
【主權項】
1.一種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體、葉輪、軸承部件、泵蓋、流道襯板以及前端蓋,所述泵體內部劃分有吸水室、壓出室、儲液室、氣水分離室;所述吸水室位于前端蓋與流道襯板之間,并且與連接于泵體的進水管路連通,所述前端蓋通過手柄螺母與泵體連接;所述壓出室與吸水室水平相對,并且兩者經由流道襯板中央的孔道互相連通;所述泵蓋位于所述儲液室與所述壓出室之間,所述軸承部件經由所述儲液室穿過所述泵蓋使其端部位于壓出室內,從而所述軸承部件的主體浸沒于儲液室內;所述葉輪與軸承部件位于壓出室內的端部連接,葉輪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無葉腔,所述葉輪包含多個分布于其轉動中心周圍的葉片,所述葉片包括靠近轉動中心的連接部以及遠離轉動中心的作業部,所述作業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所述流道襯板與所述作業部相對的部分設置有環形的凹槽,從而在葉片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足夠的循環流區域;所述氣水分離室位于所述儲液室的上方并且與所述儲液室連通,所述壓出室的流道穿過所述氣水分離室與連接在泵體上的輸出管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室的上方設置有位于氣水分離室一側的進水腔,所述進水管路連接于進水腔的一側,進水腔的下部與所述吸水室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路與所述進水腔之間設置有濾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部件包括位于儲液室內的支撐殼體、轉軸以及軸承,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撐殼體內,軸承的端部穿過所述泵蓋與位于壓出室內的葉輪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蓋的中部向位于儲液室的一側隆起,所述轉軸穿過該隆起處從而進入壓出室,該隆起處與轉軸之間設置有密封環。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蓋與所述支撐殼體朝向壓出室的一側密封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室的底部設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與所述壓出室的下部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旋流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室、壓出室、吸水室的下部設置有貫通的排液通道,所述出液孔與所述排液通道連通從而與所述壓出室連通,并且排液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前端蓋下部的出口,該出口處設置有可拆卸的堵塞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流自吸泵,包括泵體、葉輪、軸承部件、泵蓋、流道襯板以及前端蓋,泵體內部劃分有吸水室、壓出室、儲液室、氣水分離室;葉輪與軸承部件位于壓出室內的端部連接,葉輪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無葉腔,葉輪包含多個分布于其轉動中心周圍的葉片,葉片包括靠近轉動中心的連接部以及遠離轉動中心的作業部,作業部的寬度大于連接部,流道襯板與作業部相對的部分設置有環形的凹槽,從而在葉片與流道襯板之間形成足夠的循環流區域;氣水分離室位于儲液室的上方并且與儲液室連通,壓出室的流道穿過氣水分離室與連接在泵體上的輸出管路連通。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中固體物大多數經由無葉腔排除,不進入葉輪,不會對葉輪產生磨損。
【IPC分類】F04D9-04, F04D29-58, F04D29-66
【公開號】CN204572472
【申請號】CN201520181371
【發明人】孫躍林, 王成
【申請人】強勝精密機械(蘇州)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