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程車輛底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車輛底盤,特別涉及一種配置有風冷散熱器需要采用獨立的驅動馬達進行驅動,且使用油缸轉向的工程車輛底盤。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工程車輛底盤的發動機大多自帶冷卻風扇對液壓系統進行散熱。這時,因為冷卻風扇直接安裝在發動機上,所以不需要提供額外的動力源來驅動冷卻風扇。然而,存在著一些情況,卻不得不使用獨立的動力源來驅動冷卻風扇。例如,需要升級排放而更換發動機時,廠家提供的發動機不能自帶冷卻風扇;想要提高散熱性能而要求冷卻風扇的轉速隨液壓油溫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等情況。
[0003]用來驅動散熱器上冷卻風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電機驅動和液壓馬達驅動。考慮到,一般電機的體積較液壓馬達更大;且工程車輛的使用工況大多比較惡劣,對電機的防護等級要求較高。再者,使用電機驅動方式時,需要增加發動機上標準發電機的功率,很多情況下發電機不能提供足夠大的功率,這時蓄電池將一直處于虧電狀態。因此,使用液壓馬達驅動是一種更為經濟且工作可靠的方式。
[0004]然而,液壓馬達需要液壓泵來提供動力油源。在底盤上已經安裝了行走泵,工作泵,轉向泵等液壓泵后,考慮到節約資源或者由于安裝空間限制等原因,可以使用現有的液壓泵供散熱器冷卻風扇液壓馬達作為動力源。
[0005]這時,可以采用散熱器冷卻風扇液壓馬達和其他系統共用一個泵作為動力源的方式,這個系統要相對于散熱器冷卻風扇轉動優先。且這個系統的運行時間必須很短,以至于不能長時間降低風扇的轉速而影響散熱性能。
[0006]在這些系統中,只有轉向時間比較短,一般只有幾秒鐘。因此,可以采用轉向液壓缸和散熱器冷卻風扇液壓馬達共用一個轉向泵作為動力源,并且工程車輛底盤轉向相對于散熱器冷卻風扇轉動優先。由于轉向時間短,因此不影響整個工程車輛底盤的散熱性能。
[0007]采用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工程車輛底盤,其液壓系統的液壓油冷卻風扇由發動機自驅變為需要采用獨立的液壓馬達驅動后,需要增加一個液壓泵作為散熱器冷卻風扇液壓馬達的動力源。在底盤上已經安裝了幾個液壓泵的情況下,再增加一個液壓泵很多時候會產生成本增加,安裝空間限制等一系列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車輛底盤,能夠實現對液壓油散熱器的風扇進行驅動的驅動馬達和轉向油缸共同使用一個轉向泵,對現有資源合理利用,解決現有技術中成本問題和空間冋題。
[000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車輛底盤,包括液壓油散熱器,用于對所述液壓油散熱器的風扇進行驅動的驅動馬達,用于控制所述車輛底盤轉向的轉向閥,以及與所述轉向閥的出油口相連接的,用于為所述車輛底盤的轉向提供驅動力的轉向油缸,還包括:
[0010]轉向泵,用于對所述驅動馬達提供油源,以及對所述轉向油缸提供油源,所述轉向泵被發動機所驅動;
[0011]優先閥,用于在所述工程車輛轉向時優先為所述轉向油缸供油,所述優先閥具有進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以及負載感應口,所述優先閥內還具備輔助油路,連接第一出油口與所述優先閥內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油路導通時對所述優先閥注油以推動閥芯克服彈簧壓力進行移動;
[0012]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與所述優先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馬達連接;
[0013]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與所述優先閥的第二出油口連接,另一端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轉向閥的進油口相連接;
[0014]安全閥,所述安全閥的進口端通過第三油路與所述優先閥的負載感應口相連接,用于設定所述負載感應口的最大壓力,且在所述負載感應口的壓力超過額定值時將所述負載感應口卸載;
[0015]梭閥,所述梭閥的進口端與所述轉向油缸相連接,第一出口與所述轉向閥相連接,第二出口與所述第三油路相連接,所述梭閥用于傳遞所述轉向油缸的壓力信號。
[0016]優選的,所述轉向油缸還包括溢流補油閥,與所述轉向油缸相連接,用于在所述轉向油缸壓力過高時溢流,在所述轉向油缸被吸空時補油。
[0017]優選的,所述驅動馬達還具備溢流補油閥。
[0018]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的不僅解決了液壓油散熱器的風扇采用驅動馬達獨立驅動時,需要另選液壓泵作為動力源的技術難題。而且在只需要增加一個優先閥的情況下,不需要對工程車輛的結構件進行大幅度的改動。不僅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實用性。可適用于所有液壓油散熱器的冷卻風扇采用驅動馬達進行獨立驅動,且使用液壓油進行轉向的工程車輛底盤。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的結構圖。如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結構中,驅動馬達8用于對液壓油散熱器9進行驅動,轉向油缸6用于對工程車輛的轉向提供驅動力。轉向泵2被發動機I所驅動,用于為驅動馬達8和轉向油缸6提供油源。優先閥3的進油口 P與轉向泵2相連接,第一出油口 EF通過第一油路與驅動馬達8連接。第二出油口CF經過第二油路通過一個單向閥與轉向閥5的進油口連接。另外,通過位于優先閥3內部的輔助油路將第二出油口 CF與優先閥3內部連接(圖中為優先閥3的右端),負載感應口LS通過第三油路與安全閥4連接。轉向閥5具有手柄,其進油口與第二油路連接,出油口與轉向油缸6連接,用于對轉向油缸6提供轉向用油。梭閥10的入口端與轉向油缸6相連接,梭閥10的出口端分別與轉向閥5和第三油路相連接。另外轉向油缸還包括溢流補油發7,用于轉向油缸6壓力過高時溢流,在轉向油缸6被吸空時補油。
[0021]工作時,發動機I驅動轉向泵2工作,油源通過優先閥3的進油口 P進油,此時優先閥3中的第二出油口 CF 口與進油口 P導通。此時轉向手柄不工作,即第一油路為非導通狀態,且負載感應口 LS的壓力為0,因此油通過輔助油路進入優先閥3內部,圖示中為從優先閥3的閥芯右端進油,液壓作用在閥芯的右端,從而克服彈簧的預壓力,使得閥芯向左移動,閥芯的移動導致進油口 P與第一出油口 EF導通,即油源通過第一油路向驅動馬達供油。驅動馬達對液壓油散熱器進行驅動。
[0022]當推動轉向閥5上的手柄轉向時,第二油路導通,油通過轉向閥5進入轉向油缸6,從而實現車輛的轉向。來自轉向油缸6的壓力信號經過梭閥10后,經過第三油路并通過負載感應口 LS的節流小孔,作用在優先閥5的閥芯左端,帶動優先閥閥芯向右移動。因此,推動手柄進行車輛轉向時,優先閥3的閥芯向右移動。第一出油口 EF關閉,液壓油供給給轉向油缸6。因此,當轉向負荷超過額定值,負載感應口 LS的壓力油進入安全閥4的左側,推動安全閥4的閥芯右移,使得安全閥4開啟,負載感應口 LS卸載,卸載后,優先閥2的閥芯向左移,恢復到第一出油口 EF與進油口 P的導通狀態,轉向泵2的來油繼續供給給驅動馬達8。
[0023]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工程車輛底盤,能夠實現對液壓油散熱器的風扇進行驅動的驅動馬達和轉向油缸共同使用一個轉向泵,實現了對現有資源合理利用,解決現有技術中成本冋題和空間冋題。
【主權項】
1.一種工程車輛底盤,包括液壓油散熱器,用于對所述液壓油散熱器的風扇進行驅動的驅動馬達,用于控制所述車輛底盤轉向的轉向閥,以及與所述轉向閥的出油口相連接的,用于為所述車輛底盤的轉向提供驅動力的轉向油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轉向泵,用于對所述驅動馬達提供油源,以及對所述轉向油缸提供油源,所述轉向泵被發動機所驅動; 優先閥,用于在所述工程車輛轉向時優先為所述轉向油缸供油,所述優先閥具有進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以及負載感應口,所述優先閥內還具備輔助油路,連接第一出油口與所述優先閥內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油路導通時對所述優先閥注油以推動閥芯克服彈簧壓力進行移動; 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與所述優先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馬達連接; 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與所述優先閥的第二出油口連接,另一端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轉向閥的進油口相連接; 安全閥,所述安全閥的進口端通過第三油路與所述優先閥的負載感應口相連接,用于設定所述負載感應口的最大壓力,且在所述負載感應口的壓力超過額定值時將所述負載感應口卸載; 梭閥,所述梭閥的進口端與所述轉向油缸相連接,第一出口與所述轉向閥相連接,第二出口與所述第三油路相連接,所述梭閥用于傳遞所述轉向油缸的壓力信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程車輛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油缸還包括溢流補油閥,與所述轉向油缸相連接,用于在所述轉向油缸壓力過高時溢流,在所述轉向油缸被吸空時補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程車輛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馬達還具備溢流補油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車輛底盤,包括液壓油散熱器,驅動馬達,轉向閥,以及與轉向閥相連接的轉向油缸,轉向泵,用于對驅動馬達及轉向油缸提供油源;優先閥,具有進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以及負載感應口,還具備輔助油路,連接第一出油口與優先閥內部;第一油路的一端與優先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接,另一端與驅動馬達連接;第二油路的一端與優先閥的第二出油口連接,另一端通過單向閥與轉向閥相連接;安全閥,進口端通過第三油路與負載感應口相連接;梭閥,進口端與轉向油缸相連接,第一出口與轉向閥連接,第二出口與第三油路連接。該工程車輛底盤,能夠實現驅動馬達和轉向油缸共同使用一個轉向泵,對現有資源合理利用。
【IPC分類】F15B13-02, F15B11-00
【公開號】CN204312434
【申請號】CN201420753524
【發明人】劉巍
【申請人】阿特拉斯科普柯(南京)建筑礦山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