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包括外殼、靜渦盤、動渦盤、防自轉機構及輸出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渦盤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形成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所述的動渦盤包括驅動盤、第一動渦盤及第二動渦盤,驅動盤中部具有與前述輸出軸配合的驅動軸承;第一動渦盤的前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一蝸齒片配合的第三蝸齒片;第二動渦盤的后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二蝸齒片配合的第四蝸齒片;前述的第一動渦盤和第二動渦盤分別布置于靜渦盤的前后兩側。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一個輸出軸同時帶動兩個動渦盤相對雙面靜渦盤進行空氣壓縮,單位時間內壓縮空氣排放量翻倍,但整體體積又顯得比較緊湊合理。
【專利說明】
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壓縮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渦旋式空氣壓縮機以其效率高、噪音低、體積小、有利于節能及保護環境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行業需要壓縮空氣的場合。渦旋空氣壓縮機主要運行件渦盤只有啃合,不產生磨損,因而壽命比活塞式、螺桿式壓縮機更長,是風動機械理想動力源。
[0003]渦旋空氣壓縮機基本結構包括機殼、動渦盤、靜渦盤、輸出軸及防自轉機構,靜渦盤固定在機殼上,動渦盤和靜渦盤分別設置有相互啃合的渦齒片,該渦齒片將動渦盤和靜渦盤形成容積隨渦齒片運動變化的壓縮腔,靜渦盤上設置有排氣孔和進氣孔,排氣孔連通壓縮腔室,靜渦盤設置有散熱筋。動渦盤的背面設置有至少三個軸承室,每個軸承室的中部安裝有軸承,這些軸承構成防自轉機構。輸出軸上具有偏心塊,輸出軸在電機作用下能帶動動渦盤沿著一定圓周軌跡作平動。
[0004]在渦旋空氣壓縮機中,當動渦盤由曲軸帶動沿著一定圓周軌跡作平動時,動渦盤渦旋片相對靜渦盤渦旋片移動,即由兩者所形成的壓縮腔移動并改變其容積,從而進行吸入、壓縮、排放,完成壓縮空氣的過程。
[0005]現有技術中公開了很多渦旋式空氣壓縮機,如專利號為ZL201220152605.9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渦旋式空氣壓縮機》(授權公告號為CN202531426U);又如申請號為201310289129.4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一種無油渦旋空氣壓縮機》(申請公布號為CN103437998A));又如申請號為201410329813.5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渦旋空氣壓縮機》(申請公布號為CN104251204A)等等。
[0006]車載空氣壓縮機的應用越來越多,對空氣壓縮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安裝體積必須緊湊,但功率又要足夠大,而相對于渦旋式空氣壓縮機來說,單位時間內空氣壓縮量要提高的話,要改進的難度比較大,因靜渦盤和動渦盤之間形成的壓縮腔本身體積就比較限定,要提高壓縮腔體積,就必須增加動渦盤和靜渦盤尺寸,因此會使整體體積變大,給安裝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單位時間內排氣量大且結構緊湊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
[0008]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包括外殼、靜渦盤、動渦盤、防自轉機構及輸出軸,前述的靜渦盤設于外殼內腔的前端并具有進氣孔和出氣孔,前述的輸出軸具有偏心塊并能驅動動渦盤擺動,前述的防自轉機構設于外殼內并促使動渦盤在外殼限定的區域內擺動,前述動渦盤在輸出軸的驅動下能相對靜渦盤移動,進而完成吸入、壓縮及排放的壓縮空氣過程,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的靜渦盤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形成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所述的進氣孔開設于靜渦盤的側向并均與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的出氣孔開設于靜渦盤的中心并均與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的出氣端連通;
[0010]所述的動渦盤包括
[0011 ]驅動盤,中部具有與前述輸出軸配合的驅動軸承,而所述的防自轉機構設于驅動盤后端面;
[0012]第一動渦盤,設于前述驅動盤的前端面并能隨驅動盤一起運動,該第一動渦盤的前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一蝸齒片配合的第三蝸齒片;以及
[0013]第二動渦盤,與前述第一動渦盤連接并能隨第一動渦盤運動,該第二動渦盤的后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二蝸齒片配合的第四蝸齒片;
[0014]前述的第一動渦盤和第二動渦盤分別布置于靜渦盤的前后兩側。
[0015]第一動渦盤和第二動渦盤的連接方式,優選如下設置:所述第一動渦盤前端面外周邊緣和第二動渦盤后端面的外周邊緣通過至少兩個連接板連為一體,所述靜渦盤的外周具有供連接板運動間隙的凹槽或通孔,并且,前述的連接板貫穿通過靜渦盤的凹槽或通孔。
[0016]作為優選,所述連接板的外端面呈凸起的圓柱面,內端面呈內凹的圓柱面。
[0017]靜渦盤可以采用如下之一設置:
[0018]第一種,所述的靜渦盤包括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前述第一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一蝸齒片,前端面形成有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后端面與第一靜渦盤的散熱筋接觸配合,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蝸齒片,所述的出氣孔從前述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中部徑向向外引出。
[0019]第二種,所述的靜渦盤包括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前述第一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一蝸齒片,前端面形成有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與第一靜渦盤的前端面接觸配合的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蝸齒片,所述的出氣孔從前述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中部徑向向外引出。
[0020]作為優選,所述的防自轉機構包括設于外殼內腔的四個呈圓周方向布置的防自轉軸承,相鄰的防自轉軸承彼此相隔90°,對應地,所述驅動盤的后端面具有與前述四個防自轉軸承配合的圓形槽。
[0021]進一步,所述第一動渦盤的后端面及第二動渦盤的前端面成型有散熱片。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一個輸出軸同時帶動兩個動渦盤相對雙面靜渦盤進行空氣壓縮,單位時間內壓縮空氣排放量翻倍,但整體體積又顯得比較緊湊合理,特別適合應用于對安裝體積和工作性能要求較高的汽車領域。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實施例縮小分解圖。
[0025]圖3為實施例另一視角的縮小分解圖。
[0026]圖4為實施例立體剖視圖。
[0027]圖5為圖2中靜渦盤的分解圖。
[0028]圖6為圖2中靜渦盤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0]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包括外殼1、靜渦盤7、動渦盤、防自轉機構及輸出軸2,輸出軸2外面設有軸套22,軸套22與外殼I裝配為一體,靜渦盤7具有進氣孔73和出氣孔74并設于外殼I內腔的前端,輸出軸2具有偏心塊21并能驅動動渦盤擺動,防自轉機構設于外殼I內并促使動渦盤在外殼I限定的區域內擺動,動渦盤在輸出軸2的驅動下能相對靜渦盤7移動,進而完成吸入、壓縮及排放的壓縮空氣過程。
[0031]靜渦盤7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形成第一蝸齒片71和第二蝸齒片72,進氣孔73開設于靜渦盤7的側向并均與第一蝸齒片71和第二蝸齒片72的進氣端連通,出氣孔74開設于靜渦盤7的中心并均與第一蝸齒片71和第二蝸齒片72的出氣端連通。
[0032]動渦盤包括驅動盤3、第一動渦盤4及第二動渦盤5,驅動盤3中部具有與輸出軸2配合的驅動軸承31,防自轉機構設于驅動盤3后端面。
[0033]防自轉機構包括設于外殼I內腔的四個呈圓周方向布置的防自轉軸承8,相鄰的防自轉軸承8彼此相隔90°,對應地,驅動盤3的后端面具有與四個防自轉軸承8配合的圓形槽32(見圖3所示)。
[0034]第一動渦盤4設于驅動盤3的前端面并能隨驅動盤3—起運動,該第一動渦盤4的前端面具有與第一蝸齒片71配合的第三蝸齒片41;第二動渦盤5與第一動渦盤4連接并能隨第一動渦盤4運動,該第二動渦盤5的后端面具有與第二蝸齒片72配合的第四蝸齒片51;第一動渦盤4和第二動渦盤5分別布置于靜渦盤7的前后兩側。
[0035]第一動渦盤4前端面外周邊緣和第二動渦盤5后端面的外周邊緣通過兩個連接板6連為一體,連接板6的外端面呈凸起的圓柱面,內端面呈內凹的圓柱面。靜渦盤7的外周具有供連接板6運動間隙的通孔78,并且,連接板6貫穿通過靜渦盤7的通孔78。
[0036]結合圖5和圖6所示,靜渦盤7包括第一靜渦盤77和第二靜渦盤76,第一靜渦盤77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一蝸齒片71,前端面形成有散熱筋,第二靜渦盤76的后端面與第一靜渦盤的散熱筋75接觸配合,第二靜渦盤76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蝸齒片72,出氣孔74從第一靜渦盤77和第二靜渦盤76中部徑向向外引出。第一動渦盤4的后端面成型有散熱片42,第二動渦盤5的前端面成型有散熱片52。
[0037]由于輸出軸同時帶動兩個動渦盤相對雙面靜渦盤進行空氣壓縮,單位時間內壓縮空氣排放量翻倍,但整體體積又顯得比較緊湊合理,特別適合應用于對安裝體積和工作性能要求較高的汽車領域。
【主權項】
1.一種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包括外殼、靜渦盤、動渦盤、防自轉機構及輸出軸,前述的靜渦盤設于外殼內腔的前端并具有進氣孔和出氣孔,前述的輸出軸具有偏心塊并能驅動動渦盤擺動,前述的防自轉機構設于外殼內并促使動渦盤在外殼限定的區域內擺動,前述動渦盤在輸出軸的驅動下能相對靜渦盤移動,進而完成吸入、壓縮及排放的壓縮空氣過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靜渦盤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形成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所述的進氣孔開設于靜渦盤的側向并均與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的出氣孔開設于靜渦盤的中心并均與第一蝸齒片和第二蝸齒片的出氣端連通; 所述的動渦盤包括 驅動盤,中部具有與前述輸出軸配合的驅動軸承,而所述的防自轉機構設于驅動盤后端面; 第一動渦盤,設于前述驅動盤的前端面并能隨驅動盤一起運動,該第一動渦盤的前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一蝸齒片配合的第三蝸齒片;以及 第二動渦盤,與前述第一動渦盤連接并能隨第一動渦盤運動,該第二動渦盤的后端面具有與前述第二蝸齒片配合的第四蝸齒片; 前述的第一動渦盤和第二動渦盤分別布置于靜渦盤的前后兩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渦盤前端面外周邊緣和第二動渦盤后端面的外周邊緣通過至少兩個連接板連為一體,所述靜渦盤的外周具有供連接板運動間隙的凹槽或通孔,并且,前述的連接板貫穿通過靜渦盤的凹槽或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的外端面呈凸起的圓柱面,內端面呈內凹的圓柱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渦盤包括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前述第一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一蝸齒片,前端面形成有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后端面與第一靜渦盤的散熱筋接觸配合,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蝸齒片,所述的出氣孔從前述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中部徑向向外引出。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渦盤包括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前述第一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一蝸齒片,前端面形成有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后端面形成有與第一靜渦盤的前端面接觸配合的散熱筋,前述第二靜渦盤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蝸齒片,所述的出氣孔從前述第一靜渦盤和第二靜渦盤中部徑向向外引出。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自轉機構包括設于外殼內腔的四個呈圓周方向布置的防自轉軸承,相鄰的防自轉軸承彼此相隔90°,對應地,所述驅動盤的后端面具有與前述四個防自轉軸承配合的圓形槽。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式空氣壓縮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渦盤的后端面及第二動渦盤的前端面成型有散熱片。
【文檔編號】F04C18/02GK106014981SQ201610596720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8日
【發明人】陸亞明
【申請人】陸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