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夠在套筒11的背面側(內周側)及第2滑動軸承9的背面側(內周側)、套筒11的背面側及套筒14的背面側、或第1滑動軸承1的背面側及第2滑動軸承9的背面側設置緩沖材料20a及緩沖材料20b。
[0093]圖14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縱剖視圖。如圖示那樣,在該軸承裝置中,在由樹脂材料構成的第1滑動軸承1的背面側(外周側)配置有金屬制的背襯(back-metal) 31a,在該背襯31a的背面側(外周側)配置有緩沖材料20a。同樣地,在套筒14的背面側(外周側)配置有金屬制的背襯31b,在該背襯31b的背面側(外周側)配置有緩沖材料20b。即使為這樣的復雜結構,也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Ο
[0094]此外,雖然背襯31a及背襯31b配置在第1滑動軸承1的背面側及套筒14的背面偵牝但配置部位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夠在套筒11的背面側及第2滑動軸承9的背面側、套筒11的背面側及套筒14的背面側、或第1滑動軸承1的背面側及第2滑動軸承9的背面偵1|,與緩沖材料20a及緩沖材料20b —起設置背襯31a及背襯31b。
[0095]圖15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縱剖視圖。在本軸承裝置中,作為第2滑動軸承9的材料而使用超硬合金或不銹鋼等金屬材料,作為套筒14的材料而使用樹脂材料。像這樣,即使滑動軸承和套筒的材料反過來,也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
[0096]圖16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縱剖視圖。在本軸承裝置中,以結構部件在旋轉軸10(10')的軸向上成為反向的方式配置。即使為這樣的結構,也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
[0097]圖17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縱剖視圖,圖18是圖17所示的XX'截面的剖視圖。要求立軸栗3在設置于排水栗站的狀態下容易進行檢查或更換消耗品等的維護。另外,在組裝時,需要根據立軸栗3的形狀在使旋轉軸10(10')從第1滑動軸承1的內側通過后再將套筒殼15及套筒14固定在旋轉軸10(1(^ )上。
[0098]因此,在本軸承裝置中,如圖18所示,構成為套筒殼15及套筒14分割成兩部分而形成,通過固定螺栓24將分割的套筒殼15相互結合,由此能夠固定在旋轉軸10(10')上。通過像這樣構成套筒殼15及套筒14,也能夠在立軸栗3的設置場所中容易地進行組裝/分解。
[0099]圖19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縱剖視圖。本軸承裝置在給水口 19上設有具有比第1余隙7的尺寸及第2余隙8的尺寸小的開口(網眼寬度)的濾網23。由此,即使在排水中混入有砂土等泥漿,也能夠防止比第1余隙7的尺寸及第2余隙8的尺寸大的泥漿侵入到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其結果為,從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通過的水中所包含的泥漿的直徑充分地減小,從而能夠減少第1滑動軸承1的滑動面及第2滑動軸承9的滑動面的磨損。S卩,能夠維持第1余隙7的尺寸及第2余隙8的尺寸,從而能夠持續進行在圖8及圖9中說明的不穩定化力的相抵消。
[0100]此外,優選濾網23的開口直徑為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的尺寸的一半以下。另夕卜,優選給水口 19沿著以旋轉軸10(10')的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周以相等間隔設在套筒殼15上。
[0101]圖20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橫剖視圖。在該軸承裝置中,在第1滑動軸承1的內周面(滑動面)及第2滑動軸承9的外周面(滑動面)上沿軸向形成有多個槽35a。由于套筒11與第1滑動軸承1的內周面(滑動面)之間的曲率之差、及套筒14的滑動面與第2滑動軸承9的外周面(滑動面)之間的曲率之差極小,所以即使像這樣形成槽35a,對第1滑動軸承1與套筒11之間的接觸狀態及第2滑動軸承9與套筒14之間的接觸狀態產生的影響也小,從而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另外,通過像這樣形成槽35a,而能夠使從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通過的水的流量增加。
[0102]此外,槽35a也可以僅形成在第1滑動軸承1及第2滑動軸承9中的某一方上。另夕卜,槽35a也可以設在套筒側。槽35a不僅可以沿旋轉軸10(10')的軸向形成,也可以沿周向、相對于軸向的傾斜方向形成,或者形成為一條或多條螺旋狀。
[0103]圖21是適用于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的橫剖視圖。在該軸承裝置中,第1滑動軸承1及第2滑動軸承9沿周向分割成多個部分,并隔開間隙35b地配置在套筒殼15的內周面上。即使為這樣的軸承裝置,也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
[0104]此外,也可以是僅分割第1滑動軸承1及第2滑動軸承9中的某一方而形成。另夕卜,間隙35b也可以設在套筒側,即,也可以分割套筒11及/或套筒14。
[0105]在以上說明的各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軸承裝置中,第2滑動軸承9在旋轉軸10(10')上的配置并沒有限定,只要為旋轉軸10(10')上的接液部、即立軸栗內,無論設在哪里均會起到本發明的效果。另外,即使不為立軸栗內,但只要為在抽水時接液的結構、例如為將第2滑動軸承9配置在立軸栗外部(驅動機側)、并將配管與立軸栗內連結而在排水運轉時通過立軸栗排出的水來潤滑的結構,則同樣地會起到本發明的效果。
[0106]此外,在以上說明的各實施方式的立軸栗中,說明了代替圖3所示的進行先行待機運轉的立軸栗3的軸承32及軸承33,而分別適用圖6、13、14、15、16、17、19所示的軸承裝置的軸承,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軸承32及軸承33中的任一個而適用這些軸承裝置。在該情況下,通過使立軸栗3具有至少一個這些軸承裝置,而能夠顯著地減少旋轉軸10(10')的振擺回轉。其結果為,施加于所有軸承的振動減少而軸承的磨損減少,從而能夠整體地延長所有軸承的壽命,并能夠延長維護時間跨度。
[0107]另外,立軸栗根據旋轉軸10(10')的長度而增加軸承裝置的配備數,而存在軸承裝置為三個以上的情況。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作為該軸承裝置而具有至少一個圖6、
13、14、15、16、17、19所示的軸承裝置、即具有至少一組能夠與可與旋轉軸10(1(^ ) 一起旋轉的部件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第1滑動軸承1、及能夠與可與旋轉軸10 (10;) 一起旋轉的部件的外周面滑動接觸的第2滑動軸承9,而能夠顯著地減少旋轉軸10(10')的振擺回轉。其結果為,施加于所有軸承的振動減少而軸承的磨損減少,從而能夠整體地延長所有軸承的壽命,并能夠延長維護時間跨度。
[0108]圖22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立軸栗的概略剖視圖。如圖示那樣在立軸栗3中,旋轉軸10r貫穿葉輪22,并在其前端部設有被支承部件13支承的底軸承37。在底軸承37的與旋轉軸10'的相反一側設有用于調整水流的軸承罩38。
[0109]圖23是用作圖22所示的立軸栗3的底軸承37的軸承裝置的橫剖視圖。如圖示那樣,本軸承裝置在旋轉軸10'的外周設有套筒11,且旋轉軸10'的端部形成為凹狀。在該凹狀的端部的內周上經由緩沖材料20b設有套筒14。與套筒11隔著第1余隙7而相對的第1滑動軸承1在其背面側(外周側)配置有緩沖材料20a,且該緩沖材料20a固定在軸承殼12上。在套筒14的內周側配置有隔著第2余隙8而相對的第2滑動軸承9,且以套筒14的內周面與第2滑動軸承9的外周面滑動接觸的方式構成。第2滑動軸承9通過軸承殼16而固定,軸承殼16通過螺栓21c而固定在支承部件13上。在軸承殼16上設有給水口 19,從給水口 19輸入的水從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通過,由此使本軸承裝置作為流體潤滑軸承裝置而發揮功能。
[0110]根據本軸承裝置,能夠起到與圖6所示的軸承裝置相同的效果。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在旋轉軸1(V的端部設置套筒14,而能夠減小套筒14的內周面(第2滑動面)的直徑。由此,能夠降低套筒14的內周面的圓周速度,從而能夠抑制因第2滑動軸承9的摩擦而導致的發熱。另外,由于第2滑動軸承9配置在旋轉軸10'的端部附近,所以能夠容易地進行第2滑動軸承9的安裝/更換,從而能夠容易地對現有的立軸栗適用本軸承裝置。此外,雖然沒有圖示,但優選在軸承殼16的下側(水的流入側)以避免妨礙水流的方式設置大致半球狀的軸承罩38 (參照圖22)。在該情況下,為了減少混入水中的泥漿向第1余隙7及第2余隙8的混入,優選構成為,在軸承罩38上在與水流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設置給水口,并將該給水口與軸承殼16的給水口 19連接。
[0111]圖24是用作圖22所示的立軸栗3的底軸承37的其他軸承裝置的橫剖視圖。在本軸承裝置中,旋轉軸1(V的端部形成為凹狀,在該凹狀的端部的內周上經由緩沖材料20b設有套筒14。套筒14被壓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