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泵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給排水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鎮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民用與工業建筑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工程中的導流防渦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水栗從生活水池或水箱吸水加壓供水的給水系統,包括每臺水栗單獨從水池或水箱吸水以及采用吸水總管自灌吸水,在通過水池提升加壓的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工程中,生活給水水栗采用自灌吸水時,為了維持水栗正常運行,需使水池的最低水位不低于水栗吸水管喇叭口的最小淹沒水深。當淹沒水深不足時,會在吸水口產生空氣漩渦漏斗,水面上空氣容易通過漩渦漏斗被吸入水栗,對水栗造成損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規定,吸水喇叭口低于水池最低水位不宜小于0.3m (即淹沒水深不宜小于0.3m)ο當達不到此要求時,應采取防止空氣被吸入的措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是一種用于生活給水系統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安裝于從生活水池或水箱取水的水栗吸水管口,其作用是替代傳統的吸水喇叭口,并在較低的淹沒水深情況下,防止吸水口形成漩渦漏斗,避免空氣被吸入水栗產生氣蝕,既能保證水栗的正常運行,又可減少水池的無效容積,有利于提升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發明導流防渦器設有的底部導流板及其支撐,可保證水栗吸水管管底高于水池底一定高差,避免吸入池底可能的沉積物,滿足衛生要求。
[0004]根據所接入的吸水管位置不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以下兩個。
[0005]第一種技術方案為:水平導流板和環狀水平導流板上下平行布置;豎向導流隔板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之間;支撐隔板布置在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下方,通過所述支撐隔板把環狀水平導流板與水池或水箱的底部架空固定,水栗的吸水管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底部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連接;所述水平導流板為圓形,所述水平導流板的圓心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圓心在同一條垂直軸線上,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相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內徑與所述吸水管的外徑相同,所述豎向導流隔板和所述支撐隔板均以所述垂直軸線為軸,徑向均勻布置,所述豎向導流隔板和所述支撐隔板的外側與所述水平導流板的外緣齊平,內側距所述垂直軸線距離為所述吸水管外徑的一半;所述支撐隔板的高度為不小于100mm。
[0006]基于上述技術特征,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均為所述吸水管直徑的3至4倍。
[0007]基于上述技術特征,豎向導流隔板的高度可為80mm至200mm。
[0008]第二種技術方案為:環狀水平導流板和水平導流板上下平行布置;豎向導流隔板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之間;支撐隔板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的下方,通過所述支撐隔板把水平導流板與水池或水箱的底部架空固定,水栗的吸水管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側壁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連接;所述水平導流板為圓形,所述水平導流板的圓心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圓心在同一條垂直軸線上,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相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內徑與所述吸水管的外徑相同,所述豎向導流隔板和所述支撐隔板均以所述垂直軸線為軸,徑向均勻布置,所述豎向導流隔板和所述支撐隔板的外側與所述水平導流板的外緣齊平,內側距所述垂直軸線距離為所述吸水管外徑的一半;所述支撐隔板的高度為不小于100mm。
[0009]基于上述技術特征,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均為所述吸水管直徑的3至4倍。
[0010]基于上述技術特征,豎向導流隔板的高度可為80mm至200mm。
[0011]本發明中,豎向導流隔板數量不限,可以分別為3塊至6塊,滿足導流和固定要求即可。支撐隔板可以為3塊,只要滿足支撐作用即可。
[0012]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水栗啟動吸水時,水池或水箱內的水可通過水平導流板和環狀水平導流板中間的空腔被引導到吸水管中,豎向導流隔板可阻止進水在水平方向形成旋流。底部支撐隔板高度不小于100mm,符合《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CJJ140對水池出水管需高出池底100mm的技術要求。另外,考慮進水流速及施工構造需要,建議豎向導流隔板的高度可為80mm至200mm。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解決了淹沒水深不足0.3m時吸水口處易吸入空氣的技術問題,避免了二次供水工程中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產生空氣漩渦漏斗,提高了水池有效容積,同時,也避免了吸水口下方的池底水流的渦流和擾動,能有效防止吸入池底可能的雜質。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種技術方案(用于水栗的吸水管從水池或水箱的底部接入)的俯視圖。
[0015]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0016]圖3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用于水栗的吸水管從水池或水箱的側壁接入)的俯視圖。
[0017]圖4為圖3的B-B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圖1、圖2所示為第一種實施方案:由水平導流板1、環狀水平導流板2、豎向導流隔板3、支撐隔板4連接組成。水平導流板1的直徑和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外徑相同,均可為所連接的吸水管直徑的3~4倍,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內徑為所連接的吸水管5外徑。豎向導流隔板3和支撐隔板4均以水平導流板和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共同軸線為軸,徑向均勻布置。豎向導流隔板3和支撐隔板4的外側與水平導流板1的外緣齊平,內側距軸線的距離為所連接的吸水管外徑的一半。豎向導流隔板3的高度建議為80~200mm,底部支撐隔板4的高度不小于100_,通過支撐隔板把環狀水平導流板與水池或水箱的底部6架空固定。水栗的吸水管5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底部6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連接。
[0019]如圖3、圖4所示第二種實施方案:與第一種實施方案的區別在于水栗的吸水管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側壁接入,水平導流板1、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位置與第一種實施方案中的位置互相置換。
[0020]本發明中,水平導流板1、環狀水平導流板2、豎向導流隔板3、支撐隔板4的材質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的有關規定,可采用優質耐氯不銹鋼,材質成分符合國家標準《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及化學成分》GB/T 20878,建議厚度為1.2-2.5mm,可根據導流防渦器規格和水箱高度確定,通常導流防渦器大(吸水管管徑大)、水箱高度較高時,厚度大些。導流防渦器各部分連接可采用焊接。
[0021]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可能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凡依本發明設計思想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水平導流板(1)和環狀水平導流板(2 )上下平行布置;豎向導流隔板(3 )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1)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之間;支撐隔板(4)布置在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下方,通過所述支撐隔板(4)把環狀水平導流板(2)與水池或水箱的底部(6)架空固定,水栗的吸水管(5)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底部(6)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連接;所述水平導流板(1)為圓形,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圓心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圓心在同一條垂直軸線上,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外徑相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內徑與所述吸水管(5)的外徑相同,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和所述支撐隔板(4)均以所述垂直軸線為軸,徑向均勻布置,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和所述支撐隔板(4)的外側與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外緣齊平,內側距所述垂直軸線距離為所述吸水管(5)外徑的一半;所述支撐隔板(4)的高度為不小于100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均為所述吸水管直徑的3至4倍。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的高度為80mm至200mmo4.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環狀水平導流板(2)和水平導流板(1)上下平行布置;豎向導流隔板(3)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1)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之間;支撐隔板(4)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下方,通過所述支撐隔板(4)把所述水平導流板(1)與水池或水箱的底部(6)架空固定,水栗的吸水管(5)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側壁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連接;所述水平導流板(1)為圓形,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圓心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的圓心在同一條垂直軸線上,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 )的外徑相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2 )的內徑與所述吸水管(5)的外徑相同,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和所述支撐隔板(4)均以所述垂直軸線為軸,徑向均勻布置,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和所述支撐隔板(4)的外側與所述水平導流板(1)的外緣齊平,內側距所述垂直軸線距離為所述吸水管(5)外徑的一半;所述支撐隔板(4)的高度為不小于100mm。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導流板的直徑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外徑均為所述吸水管直徑的3至4倍。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栗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導流隔板(3)的高度為80mm至200mmo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給排水領域的一種用于生活給水水泵吸水管口的導流防渦器。技術方案為:水平導流板和環狀水平導流板上下平行布置;豎向導流隔板布置在所述水平導流板和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之間;支撐隔板布置在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的下方,水泵的吸水管從所述水池或水箱的底部接入,與所述環狀水平導流板連接。有益效果為:解決了淹沒水深不足0.3m時吸水口處易吸入空氣的技術問題,避免了二次供水工程中生活給水水泵吸水管口產生空氣漩渦漏斗,提高了水池有效容積。同時,也避免了吸水口下方的池底水流的渦流和擾動,能有效防止吸入池底可能的雜質。
【IPC分類】F04D29/40, F04D29/66
【公開號】CN105298917
【申請號】CN201510777326
【發明人】陳立宏, 王華星, 王玨, 馮旭東, 孫正魁
【申請人】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