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氣缸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外活塞自鎖氣缸。
背景技術:
氣缸一般是由缸體、端蓋、活塞、活塞桿和密封件等部件組成。氣缸是引導活塞在其中進行直線往復運動的圓筒形金屬機件,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機構作直線往復運動、擺動和旋轉運動。目前氣缸已廣泛應用于印刷、半導體、自動化控制、機器人等多種領域。
在氣缸使用過程中由于氣缸的運動完全依靠帶有一定壓力的氣體驅動,因此一旦系統中出現漏氣或氣壓源損壞等問題,處于高處的失去動力的氣缸活塞便會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造成工件的損壞甚至人員的傷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會在氣缸的活塞桿處設置安全銷,對活塞桿進行鎖定,但是活塞桿在鎖定后需要操作人員手動解鎖,造成使用不便,而且現有的氣缸大多還存在著結構復雜、運行不穩定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內外活塞自鎖氣缸,結構簡單,活塞桿鎖定后能夠自行解鎖,而且活塞桿能夠運行平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外活塞自鎖氣缸,包括缸體,缸體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前蓋和后蓋,缸體包括內缸套和外缸套,內缸套設有可移動的內活塞和活塞桿,活塞桿從前蓋伸入內缸套,且活塞桿伸入內缸套的一端與內活塞固定連接,前蓋上設有將內缸套與外界連通的出氣孔,外缸套內設有外活塞和液壓油,前蓋上設有與外活塞連通的進氣孔,后蓋上設有將液壓油與內缸套連通的連接孔,前蓋上設有與出氣孔連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內制動鎖組件,制動鎖組件包括制動桿,活塞桿上設有與制動桿配合的嵌槽,制動桿末端連接有制動活塞,制動活塞與容置腔之間設有彈簧以使制動桿與嵌槽緊密相抵。
進一步的,容置腔內還設有手柄,手柄從前蓋伸入容置腔內,且手柄與制動活塞固定連接,彈簧套設于手柄外。
進一步的,前蓋上設有與活塞桿配合的密封圈組件,密封圈組件截面呈矩形,密封圈組件兩端為硬質材料制成,密封圈組件中間由軟質材料制成,前蓋前端通過調節螺釘連接有法蘭,法蘭與密封圈組件之間設有o形圈。
進一步的,前蓋內還設有與活塞桿配合的襯套。
進一步的,內活塞和外活塞均嵌設有密封圈和耐磨環。
進一步的,前蓋與缸體之間、后蓋與缸體之間分別設有o形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外活塞自鎖氣缸,使用時氣體經進氣孔進入外缸套內推動外活塞移動,外活塞移動使得外缸套內液壓油經連接通道進入內缸套,液壓油便會推動內活塞移動,內缸套的氣體經出氣孔排出,內活塞帶動活塞桿移動進行工作,通過液壓油推動活塞桿運動,保證了氣缸能夠運行平穩,活塞桿移動至一定距離時,嵌槽便會與制動桿相抵對活塞桿進行鎖定,復位時,氣體經出氣孔進入內缸套,由于容置腔與出氣孔連通,部分氣體經出氣孔進入容置腔內,此時氣體推動制動活塞移動,使得制動桿與嵌槽分離不再對活塞桿鎖定,內缸套進入的氣體便會推動內活塞帶動活塞桿復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缸套;11.內活塞;12.活塞桿;13.耐磨環;14.密封圈;2.外缸套;21.外活塞;22.液壓油;3.前蓋;31.出氣孔;32.進氣孔;33.容置腔;331.制動桿;332.制動活塞;333.手柄;334.彈簧;34.密封圈組件;35.法蘭;36.襯套;37.調節螺釘;4.后蓋;41.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闡釋。
參見圖1所示的一種內外活塞自鎖氣缸,包括缸體,缸體兩端分別通過連接螺桿固定連接有前蓋3和后蓋4,前蓋3與缸體之間、后蓋4與缸體之間分別設有o形圈,以保證氣缸的密封性良好,缸體包括內缸套1和外缸套2,內缸套1設有可移動的內活塞11和活塞桿12,內活塞11嵌設有密封圈14和耐磨環13,以保證內活塞11的密封性和耐磨性,活塞桿12從前蓋3伸入內缸套1,且活塞桿12伸入內缸套1的一端與內活塞11固定連接,活塞桿12位于內缸套1外的一端連接有螺母,前蓋3內還設有與活塞桿12配合的襯套36,保證活塞桿12不易磨損。
前蓋3上設有將內缸套1與外界連通的出氣孔31,外缸套2內設有外活塞21和液壓油22,前蓋3上設有與外活塞21連通的進氣孔32,后蓋4上設有將液壓油22與內缸套1連通的連接孔41,為了便于加工,連接孔41為直通式,且連接孔41與外界連通處設有密封絲堵,前蓋3上設有與出氣孔31連通的容置腔33,容置腔33內制動鎖組件,制動鎖組件包括制動桿331,活塞桿12上設有與制動桿331配合的嵌槽,制動桿331末端連接有制動活塞332,制動活塞332與容置腔33之間設有彈簧334,彈簧334一端抵設于容置腔33內壁,彈簧334另一端抵設于制動活塞332,以使制動桿331與嵌槽緊密相抵。
本發明使用時氣體經進氣孔32進入外缸套2內推動外活塞21移動,外活塞21移動使得外缸套2內液壓油22經連接通道進入內缸套1,液壓油22便會推動內活塞11移動,內缸套1的氣體經出氣孔31排出,內活塞11帶動活塞桿12移動進行工作,通過液壓油22推動活塞桿12運動,保證了氣缸能夠運行平穩,活塞桿12移動至一定距離時,嵌槽便會與制動桿331相抵對活塞桿12進行鎖定,復位時,氣體經出氣孔31進入內缸套1,由于容置腔33與出氣孔31連通,部分氣體經出氣孔31進入容置腔33內,此時氣體推動制動活塞332移動,使得制動桿331與嵌槽分離不再對活塞桿12鎖定,內缸套1進入的氣體便會推動內活塞11帶動活塞桿12復位,使得氣缸能夠自行解鎖,操作方便。容置腔33內還設有手柄333,手柄333從前蓋3伸入容置腔33內,且手柄333與制動活塞332固定連接,彈簧334套設于手柄333外,當需要手動解鎖時,只需拉動手柄333使得動桿與嵌槽分離不再對活塞桿12鎖定即可。
進一步的,前蓋3上設有與活塞桿12配合的密封圈組件34,密封圈組件34截面呈矩形,密封圈組件34兩端為硬質材料制成,密封圈組件34中間由軟質材料制成,前蓋3前端通過調節螺釘37連接有法蘭35,法蘭35與密封圈組件34之間設有o形圈,密封圈組件34一端與前蓋3緊密相抵,密封圈組件34另一端與o形圈相抵,由于活塞桿12運動頻率較高,極易造成密封圈組件34磨損,而導致氣缸的氣密性降低,當密封圈組件34磨損嚴重時,通過調整調節螺釘37的預緊力,使法蘭35移動而推動o形圈向密封圈組件34移動,由于密封圈組件34兩端為硬質材料制成,密封圈組件34中間由軟質材料制成,密封圈組件34在o形圈的作用下發生向兩側形變而變厚,進而使得密封圈組件34與活塞桿12貼合緊密,保證了氣缸的密封性良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