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柱塞式污泥泵用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柱塞式污泥泵用密封結構,包括S擺管和泵體,S擺管的大端出口、小端主軸與泵體之間分別通過大端總成、小端總成相連接,大端總成包括大端軸承座和出料接頭,S擺管的大端出口與大端軸承座之間通過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密封連接,小端總成包括小端軸承座和自潤滑軸承,S擺管的小端主軸外套裝有耐磨套筒并支承于自潤滑軸承內,在小端軸承座內設有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此柱塞式污泥泵用密封結構中,S擺管的大端出口、小端主軸與泵體之間分別通過大端總成、小端總成密封連接,大端總成和小端總成能形成多道密封屏障,能有效地防止污泥外泄造成污染;此外,采用迷宮式密封結構形成背壓密封,密封性能更佳、使用壽命更長。
【專利說明】
一種柱塞式污泥泵用密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結構密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政污泥儲運中,柱塞式污泥栗因具有排量大、密封性良好、設備功耗小等優勢,已經成為市政污泥儲運系統的重要設備。柱塞式污泥栗中S擺管作為最重要部件,往往因為工作頻率高、使用強度大、工作壓力高等因素,導致密封磨損失效加快,S擺管密封磨損引發污泥泄露等故障,大大縮短了 S擺管的正常使用壽命。
[0003]為了降低部件更換成本,傳統的S擺管連接端往往采用盡量多的組合部件并形成復雜的連接結構,S擺管一旦遇到泄露、磨損等問題,將給檢修帶來極大的不便,嚴重影響設備生產效率及設備維護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運行穩定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包括S擺管和栗體,所述S擺管的大端出口與栗體之間通過大端總成相連接,所述S擺管的小端主軸與栗體之間通過小端總成相連接,所述大端總成包括固定于栗體上的大端軸承座和與大端軸承座的出口端密封連接的出料接頭,所述S擺管的大端出口與大端軸承座之間通過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密封連接,所述小端總成包括固定于栗體上的小端軸承座和套裝在小端軸承座內的自潤滑軸承,所述S擺管的小端主軸外套裝有耐磨套筒并支承于自潤滑軸承內,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設有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
[0006]進一步地,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前端處嵌裝有C型防塵圈,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后端處嵌裝有一對背向布置的Yx型動密封圈,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緊鄰C型防塵圈處嵌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
[0007]進一步地,在所述大端軸承座與出料接頭的接觸面上設有第二O型密封圈。
[0008]進一步地,所述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包括設于大端軸承座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大端軸承座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
[0009]進一步地,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壁前端處嵌裝有Yx型靜密封圈,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壁后端處嵌裝有第三O型密封圈。
[0010]進一步地,在所述小端軸承座與栗體的接觸面上設有第四O型密封圈。
[0011]進一步地,在所述耐磨套筒內壁前端處嵌裝有一對緊鄰的第五O型密封圈。
[0012]進一步地,所述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包括設于小端軸承座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小端軸承座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
[0013]有益效果:此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中,S擺管的大端出口、小端主軸與栗體之間分別通過大端總成、小端總成密封連接,大端總成和小端總成能形成多道密封屏障,能有效地防止污泥外泄造成污染;此外,采用迷宮式密封結構形成背壓密封,密封性能更佳、使用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小端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包括S擺管10和栗體20,S擺管10的大端出口 11與栗體20之間通過大端總成30相連接,S擺管10的小端主軸12與栗體20之間通過小端總成40相連接,大端總成30包括固定于栗體20上的大端軸承座31和與大端軸承座31的出口端密封連接的出料接頭32,S擺管10的大端出口與大端軸承座31之間通過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33密封連接,小端總成40包括固定于栗體20上的小端軸承座41和套裝在小端軸承座41內的自潤滑軸承42,S擺管10的小端主軸12外套裝有耐磨套筒43并支承于自潤滑軸承42內,在小端軸承座41內設有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44。
[0018]本實施例中,大端總成30由大端軸承座31和出料接頭32構成,在大端軸承座31內壁前端處嵌裝有C型防塵圈34,與C型防塵圈34相對,在大端軸承座31內壁后端處嵌裝有一對背向布置的Yx型動密封圈35,在大端軸承座31內壁緊鄰C型防塵圈34處嵌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36,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33處于Yx型動密封圈35與C型防塵圈34之間,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33由包括設于大端軸承座31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大端軸承座31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通過油嘴向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注入一定壓力的潤滑油月旨,潤滑油脂通過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充盈大端軸承座31與S擺管10的大端出口 11之間的間隙形成背壓密封,在大端軸承座31與出料接頭32的接觸面上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37。
[0019]其中,大端軸承座31與出料接頭32之間的第二O型密封圈37構成第一道密封屏障,可以防止污泥從Pl處外泄;大端軸承座31與栗體20之間采用過盈配合連接并涂有密封膠體,保證污泥不從P2處外泄;大端軸承座31后端處背向布置的Yx型動密封圈35能有效防止栗體20內污泥從P3處侵入S擺管10的旋轉副;大端軸承座31前端處的C型防塵圈34能有效防止栗體20內污泥從P4處侵入S擺管10的旋轉副。
[0020]小端總成40由小端軸承座41和耐磨套筒43構成,耐磨套筒43緊密套裝在S擺管10的小端主軸12上,在耐磨套筒內壁前端處嵌裝有一對緊鄰的第五O型密封圈45以實現密封,小端軸承座41與耐磨套筒43之間通過自潤滑軸承42過渡連接,以實現相對轉動,在小端軸承座41內壁前端處嵌裝有Yx型靜密封圈46,與之相對,在小端軸承座41內壁后端處嵌裝有第三O型密封圈48,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處于Yx型靜密封圈46與第三O型密封圈48之間,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44包括設于小端軸承座41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小端軸承座41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通過油嘴向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注入一定壓力的潤滑油脂,潤滑油脂通過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充盈小端軸承座41與耐磨套筒43之間的間隙形成背壓密封,在小端軸承座41與栗體20的接觸面上設有第四O型密封圈47。
[0021]其中,耐磨套筒43前端處的一對緊鄰的第五O型密封圈45能有效防止污泥從P5處經S擺管10的小端主軸12外泄;小端軸承座12前端處的Yx型靜密封圈46能有效防止污泥從P6處侵入S擺管10的旋轉副;小端軸承座41與栗體20之間的第四O型密封圈47,形成二級密封,防止污泥從P7處外泄。
[0022]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S擺管和栗體,所述S擺管的大端出口與栗體之間通過大端總成相連接,所述S擺管的小端主軸與栗體之間通過小端總成相連接,所述大端總成包括固定于栗體上的大端軸承座和與大端軸承座的出口端密封連接的出料接頭,所述S擺管的大端出口與大端軸承座之間通過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密封連接,所述小端總成包括固定于栗體上的小端軸承座和套裝在小端軸承座內的自潤滑軸承,所述S擺管的小端主軸外套裝有耐磨套筒并支承于自潤滑軸承內,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設有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前端處嵌裝有C型防塵圈,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后端處嵌裝有一對背向布置的Yx型動密封圈,在所述大端軸承座內壁緊鄰C型防塵圈處嵌裝有第一O型密封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端軸承座與出料接頭的接觸面上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包括設于大端軸承座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大端軸承座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壁前端處嵌裝有Yx型靜密封圈,在所述小端軸承座內壁后端處嵌裝有第三O型密封圈。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端軸承座與栗體的接觸面上設有第四O型密封圈。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磨套筒內壁前端處嵌裝有一對緊鄰的第五O型密封圈。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污泥栗用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端迷宮式密封結構包括設于小端軸承座內的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和設于小端軸承座外與迷宮式密封潤滑油道相連通的油嘴。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5714719SQ20162056463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蘇志升, 蒙振凈, 廖裕芬, 張甜甜, 陳銳東, 鄭理慎, 宋旭, 方衛, 陳志平
【申請人】廣州中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