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氣傳動抽油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包括抽油桿、第一組鋼絲繩、第二組鋼絲繩、第三組鋼絲繩、導向輪、定滑輪、動滑輪、機架、導向輪組、機座、油缸、油缸活塞、油缸活塞桿、油泵、油箱、油氣缸、油氣缸活塞、油氣缸活塞桿、儲氣罐、油氣轉換蓄能器、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和補壓氮氣瓶,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設置在油氣轉換蓄能器內且將油氣轉換蓄能器分隔為高壓油腔和高壓氣腔,高壓油腔與油氣缸的無桿腔通過油管相連通,高壓氣腔與儲氣罐通過氣管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高效便捷,提高了穩定性、適用性、抽油桿單位時間的工作行程和工作效率。節省成本,方便檢修。適合稠油、大載荷、長沖程油井生產,增產可達30%-80%。
【專利說明】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抽油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
【背景技術】
[0002]現用的驢頭式抽油機包含驢頭、平衡梁、連桿、二級減速箱和笨重的平衡塊等大部件,十分繁重;驢頭式抽油機沖程小、沖次低,沖程和沖次不便調整,工作效率低下;驢頭式抽油機需頻繁修理二級減速箱,修理成本大、修理費用高;驢頭式抽油機遇到井下抽油桿發卡等現象無過載保護作用,抽油桿拉斷等事故易發生;驢頭式抽油機提供動力的電機功率大、耗電高;驢頭式抽油機運輸和安裝成本高昂,井深比較深時,驢頭式抽油機體積大,笨重無法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與維護便捷且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包括抽油桿、第一組鋼絲繩、第二組鋼絲繩、第三組鋼絲繩、導向輪、定滑輪、動滑輪、機架、導向輪組、機座、油缸、油缸活塞、油缸活塞桿、油泵、油箱、油氣缸、油氣缸活塞、油氣缸活塞桿、儲氣罐、油氣轉換蓄能器、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和補壓氮氣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前面,導向輪組設置在機座上且分布于機架、油缸、油氣缸兩側,所述油缸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機架和油氣缸之間,所述油泵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和油氣缸側面,所述油箱設置在機座上且在儲氣罐側面,所述油氣缸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儲氣罐、油箱之間,所述儲氣罐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箱的側面,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氣缸的側面,所述補壓氮氣瓶設置在機座的后端外部的地面上,所述油缸活塞設置在油缸內,所述油氣缸活塞設置在油氣缸內,所述油箱經所述油泵和換向閥與所述油缸的無桿腔、所述油氣缸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箱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油腔與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通過氣管連通,所述補壓氮氣瓶與所述儲氣罐經單向閥通過氣管連通,所述導向輪和定滑輪設置在機架頂部的平臺上,所述動滑輪懸空于所述機架的頂部平臺的下方,所述抽油桿設置在所述機座的前端外部,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的一端部與所述抽油桿的頂部相連接并依次通過所述導向輪、定滑輪和動滑輪且另一端固定在機架的頂平臺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的一端部共同固定在動滑輪的底端,所述第二組鋼絲繩通過導向輪組且另一端與油缸活塞桿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組鋼絲繩通過導向輪組且另一端與油氣缸活塞桿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設置在油氣轉換蓄能器內且將油氣轉換蓄能器分隔為高壓油腔和高壓氣腔,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與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油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通過氣管相連通。
[0005]所述油缸內設有無桿腔,所述油泵將所述油箱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向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內注油,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在所述抽油桿將所述油缸活塞拉行到下止點時使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所述油箱內。
[0006]所述油氣缸內還設有有桿腔,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液壓油在所述儲氣罐的高壓氣體作用下向所述油氣缸的無桿內注油,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內油壓將所述油氣缸活塞推行至上止點時使所述油氣缸的有桿腔內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油箱內。
[0007]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為單根鋼絲繩,所述第二組鋼絲繩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均雙根鋼絲繩組成。
[0008]所述導向輪有一個、所述定滑輪有一個、所述動滑輪有一個、所述導向輪組有三組共六個。
[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的結構簡單、高效便捷,本發明利用動滑輪使得油缸和油氣缸的工作行程均縮短為抽油桿工作行程的二分之一,并且利用油缸和油氣缸共同作用完成對抽油桿工作行程的控制和提供動力,提高了抽油桿單位時間的工作行程和工作效率。適合稠油、大載荷、長沖程油井生產,增產可達30%-80%。在油井出油量充足的情況下,可有效提高油井產量。本發明采用三組鋼絲繩、油缸、油氣缸進行拉動控制,利用油缸、油氣缸能夠發揮較大力量的特點,發揮高效能的同時,可有效節省制造成本,大大減輕抽油機的重量,在提高使用穩定性、實用性、適用性的同時,方便檢修,減少修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
[0015]圖1至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6]見圖1至圖3,一種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包括抽油桿1、第一組鋼絲繩2、第二組鋼絲繩3、第三組鋼絲繩4、導向輪5、定滑輪6、動滑輪7、機架8、導向輪組9、機座10、油缸11、油缸活塞12、油缸活塞桿13、油栗14、油箱15、油氣缸16、油氣缸活塞17、油氣缸活塞桿18、儲氣罐19、油氣轉換蓄能器20、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21和補壓氮氣瓶22,所述機架8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油缸11前面,導向輪組9設置在機座10上且分布于機架8、油缸11、油氣缸16兩側,所述油缸11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機架8和油氣缸16之間,所述油泵14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油缸11和油氣缸16側面,所述油箱15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儲氣罐19側面,所述油氣缸16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油缸11、儲氣罐19、油箱15之間,所述儲氣罐19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油箱15的側面,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設置在機座10上且在油氣缸16的側面,所述補壓氮氣瓶22設置在機座10的后端外部的地面上,所述油缸活塞12設置在油缸11內,所述油氣缸活塞17設置在油氣缸16內,所述油箱15經所述油泵14和換向閥與所述油缸11的無桿腔、所述油氣缸16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箱15與所述油缸11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的高壓油腔與所述油氣缸16的無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19通過氣管連通,所述補壓氮氣瓶22與所述儲氣罐19經單向閥通過氣管連通,所述導向輪5和定滑輪6設置在機架8頂部的平臺上,所述動滑輪7懸空于所述機架8的頂部平臺的下方,所述抽油桿I設置在所述機座10的前端外部。所述第一組鋼絲繩2的一端部與所述抽油桿I的頂部相連接并依次通過所述導向輪5、定滑輪6和動滑輪7且另一端固定在機架8的頂平臺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3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4的一端部共同固定在動滑輪7的底端,所述第二組鋼絲繩3通過導向輪組9且另一端與油缸活塞桿13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組鋼絲繩4通過導向輪組9且另一端與油氣缸活塞桿18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21設置在油氣轉換蓄能器20內且將油氣轉換蓄能器20分隔為高壓油腔和高壓氣腔,所述油氣缸16的無桿腔與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的高壓油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19通過氣管相連通。
[0017]所述油缸11內設有無桿腔,所述油泵14將所述油箱15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向所述油缸11無桿腔內注油,所述油缸11無桿腔在所述抽油桿I將所述油缸活塞12拉行到下止點時使所述油缸11無桿腔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所述油箱15內。
[0018]所述油氣缸16內還設有有桿腔,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20的液壓油在所述儲氣罐19的高壓氣體作用下向所述油氣缸16的無桿內注油,所述油氣缸16的無桿腔內油壓將所述油氣缸活塞17推行至上止點時使所述油氣缸16的有桿腔內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油箱15內。
[0019]所述第一組鋼絲繩2由一根鋼絲繩組成,所述第二組鋼絲繩3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4均由兩根鋼絲繩組成。
[0020]所述導向輪5有一個、所述定滑輪6有一個、所述動滑輪7有一個、所述導向輪組9有三組共六個。
[0021]其工作原理簡述如下:油泵將油箱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向油缸無桿腔內注油,油缸無桿腔內油壓緩慢推動油缸活塞上移并逐漸升至上止點,油缸活塞上移時,油缸活塞桿帶動第二組鋼絲繩動作,即油壓為抽油桿上行提供動力;同時,儲氣罐和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氣腔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從而推動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油腔內的液壓油進入油氣缸無桿腔,油氣缸無桿腔內油壓緩慢推動油氣缸活塞上移并逐漸升至上止點,油氣缸活塞上移時,油氣缸活塞桿帶動第三組鋼絲繩動作,即壓縮氣體為抽油桿上行提供動力。當油缸活塞桿帶動的第二組鋼絲繩和油氣缸活塞桿帶動的第三組鋼絲繩通過導向輪組傳動共同拉動抽油桿向上運動至上止點時,此時油泵經換向閥改向油氣缸有桿腔內注油,與此同時,油泵經換向閥停止向油缸無桿腔內注油。在抽油桿的重量、油氣缸活塞重量、油氣缸活塞桿重量和注入油氣缸有桿腔高壓液壓油油壓的作用下,油氣缸活塞緩慢下行至下止點。油氣缸活塞下移時,油氣缸無桿腔和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油腔內的液壓油推動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壓縮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氣腔和儲氣罐內的氣體。油氣缸活塞桿在下移過程中帶動第三組鋼絲繩動作;同時,第二組鋼絲繩帶動油缸活塞桿向下移動時,油缸活塞也向下移動,油缸無桿腔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緩慢回油至油箱內。當抽油桿下移至下止點時,油氣缸活塞也下移至下止點,使油氣缸無桿腔和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油腔內的液壓油與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氣腔和儲氣罐內的氣體壓縮至額定工作壓力;當油氣缸無桿腔和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油腔內的液壓油與油氣轉換蓄能器高壓氣腔和儲氣罐內的氣體的最高壓力小于額定工作壓力時,補壓氮氣瓶至儲氣罐的單向閥打開,補壓氮氣瓶向儲氣罐內補充氣壓至儲氣罐的額定工作壓力。
[0022]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包括抽油桿、第一組鋼絲繩、第二組鋼絲繩、第三組鋼絲繩、導向輪、定滑輪、動滑輪、機架、導向輪組、機座、油缸、油缸活塞、油缸活塞桿、油泵、油箱、油氣缸、油氣缸活塞、油氣缸活塞桿、儲氣罐、油氣轉換蓄能器、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和補壓氮氣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前面,導向輪組設置在機座上且分布于機架、油缸、油氣缸兩側,所述油缸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機架和油氣缸之間,所述油泵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和油氣缸側面,所述油箱設置在機座上且在儲氣罐側面,所述油氣缸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缸、儲氣罐、油箱之間,所述儲氣罐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箱的側面,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設置在機座上且在油氣缸的側面,所述補壓氮氣瓶設置在機座的后端外部的地面上,所述油缸活塞設置在油缸內,所述油氣缸活塞設置在油氣缸內,所述油箱經所述油泵和換向閥與所述油缸的無桿腔、所述油氣缸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箱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油腔與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通過氣管連通,所述補壓氮氣瓶與所述儲氣罐經單向閥通過氣管連通,所述導向輪和定滑輪設置在機架頂部的平臺上,所述動滑輪懸空于所述機架的頂部平臺的下方,所述抽油桿設置在所述機座的前端外部,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的一端部與所述抽油桿的頂部相連接并依次通過所述導向輪、定滑輪和動滑輪且另一端固定在機架的頂平臺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的一端部共同固定在動滑輪的底端,所述第二組鋼絲繩通過導向輪組且另一端與油缸活塞桿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組鋼絲繩通過導向輪組且另一端與油氣缸活塞桿的尾端固定連接,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無桿活塞設置在油氣轉換蓄能器內且將油氣轉換蓄能器分隔為高壓油腔和高壓氣腔,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與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油腔通過油管連通,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高壓氣腔與所述儲氣罐通過氣管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內設有無桿腔,所述油泵將所述油箱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向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內注油,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在所述抽油桿將所述油缸活塞拉行到下止點時使所述油缸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所述油箱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缸內還設有有桿腔,所述油氣轉換蓄能器的液壓油在所述儲氣罐的高壓氣體作用下向所述油氣缸的無桿內注油,所述油氣缸的無桿腔內油壓將所述油氣缸活塞推行至上止點時使所述油氣缸的有桿腔內液壓油經換向閥回油至油箱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為單根鋼絲繩,所述第二組鋼絲繩和所述第三組鋼絲繩均雙根鋼絲繩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液氣傳動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輪有一個、所述定滑輪有一個、所述動滑輪有一個、所述導向輪組有三組共六個。
【文檔編號】F15B1/02GK204238916SQ201420719960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明者】雍江, 雍生才 申請人:雍江, 雍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