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滑閥式換向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滑閥式換向閥,屬于液壓滑閥,解決現(xiàn)有液壓換向閥存在內泄漏的問題。本發(fā)明包括主閥、第一先導閥、第二先導閥、手操機構和電連接器,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固定在主閥上表面,手操機構罩在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的外部,并連接固定在主閥上表面。本發(fā)明將多種功能的閥件集成在一起,簡化了液壓系統(tǒng),采用兩個無泄漏電磁球閥作為先導閥,對主閥的換向功能進行控制,主閥內部集成了雙液控單向閥和主閥芯等部件,雙液控單向閥將進入主閥的高壓油在進入主閥芯前進行無泄漏封閉,先導電磁球閥和雙液控單向閥的組合應用,保證了無泄漏功能,降低了液壓系統(tǒng)運行時的額外功率損耗,提高了液壓系統(tǒng)運行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 一種滑閥式換向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液壓滑閥,具體涉及一種滑閥式換向閥,用于對液壓系統(tǒng)中各個支路的液流進行通、斷切換,控制液壓系統(tǒng)中液流的流動方向。
【背景技術】
[0002]液壓換向閥是液壓系統(tǒng)中常用元件,借助于改變閥芯的位置,來實現(xiàn)與閥體相連的幾個油路之間的接通和斷開?,F(xiàn)有液壓換向閥一般為滑閥結構,閥芯和閥體(或閥套)為間隙密封,結構簡單,易于加工,但存在內泄漏,既降低了液壓系統(tǒng)的性能和液壓傳動效率,又帶來了系統(tǒng)發(fā)熱等問題,內泄漏過大有時會導致外部執(zhí)行機構誤動作,嚴重時導致設備損壞和人員傷亡。艦船液壓系統(tǒng)中,為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液壓油產生多余的溫升,防止內泄漏過大造成的誤動作,保證設備和人員安全,對液壓系統(tǒng)中換向閥的內流量指標要求非常嚴格,某些液壓系統(tǒng)中甚至要求換向閥無內泄漏,所以急需研制國產的無泄漏換向閥,以適應艦船液壓系統(tǒng)及其它特殊液壓系統(tǒng)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滑閥式換向閥,解決現(xiàn)有液壓換向閥存在內泄漏的問題,以提高系統(tǒng)效率、降低液壓溫升,防止外部機構誤動作。
[0004]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滑閥式換向閥,包括主閥、第一先導閥、第二先導閥、手操機構和電連接器,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用螺釘固定在主閥上表面,手操機構罩在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的外部,并連接固定在主閥上表面,其特征在于:
[0005]A、所述主閥包括主閥體、主閥芯、左彈簧座、左彈簧、右彈簧座、右彈簧和單向閥,主閥體軸向具有互相平行的主閥芯安裝孔和單向閥安裝孔,分別用于安裝主閥芯和單向閥,主閥體底面有進油口、回油口和A工作油口、B工作油口 ;
[0006]所述主閥芯安裝孔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第二環(huán)形凸腔、第三環(huán)形凸腔、第四環(huán)形凸腔、第五環(huán)形凸腔、第六環(huán)形凸腔、第七環(huán)形凸腔;第三環(huán)形凸腔與主閥體底面的B工作油口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與主閥體底面的進油口連通,第五環(huán)形凸腔與主閥體底面的A工作油口連通,第六環(huán)形凸腔與主閥體底面的回油口連通;
[0007]所述主閥芯為旋轉體,其表面自左向右依次具有第一環(huán)形凸臺、第二環(huán)形凸臺、第三環(huán)形凸臺、第四環(huán)形凸臺;
[0008]所述主閥芯位于所述主閥芯安裝孔內,主閥芯的左端安裝有左彈簧座和左彈簧,主閥芯的右端安裝有右彈簧座和右彈簧,第一螺堵、第二螺堵分別與所述主閥芯安裝孔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主閥芯左右兩端,封閉主閥芯安裝孔,并限制主閥芯的行程;
[0009]所述單向閥安裝孔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第二環(huán)形凸腔、第三環(huán)形凸腔、第四環(huán)形凸腔;第一環(huán)形凸腔與主閥體底面的進油口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通過主閥體內的孔道與主閥體底面的回油口連通;
[0010]所述單向閥位于所述單向閥安裝孔內,所述單向閥包括在單向閥安裝孔內自左向右依次安裝的油缸后蓋、油缸筒、左活塞、右活塞、油缸前蓋、錐閥體、錐閥芯、錐閥彈簧、錐閥端蓋;
[0011]所述油缸筒外壁具有三道環(huán)形凹槽,油缸后蓋和油缸前蓋分別裝入油缸筒的左、右端,左活塞和右活塞分左右位于所述油缸筒內并與油缸筒間隙密封配合;
[0012]所述錐閥體為圓筒形,其左端具有圓形閥口,錐閥體外壁具有一道環(huán)形凹槽,環(huán)形凹槽底部具有沿圓周均布的過油孔,錐閥體內裝有與其間隙密封配合的錐閥閥芯,錐閥閥芯為左端封閉的中空圓筒,錐閥閥芯外壁具有連通內空間的通油孔,錐閥閥芯內裝有錐閥彈簧,錐閥閥芯左端部為圓錐形,和所述錐閥體的圓形閥口配合形成密封面,錐閥端蓋裝入錐閥體右端并頂住所述錐閥彈簧;所述右活塞的活塞桿穿過油缸前蓋和圓形閥口 ;第三螺堵、第四螺堵分別與所述單向閥安裝孔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單向閥左右兩端,封閉單向閥安裝孔;
[0013]B、所述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結構相同,各自均由外殼、接線板、襯套、銜鐵、上鋼球、線圈、中球座、下鋼球、下球座、下彈簧、底蓋、上球座、線圈架、壓蓋、上彈簧、頂桿組成;
[0014]所述外殼為圓筒形,其頂端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線圈繞制于線圈架上,線圈架套在襯套上,所述襯套為圓筒形,其筒壁內具有連通內孔的軸向回油孔和工作油孔,襯套的內孔自下而上依次安裝有下球座、中球座、上球座和銜鐵,所述銜鐵為具有軸向油孔的圓柱體,其底端面中心具有凸臺;所述中球座為中心具有軸向圓孔的圓柱體,軸向圓孔的上孔口、下孔口分別作為上閥口和下閥口,中球座側壁開有連通所述軸向圓孔的徑向油孔;所述上球座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上鋼球,所述銜鐵的凸臺伸入上球座中心孔對上鋼球限位,上鋼球和上閥口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下球座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下鋼球;所述襯套上端裝入壓蓋后,連同線圈整體從所述外殼底端裝入外殼內,底蓋通過螺釘連接于所述外殼底端,通過下彈簧頂住所述下球座,下鋼球和下閥口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底蓋中心開有壓力油口P1,壓力油口 Pl兩側分別開有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所述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分別與襯套上的回油孔和工作油孔連通;
[0015]所述壓蓋具有中心通孔,所述頂桿下端套入上彈簧后從所述壓蓋的中心通孔穿入,所述頂桿上端伸出限位套中心孔,所述限位套位于所述外殼頂端的中心通孔內,通過螺釘和所述壓蓋連接,對所述頂桿限位;
[0016]C、所述手操機構,包括殼體、左壓板轉軸、右壓板轉軸、左連接座、右連接座、左壓板、右壓板、連接轉軸、凸輪、折疊式手柄、左定位塊、右定位塊;
[0017]所述左壓板轉軸、右壓板轉軸互相平行,沿殼體前后方向過盈配合安裝在殼體內,所述左壓板轉軸和右壓板轉軸上分別套有轉動配合的左連接座、右連接座,左壓板、右壓板分別通過螺釘固定于左連接座、右連接座上;
[0018]當所述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置于殼體內后,所述左壓板、右壓板分別位于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上方,對正相應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的頂桿;
[0019]所述連接轉軸位于所述左壓板轉軸和右壓板轉軸之間,和左壓板轉軸、右壓板轉軸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安裝于殼體內,與殼體轉動配合;所述連接轉軸一端銑成方形軸,該端端面中心具有螺紋孔,連接轉軸的軸身上固接凸輪;固定板通過螺釘連接固定于殼體上并卡在所述方形軸上限制軸向位移,防止連接轉軸脫出殼體;
[0020]所述折疊式手柄由手柄頭、轉接頭和銷軸構成,手柄頭通過銷軸與轉接頭的一端轉動連接,轉接頭的另一端具有方形孔,所述折疊式手柄的轉接頭通過所述方形孔與所述連接轉軸的方形軸配合連接,并用固定螺釘和所述連接轉軸的螺紋孔螺紋連接,限制所述轉接頭軸向位移;
[0021]所述左定位塊和右定位塊通過螺釘固定于殼體上端面,折疊式手柄的手柄頭在折疊時卡入左定位塊和右定位塊之間;
[0022]所述左連接座與左壓板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為旋轉軸轉動,所述右連接座與右壓板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為旋轉軸轉動;
[0023]D、所述電連接器為標準電器元件,電連接器通過螺釘與主閥體連接,外部控制電纜接入電連接器,控制第一先導閥或第二先導閥動作。
[0024]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當壓力油從P 口進入主閥體后,分成三路:一路進入第一先導閥,一路進入第二先導閥,第三路進入單向閥。當?shù)谝幌葘чy和第二先導閥均沒有動作時,單向閥的兩個控制腔通過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與回油口 T相通,單向閥在P 口高壓油作用下處于關閉狀態(tài),從P 口進入主閥體的高壓油被單向閥封閉,未進入主閥芯;主閥芯左端控制腔和主閥芯右端控制腔通過第一先導閥和第二先導閥與回油口 T相通,主閥芯在左彈簧和右彈簧作用下處于中位,此時工作油口 A和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相通。當電動或手段操縱第一先導閥動作時,由P 口進入主閥體的高壓油通過第一先導閥同時進入主閥芯左端控制腔和單向閥的控制腔,單向閥開啟,主閥芯向右運動至“左”工作位,即P 口的高壓油通過單向閥后進入主閥芯,又通過主閥芯內部通道從A輸出高壓油,同時油口 B與回油口 T接通。當電動或手段操縱第二先導閥動作時,由P 口進入主閥體的高壓油通過第二先導閥同時進入主閥芯右端控制腔和單向閥的控制腔,單向閥開啟,主閥芯向左運動至“右”工作位,即P 口的高壓油通過單向閥后進入主閥芯,又通過主閥芯內部通道從B輸出高壓油,同時油口 A與回油口 T接通。
[0025]本發(fā)明有兩種操縱方式,既可以遠程電控操縱,也可以就地手動操縱;手動操作方式為:手操機構的折疊式手柄轉動時,帶動壓板或壓板向下運動,帶動先導閥或第一先導閥的手操頂桿動作,即手動開啟換向閥,電操方式為:先導閥接受電信號后動作,推動主閥芯動作,實現(xiàn)開啟換向閥。
[0026]本發(fā)明將多種功能的閥件集成在一起,簡化了液壓系統(tǒng),采用兩個無泄漏電磁球閥作為先導閥,對主閥的換向功能進行控制,主閥內部集成了雙液控單向閥和主閥芯等部件,雙液控單向閥將進入主閥的高壓油在進入主閥芯前進行無泄漏封閉,先導電磁球閥和雙液控單向閥的組合應用,保證了無泄漏功能,降低了液壓系統(tǒng)運行時的額外功率損耗,提高了液壓系統(tǒng)運行的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外形示意圖;
[0028]圖1(B)為圖1(A)去除手操機構后的左視圖;
[0029]圖2⑷為主閥的主視圖;
[0030]圖2 (B)為圖2 (A)的仰視圖;
[0031 ] 圖2 (C)為圖2 (A)的A-A剖視圖;
[0032]圖2 (D)為圖2 (A)的B-B剖視圖;
[0033]圖2(E)為主閥芯安裝孔結構示意圖;
[0034]圖2(F)為主閥芯結構示意圖;
[0035]圖2(G)為單向閥安裝孔結構示意圖;
[0036]圖2(H)為單向閥結構示意圖;
[0037]圖3為先導閥結構示意圖;
[0038]圖4(A)為手操機構主視圖;
[0039]圖4(B)為圖4(A)的仰視圖;
[0040]圖4 (C)為圖4 (A)的A-A剖視圖;
[0041 ]圖4 (D)為圖4 (B)的B-B剖視圖
[0042]圖4(E)為連接轉軸結構示意圖;
[0043]圖4(F)為折疊式手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詳細說明:
[0045]如圖UA)和圖1(B)所示,本發(fā)明包括主閥10、第一先導閥20、第二先導閥30、手操機構40和電連接器50,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用螺釘固定在主閥10上表面,手操機構40罩在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的外部,并連接固定在主閥10上表面;
[0046]如圖2(A)?圖2(D)所示,所述主閥10包括主閥體11、主閥芯12、左彈簧座13、左彈簧14、右彈簧座15、右彈簧16和單向閥17,主閥體11軸向具有互相平行的主閥芯安裝孔11-1和單向閥安裝孔11-2,分別用于安裝主閥芯12和單向閥17,主閥體11底面有進油口11-3、回油口 11-4和A工作油口 11-5、B工作油口 11-6 ;
[0047]如圖2(E)所示,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1A、第二環(huán)形凸腔11-1B、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1C、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1D、第五環(huán)形凸腔11-1E、第六環(huán)形凸腔11-1F、第七環(huán)形凸腔11-1G ;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1C與主閥體11底面的B工作油口 11-6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1D與主閥體11底面的進油口 11-3連通,第五環(huán)形凸腔11-1E與主閥體11底面的A工作油口 11-5連通,第六環(huán)形凸腔11-1F與主閥體11底面的回油口 11-4連通;
[0048]如圖2(F)所示,所述主閥芯12為旋轉體,其表面自左向右依次具有第一環(huán)形凸臺12A、第二環(huán)形凸臺12B、第三環(huán)形凸臺12C、第四環(huán)形凸臺12D,
[0049]如圖2(C)所示,所述主閥芯12位于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內,主閥芯12的左端安裝有左彈簧座13和左彈簧14,主閥芯12的右端安裝有右彈簧座15和右彈簧16,第一螺堵18A、第二螺堵18B分別與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主閥芯12左右兩端,封閉主閥芯安裝孔11-1,并限制主閥芯12的行程;
[0050]如圖2(G)所示,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2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2A、第二環(huán)形凸腔11-2B、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2C、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2D;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2A與主閥體11底面的進油口 11-3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2D通過主閥體11內的孔道與主閥體11底面的回油口 11-4連通;
[0051]所述單向閥17位于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2內,如圖2(H)所示,所述單向閥17包括在單向閥安裝孔11-2內自左向右依次安裝的油缸后蓋17-2、油缸筒17-1、左活塞17-4、右活塞17-5、油缸前蓋17-3、錐閥體17-6、錐閥芯17_7、錐閥彈簧17_8、錐閥端蓋17_9 ;
[0052]所述油缸筒17-1外壁具有三道環(huán)形凹槽,油缸后蓋17-2和油缸前蓋17_3分別裝入油缸筒17-1的左、右端,左活塞17-4和右活塞17-5分左右位于所述油缸筒17_1內并與油缸筒17-1間隙密封配合;
[0053]所述錐閥體17-6為圓筒形,其左端具有圓形閥口 17-6A,錐閥體外壁具有一道環(huán)形凹槽17-6B,環(huán)形凹槽17-6B底部具有沿圓周均布的過油孔17-6C,錐閥體17_6內裝有與其間隙密封配合的錐閥閥芯17-7,錐閥閥芯17-7為左端封閉的中空圓筒,錐閥閥芯外壁具有連通內空間的通油孔17-7A,錐閥閥芯內裝有錐閥彈簧17-8,錐閥閥芯17-7左端部為圓錐形,和所述錐閥體17-6的圓形閥口 17-6A配合形成密封面,錐閥端蓋17-9裝入錐閥體17-6右端并頂住所述錐閥彈簧17-8 ;所述右活塞17-5的活塞桿穿過油缸前蓋17_3和圓形閥口 17-6A ;第三螺堵18C、第四螺堵18D分別與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_2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單向閥17左右兩端,封閉單向閥安裝孔11-2 ;
[0054]B、如圖3所不,所述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結構相同,各自均由外殼2_2、接線板2-1、襯套2-3、銜鐵2-4、上鋼球2-5、線圈2_6、中球座2_7、下鋼球2_8、下球座2_9、下彈簧2-10、底蓋2-11、上球座2-12、線圈架2-13、壓蓋2_14、上彈簧2_15、頂桿2_16組成,
[0055]所述外殼2-2為圓筒形,其頂端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線圈2-6繞制于線圈架2_13上,線圈架2-13套在襯套2-3上,所述襯套2-3為圓筒形,其筒壁內具有連通內孔的軸向回油孔2-3A和工作油孔2-3B,襯套的內孔自下而上依次安裝有下球座2-9、中球座2_7、上球座2-12和銜鐵2-4,所述銜鐵2-4為具有軸向油孔2-4A的圓柱體,其底端面中心具有凸臺2-4B ;所述中球座2-7為中心具有軸向圓孔的圓柱體,軸向圓孔的上孔口、下孔口分別作為上閥口 2-7B和下閥口 2-7A,中球座2-7側壁開有連通所述軸向圓孔的徑向油孔;所述上球座2-12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上鋼球2-5,所述銜鐵2-4的凸臺2-4B伸入上球座2_12中心孔對上鋼球2-5限位,上鋼球2-5和上閥口 2-7B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下球座2_9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下鋼球2-8 ;所述襯套2-3上端裝入壓蓋2-13后,連同線圈2-6整體從所述外殼2-2底端裝入外殼內,底蓋2-11通過螺釘連接于所述外殼2-2底端,通過下彈簧2-10頂住所述下球座2-9,下鋼球2-8和下閥口 2-7A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底蓋2_11中心開有壓力油口 P1,壓力油口 Pl兩側分別開有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所述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分別與襯套2-3上的回油孔2-3A和工作油孔2-3B連通;
[0056]所述壓蓋2-14具有中心通孔,所述頂桿2-16下端套入上彈簧2_15后從所述壓蓋2-14的中心通孔穿入,所述頂桿2-16上端伸出限位套2-17中心孔,所述限位套2_17位于所述外殼2-2頂端的中心通孔內,通過螺釘和所述壓蓋2-14連接,對所述頂桿2-16限位;
[0057]C、如圖4(A)?圖4(F)所示,所述手操機構40,包括殼體4_1、左壓板轉軸4_6、右壓板轉軸4-11、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左壓板4-7、右壓板4_10、連接轉軸4_9、凸輪4-8、折疊式手柄4-3、左定位塊4-2、右定位塊4-4 ;
[0058]如圖4(C)所示,所述左壓板轉軸4-6、右壓板轉軸4-11互相平行,沿殼體4_1前后方向過盈配合安裝在殼體4-1內,所述左壓板轉軸4-6和右壓板轉軸4-11上分別套有轉動配合的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左壓板4-7、右壓板4-10分別通過螺釘固定于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上;
[0059]當所述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置于殼體4-1內后,所述左壓板4_7、右壓板4-10分別位于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上方,對正相應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的頂桿2-16 ;
[0060]所述連接轉軸4-9位于所述左壓板轉軸4-6和右壓板轉軸4-11之間,和左壓板轉軸4-6、右壓板轉軸4-11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安裝于殼體4-1內,與殼體4-1轉動配合;如圖4(E)所示,所述連接轉軸4-9 一端銑成方形軸4-9A,該端端面中心具有螺紋孔4-9B,如圖4 (D)所示,連接轉軸4-9的軸身上固接凸輪4-8;固定板4-13通過螺釘連接固定于殼體4-1上并卡在所述方形軸4-9A上限制軸向位移,防止連接轉軸4-9脫出殼體4-1 ;
[0061]如圖4(F)所示,所述折疊式手柄4-3由手柄頭4-3A、轉接頭4-3B和銷軸4-3C構成,手柄頭4-3A通過銷軸4-3C與轉接頭4-3B的一端轉動連接,轉接頭4-3B的另一端具有方形孔,所述折疊式手柄4-3的轉接頭4-3B通過所述方形孔與所述連接轉軸4-9的方形軸4-9A配合連接,并用固定螺釘4-14和所述連接轉軸4-9的螺紋孔4-9B螺紋連接,限制所述轉接頭4-3B軸向位移;
[0062]如圖4 (A)所示,所述左定位塊4-2和右定位塊4_4通過螺釘固定于殼體4_1上端面,折疊式手柄4-3的手柄頭4-3A在折疊時卡入左定位塊4-2和右定位塊4_4之間;
[0063]所述左連接座4-5與左壓板4-7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4_6為旋轉軸轉動,所述右連接座4-12與右壓板4-10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4-6為旋轉軸轉動;
[0064]D、所述電連接器50為標準電器元件,電連接器50通過螺釘與主閥體10連接,夕卜部控制電纜接入電連接器50,控制第一先導閥20或第二先導閥30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滑閥式換向閥,包括主閥(10)、第一先導閥(20)、第二先導閥(30)、手操機構(40)和電連接器(50),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用螺釘固定在主閥(10)上表面,手操機構(40)罩在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的外部,并連接固定在主閥(10)上表面,其特征在于: A、所述主閥(10)包括主閥體(11)、主閥芯(12)、左彈簧座(13)、左彈簧(14)、右彈簧座(15)、右彈簧(16)和單向閥(17),主閥體(11)軸向具有互相平行的主閥芯安裝孔(11-1)和單向閥安裝孔(11-2),分別用于安裝主閥芯(12)和單向閥(17),主閥體(11)底面有進油口(11-3)、回油口(11-4)和A工作油口(11-5)、B工作油口(11_6); 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1A)、第二環(huán)形凸腔(11-1B)、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1C)、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1D)、第五環(huán)形凸腔(11-1E)、第六環(huán)形凸腔(11-1F)、第七環(huán)形凸腔(11-1G);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1C)與主閥體(11)底面的B工作油口(11-6)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1D)與主閥體(11)底面的進油口(11-3)連通,第五環(huán)形凸腔(11-1E)與主閥體(11)底面的A工作油口(11-5)連通,第六環(huán)形凸腔(11-1F)與主閥體(11)底面的回油口(11-4)連通; 所述主閥芯(12)為旋轉體,其表面自左向右依次具有第一環(huán)形凸臺(12A)、第二環(huán)形凸臺(12B)、第三環(huán)形凸臺(12C)、第四環(huán)形凸臺(12D), 所述主閥芯(12)位于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內,主閥芯(12)的左端安裝有左彈簧座(13)和左彈簧(14),主閥芯(12)的右端安裝有右彈簧座(15)和右彈簧(16),第一螺堵(18A)、第二螺堵(18B)分別與所述主閥芯安裝孔(11-1)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主閥芯(12)左右兩端,封閉主閥芯安裝孔(11-1),并限制主閥芯(12)的行程; 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2)內自左向右依次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2A)、第二環(huán)形凸腔(11-2B)、第三環(huán)形凸腔(11-2C)、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2D);第一環(huán)形凸腔(11-2A)與主閥體(11)底面的進油口(11-3)連通,第四環(huán)形凸腔(11-2D)通過主閥體(11)內的孔道與主閥體(11)底面的回油口(11-4)連通; 所述單向閥(17)位于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2)內,所述單向閥(17)包括在單向閥安裝孔(11-2)內自左向右依次安裝的油缸后蓋(17-2)、油缸筒(17-1)、左活塞(17-4)、右活塞(17-5)、油缸前蓋(17-3)、錐閥體(17-6)、錐閥芯(17_7)、錐閥彈簧(17_8)、錐閥端蓋(17-9); 所述油缸筒(17-1)外壁具有三道環(huán)形凹槽,油缸后蓋(17-2)和油缸前蓋(17-3)分別裝入油缸筒(17-1)的左、右端,左活塞(17-4)和右活塞(17-5)分左右位于所述油缸筒(17-1)內并與油缸筒(17-1)間隙密封配合; 所述錐閥體(17-6)為圓筒形,其左端具有圓形閥口(17-6A),錐閥體外壁具有一道環(huán)形凹槽(17-6B),環(huán)形凹槽(17-6B)底部具有沿圓周均布的過油孔(17-6C),錐閥體(17_6)內裝有與其間隙密封配合的錐閥閥芯(17-7),錐閥閥芯(17-7)為左端封閉的中空圓筒,錐閥閥芯外壁具有連通內空間的通油孔(17-7A),錐閥閥芯內裝有錐閥彈簧(17-8),錐閥閥芯(17-7)左端部為圓錐形,和所述錐閥體(17-6)的圓形閥口(17-6A)配合形成密封面,錐閥端蓋(17-9)裝入錐閥體(17-6)右端并頂住所述錐閥彈簧(17-8);所述右活塞(17_5)的活塞桿穿過油缸前蓋(17-3)和圓形閥口(17-6A);第三螺堵(18C)、第四螺堵(18D)分別與所述單向閥安裝孔(11-2)兩端螺紋配合,安裝在單向閥(17)左右兩端,封閉單向閥安裝孔(11-2); B、所述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結構相同,各自均由外殼(2-2)、接線板(2-1)、襯套(2-3)、銜鐵(2-4)、上鋼球(2-5)、線圈(2_6)、中球座(2_7)、下鋼球(2_8)、下球座(2-9)、下彈簧(2-10)、底蓋(2-11)、上球座(2-12)、線圈架(2_13)、壓蓋(2_14)、上彈簧(2-15)、頂桿(2-16)組成; 所述外殼(2-2)為圓筒形,其頂端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線圈(2-6)繞制于線圈架(2-13)上,線圈架(2-13)套在襯套(2-3)上,所述襯套(2_3)為圓筒形,其筒壁內具有連通內孔的軸向回油孔(2-3A)和工作油孔(2-3B),襯套的內孔自下而上依次安裝有下球座(2-9)、中球座(2-7)、上球座(2-12)和銜鐵(2-4),所述銜鐵(2_4)為具有軸向油孔(2-4A)的圓柱體,其底端面中心具有凸臺(2-4B);所述中球座(2-7)為中心具有軸向圓孔的圓柱體,軸向圓孔的上孔口、下孔口分別作為上閥口(2-7B)和下閥口(2-7A),中球座(2-7)側壁開有連通所述軸向圓孔的徑向油孔;所述上球座(2-12)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上鋼球(2-5),所述銜鐵(2-4)的凸臺(2-4B)伸入上球座(2_12)中心孔對上鋼球(2_5)限位,上鋼球(2-5)和上閥口(2-7B)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下球座(2-9)中心孔內置有活動的下鋼球(2-8);所述襯套(2-3)上端裝入壓蓋(2-13)后,連同線圈(2-6)整體從所述外殼(2_2)底端裝入外殼內,底蓋(2-11)通過螺釘連接于所述外殼(2-2)底端,通過下彈簧(2-10)頂住所述下球座(2-9),下鋼球(2-8)和下閥口(2-7A)配合形成密封面;所述底蓋(2_11)中心開有壓力油口 P1,壓力油口 Pl兩側分別開有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所述回油口 Tl和工作油口 Al分別與襯套(2-3)上的回油孔(2-3A)和工作油孔(2-3B)連通; 所述壓蓋(2-14)具有中心通孔,所述頂桿(2-16)下端套入上彈簧(2-15)后從所述壓蓋(2-14)的中心通孔穿入,所述頂桿(2-16)上端伸出限位套(2-17)中心孔,所述限位套(2-17)位于所述外殼(2-2)頂端的中心通孔內,通過螺釘和所述壓蓋(2-14)連接,對所述頂桿(2-16)限位; C、所述手操機構(40),包括殼體(4-1)、左壓板轉軸(4-6)、右壓板轉軸(4-11)、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左壓板(4-7)、右壓板(4-10)、連接轉軸(4_9)、凸輪(4_8)、折疊式手柄(4_3)、左定位塊(4-2)、右定位塊(4-4); 所述左壓板轉軸(4-6)、右壓板轉軸(4-11)互相平行,沿殼體(4-1)前后方向過盈配合安裝在殼體(4-1)內,所述左壓板轉軸(4-6)和右壓板轉軸(4-11)上分別套有轉動配合的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左壓板(4-7)、右壓板(4-10)分別通過螺釘固定于左連接座(4-5)、右連接座(4-12)上; 當所述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置于殼體(4-1)內后,所述左壓板(4-7)、右壓板(4-10)分別位于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上方,對正相應第一先導閥(20)和第二先導閥(30)的頂桿(2-15); 所述連接轉軸(4-9)位于所述左壓板轉軸(4-6)和右壓板轉軸(4-11)之間,和左壓板轉軸(4-6)、右壓板轉軸(4-11)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安裝于殼體(4-1)內,與殼體(4-1)轉動配合;所述連接轉軸(4-9) 一端銑成方形軸(4-9A),該端端面中心具有螺紋孔(4-9B),連接轉軸(4-9)的軸身上固接凸輪(4-8);固定板(4-13)通過螺釘連接固定于殼體(4-1)上并卡在所述方形軸(4-9A)上限制軸向位移,防止連接轉軸(4-9)脫出殼體(4-1); 所述折疊式手柄(4-3)由手柄頭(4-3A)、轉接頭(4-3B)和銷軸(4-3C)構成,手柄頭(4-3A)通過銷軸(4-3C)與轉接頭(4-3B)的一端轉動連接,轉接頭(4-3B)的另一端具有方形孔,所述折疊式手柄(4-3)的轉接頭(4-3B)通過所述方形孔與所述連接轉軸(4-9)的方形軸(4-9A)配合連接,并用固定螺釘(4-14)和所述連接轉軸(4-9)的螺紋孔(4-9B)螺紋連接,限制所述轉接頭(4-3B)軸向位移; 所述左定位塊(4-2)和右定位塊(4-4)通過螺釘固定于殼體(4-1)上端面,折疊式手柄(4-3)的手柄頭(4-3A)在折疊時卡入左定位塊(4_2)和右定位塊(4_4)之間; 所述左連接座(4-5)與左壓板(4-7)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4-6)為旋轉軸轉動,所述右連接座(4-12)與右壓板(4-10)工作時以左壓板轉軸(4-6)為旋轉軸轉動; D、所述電連接器(50)為標準電器元件,電連接器(50)通過螺釘與主閥體(10)連接,外部控制電纜接入電連接器(50),控制第一先導閥(20)或第二先導閥(30)動作。
【文檔編號】F15B13/02GK104389831SQ201410468869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趙玉剛, 胡華兵, 朱愛華, 魏興喬, 肖素蘭, 劉鋒, 伍來智, 黃政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九江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