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一端為敞口狀,所述筒體的敞口端設置有端蓋;所述筒體內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一端連接有活塞,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端蓋,所述活塞將所述筒體內腔分隔為有桿腔與無桿腔;其中,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之間設置有與所述有桿腔的空氣相通的阻尼區域,所述活塞上開設有連通所述阻尼區域與所述無桿腔的通孔,所述阻尼區域活動設置有用于覆蓋所述通孔的進氣片,所述進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對的進氣孔。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手套箱的緩沖裝置,保證了汽車手套箱開啟時的緩沖效果。
【專利說明】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緩沖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背景技術】
[0002]空氣緩沖裝置,通常連接于箱門上,用于控制箱門開啟,使得箱門能緩慢打開,防止壓裝于箱門附近的物品所產生的重力而導致箱門快速下落進而影響箱門的使用壽命以及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0003]以設置于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為例,現有技術中,在活塞或筒體上設置微小進氣孔,在活塞桿向外拉動時,由于活塞與筒體之間密封,筒體的無桿腔產生負壓,通過微小進氣孔向該無桿腔通氣,進而產生緩沖效果。
[0004]但是,現有技術的空氣緩沖裝置存在以下問題:由于微小進氣孔設置在活塞與筒體上,尺寸固定不變,因此,微小進氣孔產生的阻尼力大小很難去調整。并且,現有技術中的空氣緩沖裝置在活塞桿縮回時,會產生由阻尼力突變而帶來的打頓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能夠保證良好的緩沖效果,并且能夠使活塞桿回程時快速縮回。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空氣緩沖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一端為敞口狀,所述筒體的敞口端設置有端蓋;所述筒體內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一端連接有活塞,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端蓋,所述活塞將所述筒體內腔分隔為有桿腔與無桿腔;其中,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之間設置有與所述有桿腔的空氣相通的阻尼區域,所述活塞上開設有連通所述阻尼區域與所述無桿腔的通孔,所述阻尼區域活動設置有用于覆蓋所述通孔的進氣片,所述進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對的進氣孔。
[0007]優選地,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設置有環狀突出部,所述環狀突出部的內孔與所述活塞圍成所述阻尼區域。
[0008]優選地,所述活塞靠近所述阻尼區域的一端開設有與所述通孔相接的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設置有環形密封墊,所述進氣片位于所述環形密封墊外側,所述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正對所述進氣片的中間位置的、用于限制所述進氣片在所述環形槽內移動的軸向突出部。
[0009]優選地,所述進氣片的周邊正對所述環形密封墊的環形端面的位置開設有排氣槽。
[0010]優選地,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可拆卸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卡接。
[0012]本實用新型的 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在活塞與活塞桿之間設置進氣片,活塞桿在拉出時,由于進氣孔未能夠及時向筒體的無桿腔補充空氣,因此,在無桿腔產生負壓,進而對活塞桿的移動產生阻尼緩沖效果;在活塞桿縮回時,空氣可以將進氣片頂開,進而從進氣片周邊排出,使得活塞桿快速縮回。設置排氣槽,可以進一步提高排氣效果,使得活塞桿回程無阻尼。將活塞與活塞桿設置為可拆卸結構,便于更換進氣片,以便滿足不同緩沖效果的需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15]圖3為圖2中進氣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以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安裝于汽車手套箱上,具體地,汽車手套箱包括本體以及鉸接于本體上的箱蓋。參見圖1,空氣緩沖裝置包括筒體I以及活塞桿3等,筒體I外側設置有耳部(圖中未標示),耳部上設置有第一鉸接孔10,用于將筒體I鉸接于汽車手套箱的本體上;位于筒體I外的活塞桿3 —端設置有第二鉸接孔20,用于將活塞桿3鉸接于箱蓋上。打開手套箱時,活塞桿3向外拉出,并通過進氣孔801通入空氣進而對汽車手套箱產生一定的緩沖。
[0018]繼續參見圖1并參見圖2,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包括筒體1,筒體I 一端為敞口狀,筒體I的敞口端設置有端蓋2。筒體I內設置有活塞桿3,活塞桿3 —端連接有活塞4,另一端延伸出端蓋2,活塞4與筒體I的密封通過0形圈6實現,活塞4將筒體I內腔分隔為有桿腔與無桿腔(圖中未標示)。為保證活塞桿3的平穩移動進而保證手套箱的平穩開啟,活塞桿3與活塞4之間設置有與有桿腔的空氣相通的阻尼區域5,活塞4上開設有連通阻尼區域5與無桿腔的通孔401,阻尼區域5活動設置有用于覆蓋通孔401的進氣片8,進氣片8上設置有與通孔401相對的進氣孔801。當活塞桿3拉出時,由于無桿腔產生負壓,因此,空氣會向無桿腔流動,進氣片8貼合于通孔401上,僅通過進氣孔801向無桿腔通入空氣,從而對活塞桿3的移動產生阻力。
[0019]阻尼區域5可以通過在活塞桿3端部或/和活塞4端部開設凹槽的形式實現,該阻尼區域5用以與筒體I的有桿腔空氣連通,以便能夠使得空氣流向筒體I的無桿腔,對活塞桿3的移動產生阻力。作為一種方式,活塞桿3的端部設置有環狀突出部301,環狀突出部301的內孔(圖中未標示)與活塞4圍成阻尼區域5。當然,突出部也可以為其他的形狀,主要是用于圍成一個阻尼區域5,以便連通有桿腔的空氣并限定進氣片8的移動范圍。
[0020]進氣片8的作用是在活塞桿3拉出時,貼合于活塞4的通孔401上,并通過進氣片8上的進氣孔801向筒體I的無桿腔進氣,而在活塞桿3縮回時,離開通孔401,使得空氣排出。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活塞4靠近阻尼區域5的一端開設有與通孔401相接的環形槽402,環形槽402內設置有環形密封墊7,進氣片8位于環形密封墊7的外側(圖中的上側),活塞桿3端部具有正對進氣片的中間位置的、用于限制進氣片在環形槽內移動的軸向突出部302。軸向突出部302延伸至環形槽402,進氣片8位于環形密封墊I與軸向突出部302之間。該軸向突出部302的橫截面為圓形,進氣片8為圓盤狀薄片,軸向突出部302的端部直徑小于進氣片8的直徑,以便該軸向突出部302能夠將進氣片8限于環形槽402內并且能夠保證空氣流向筒體I的無桿腔。
[0021]參見圖3,進氣片8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進氣孔801,該進氣孔801用于活塞桿3伸出時向無桿腔進氣。此外,為保證活塞桿3能夠快速縮回,進氣片8的周邊、正對環形密封墊7的環形端面的位置開設有排氣槽802。排氣槽802的設置位置應保證在活塞桿3伸出時,不會從排氣槽802向進氣口 801進氣,而在活塞桿3縮回時,空氣能夠從該排氣槽802排出。即當活塞桿3伸出時,進氣片8貼合于環形密封墊7上,該排氣槽802貼合在環形密封墊7的環形端面上,而不會向無桿腔通入空氣;當活塞桿3縮回時,進氣片8向著遠離活塞的方向移動,通過該排氣槽802可以快速將無桿腔的空氣排出,進而使得活塞桿3縮回。圖3中所示的排氣槽802的數量為一個,當然,其可以根據使用需要而設定多個。
[0022]活塞桿3與活塞4的連接可采用諸多方式,作為一種優選,活塞桿3與活塞4可拆卸連接。具體地,該可拆卸連接可以采用諸如卡接、螺紋連接等,卡接部件的設置位置可以為阻尼區域5內。
[0023]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道,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多種改進,這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一端為敞口狀,所述筒體的敞口端設置有端蓋;所述筒體內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一端連接有活塞,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端蓋,所述活塞將所述筒體內腔分隔為有桿腔與無桿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之間設置有與所述有桿腔的空氣相通的阻尼區域,所述活塞上開設有連通所述阻尼區域與所述無桿腔的通孔,所述阻尼區域活動設置有用于覆蓋所述通孔的進氣片,所述進氣片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對的進氣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設置有環狀突出部,所述環狀突出部的內孔與所述活塞圍成所述阻尼區域。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阻尼區域的一端開設有與所述通孔相接的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設置有環形密封墊,所述進氣片位于所述環形密封墊外側,所述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正對所述進氣片的中間位置的、用于限制所述進氣片在所述環形槽內移動的軸向突出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片的周邊正對所述環形密封墊的環形端面的位置開設有排氣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可拆卸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手套箱的空氣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卡接。
【文檔編號】F15B15/22GK203601141SQ201320788136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明者】王野, 張元浩 申請人:上海佳途汽車裝備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