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力氣缸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倍力氣缸,包括前端蓋、缸筒、尾座、手柄、多個活塞及隔離塞,前端蓋密封連接在缸筒前端,尾座密封連接在缸筒后端,多個活塞排列在缸筒內,活塞之間設置有隔離塞,隔離塞將缸筒內部分割成多個活塞腔,活塞的活塞桿穿過隔離塞的中心頂在前一個活塞上,除最前端的活塞以外的其他活塞的中心形成活塞氣孔,活塞桿的前端形成與活塞氣孔連接的側向出氣通道,除最前端的活塞腔以外的活塞腔腔壁上開設有腔壁氣孔,在最前端的活塞和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彈簧,尾座內設置氣閥,手柄連接在尾座上,與氣閥聯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小巧,外形美觀,方便手持。
【專利說明】倍力氣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缸,尤其是一種倍力氣缸。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倍力氣缸一般是由多層活塞相互疊加而成,出力為倍數增加,出力大,適合短行程高出力的無油操作場合,但每個活塞均需要空氣源供給空氣,氣缸的結構復雜,體積大,而且外接氣管多,不方便拿在手上使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巧的便攜式倍力氣缸。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一種倍力氣缸,包括前端蓋、缸筒、尾座、手柄、多個活塞及隔離塞,前端蓋密封連接在缸筒前端,尾座密封連接在缸筒后端,多個活塞排列在缸筒內,活塞之間設置有隔離塞,隔離塞將缸筒內部分割成多個活塞腔,活塞的活塞桿穿過隔離塞的中心頂在前一個活塞上,除最前端的活塞以外的其他活塞的中心形成活塞氣孔,活塞桿的前端形成與活塞氣孔連接的側向出氣通道,除最前端的活塞腔以外的活塞腔腔壁上開設有腔壁氣孔,最前端的活塞和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彈簧,尾座內設置氣閥,手柄連接在尾座上,與氣閥聯動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倍力氣缸不僅能保證推力,還縮小了缸體的體積,方便用戶手持使用,而且上述氣缸的活塞桿中心能相互通氣,最后端進入的氣體同時能進到前端的活塞腔內,推動前端活塞運動;并且采用彈簧復位,在腔壁設置平衡氣壓的腔壁氣孔,能使活塞桿自動復位,不需要再接入復位起源,整個氣缸只需要一個氣源接口,結構簡單小巧,外形美觀,方便手持。
[0006]本實用新型的氣閥為球閥,包括閥腔、閥芯、設置在閥腔內的閥球、與氣源連接的氣源口、設置在閥腔內側直徑小于氣源口的進氣口、設置在閥腔側面的閥孔,閥芯設置在閥孔內,閥芯的外端頂在手柄上,內端頂在閥球上。
[0007]上述氣閥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進氣口與閥腔之間通過圓臺面過渡。
[0008]上述氣閥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芯兩端均設置有密封圈。
[0009]在手柄放開狀態,閥球在氣源口進來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被壓在進氣口上,進氣口處于關閉狀態;按下手柄,手柄通過閥芯推動閥球向一側偏離,進氣口被打開,空氣從進氣口進入氣缸內,推動活塞動作。氣閥結構簡單,可靠性強。
[0010]本實用新型氣閥的另一種設置為兩位三通閥,包括閥腔、閥芯、與閥腔聯通的氣源口、排氣口、進氣口,閥腔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一個與閥芯相適配的小口,閥腔的中部形成直徑小于閥腔的閥孔,氣源口、排氣口分別開設在閥孔兩側的閥腔上,閥芯在閥孔內側的端部設置有密封帽,閥芯在閥孔外側形成凸起的阻擋塊,阻擋塊內側的閥芯上設置密封墊,密封帽和閥腔的密封面之間設置有彈簧。[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向出氣通道為徑向設置在活塞桿前端面上的出氣槽。在活塞桿頂端開設出氣槽加工方便,而且不會影響活塞桿的強度。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隔離塞后側設置有定位環,定位環固定在缸筒內壁上。氣缸在動作時,隔離塞只會向后側運動,通過定位環防止隔離塞想后側移動,結構簡單,可靠性高。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塞和缸筒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隔離塞與缸筒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桿和隔離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的剖視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的動作剖視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2的剖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活塞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9]如圖1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1是一種采用球閥的倍力氣缸,包括前端蓋1、缸筒2、尾座3、手柄4、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第三活塞7,前端蓋I密封連接在缸筒2前端,尾座3密封連接在缸筒2后端,缸筒2內壁形成兩道定位槽,固定槽內設置有定位環21,定位環21前端設置隔離塞22,隔離塞22的內側和外側均設置有密封圈,隔離塞22將缸筒內部分割成三個活塞腔23,三個活塞(5-7)依次排列在缸筒2的三個活塞腔23內,三個活塞(5-7)的外側均設置有密封圈,第二活塞6上的第二活塞桿61穿過隔離塞22的中心頂在第一活塞5上,第三活塞7上的第三活塞桿71穿過隔離塞22的中心頂在第二活塞6上,第二活塞6和第三活塞7的中心分別形成活塞氣孔(62、72),第二活塞桿61和第三活塞桿71的前端均形成與活塞氣孔(62、72)連接的十字形的出氣槽出3、9),除最前端的活塞腔23以外的活塞腔23腔壁上開設有腔壁氣孔24,第一活塞5和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彈簧51,尾座3內設置球閥8,包括閥腔81、閥芯82、設置在閥腔81內的閥球83、與氣源連接的氣源口 84、設置在閥腔81內側直徑小于氣源口 84的進氣口 85、設置在閥腔側面的閥孔86,進氣口 85與閥腔81之間通過圓臺面過渡,閥芯82設置在閥孔86內,閥芯82兩端均設置有密封圈,閥芯82的外端頂在手柄4上,內端頂在閥球83上,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活塞5為滑套形式。
[002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動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按下手柄4,手柄4通過閥芯82推動閥球83向上側偏離,進氣口 85被打開,空氣從進氣口 85進入氣缸內,推動第三活塞7動作并通過第三活塞氣孔72和第三出氣槽9進入第二活塞腔內推動第二活塞6動作,并通過第二活塞氣孔62和第二出氣槽63進入第一活塞腔推動第一活塞5動作,從一個氣源口進來的氣體能進入三個活塞腔內同時推動三個活塞動作達到三倍推力的效果。
[0021]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2是采用兩位三通閥的倍力氣缸,其尾座3內設置兩位三通閥9,兩位三通閥包括閥腔91、閥芯92、與閥腔91聯通的氣源口 93、排氣口94、進氣口 95,閥腔91 一端用封頭96密封,另一端形成一個與閥芯92相適配的小口,閥腔91的中部形成直徑小于閥腔91的閥孔97,氣源口 93、排氣口 94分別開設在閥孔97兩側的閥腔91上,閥芯92設置在閥腔91內,閥芯92在閥孔97內側的端部設置有密封帽98,閥芯92在閥孔97外側形成凸起的阻擋塊,阻擋塊內側的閥芯92上設置密封墊99,密封帽98和閥腔91的密封面之間設置有彈簧90,閥芯92外側頂在手柄4上與手柄4聯動連接。
[0022]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中采用三個活塞的三倍氣缸,還可以是采用兩個活塞或者四個活塞以及更多活塞的倍力氣缸。其中第一活塞的結構可以根據氣缸的用途采用相應的結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而且第一活塞上的彈簧也可以采用其他能達到相同效果的復位裝置來替代,以實現單作用氣缸形式。除單作用氣缸形式外,還可采用雙作用氣缸形式,使最前端活塞與前端蓋之間形成密封形腔,密封形腔通過與另一個氣缸連接來實現進氣復位。前端蓋的結構也能依據氣缸的作用作相應變動。
[0023]本實用新型的活塞上的出氣槽并不局限于上述十字形,還可以是一字型等其他連接活塞氣孔和外界的結構,除了槽結構外也可以在活塞桿側壁上直接開設與活塞氣孔連接的側向氣孔,達到活塞腔之間的空氣流通的目的結構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4]本實用新型除實施例的兩種氣閥結構外,還可以采用其他氣閥。
[0025]本實用新型中分隔活塞腔的隔離塞也可以直接固定在缸筒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倍力氣缸包括前端蓋、缸筒、尾座、手柄、多個活塞及隔離塞,前端蓋密封連接在缸筒前端,尾座密封連接在缸筒后端,多個活塞排列在缸筒內,活塞之間設置有隔離塞,隔離塞將缸筒內部分割成多個活塞腔,活塞的活塞桿穿過隔離塞的中心頂在前一個活塞上,除最前端的活塞以外的其他活塞的中心形成活塞氣孔,活塞桿的前端形成與活塞氣孔連接的側向出氣通道,除最前端的活塞腔以外的活塞腔腔壁上開設有腔壁氣孔,最前端的活塞和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彈簧,尾座內設置氣閥,手柄連接在尾座上,與氣閥聯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為球閥,包括閥腔、閥芯、設置在閥腔內的閥球、與氣源連接的氣源口、設置在閥腔內側直徑小于氣源口的進氣口、設置在閥腔側面的閥孔,閥芯設置在閥孔內,閥芯的外端頂在手柄上,內端頂在閥球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為兩位三通閥,包括閥腔、閥芯、與閥腔聯通的氣源口、排氣口、進氣口,閥腔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一個與閥芯相適配的小口,閥腔的中部形成直徑小于閥腔的閥孔,氣源口、排氣口分別開設在閥孔兩側的閥腔上,閥芯在閥孔內側的端部設置有密封帽,閥芯在閥孔外側形成凸起的阻擋塊,阻擋塊內側的閥芯上設置密封墊,密封帽和閥腔的密封面之間設置有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出氣通道為徑向設置在活塞桿前端面上的出氣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塞后側設置有定位環,定位環固定在缸筒內壁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和缸筒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隔離塞與缸筒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桿和隔離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與閥腔之間通過圓臺面過渡。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兩端均設置有密封圈。
【文檔編號】F15B15/14GK203374552SQ201320477054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日
【發明者】陳緒武 申請人:樂清市菲爾科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