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壓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
背景技術:
變量泵主要分為變量葉片泵和變量柱塞泵,還沒有變量齒輪泵;其中的齒輪泵因其堅實耐用,加工容易,因此仍有很大范圍的應用,但因其不能變量而造成了很多能源浪費問題。另外,變量泵從其變量方式上又分為恒壓變量、恒功率變量、負載敏感型變量、比例變量等多種型式,其各有優缺點,但不能在使用現場隨機變換,從而帶來諸多不便或能源浪費。變頻電機加定量泵近年來雖有一定的發展,但因油泵的自吸性,對最低轉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能做到流量為0的變量,仍存在能源浪費。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從而有利于方便實現恒壓、恒功率、比例變量、負載敏感之間的轉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包括泵體、電機主體、液壓馬達、溢流閥單元及分流減壓閥,所述泵體兩側分別設置電機主體與液壓馬達,其中的液壓馬達外部油路依次連接節流閥一、電動單向閥及蓄能器,所述泵體外部一油路上設置溢流閥單元,該溢流閥單元與分流減壓閥、節流閥二依次順序連接;所述蓄能器外部配有電接點壓力表。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的有益效果為不但能實現流量由0至全流量的變量,而且此泵的核心原理是定量泵型式(即可用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等定量泵來實現);同時,該產品可方便實現恒壓、恒功率、比例變量、負載敏感之間的轉換。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原理結構圖。圖中
1、蓄能器;2、電動單向閥;3、節流閥一 ;4、泵體;5、電機主體;6、液壓馬達;7、電接點壓力表;8、單向閥;9、溢流閥單元;10、分流減壓閥;11、節流閥二 ;12、油箱;13、液位計。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包括泵體4、電機主體5、液壓馬達6、溢流閥單元9及分流減壓閥10,所述泵體4兩側分別設置電機主體5與液壓馬達6,其中的液壓馬達6外部油路依次連接節流閥一 3、電動單向閥2及蓄能器1,所述蓄能器1外部配有電接點壓力表7 ;所述泵體4外部串聯連接一單向閥8,該單向閥6連接帶有液位計13的油箱12 ;所述泵體4外部另一油路上設置溢流閥單元9,該溢流閥單元
39與分流減壓閥10、節流閥二 11依次順序連接。其中,電機主體5帶動泵體4、液壓馬達6 同軸轉動,溢流閥單元9具有安全作用,分流減壓閥10起著系統壓力設定和分流作用,節流閥二 11具有輸出的負載敏感作用,節流閥一 3具有功率輸出方式的作用。在電機起動后, 油液經泵體4加壓,當分流減壓閥10達到設定壓力Pl時,減壓閥主閥芯向關閉Pl方向運動,同時主閥芯的Hi 口向著開啟方向運動,多余的壓力流經Hi流向油液壓馬達6,液壓馬達 6主動運動將動能反傳給電機,可節能;當Pl 口維持設定壓力而沒有油液輸出時,減壓分流閥芯P關近乎關閉,PK 口近乎全打開,油液動能通過液壓馬達6全部反饋給電機,這時整個泵源表現為恒壓變量泵的作用;零流量輸出,但維持輸出壓力P1。同理,當Pl 口壓力低于設定壓力時,減壓分流閥芯Pl 口全開,PK 口全關,泵體4出來的壓力油全部向外輸出,此時油泵全流量輸出,油馬達同單向閥組成空轉回路,節流閥一 3全打開時,泵源表現為恒壓變量泵的作用,部分開啟時表現為恒功率的作用,全關死時為定量泵;節流閥二 11適當調節, 可達到流量輸出反饋,達到負載敏感的作用;若將分流減壓閥10的導閥改為比例減壓閥, 則泵表現為壓力比例變量泵,若將節流閥二 11改為比例節流閥,則泵表現為流量比例泵。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包括泵體(4)、電機主體(5)、液壓馬達(6)、溢流閥單元(9)及分流減壓閥(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4)兩側分別設置電機主體(5)與液壓馬達(6),所述泵體(4)外部一油路上設置溢流閥單元(9),該溢流閥單元(9)與分流減壓閥(10 )、節流閥二( 11)依次順序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1)夕卜部配有電接點壓力表(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馬達(6) 外部油路依次連接節流閥一(3)、電動單向閥(2)及蓄能器(1)。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泵站的新型變量泵系統,包括泵體、電機主體、液壓馬達、溢流閥單元及分流減壓閥,所述泵體兩側分別設置電機主體與液壓馬達,其中的液壓馬達外部油路依次連接節流閥一、電動單向閥及蓄能器,所述泵體外部另一油路上設置溢流閥單元,該溢流閥單元與分流減壓閥、節流閥二依次順序連接。本發明有益效果為不但能實現流量由0至全流量的變量,而且此泵的核心原理是定量泵型式(即可用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等定量泵來實現);同時,該產品可方便實現恒壓、恒功率、比例變量、負載敏感之間的轉換。
文檔編號F15B15/18GK102155464SQ2011100846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6日
發明者馬繼剛 申請人:上海朝田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