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孔徑回轉油壓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油壓缸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大孔徑回轉油壓缸。
背景技術:
圖1所示為現有回轉油壓缸1的結構,其包括一罩殼2、一套筒3、多個止漏環4、一 回轉閥5、一回轉缸6、二軸承7與一中空活塞8,其中罩殼2的內環面2a凹設有二環槽2b、2c,且罩殼2連接有二外部油管(圖未示), 各油管分別與該二環槽2b、2c相通;套筒3被置入罩殼2內部,且其外環面3a設有二溝槽 3b,3c與前述二環槽2b、2c各別對應,以及二貫孔3d、3e與該二溝槽3b、3c相通,另有多個 凹溝3f自外環面3a凹陷形成;該些止漏環4套設于各該凹溝3f中,用以防止罩殼2的內 環面2a與套筒3的外環面3a接觸部位發生滲油情形;回轉閥5則與回轉缸6固接成內部 具有一空間9a的壓缸9,壓缸9前段(即回轉閥5的筒身5a)伸入套筒3中,多個通孔分設 于回轉閥5與回轉缸6且彼此銜接構成二油路9b、9c,油路9b、9c 一端與空間9a相通,另一 端各別與該二貫孔3d、3e相通;該二軸承7裝設于套筒3與回轉閥5筒身5a之間,其等提 供壓缸9順暢地相對罩殼2轉動;中空活塞8穿設壓缸9,且具有一位于該空間9a并將該 二油路9b、9c分隔的環垣8a。誠然,上述油壓缸1結構雖得利用控制切換液壓油進出油路9b與油路9c的方向, 并于該空間9a產生液壓變化而達成推動中空活塞8沿水平向前進或后退的動作。但是,油 壓缸1結構存在以下缺失而有待改善1)、為降低油壓缸1的荷重與成本支出,罩殼2通常被以鋁材制成,而套筒3則為 不銹鋼材制成,該二者密接部位(即內環面2a與外環面3a接觸部位)雖有止漏環4的設 置以防滲油,但因鋁材與不銹鋼材的熱膨脹系數不同,致使同為受熱的罩殼2與套筒3的體 積變化不一,該情形將造成罩殼2與套筒3的密接效果不彰,而仍有滲油情形發生,當滲油 于油路9b與油路9c之間竄流時,則有壓降之虞。2)、同第1點,老化后的止漏環4將降低罩殼2與套筒3之間的密接防漏效果,而 于更換新的止漏環4時,油壓缸1的元件的拆裝顯得不易且費時。3)、為能順利地將外部油管與壓缸9的油路9b及油路9c連通,罩殼2的內環面2a 與套筒3的外環面3a必須分別加工制作出該些環槽2b、2c與溝槽3b、3c,且彼此精準對位, 該情形不僅徒增加工程序,更耗費制作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具有降低滲 油發生情形以穩定維持油壓缸的內部液壓。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具有簡化構件結構、降 低成本之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包括一固定不動的罩
3殼;一套筒容設于罩殼內部,且其內環面凹設有一第一環槽與一第二環槽;一回轉壓缸以 可相對罩殼轉動的方式設置,其內部形成一空間且具有與該空間相通的一第一油路與一第 二油路,該第一油路一端與該第一環槽相通,該第二油路一端則與該第二環槽相通;一活塞 穿設該回轉壓缸,且具有一環垣位于該空間并將之分隔成一第一容室與一第二容室,該第 一容室與前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相通,該第二容室則與前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相通;另有 一第一與第二接頭分別穿入該罩殼與該套筒,各接頭并分別具有一貫孔與前述的第一環槽 及前述的第二環槽相通。上述方案中,該罩殼具有一第一接孔與一第二接孔,該套筒具有一第一螺孔與一 第二螺孔,該第一螺孔對應于該第一接孔,該第二螺孔對應于該第二接孔,該第一接頭的管 身穿設第一接孔且其前段設有一螺紋段與該第一螺孔結合,該第二接頭的管身穿設第二接 孔且其前段設有一螺紋段與該第二螺孔結合。上述方案中,該大孔徑回轉油壓缸更包括至少一套設于前述接頭管身外部的止漏 墊圈。上述方案中,該回轉壓缸包括一回轉閥與一回轉缸,該回轉閥具有一筒身伸設于 該套筒內部,以及一輪身連接于該筒身且位于套筒外部,該回轉缸固接于該回轉閥的輪身, 且與該回轉閥共同圍設形成該空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利用第一接頭46與第二接頭48直接鎖固于罩殼10與套筒20,且 各接頭的貫孔(標號47、49)與套筒20的環槽(標號26、28)連通而得以將液壓油直接遞 送至油路(標號341、342),因此,液壓油不會循著罩殼10與套筒20密接配合部位而于第一 油路341與第二油路342之間竄流,換言之,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油壓缸100內部始終保持穩 定的液壓狀態。2)、承上,罩殼10與套筒20密接配合部位并無任何的環槽或是溝槽等結構,因此 其等制作容易且簡化構件結構而可收降低制作工時與成本之效。3)、承第2點,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油壓缸100于罩殼10與套筒20之間不需設置止 漏環,故無止漏環老化而衍生滲油問題。4)、本實用新型回轉油壓缸100的罩殼10與套筒20在使用與上述現有油壓缸1 相同材質的情況下(前者為鋁材,后者為不銹鋼),并不會有因材質熱膨脹系數不同而導致 滲油情形發生。
圖1為現有油壓缸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述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側視圖。圖4為圖3的4-4方向剖視圖。圖5為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回轉油壓缸10 罩殼[0027]12環框14內接面16第一接孔18第二接孔20 套筒22外接面24內環面26第一環槽28第二環槽30第一螺孔32第二螺孔34回轉壓缸341 第一油路 341a 第一入口 341b 第一出口342 第二油路 342a 第二入口 342b 第二出口36回轉閥361筒身362輪身38回轉紅40 軸承42 活塞44 環垣46第一接頭461管身462螺紋段47第一貫孔48第二接頭481管身482螺紋段49第二貫孔50止漏墊圈S空間S1第一容室S2第二容室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后。請配合圖2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大孔徑回轉油壓缸100包括 一罩殼10、一套筒20、一回轉壓缸34、二軸承40、一活塞42、一第一接頭46、一第二接頭48 與復數止漏墊圈50,其中罩殼10固定不動,其具有一環框12與一內接面14,以及一第一接孔16與一第二 接孔18貫穿該環框12,于本實施例中,罩殼10是以鋁材制成,以可收減重與降低成本支出 之效。套筒20于本實施例中為不銹鋼材質制成的圓形框體,其具有一外接面22與罩殼 10的內接面14配合,以及一內環面24凹設有一第一環槽26與一第二環槽28,另有一第一 螺孔30及一第二螺孔32與前述的第一環槽26及第二環槽28相通,且各別對應罩殼10的 第一接孔16與第二接孔18。回轉壓缸34可相對罩殼10轉動,其包括有一回轉閥36與一回轉缸38,其中,回轉 閥36具有一筒身361伸設于套筒20內部,及一輪身362連接于筒身361且位于套筒20外 部,回轉缸38固接于回轉閥36的輪身362,且與回轉閥36共同圍設形成有一空間S ;回轉 壓缸34并設有一第一油路341與一第二油路342,前述油路是由分別設于回轉閥36與回轉 缸38的多個通孔銜接構成,且第一油路341具有一第一入口 341a與一第一出口 341b,該第 一入口 341a與套筒20的第一環槽26相通,第二油路342具有一第二入口 342a與一第二 出口 342b,該第二入口 342a則與套筒20的第二環槽28相通。
5[0051]該二軸承40裝設于套筒20與回轉閥36筒身361之間。活塞42穿設回轉壓缸34,且具有一環垣44位于該空間S并將該空間S分隔成一 第一容室S1與一第二容室S2,該第一容室S1與回轉壓缸34第一油路341的第一出口 341b 相通,該第二容室S2則與回轉壓缸34第二油路342的第二出口 342b相通。第一接頭46具有一管身461,管身461穿設罩殼10的第一接孔16,且其前段設有 一螺紋段462與套筒20的第一螺孔30結合,第一接頭46并具有貫穿管身461的一第一貫 孔47而與套筒20的第一環槽26相通。第二接頭48結構與第一接頭46相同而具有一管身481、一螺紋段482與一第二貫 孔49,管身481穿設罩殼10的第二接孔18,螺紋段482與套筒20的第二螺孔32結合,第 二貫孔49則是與套筒20的第二環槽28相通。上述第一接頭46與第二接頭48是供外部油管(圖未示)接設而將液壓油導入或 導出該回轉油壓缸100。該些止漏墊圈50分別套設于第一接頭46的管身461與第二接頭48管身481,用 以阻絕可能的滲油路徑。以上即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回轉油壓缸100結構說明,下面匯整其結構 帶來的效益如下1)、本實用新型利用第一接頭46與第二接頭48直接鎖固于罩殼10與套筒20,且 各接頭的貫孔(標號47、49)與套筒20的環槽(標號26、28)連通而得以將液壓油直接遞 送至油路(標號341、342),因此,液壓油不會循著罩殼10與套筒20密接配合部位而于第一 油路341與第二油路342之間竄流,換言之,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油壓缸100內部始終保持穩 定的液壓狀態。2)、承上,罩殼10與套筒20密接配合部位并無任何的環槽或是溝槽等結構,因此 其等制作容易且簡化構件結構而可收降低制作工時與成本之效。3)、承第2點,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油壓缸100于罩殼10與套筒20之間不需設置止 漏環,故無止漏環老化而衍生滲油問題。4)、本實用新型回轉油壓缸100的罩殼10與套筒20在使用與上述現有油壓缸1 相同材質的情況下(前者為鋁材,后者為不銹鋼),并不會有因材質熱膨脹系數不同而導致 滲油情形發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 權利要求范圍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罩殼,該罩殼被固定不動;一套筒,被容設于該罩殼內部,且其內環面凹設有一第一環槽與一第二環槽;一回轉壓缸,被以可相對該罩殼轉動的方式設置,其具有一第一油路與一第二油路,以及內部形成一空間,該第一油路具有一第一入口與一第一出口,該第一入口與該套筒的第一環槽相通,該第二油路具有一第二入口與一第二出口,該第二入口與該套筒的第二環槽相通;一活塞,被穿設該回轉壓缸,且具有一環垣位于該空間并將該空間分隔成一第一容室與一第二容室,該第一容室與回轉壓缸的第一油路的第一出口相通,該第二容室則與回轉壓缸的第二油路的第二出口相通;一第一接頭,具有一管身穿入該罩殼與該套筒,且第一接頭具有貫穿管身的一第一貫孔與該套筒的第一環槽相通;以及一第二接頭,具有一管身穿入該罩殼與該套筒,且第二接頭具有貫穿管身的一第二貫孔與該套筒的第二環槽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其特征在于,該罩殼具有一第一接孔與 一第二接孔,該套筒具有一第一螺孔與一第二螺孔,該第一螺孔對應于該第一接孔,該第二 螺孔對應于該第二接孔,該第一接頭的管身穿設第一接孔且其前段設有一螺紋段與該第一 螺孔結合,該第二接頭的管身穿設第二接孔且其前段設有一螺紋段與該第二螺孔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套設于前述 接頭管身外部的止漏墊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其特征在于,該回轉壓缸包括一回轉閥 與一回轉缸,該回轉閥具有一筒身伸設于該套筒內部,以及一輪身連接于該筒身且位于套 筒外部,該回轉缸固接于該回轉閥的輪身,且與該回轉閥共同圍設形成該空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大孔徑回轉油壓缸,包括一罩殼、一套筒、一回轉壓缸、一活塞、一第一接頭與一第二接頭,其中,套筒容設于罩殼內部且具有一第一環槽與一第二環槽,回轉壓缸可相對罩殼轉動且內部形成有一空間,及具有與該空間相通的一第一油路與一第二油路,活塞穿設回轉壓缸且可沿水平向前后移動,而具有貫孔的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分別穿入罩殼與套筒,各貫孔并分別與第一環槽及第二環槽連通,各接頭與外部油管接設而將液壓油導入或導出該回轉壓缸的空間,以達推動活塞移動的目的。
文檔編號F15B15/08GK201606334SQ20092017857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明者張明雄, 徐美瑛 申請人:億川鐵工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