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壓缸,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單向閥的液壓缸,該單向閥的結構簡單且緊湊,從而有助于簡化制造加工過程并降低成本。
背景技術:
液壓缸是一種用于將液體的流動能量轉變成用于移動的機械能量的液壓缸。通常,液壓缸被其缸內腔內的流體壓力驅動,從而液壓缸能夾緊或松開設置在機床(如車床)的主軸上的夾盤。
如圖1所示的傳統(tǒng)液壓缸包括液壓缸外殼10,其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通路11并包括從外殼10的外表面向通路11的內表面設置的第一和第二流體通路12和13;套筒元件20,其具有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的連接部分21,并包括在連接部分21中的軸承22和與第一和第二流體通路12和13連通的第三和第四流體通路23和24;旋轉閥元件30,其具有一端與連接部分21連接的閥桿31和設置在缸外殼10前面的閥板32,其中閥板32的一側端設置有缸內腔33,旋轉閥30包括將第三和第四流體通路23和24連接到缸內腔33中的第五和第六流體通路34和35;活塞元件40,其包括活塞桿41和活塞板42,活塞桿41與閥桿31配合從而可滑動地來回移動,活塞板42從活塞桿41突出以將缸內腔33分成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并將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與活塞桿41的周邊密封;本體元件50,其設置在閥板32的前面以將缸內腔33包含在其中,并具有設置在其一側以將第五流體通路34連接到前缸內腔33a的第七流體通路51;
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7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上,以控制通過第六流體通路35和第七流體通路51沿恒定方向流入前缸內腔33a中的流體;和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6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上,以控制通過第五流體通路34沿恒定方向流入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
通過同時將流體輸送到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的其中之一中并從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的另一個排出流體,從而使活塞元件40來回移動。通過活塞元件40的這種往復運動,連接到活塞桿41上的夾盤的爪能夾緊或松開。
任一個用于前后缸內腔的單向閥60和70包括其中具有流體通道81的閥套80;鋼球82,其被彈性件83彈性地支撐以堵塞流體通道81并當輸送具有一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時打開流體通道81;和導向柱塞84,其設置在閥套80的一側,并在輸送到任一單向閥60和70上的流體的壓力作用下移動且推動鋼球82,從而打開流體通道81。
因此,如果一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用于前或后缸內腔的單向閥60或70中,則流體通道81被打開以將流體輸送到缸內腔33或從缸內腔33中排出流體。
如果由于切斷機床的電源(例如由于斷電)而中斷了流體壓力的輸送,則鋼球82在彈性件83的恢復力作用下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并堵塞流體通道81,從而防止了缸內腔33中的流體被排出并防止了夾盤從機床上松開。
此外,活塞元件40的活塞板42設置有安全閥90,從而當在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產(chǎn)生過壓時,通過使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連通來減小缸內腔33中的壓力。
另外,兩端分別固定在本體元件50和旋轉閥30上的導向銷91穿過活塞元件40的活塞板42,從而活塞元件40在其往復運動過程中被引導以平滑地移動,且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處于密封狀態(tài)。
但是,在上述傳統(tǒng)的液壓缸中,用于前后缸內腔的單向閥60和70以及安全閥90必須分開制造。因而,液壓缸的整體長度必須長以將單向閥60和70以及安全閥90包括在其中。
另外,導向銷91必須設置在傳統(tǒng)的液壓缸中以引導活塞元件40的往復運動,這樣增加了制造成本并致使制造效率降低。
因此,液壓缸的結構如此復雜且如此大,從而在為了將其用于任何一種機床中使其結構和尺寸緊湊方面存在限制。
另外,因為本體元件50在其一側上設置有第七流體通路51,以將流體輸送到前缸內腔33a中或從前缸內腔33a排出,這可能會使本體元件50這一側的強度小于其另一側的強度。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且簡單的液壓缸,有助于簡化制造加工過程并降低成本。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缸,其具有單向閥以控制被輸送到液壓缸的前后缸內腔中的流體流動,并在單向閥的閥套中具有導向突起以引導活塞的往復運動,從而不包括單獨的導向銷。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缸,其包括一體地設置在單向閥的閥套中的減壓裝置,以在液壓缸的工作期間減小產(chǎn)生在前后缸內腔中的過壓,從而并不包括單獨的減壓閥,即,安全閥。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參見圖3)包括液壓缸外殼10,其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通路11,并包括從外殼10的外表面到通路11的內表面設置的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套筒元件20,其固定地接觸液壓缸外殼10的通路11,該套筒元件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連接部分21,并包括在連接部分21中的軸承22和與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連通的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旋轉閥元件30,其具有一端與連接部分21連接的閥桿31和設置在液壓缸外殼10前面的閥板32,閥板32的一側端設置有缸內腔33,且旋轉閥元件30包括將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連接到缸內腔33的第五流體通路34和第六流體通路35;活塞元件40,其包括活塞桿41和活塞板42,該活塞桿41與閥桿31配合從而能可滑動地來回移動,所述活塞板42從活塞桿41突出以將缸內腔33分成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并將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密封到活塞桿41的周邊上;本體元件50,其設置在閥板32的前面并包括缸內腔33,所述缸內腔33中輸送有流體以密封缸內腔33;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上,并包括第一截止裝置62,從而僅當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第一閥套61中時才打開第一流體通道61a,第一閥套61包括形成為與第五流體通路34連通的第一流體通道61a;和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上,并包括第二截止裝置72,從而僅當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第二閥套71中時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第二閥套71包括形成為與第六流體通路35連通的第二流體通道71a,其中,所述第一閥套61設置有第一流體通道61a,以將第五流體通路34連接到前缸內腔33a,并包括在其一端的第一導向突起63,該第一導向突起63形成為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其中,所述第二閥套71設置有第二流體通道71a,以將第六流體通路35連接到后缸內腔33b,并包括在其一端的第二導向突起73,該第二導向突起73形成為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和其中,所述第二導向突起73設置有減壓裝置100,從而當在前缸內腔33a或后缸內腔33b中產(chǎn)生過壓時,通過使前缸內腔33a與后缸內腔33b連通來減小缸內腔33中的壓力。
單向閥60和70的第一閥套61和第二閥套71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所述單向閥60和70的第一閥套61和第二閥套71用于引導活塞40的往復運動。
另外,由于用于減小在機床的工作期間在缸內腔33中產(chǎn)生的過壓的減壓裝置100設置在第二閥套71中,因此在缸內腔33中不需設置單獨的安全閥90(參見圖1)。
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共同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其中這些附圖提供了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結合在說明書中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圖1是傳統(tǒng)液壓缸的橫斷面視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立體圖;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橫斷面視圖,其中活塞元件40退回;圖4是表示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的橫斷面視圖,其中第一流體通路61a形成在第一閥套61中,延伸到第一閥套60的一端;圖5是表示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的橫斷面視圖,其中減壓裝置100設置在第二閥套71中,從而當在前后缸內腔中產(chǎn)生過壓時打開;和圖6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使用狀態(tài)的橫斷面視圖,其中操作活塞元件40使其來回移動。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2和3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缸外殼10設置有從其一端向另一端形成的通路11,并包括第一液壓口10a和第二液壓口10b,流體通過該第一液壓口10a和第二液壓口10b流入和流出;和排出口10c,用于排出進入的流體。
所述液壓缸設置有從外殼10的外表面向通路11的內表面形成的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第一流體通路12與第一液壓口10a連通,第二流體通路13與第二液壓口10b連通。
套筒元件20固定地接觸缸外殼10的通路11,并包括從一端向另一端形成的連接部分21。
如圖3所示,套筒元件20包括在連接部分21的兩端處的軸承22,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形成在連接部分21的軸承22之間,以與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連通。
另外,旋轉閥元件30連接到套筒元件20的連接部分21上,從而當被機床的夾盤夾緊的物體旋轉時,軸承22能使旋轉閥元件30平滑地旋轉。
旋轉閥元件30包括設置有插入部分30a并與套筒元件20的連接部分21接合的閥桿31,活塞元件40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插入部分30a;和在閥桿31的一端突出并具有預定厚度的閥板32,其設置在缸外殼10的前面。
閥板32通過迷宮式密封結構連接到缸外殼10上。缸內腔33設置在閥板32的前面。
在旋轉閥元件30中,第五流體通路34和第六流體通路35形成為將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連接到缸內腔33中。
另外,在旋轉閥元件30中,第一流體壓縮通道34a設置成連接到第三流體通路23中,且第一流體壓縮通道34a引導流體以壓縮用于設置在第六流體通路35上的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的第二導向柱塞75。第二流體通道35a也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中,以與第四流體通路24連接,且第二流體通道35a引導流體,以壓縮用于設置在第五流體通路34上的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的第一導向柱塞65。
因為當活塞元件40來回移動時旋轉閥元件30隨著被夾盤的爪夾緊的物體轉動,旋轉閥元件30的閥板32通過迷宮式密封結構被缸外殼10密封,在該密封結構中,形成有多個突起以在閥板32和缸外殼10之間形成空間,所述突起與多個凹槽嚙合,但是它們相互不接觸。
同時,活塞元件40與旋轉閥30的插入部分30a相接合,并包括與閥桿31配合以可滑動地來回移動的活塞桿41?;钊?2沿活塞桿41的周邊突出以將缸內腔33分成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并密封所述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
另外,本體元件50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前面以在其中密封缸內腔33。
本體元件50設置有連接孔50a,活塞桿41以密封方式連接到該孔中。因而,當活塞元件40在被輸送到缸內腔33中的流體的壓力作用下向前移動時,活塞桿41突出到本體元件50的前表面上,從而已被連接到活塞桿41上的機床的夾盤的爪被夾緊或松開。
用于前缸內腔和后缸內腔的單向閥60和70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中,從而通過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和第六流體通路35被輸送到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被控制成沿一個方向流動。
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上,并設置有第一截止裝置62,從而僅當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第一閥套61中時才打開第一流體通道61a,第一閥套61包括形成為與第五流體通路34連通的第一流體通道61a。
參見圖3和4,第一閥套61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上,并包括第一基體部分64,其設置有與第五流體通路34連通的第一流體通道61a,并在其前表面上具有第一球座凹槽64a;第一導向突起63,其與第一基體部分64連接,第一導向突起63的一端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相連,且其中具有第一流體通道61a以使第五流體通路34與前缸內腔33a連通;和第一導向柱塞65,其設置在第一基體部分64的后部分中以在流體輸送壓力的作用下移動。
另外,隔離第一流體通道61a的第一截止裝置62包括安裝在第一基體部分64的第一球座凹槽64a上的第一球元件62a;和在第一流體通道61a中彈性地支撐第一球元件62a的第一盤簧62b。
因此,第一球元件62a被第一盤簧62b彈性地支撐以堵塞第一流體通道61a,且第一球元件62a安裝在第一球座凹槽64a上。
在此狀態(tài)下,僅當通過第五流體通路34被輸送到第一流體通道61a中的流體的壓力足夠高以至于推動第一球元件62a時,第一流體通道61a打開以將流體供應到前缸內腔33a中。
當流體被輸送到前缸內腔33a中時,由于流體同時被輸送通過第一流體壓縮通道34a,因此流體壓力推動第二導向柱塞75移動。
然后,如圖5所示,第二導向柱塞75推動第二球元件72a以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從而填充在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通過第六流體通路35被排出。
另外,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中,并設置有第二截止裝置72,從而僅當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被輸送到第二閥套71中時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第二閥套71包括形成為與第六流體通路35連通的第二流體通道71a。
參見圖3和5,第二閥套71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上中,并包括第二基體部分74,其設置有與第六流體通路35連通的第二流體通道71a并在其前表面上具有第二球座凹槽74a;第二導向突起73,其連接到第二基體部分74上,且第二導向突起73的一端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并且其中具有第二流體通道71a以使第六流體通路35與后缸內腔33b連通;和第二導向柱塞75,其設置在第二基體部分74的后部部分上以在流體輸送壓力的作用下移動。
另外,隔離第二流體通道71a的第二截止裝置72包括安裝在第二基體部分74的第二球座凹槽74a上的第二球元件72a;和在第二流體通道71a中彈性地支撐第二球元件72a的第二盤簧72b。
因此,第二球元件72a被第二盤簧72b彈性地支撐以堵塞第二流體通道71a,且第二球元件72a安裝在第二球座凹槽74a上。
在此狀態(tài)下,僅當通過第六流體通路35被輸送到第二流體通道71a的流體的壓力足夠高以致于推動第二球元件72a時,第二流體通道71a打開以將流體供應給后缸內腔33b中。
如果流體被輸送到后缸內腔33b中,則由于流體同時被輸送到第二流體壓縮通道35a中,因此流體壓力推動第一導向柱塞65移動。
然后,第一導向柱塞65推動第一球元件62a打開第一流體通道61a,從而填充在前缸內腔33a中的流體通過第五流體通路34被排出。
同時,第二閥套71的第二導向突起73設置有減壓裝置100,從而當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產(chǎn)生過壓時,通過使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連通來減小缸內腔33中的壓力。
參見圖5,減壓裝置100包括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和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它們穿過第二導向突起73形成以使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連通;第三球元件112,其設置在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中,并被第三盤簧111彈性地支撐,從而僅當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從前缸內腔33a被壓縮到后缸內腔33b中時才打開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和第四球元件122,其設置在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中,并被第四盤簧121彈性地支撐,從而僅當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從后缸內腔33b被壓縮到前缸內腔33a中時才打開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
因此,當流體被輸送到后缸內腔33b中且所述流體推壓活塞板42以使活塞元件40向前移動時,如果過大的流體壓力施加在后缸內腔33b上,則被該過大的流體壓力推動的第四球元件122打開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
如果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被打開,則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通過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被排出到前缸內腔33a中,該流體和前缸內腔33a中的流體一起被排出,從而使后缸內腔33b減壓。
如果后缸內腔33b被減壓,則第四球元件122在第四盤簧121的彈性恢復力作用力下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堵塞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
當流體被輸送到前缸內腔33a中且所述流體推壓活塞板42以使活塞元件40向后移動時,如果過大的流體壓力施加在前缸內腔33a上,則被該過大的流體壓力推動的第三球元件112打開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
如果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被打開,則前缸內腔33a中的流體通過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被排出到后缸內腔33b中,其中該流體和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一起排出,從而使前缸內腔33a減壓。
如果前缸內腔33a被減壓,則第三球元件112在第三盤簧111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從而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被堵塞。
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液壓缸的運行。
液壓缸外殼10的第一液壓口10a順序地連接第一流體通路12、套筒元件20的第三流體通路23、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單向閥60的第一流體通道61a、和前缸內腔33a,并且其通過與第三流體通路23連通的第一流體壓縮通道34a還連接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
液壓缸外殼10的第二液壓口10b順序地連接第二流體通路13、套筒元件20的第四流體通路24、旋轉閥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的第二流體通道71a、和后缸內腔33b,并且其通過與第四流體通路24連通的第二流體壓縮通道35a還連接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
前缸內腔33a中充滿流體,活塞元件40退回。
具體地,如果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被輸送到第二液壓口10b,則流體通過第二流體通路13、第四流體通路24和第六流體通路35進入到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的第二流體通道71a中,從而推動第二球元件72a以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
然后,流體通過打開的第二流體通道71a被輸送到后缸內腔33b中,從而活塞板42被推壓且活塞元件40向前移動。
如果活塞元件40向前移動,則活塞元件40使已被連接到活塞元件40上的夾盤的爪夾緊并通過液壓牢固地保持爪的夾緊。
此外,已被輸送到第四流體通路24中的流體通過第六流體通路35被輸送到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中,該流體同時被輸送到第二流體壓縮通道35a中,推動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的第一導向柱塞65移動。
當被推動并移動時,第一導向柱塞65推動第一球元件62a以打開第一流體通道61a。
因此,已填充于前缸內腔33a中的流體穿過打開的第一流體通道61a和第五流體通路34,流體被引入到液壓缸外殼10的第一液壓口10a中以被排出。
相反地,如果流體以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被輸送到第一液壓口10a,那么流體通過第一流體通路12、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五流體通路34進入第一流體通道61a中,從而第一球元件62a被推動且第一流體通道61a被打開。
然后,流體通過打開的第一流體通道61a被輸送到前缸內腔33a中以推壓活塞板42,從而使活塞元件40向后退。
如果活塞元件40向后移動,則活塞元件40使已連接到活塞元件40上的夾盤的爪松開。
此外,已被輸送到第三流體通路23的流體通過第五流體通路34被輸送到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中,同時該流體被輸送到第一流體壓縮通道34a中,推動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的第二導向柱塞75以使其移動。
當?shù)诙蛑?5被推動并移動時,第二導向柱塞75推動第二球元件72a以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
因此,已填充于后缸內腔33b中的流體穿過打開的第二流體通道71a和第六流體通路35,且流體被引入液壓缸外殼10的第二液壓口10b中以被排出。
如上所述,當活塞元件40通過將流體輸送到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而來回移動時,活塞元件40沿第一閥套61和第二閥套71的第一導向突起63和第二導向突起73移動,其中第一閥套61和第二閥套71通過穿過活塞板42而連接到活塞板42上。
另外,即使當流體被輸送到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中時產(chǎn)生過壓,設置在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中的減壓裝置100減小壓力,從而能防止了由于過壓而可能引起的機床故障和液壓缸本體的耐久性能降低。
在液壓缸外殼10和套筒元件20之間,在旋轉閥元件30和活塞元件40之間,在旋轉閥元件30和本體元件50之間,或在活塞板42的周邊和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之間以傳統(tǒng)方式設置O形環(huán)來進行密封。
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且簡單的液壓缸,有助于簡化制造加工過程并降低成本。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的液壓缸,其具有單向閥,用于控制被輸送到液壓缸的前缸內腔和后缸內腔中的流體流量,和該液壓缸在單向閥的閥套中具有導向突起,用于引導活塞元件的往復運動,且因此液壓缸不需包括單獨的導向銷。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液壓缸,其包括一體地設置在單向閥的閥套中的減壓裝置,用于減小在液壓缸的工作期間在前缸內腔和后缸內腔中產(chǎn)生的過壓,因此不包括獨立的減壓閥,即,安全閥。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對本發(fā)明進行改變或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本發(fā)明覆蓋了包含在后附權利要求書及其同等物的范圍內的修改和變化形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缸,包括液壓缸外殼(10),其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通路(11),并包括從外殼(10)的外表面到通路(11)的內表面設置的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套筒元件(20),其固定地接觸液壓缸外殼(10)的通路(11),該套筒元件從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連接部分(21),并包括在連接部分(21)中的軸承(22)和與第一流體通路(12)和第二流體通路(13)連通的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旋轉閥元件(30),其具有一端與連接部分(21)連接的閥桿(31)和設置在液壓缸外殼(10)前面的閥板(32),閥板(32)的一側端設置有缸內腔(33),且該旋轉閥元件(30)包括將第三流體通路(23)和第四流體通路(24)連接到缸內腔(33)的第五流體通路(34)和第六流體通路(35);活塞元件(40),其包括活塞桿(41)和活塞板(42),所述活塞桿(41)與閥桿(31)配合以可滑動地來回移動,所述活塞板(42)從活塞桿(41)突出以將缸內腔(33)分成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并將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與活塞桿(41)的周邊密封;本體元件(50),其設置在閥板(32)的前面并包括所述缸內腔(33),所述缸內腔(33)中輸送有流體以密封缸內腔(33);用于前缸內腔的單向閥(6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五流體通路(34)上,并包括第一截止裝置(62),從而僅當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第一閥套(61)中時才打開第一流體通道(61a),第一閥套(61)包括形成為與第五流體通路(34)連通的第一流體通道(61a);和用于后缸內腔的單向閥(70),其設置在旋轉閥元件(30)的第六流體通路(35)上,并包括第二截止裝置(72),從而僅當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流體被輸送到第二閥套(71)中時打開第二流體通道(71a),第二閥套(71)包括形成為與第六流體通路(35)連通的第二流體通道(71a),其中,所述第一閥套(61)設置有第一流體通道(61a),以將第五流體通路(34)連接到前缸內腔(33a),并包括在其一端的第一導向突起(63),該第一導向突起(63)形成為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其中,所述第二閥套(71)設置有第二流體通道(71a),以將第六流體通路(35)連接到后缸內腔(33b),并包括在其一端的第二導向突起(73),該第二導向突起(73)形成為通過活塞板(42)與本體元件(50)的內側表面接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導向突起(73)設置有減壓裝置(100),從而當在前缸內腔(33a)或后缸內腔(33b)中產(chǎn)生過壓時,通過使前缸內腔(33a)與后缸內腔(33b)連通來減小缸內腔(33)中的壓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壓裝置(100)包括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和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它們穿過第二導向突起(73)形成以使前缸內腔(33a)和后缸內腔(33b)連通;第三球元件(112),其設置在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中,并被第三盤簧(111)彈性地支撐,從而僅當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從前缸內腔(33a)被壓縮到后缸內腔(33b)中時才打開第一液壓缸連接路線(110);和第四球元件(122),其設置在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中,并被第四盤簧(121)彈性地支撐,從而僅當流體在預定壓力或更高壓力下從后缸內腔(33b)被壓縮到前缸內腔(33a)中時才打開第二液壓缸連接路線(12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單向閥的液壓缸,該單向閥具有簡單的結構和緊湊的設計,從而有助于簡化制造加工過程并節(jié)約成本。本發(fā)明的液壓缸具有用于控制被輸送到液壓缸的前后缸內腔中的流體流量的單向閥,并在單向閥的閥套中具有導向突起以引導活塞的往復運動,因而不包括分離的導向銷。另外,液壓缸包括減小產(chǎn)生在前后缸內腔中的過壓的減壓裝置,不包括分離的安全閥。
文檔編號F15B15/22GK1719047SQ200510002050
公開日2006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6日
發(fā)明者徐洪錫 申請人:株式會社三千里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