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綜合加工機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指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尤指一種利用高壓氮氣囊所爆發出的強大推力,達到快速迫使主軸進行換刀動作的綜合加工機結構,其是可作銑切與車削等的綜合加工機的結構。
查,習式的綜合加工機的結構(請參閱
圖1-圖3所示)主要是由驅動馬達60、液壓電磁閥70、打刀缸80及主軸90所構成;其中,該驅動馬達60須其有3HP以上的動力(若打刀時間設為0.12秒,行程為12mm,打刀出力為4.7噸時);該驅動馬達60于作動時,是抽使油箱61內的液壓油進入液壓電磁閥70,該液壓電磁閥70是固定于驅動馬達60上,其分別設有一A、B、P、T1、T2孔(71、72、73、74、75),其中,A、B孔71、72是與打刀缸80相連接,而P孔73及T1、T2孔74、75則分別與驅動馬達60的油箱61相連接;該打刀缸80進一步包括有缸體81及作動軸82;該作動軸82是置于缸體81內,其中間處的抵制環83是將缸體81內部區隔成一上、下密室84、85,上密室84向外設有與液壓電磁閥70A孔71相導接的上油孔86,下密室85則設有與液由電磁閥70B孔72相導接的下油孔87;主軸90是于殼體91內設有一軸桿92,該軸桿92的外環設有碟形彈簧93,軸桿92下方則固定有一刀把a夾持件94;當液壓電磁閥70驅使液壓油由P、A孔73、71經上油孔86充入打刀缸80的上密室84時(如圖2所示),是促使打刀缸80的作動軸82向缸體81下方移動,并使CNC主軸90的軸桿92下移,以便令夾持件94松置刀把a以進行換刀的工作;該打刀缸80的作動軸82向缸體81下方移動時,下密室85內的液壓油即由下油孔87向B孔72進入,并由T2孔75流回油箱61內;當主軸90完成換刀作業時,其軸桿92即利用碟形彈簧93的彈性回復力向上移動,移動的同時并頂移打刀缸80的作動軸82,令上密室84內的液壓油由A孔71經T1孔74回油至油缸61內;再者,由于軸桿92回歸至原位時,其上頂端與打刀缸80的作動軸82下端須形成約0.5mm的間隙,因此,當軸桿92完全歸位時,作動軸82并未完全向上頂制,未完全向上頂制的作動軸82即藉由液壓電磁閥70的P、B孔73、72的開啟,使液壓油經下油孔87充入下密室85內,以令作動軸82達到完全向上頂抵的目的(如圖3所示)。
上述綜合加工機雖可達到換刀作業的目的,惟,該綜合加工機組至少須要3HP以上的驅動馬達60,才可達到打刀時間0.12秒,行程12mm,打刀出力為4.7噸的功效,故形成驅動馬達60所須的馬力大,以及油箱體積龐大的缺點。
再者,由于該液壓電磁閥70是固定于驅動馬達60上,如此一來,不僅造成液壓電磁閥70延伸至打刀缸80的管路過長,而導致打刀缸80的作動反應速度變慢,且,較長的管路在液壓油流動時會發生膨脹現象,而增加管路的損耗率,因此,該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實有進一步予以改良的必要。
基此因,本創作者乃鑒于上述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實有再予以改良的必要,故積其多年從事該項產品的研究、設計、制造等豐碩經驗,積極投入大量心血及精力加以研創,并經由多次的試驗、檢測后,終于成功的開發出本實用新型“綜合加工機的結構”,以便摒除上述習式綜合加工機所易衍生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不僅可大幅降低驅動馬達所需的馬力、有效縮減驅動馬達及油箱的體積,并,可利用該高壓氮氣囊瞬間所產生的爆發力,有效的提升打刀缸的作動速度及作動力。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主要是將高壓氮氣囊及液壓電磁閥固定于打刀缸上,據此,不僅可有效縮減液壓電磁閥向高壓氮氣囊及打刀缸連接的管路長度,以降低管路的損失,并可大幅增進打刀缸作動時的反應速度。
本實用新型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包括一驅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驅動馬達及高壓氮氣囊;該驅動馬達一側設有一油缸,該油缸一側連接該高壓氮氣囊,使油缸的油可流入高壓氮氣囊內;該高壓氮氣囊是設有一可感測高壓氮氣囊內部壓力值的壓力開關;一液壓電磁閥,是分別與高壓氮氣囊、打刀缸及油缸連接;一打刀缸,進一步包括有缸體反作動軸;該作動軸是置于缸體內,其中間處的抵制環是將缸體內部區隔成一上、下密室,其中,上密室設有與液壓電磁閥導接的上油孔,下密室則設有與液壓電磁閥導接的下油孔;-主軸,其殼體內設有一軸桿,該軸桿于上、下作動時是可使刀把的夾持件分別為啟、閉狀態。
其中,該高壓氮氣囊接設有-可輸出高壓氮氣囊內壓力數值的壓力表。
其中,該高壓氮氣囊及液壓電磁閥是固定于該打刀缸上。
藉由該高壓氮氣囊不僅可大幅降低驅動馬達所需的馬力、有效縮減驅動馬達及油箱的體積,并,可利用該高壓氮氣囊瞬間所產生的爆發力,有效的提升打刀缸的作動速度及作動力,進而達到增進綜合加工機使用功效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與詳細構造,將藉由以下說明使之更為明確,請同時參閱所附各圖,以便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更進一步的揭示明了,其中
圖1所示是第一種習式綜合加工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是第一種習式綜合加工機的松刀動作示意圖。
圖3所示是第一種習式綜合加工機的夾刀動作示意圖。
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高壓氮氣囊于待機時的狀態圖。
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松刀動作示意圖。
圖7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夾刀動作示意圖。
圖8所示是高壓氮氣囊、液壓電磁閥與打刀缸的配置圖。
請參閱圖4所示,圖中揭示本實用新型的綜合加工機主要是由一驅動組件10、一液壓電磁閥20、一打刀缸30及-主軸40所組成,其中驅動組件10,進一步包括有驅動馬達11及高壓氮氣囊12;該驅動馬達11的馬力只需為習式綜合加工機馬達的五分之一(如習式綜合加工機須使用3HP馬達,本實用新型的綜合加工機僅須使用0.6HP的驅動馬達),驅動馬達11啟動時是可抽取油缸13內的液壓油,使液壓油經一單向止逆閥14后進入高壓氮氣囊12內;高壓氮氣囊12是利用壓力開關15感測內部壓力值,并藉由一壓力表16同時輸出該壓力值;當液壓油進入高壓氮氣囊12內使壓力上升至設定值時(如圖5所示的狀態),該壓力開關15即可令驅動馬達11停止運轉,以停止液壓油繼續進入高壓氮氣囊12內;液壓電磁閥20,其上設有一A、B、P、T孔21、22、23、24,其中,A、B孔21、22是接設于打刀缸30上,P孔23接設于高壓氮氣囊12上,T孔24則與油缸13連接之;打刀缸30,是藉由液壓電磁閥20控制進、出油的狀態,該打刀缸30進一步包括有缸體31及作動軸32;其中,該作動軸32是置于缸體31內,作動軸32中間處的抵制環33并將缸體31內部區隔成一上、下密室34、35;其中,上密室34設有與液壓電磁閥20的A孔21相導接的上油孔36,下密室35則設有與液壓電磁閥20的B孔21相導接的下油孔37;主軸40,其于殼體41內設有一軸桿42,該軸桿42的外環設有碟形彈簧43,其下方則固定有一夾持件44;該綜合加工機于未啟動時(如圖4所示的狀態),打刀缸30的下密室35內充置有液壓油,缸體31內的作動軸32呈一向上頂抵狀態,而打刀缸30下方的主軸40呈一夾持刀把50的狀態;該綜合加工機于作動時,是利用驅動馬達11抽取油缸13內的液壓油,使液壓油單向充入高壓氮氣囊12內,令高壓氮氣囊12內的壓力上升,并呈一蓄壓狀態(如圖5所示);當壓力開關15感測高壓氮氣囊12內的壓力值達到設定值時,驅動馬達11立即停止運轉成一隨時待機狀態,并停止液壓油繼續進入高壓氮氣囊12內;該綜合加工機于啟動進行換刀動作時,液壓電磁閥20的A、P孔21、23導通,B、T孔22、24導通,此時高壓氮氣囊12內的液壓油瞬間釋出,由P孔23經A孔21進入打刀缸30的上密室34內,其瞬間所產生的推力即迫使作動軸32向下作動;該打刀缸30的作動軸32向下推動時,下密室35內的液壓油是經液壓電磁閥20的B、T孔22、24流至油缸13;上述作動軸32于向下作動時,是推使下方主軸40的軸桿42向下移動,軸桿42向下移動時其外環的碟形彈簧43是呈一壓迫狀,而下端的夾持件44即可松開刀把50進行換刀作業(如圖6所示)。
當主軸40完成換刀動作時,液壓電磁閥20的B、P孔22、23導通,A、T孔21、24導通,據此,當液壓油瞬間由B、P孔22、23經下油孔37進入打刀缸30的下密室35時,是令作動軸32向上作動,此時,主軸40的軸桿42同時利用碟形彈簧43的彈性回復力向上頂移,并頂抵打刀缸30的作動軸32上移,使刀把50夾置于夾持件44內;該打刀缸30的作動軸32于向上移動的同時,是令上密室34內的液壓油由A、T孔21、24回油至油缸13內。
該軸桿42回歸原位時,由于上頂端與打刀缸30的作動軸32下端須形成約0.5mm的間隙,而當軸桿42完全歸位時,作動軸32并未完全向上頂制,因此,未完全向上頂制的作動軸32即可藉由下密室35內持續充入的液壓油,達到完全向上頂抵的動作(如圖7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綜合加工機在進行換刀動作時,主要是利用高壓氮氣囊12瞬間釋出的爆發力,將液壓油打入打刀缸30的上密室34內,以迫使作動軸32向下作動,并壓制主軸40的軸桿42進行換刀作業;高壓氮氣囊12內的液壓油在釋出時,由于內部壓力會急據下降,因此,該壓力開關15在感測高壓氮氣囊12內的壓力不足時,即立刻啟動驅動馬達11進行運轉,使液壓油迅速補入高壓氮氣囊12內(回復成如圖5所示的蓄壓狀態),等待進行下一次的換刀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壓氮氣囊12及液壓電磁閥20是固定于打刀缸30上(如圖8所示),據此,不僅可有效縮減液壓電磁閥20向高壓氮氣囊12及打刀缸30連接的管路長度,以大幅降低該管路的損耗率,更可有效增進打刀缸30作動時的反應速度,以提升綜合加工機的使用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已完全符合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的專利要件,爰依法向鈞局提出新型專利的申請,懇請貴審查委員能惠予審理,并祈早日賜準本實用新型新型的專利,以確保創作人的權益,是所至盼,實為感禱。
惟,以上所述內容與所舉實施例的圖示,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范例,是以,大凡知悉此技藝的人士依照本創作精神所作成的各種變化,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驅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驅動馬達及高壓氮氣囊;該驅動馬達一側設有一油缸,該油缸一側連接該高壓氮氣囊,使油缸的油可流入高壓氮氣囊內;該高壓氮氣囊是設有一可感測高壓氮氣囊內部壓力值的壓力開關;一液壓電磁閥,是分別與高壓氮氣囊、打刀缸及油缸連接;一打刀缸,進一步包括有缸體反作動軸;該作動軸是置于缸體內,其中間處的抵制環是將缸體內部區隔成一上、下密室,其中,上密室設有與液壓電磁閥導接的上油孔,下密室則設有與液壓電磁閥導接的下油孔;一主軸,其殼體內設有一軸桿,該軸桿于上、下作動時是可使刀把的夾持件分別為啟、閉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高壓氮氣囊接設有-可輸出高壓氮氣囊內壓力數值的壓力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加工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高壓氮氣囊及液壓電磁閥是固定于該打刀缸上。
專利摘要一種綜合加工機的結構,由驅動組件、液壓電磁閥、打刀缸及主軸所組成;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馬達及高壓氮氣囊;驅動馬達于啟動時是抽取油缸內的液壓油迫入高壓氮氣囊內,高壓氮氣囊并利用一壓力開關感測內部壓力值,控制馬達的啟、閉狀態;液壓電磁閥分別與高壓氮氣囊、打刀缸及油缸連接,控制打刀缸的進、出油狀態;打刀缸的缸體利用作動軸區分有上、下密室,由作動軸的上、下動作控制主軸內刀把夾持件的夾持狀態。
文檔編號F15B1/00GK2437451SQ00245488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22日
發明者李宜鍵 申請人:德士凸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