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頭液壓鉆銑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鉗專用機床,具體地講是一種雙頭液壓鉆銑股機。
目前,鋼絲鉗、尖嘴鉗、剪切鉗等鉗類產品的“圓腮”大都采用通用鉆、銑床加工成形。通用鉆、銑機床主要由鉆、銑主軸箱和機架構成,主軸進給和進給力都來自操作者,即由手扳動轉輪來實現鉆孔或銑孔,其工作強度大,生產率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軸進給自動控制、工效高的雙頭液壓鉆銑股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雙頭液壓鉆銑股機,包括兩個主軸箱,它們立式布置在機架兩側,所說兩個主軸箱內都設有油缸,活塞套接在主軸上,油缸上的進、出油口分別通過油管和電磁換向閥與油泵連接。
所說電磁換向閥安裝在一內部設有通道的集成閥體上,油泵的出油口通過油管與集成閥體連接,集成閥體上還安裝有調速閥。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個主軸箱內都設有油缸,且活塞與主軸連接,采用液壓傳動,從而實現了主軸進給和退回的自動控制,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雙頭輪流交替加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以上。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頭液壓鉆銑股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
由
圖1、圖2可見,本實用新型的雙頭液壓鉆銑股機包括兩個主軸箱1和2,它們立式布置在機架3兩側,每個主軸箱內都設有油缸4,活塞5套接在主軸6上,油缸的進油口7和出油口8分別通過油管和電磁換向閥9與油泵10連接,電磁換向閥9集中安裝在一內部設有通道的集成閥體11上,油泵10的出油口也通過油管與集成閥體11連接,集成閥體上還安裝有調速閥12,集成閥體為長方體或為其它形狀。集成閥體11和油泵10均安裝在油箱上。兩個行程開關13分別固定安裝在機架的兩側,兩個主軸箱的機頭上分別安裝有一滑桿14,滑桿14上安裝有調節塊15,調節塊上固定連接有一擋鐵16,并與行程開關13相對應,調節調節塊15使擋鐵16與行程開關13保持一定距離,鉆銑進給量即已定。主軸由一立式電機經兩組斜齒輪減速后驅動。主軸箱在機架上沿一燕尾槽垂直升降調節,其結構與現有鉆銑機床相同。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本機床進給運動及動作均為液壓傳動,利用單向調速閥,從而獲得快進、工進和快退動作,兩只機頭一上一下,輪流交替鉆銑加工。液壓原理如下(1)按下電鈕,中間繼電器吸合,電磁鐵1DT通電、2DT斷電,于是1#頭快進(向下),2#頭快退(向上)。
進油之一油泵-電磁換向閥(34E1一25B)左位-1#油缸無桿腔。
進油之二油泵-電磁閥(34E1-25B)左位-右22E1-25BH-2#油缸有桿腔。
回油之一1#油缸有桿腔-左22E1-125BH-34E1-25B-回油箱。
回油之二2#油缸無桿腔-34E1-25B-回油箱。
(2)1#頭快進途中,擋鐵壓下行程開關,電磁鐵3DT通電,左22E1-25BH處于左位封閉油路,因此1#油缸的回油必須經調速閥減速,結果1#頭由快進轉為工進。此時2#頭繼續快退,直至到位停止。
1#頭回油1#缸有桿腔-調速閥QI-25B-34E1-25B-回油箱。
(3)1#頭工進完畢,擋鐵壓下行程開關,中間繼電器釋放,電磁鐵1DT斷電,2DT通電,電磁換向閥(34E1-25B)換向處于右位,因此1#頭向上快退,2#頭向下快進。
進油之一油泵-34E1-25B右位-2#缸無桿腔。
進油之二油泵-34E1-25B右位-左22E1-25BH右位(3DT早已斷電)-1#缸有桿腔。
回油之一2#缸有桿腔-右22E1-25BH-34E1-25B右位-回油箱。
回油之二1#缸無桿腔-34E1-25B右位-回油箱。
(4)2#頭快進途中,擋鐵壓下行程開關,電磁鐵4DT通電,右22E1-25BH封閉,調速閥減速,2#頭向下工進。1#頭繼續向上快退,直至到位停止。
2#頭回油2#缸有桿腔-調速閥QI-25B-34E1-25B右位-回油箱。
(5)2#頭工進完畢(4DT斷電,22E1-25BH常開),此時擋鐵壓下行程開關,電磁鐵1DT通電、2DT斷電,電磁換向閥換向處于左位,如此循環動作。
權利要求1.一種雙頭液壓鉆銑股機,包括兩個主軸箱,它們立式布置在機架兩側,其特征是所說兩個主軸箱(1、2)內都設有油缸(4),活塞(5)套接在主軸(6)上,油缸(4)的進油口(7)和出油口(8)分別通過油管和電磁換向閥(9)與油泵(1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頭液壓鉆銑股機,其特征是所說電磁換向閥(9)安裝在一內部設有通道的集成閥體(11)上,油泵(10)的出油口通過油管與該集成閥體(11)連接,集成閥體(11)上還安裝有調速閥(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頭液壓鉆銑股機,屬制鉗專用機床,兩個主軸箱立式布置在機架兩側,所說兩個主軸箱內都設有油缸,活塞套接在主軸上,油缸上的進、出油口分別通過油管和電磁換向閥與油泵連接。由于本機采用液壓傳動,從而實現了主軸進給和退回的自動控制,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雙頭輪流交替加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以上,適合于鋼絲鉗等類產品的“圓腮”加工。
文檔編號F15B21/00GK2437449SQ0024425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5日
發明者葛慕堯 申請人:葛慕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