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型泵氣體導流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型泵改進,具體涉及一種通過改變氣體導流路徑而增加氣體流量穩定度之微型泵改進結構。
現有技術領域的微型泵僅能單純輸出空氣,或經由同一位置執行進氣及出氣任務,而且需加裝一止回裝置,才可以達到所要求之精度,而氣體也因結構不妥有不順暢情形發生。如市面上廣泛使用的電動血壓計,便是在微型泵的外側加裝一止回裝置,使壓縮空氣在高壓時不致回流于泵內,造成測量誤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微型泵氣體導流改進結構,利用位置不同的進氣處及出氣處,使氣體流量更為通順,且出風量亦相對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可利用不同位置的進氣處和出氣處,使氣體流量更為順暢,出風量較現有的微型泵相對穩定。
(2)在集氣部件內所形成的氣室,透過流道將氣體導入后,可以均勻的將氣體由氣體順暢孔噴出,且防止氣體由氣室回漏的薄膜止回墊片能有效地發揮功效,阻隔氣體由流道反向流入。
(3)連動桿設置在橫桿上,組裝時只需插入轉動軸之偏心斜孔中,在馬達運轉時使橫桿做左右按壓動作,可達到省電及降低噪音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馬達組件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縮部件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集氣部件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立體圖。
其中1-馬達組件 101-馬達本體102-凸軸103-底座 104-轉動軸 105-偏心斜孔
106-進氣口 20-壓縮部件 201-橫桿202-連動桿 203-卡槽 204-固定座205-第一止回閥氣孔 206-固定卡榫 207-氣囊208-壓縮室 209-止回擋片 210-防漏墊片211-殼體 30-集氣部件 301-流道302-薄膜止回墊片 303-氣體輸出孔 304-導流槽40-螺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馬達組件10、壓縮部件20和集氣部件30組成,結合后的微型泵利用螺栓40由外部予以結合固定。
其中馬達組件10包括馬達本體101、底座103以及轉動軸104,由馬達本體101延伸一凸軸102,并穿過底座103與轉動軸104套合,轉動軸104上設有一偏心斜孔105,在側邊設有一進氣口106。
壓縮部件20包括橫桿201、固定座204以及壓縮室208;由橫桿201延伸出一連動桿202,而連動桿202以一偏心角度插入轉動軸偏心斜孔105中,壓縮室208由氣囊207及止回擋片209、防漏墊片210所組成。以氣囊207后方固定卡榫206穿過固定座204與橫桿201上卡槽203互相卡合,位于固定座204上與止回擋片209相對應處設有第一止回閥氣孔205。
集氣部件30包括導流槽304,以凹陷方式設置在殼體211中,連接第一止回閥氣孔205與氣囊207使其保持暢通,與氣囊207相對稱處設流道301,流道301外側覆蓋有薄膜止回墊片302,作為第二止回閥之用,以連接第一止回閥氣孔205與氣囊207之導流槽304,外側則有輸出氣體之氣體輸出孔303。
如圖2所示,馬達本體101與底座103結合,凸軸102穿過底座103與轉動軸104套合,轉動軸104設有一偏心斜孔105,在側邊設有一進氣口106。馬達在通電以后帶動轉動軸104快速轉動,使插入偏心斜孔105的連動桿202能隨之運轉。
如圖3所示,連動桿202插入圖2之偏心斜孔105中,連動桿202受偏心轉動壓迫橫桿201,且橫桿201持續壓迫氣囊207,進而產生氣體并送至集氣部件30內。
如圖3、圖4所示,當氣體送至集氣部件30內并于橫桿201壓迫氣囊207同時,第一止回閥氣孔205受內部氣壓影響緊緊關閉,第二止回閥薄膜止回墊片302則受殼體211上流道301推出之氣體推力而形成周邊開啟;待氣囊207復歸時,第一止回閥氣孔205開啟并將開啟經導流槽304由底座103之進氣口106吸入氣囊207中,而第二止回閥薄膜止回墊片302則受內部氣壓影響緊密關閉。
集氣部件30內部的氣體因氣囊207持續擠壓之緣故,透過流道301將氣體導入后,均勻的將氣體由氣體輸出孔303噴出,且防止氣體回漏的薄膜止回墊片302能有效發揮其功效,阻隔氣體由流道301反向流入。
如圖5所示,結合后的微型泵利用螺栓40由外部予以結合固定,并在壓縮部件20與集氣部件30間設有防漏墊片210,使內部空間保持一定壓力值,并且使氣體的出風量相對穩定。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泵氣體導流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它由馬達組件、壓縮部件和集氣部件組成,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馬達組件包括馬達本體、底座及轉動軸,馬達本體上延伸一凸軸,穿過底座與轉動軸套合,轉動軸上設有一偏心斜孔,側邊設有一進氣口;所述的壓縮部件包括橫桿、固定座及壓縮室,由橫桿延伸出一連動桿,插入轉動軸偏心斜孔中,壓縮室由氣囊及止回擋片組成,氣囊后方固定卡榫穿過固定座與橫桿上卡槽互相卡合,位于固定座上與止回擋片相對應處設有第一止回閥氣孔;所述的集氣部件包括導流槽,設置在殼體中,第一止回閥氣孔與氣囊連接,與氣囊相對稱處設流道,流道外側覆蓋有薄膜止回墊片,連接第一止回閥氣孔與氣囊之導流槽,外側設氣體輸出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泵氣體導流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壓縮部件和集氣部件設防漏墊片。
專利摘要一種微型泵氣體導流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它由馬達組件、壓縮部件和集氣部件組成。通過壓縮部件之連動桿插入馬達轉動軸偏心斜孔內,帶動連動桿作圓周運動,使壓縮部件上連動桿壓迫氣囊而向集氣部件送出氣體,并由集氣部件內所設氣體輸出孔噴出。本實用新型壓縮部件內設進氣口,利用其上所設的止回閥使進氣處和出氣處分為兩處,可增加氣體導流時的順暢感,使出風量更加穩定,同時馬達運轉時使橫桿做左右按壓動作可達到省電及降低噪音的目的。
文檔編號F04D29/54GK2374683SQ99233550
公開日2000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1999年6月18日
發明者張坤林 申請人:張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