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構造的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于酸堿液的輸送,且具有較佳的輸送效果的改良構造的泵。
傳統的泵是用金屬材質制成,因此,該種泵無法被用于酸堿液體的輸送,如公告第二一七七0七號“改良構造的耐酸堿泵前封蓋”專利案,其前封蓋似一中空的圓盤簡體,在前封蓋的前壁正面中央形成一往前突出的進水管,連通前封蓋內部的葉輪室,前封蓋上方具出水管,并連通葉輪室,在前封蓋的前壁正面設數道徑向的補強肋,前封蓋外周緣具有數個凸耳,在進水管、出水管端各鎖設一管用凸緣的凸緣座,進水管的后段外徑是以大圓弧方式全面逐次往后擴大,連合前封蓋的前壁正面,前封蓋的前壁正面周緣形成一整圈往前浮凸的補強環肋,每一道徑向補強肋的內段皆連合進水管后段的大圓弧處,而徑向補強肋的外段則連合補強環肋,以達到一體性補強,在進水管、出水管與其管用凸緣的凸緣座外周緣,則各設制數道等角度相隔的標記,作為組裝時的對正依據。
該專利案主要是以塑膠等非金屬的耐酸、堿材質制成,其可達到輸送目的,但由于塑膠等材質易受溫差影響,致其射制成型后存在尺寸收縮無法緊密配合問題,其會形成輸送效率不佳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構造的泵,可以用作酸堿液的輸送,且具有較佳的輸送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改良構造的泵,包括基座,其上設有軸孔,基座設有供輸出液體的出口,基座被殼罩蓋合,殼罩設有引入液體的進口,轉軸位于基座的軸孔中,與其成定位旋轉配合,轉軸設有渦輪及葉片輪,其特征在于,基座內設一凹槽,凹槽填入一隔環,殼罩內設內環壁,內環壁填入一內盤罩,設有由玻璃制成的隔環與內盤罩,其與葉片輪端面、渦輪成盡量接近的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
請參閱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其包括有基座1、殼罩2、轉軸3、內盤罩4、隔環5等主要構件。
基座1是由塑膠、玻璃纖維等耐酸堿材質制成,設有軸孔及軸承11可供轉軸3定位旋轉,基座1本身有出口12,供輸出液體,基座1有一環凹槽13,凹槽13可以供隔環5填置;為使殼罩2與基座1的結合,有較佳的閉合效果,二者間可用止漏件封合,或如圖所示,由基座1設凸出的環14,環14可以卡入在殼罩2的凹槽21,使二者間有較佳的閉合效果。
殼罩2是由塑膠、玻璃纖維等耐酸堿材質制成,其可以與基座1結合,二者間可填入止漏件,或如圖所示,以凹入的凹槽21供基座1的環14嵌入,二者會有較佳的密閉效果。殼體2本身設有進口22,可供液體的引入,殼罩2內壁面形成一內環壁23,內環壁23可以被內盤罩4填罩。
轉軸3被置于基座1的軸承11成定位旋轉,一端可結合齒輪31,以接受動力被帶動旋轉,轉軸3另端設有渦輪32及葉片輪33,渦輪32伸入在殼罩2的內盤罩4位置旋轉,以驅動液體朝葉片輪33傳送,葉片輪33則位于基座1內旋轉,可以將液體朝出口12驅送。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殼罩2的內環壁23填入一內盤罩4,基座1的凹槽13填入一隔環5,內盤罩4與隔環5是由玻璃或陶瓷等材質制成,內盤罩4內徑與渦輪32外徑成盡量接近的最小距離,隔環5與葉片輪33的背面亦形成盡量接近的最小距離,這樣,渦輪32與葉片輪33有最佳的輸送效果。
本實用新型利用內盤罩4、隔環5的設置,可以改善基座1與殼罩2因材質收縮所形成不平、間隙過大問題,進而可以提高渦輪32及葉片輪33的輸送效果,且內盤罩4與隔環5以玻璃或陶瓷等耐酸堿材料制成,配合泵殼體亦以耐酸堿的塑膠或玻璃纖維等材料制成,使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率地泵送強酸、堿液體。以上是實用新型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構造的泵,包括基座,其上設有軸孔,基座設有供輸出液體的出口,基座被殼罩蓋合,殼罩設有引入液體的進口,轉軸位于基座的軸孔中,與其成定位旋轉配合,轉軸設有渦輪及葉片輪,其特征在于,基座內設一凹槽,凹槽填入一隔環,殼罩內設內環壁,內環壁填入一內盤罩,設有由玻璃制成的隔環與內盤罩,其與葉片輪端面、渦輪成盡量接近的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構造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環與內盤罩亦可由陶瓷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改良構造的泵,包括基座,其上設有軸孔,基座設有供輸出液體的出口,基座被殼罩蓋合,殼罩設有引入液體的進口,轉軸位于基座的軸孔中,與其成定位旋轉配合,轉軸設有渦輪及葉片輪,基座內設一凹槽,凹槽填入一隔環,殼罩內設內環壁,內環壁可填入一內盤罩,還設有由玻璃或陶瓷制成的隔環與內盤罩,其與葉片輪端面、渦輪成盡量接近的設置。其可以用作酸堿液的輸送,且具有較佳的輸送效果。
文檔編號F04D7/06GK2395065SQ9921078
公開日2000年9月6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11日
發明者葉增福 申請人:葉增福